【倍速课时学练】2015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课堂导学案:第四章 光现象(PDF版)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 导学案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 光现象 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4.1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1.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8=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光的直线传播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2)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一、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2.掌握光的直线传播规律3.能够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决问题二、基础知识回顾在第三章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光的基本性质。

1.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约为每秒30万公里。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减慢。

3.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弯曲,除非遇到界面。

4.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也就是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三、引入通过上面的回顾,我们知道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并且在介质之间还会发生折射。

那么,光的直线传播遵循哪些规律呢?我们通过进行一些实验来探究一下。

四、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光源、凹透镜、屏幕、白纸、直尺。

实验步骤: 1. 将光源放在离屏幕一定距离的地方,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形成清晰的光斑在屏幕上。

2. 在光源和凹透镜之间、凹透镜和屏幕之间各放一块白纸,并将白纸对准光线路径,固定好白纸。

3. 使用直尺将光线路径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

4. 检查光线路径是否符合直线传播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并观察到实验结果如下:1.光源发出的光能够通过凹透镜形成清晰的光斑在屏幕上。

2.在光源和凹透镜之间、凹透镜和屏幕之间放置的白纸,正好与使用直尺连接光线路径形成一条直线。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光的直线传播是符合实验观察结果的。

光线能够在介质中直线传播,并且不会发生弯曲。

六、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1.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弯曲。

2.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七、应用案例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应用案例来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应用案例1:平面镜成像当一个物体放在平面镜前方时,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线从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会继续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单元 光现象 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单元 光现象 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A.红宝石 B.月亮 C.点燃的烛焰 D.明亮的铝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太阳发出的光通过大气层射向地面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小3.要使人看得见物体,必须( )。

A.物体本身是光源B.只有太阳下才能看得见物体C.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能进入人的眼睛D.物体和眼睛需在同一条直线上4.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

A.减小20° B.减小40° C.增大20° D.增大4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走向穿衣镜时,人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黑板“反光”是因为光在“反光”处发生了漫反射C.放映电影时银幕上的像是虚像D.激光准直,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道理6.潜入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木,它看到的是( )。

A.树木的实像,像比树要高 B.树木的实像,像比树要低C.树木的虚像,像比树要高 D.树木的虚像,像比树要低7.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8.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

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9.一束光线垂直地射到平面镜上,经反射后,反射角是( )A.90°B.0°C.180°D.45°10.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1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C.萤火虫不是光源D.以上说法均不对12.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A.1点20分;B.10点20分;C.10点40分;D.11点20分12.将电视机遥控器对准墙壁按一下开关,有时也可以将关闭的电视机打开。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 光现象 4.4光的折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第四章 光现象 4.4光的折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四章光现象 4.4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3、了解光的折射光路是可逆的【课前预习】1.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2.下面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食B.山在湖水中的倒影C.小孔成像D.筷子在水杯中弯折3.小明在岸上看见鱼在水中游玩,看到的“鱼”是()A.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4.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B.岸边看到湖水的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D.水中的筷子“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6.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7.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谚语、俗语.下列是对有关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因为声音的反射结果B.“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低于一般炉火火焰温度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黑板“反光”C.桥在水中的倒影D.池水看起来变浅9.暑假小明去五台山旅游,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如图).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A.白云倒影B.游动的鱼C.白塔倒影D.绿树倒影10.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可能A.等于0°B.小于60°C.等于60°D.大于60°【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__的现象,叫做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 第四章 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练第四章光现象 4.1 光的直线传播一、选择题1.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图一),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图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B.图二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C.图二是小孔成像D.小孔成像所成的是一个虚像2.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

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B.不变C.变大D.以上均可能3.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的时间里()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在小孔成像实验中,从半透明纸屏上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像。

如果小孔靠近物体,纸屏离小孔的距离增大一些,则纸屏上该物体的像将()A.变小B.不变C.变大D.以上均可能5.在发生日偏食时,人们观察到树荫下的亮斑的形状是()A.无规则的各种形状,与树叶之间的缝隙形状有关B.月牙形,它是太阳的影子C.月牙形,它是太阳的像D.圆形,它是太阳的像6.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C.物体离小孔离得越远,像就越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7.我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象是对人的警示.所以古代先民对2000多年以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空的每一次日食都有明确的记载,这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A.发生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发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发生日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因此整个地球都是黑暗的D.发生月全食的时候,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月球上,因此整个月球都是黑暗的8.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如图所示.为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工程师们用激光束来引导盾构机沿直线掘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激光器可以固定在地面上B.盾构机的激光导向应用了光的反射定律C.激光器必须固定安装在盾构机上D.盾构机的激光导向应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二、填空题9.一位同学看到远方闪电开始计时,过了t∆时间后听到雷击声.如果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声音在空气中>,则上述距离可近传播的速度为v,若用c、v、t∆三个量表示打雷处跟同学的距离s,则s=__________.由于c v似地表示为s=__________.10.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在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用开有边长为1cm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地面15cm时,光斑呈__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暗,到1m以上时,光斑逐渐呈________形.11.俗话说“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及导学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哪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分析【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光源定义:叫光源。

自然光源,如太阳,、;人造光源,如篝火、、、等。

月亮是否是光源?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3、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②:①③:④:4、光速:光在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m/s=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O展示交流1.光是如何传播的:活动1: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2)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3)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或者说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练习]①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2.光速:光的传播速度到底有多大呢?很早以前就有人感兴趣,让我们先来看一个自然现象: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这说明了什么?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所以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

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寿宇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m/s,常用字母9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导学案 (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 导学案 (有答案)

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本节知识点】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线: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3、光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Х108m/s.5、光年: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路径【基础达标训练】1、光在均匀物质中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

2、你排纵队时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个人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因为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km/s,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的缘故。

3、在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一线”,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光在__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4、月食的形成在中间,日食的形成在中间,它们都是由于形成的5、阳光经过茂密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形光斑,这是太阳的,是由于而形成的.6、下列属于自然光源的是(),人造光源的是()。

①月亮②地球③灯泡④太阳⑤灯篓鱼⑥萤火虫⑦点燃的蜡烛【能力提高训练】7、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A.圆形的B.正方形的C.不规则的D.成条形的8、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9、跑终点记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记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记时,这是因为 ( )A.看枪冒烟记时准确 B.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C.听枪声才记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D.都不对10、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C .水中筷子弯曲了 D. 小孔成像11、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 逐渐变短 B工渐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12、如图: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的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参考答案】1、同种直线背光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X105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3、光沿直线传播真空4、地球月球光的直线传播 5、圆形像光沿直线传播6、④⑤⑥③⑦7、A 8、B 9、C 10、C 11、D 12、C第二节光的反射【本节知识点:】1 光照射到一切物体的表面都会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传播,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光路的可逆性
图 D4-2-1
对应学生用书 页A22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两位同学都站在一面大镜子
前,甲同学看镜子时正巧看到了乙同学的
Hale Waihona Puke 1 光的反射定律(1)什么是光的反射 1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把一个乒乓球投 向墙壁,乒乓球会被反弹回来。那么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 是不是也会“反弹”回来? 答案:通过上一节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把光的这种反射现象称为镜面反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镜面
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参见知识总结。图 4-2-1 我们把经过入射点 O 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NO 叫作 法线 ;EO 光 线 称 为 入射光线 ,OF 光 线 称 为 反射光线 ;入 射 光 线 与 法 线 的 夹 角 ∠1 称 为 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 称为 反射角 。
经过小孔后在半透明纸上形成一个像,对 比物体蜡烛可发现该像是一个倒立的像。
图 D4-1-1
5 请同学们思考:小孔成像的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答案:通过图 D4-1-1 可看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
线传播,只要物体发出的光能透过小孔,就会成像,而成像的情
造的,是人造光源,如手电筒、点燃的火把、无影灯等。
在雷雨交加的夜晚,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怎样 来解释这一现象呢?
答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可以近似取为 3×108 m/ s,光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跟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通常也 认为是3×108 m/ s。声音的传播速度要比光速小得多。所以总 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月食实质上是地球的影子,当太阳、地球和月亮大致在一 条直线上时,并且地球转到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太阳 的光,处在地球右半部分背光一侧 N 范围内的人就只能看到部 分月亮,即月食,如图4-1-6甲所示。图 4-1-6 乙为月全食全 过程图。
况呢?
(1)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知道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定义,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3)知道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难点:(1)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将会 出现如图 D4-2-1 所示现象,光会沿 原路返回,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三条线重合,我们称之为“三 线合一”,此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 于 。0°
(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能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或自然界的
光在 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 直线 传播。
对应学生用书 页A20
光学现象。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难点:解释与光沿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
(2)光线 3 为了研究的方便,有时我们会在书面上画出光的传播情 况,怎么画科学简便呢? 答案:我们通常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光线实
图 D4-2-3
A2 1
光 的 反 射 可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漫反射 和 镜面反射 ,它们都遵守光的 反射定律 。
2 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么所有光 的反射都是有利的吗?
答案:在我们居住的城市中,不少高大的建筑物都用玻璃 幕墙做装饰。这些装饰给我们带来靓丽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视 觉带来不少的麻烦,这就是光污染。造成光污染的界面发生的 反射都是镜面反射。
现象我们可以猜想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偏差。
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在液体中和固体(透明) 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艺人表演的皮影艺术,让观众获得
中是否也能沿直线传播?怎样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猜 美的享受。
八年级物理(上)/ RJ 版
③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军人排列成整齐划一的队伍。
3 光的传播速度
D.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 3×105 km/ s 解析:光只有在真空中或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到光源的距离和物体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但是在不同介质中其传播速度不相同。
小孔成像是光线在光屏上实际到达的区域,形成的倒立的 光的直线传播有条件限制,A 选项显然是错误的;B 选项中的
对小孔成像规律的考查
图 4-1-3
图 4-1-4
难点三 如何区分日食和月食
日食实质上是月球的影子,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
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大
致在一条直线上时,月亮挡住了太阳光,处在地球左半部 M 范
围内的人就看不见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即日食,也称日全
直线叫 光线 。
答案: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发光的物体有两类:一类是自
己本身发光,如正在发光的台灯;一类是本身不发光,但可以反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射光,眼看到的好像是物体发出的光,如月亮。第一类是光源, 4 动手做做教材第 70 页小孔成像的实验,可观察到小孔
第二类就不是光源。
所成像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
难点一 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1)对应于每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八年级物理(上)/ RJ 版
(2)注意定律中的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再有反射。反射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 OB(如图 D4-2-4 乙所示)。
线是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叙述反射定律的内容
对光源的认识
例 1. 下列关于光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眼睛看到的发光物体都是光源 B. 天上的行星都是光源 C. 夜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D. 发光的日光灯是光源 解析:发光的物体有两类:一类是自己本身发光,如 D 选项 中发光的日光灯;另一类是自己本身不发光,由于反射其他物 体发出的光,如 B、C 选项中的行星和明月。第一类是光源,第
(2)探究光发生反射时的规律
答案:原来,如果用放大镜把白色墙壁放大多倍可以发现,
2 根据下面的光路图,说一下法线、入射角、反射角各指 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当平行光射向其表面时,会发生如图 D4-
什么?
2-3乙的反射现象,我们把光的这种反射现象称为漫反射。当
平行光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如图 D4-2-3 甲的反射现象,我们
的。还有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日食、月食其实跟影子的形成原理
(1)光是怎样传播的
是一样的。当太阳、月球和地球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
1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猜想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 住了太阳光,地球上处于阴影中的人就观察到了日食;当地球
挡住了太阳光,没有光照射到月球上时,我们就会看到月食。
光被全挡住,就形成日全食或月全食;挡住一部分光,就会形成
日偏食或月偏食。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图 4-1-1 答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夜晚汽车前灯射出的 光束是直的,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也是直的。通过这些
7 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怎样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为 我们服务?
答案:①利用光的这个特点,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 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
能够 发光 的物体叫作光源。
答案:选择蜡烛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 边界光线点,如图 D4-1-1 所示,两条光线
2 请把下列物体分成两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太阳、手电筒、萤火虫、水母、点燃的火把、灯笼鱼、无影灯。 答案:自身发光的物体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是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有的是人类根据需要而自行制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 光现象
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
想?需要用到什么器材,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在暗室中,将一束激光分别射入水和有机玻璃中,我
(1)知道什么是光源,能区分哪些物体是光源,能将光源进 行分类。
们可以观察到光在水中和有机玻璃中也是沿直线传播,这说明 光在液体和透明固体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C. 正方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解析:选择蜡烛上两个具有代表性的
边界光线点,如图 D4-1-2 所示,两条光
线经过小孔后在半透明纸上形成一个像, 对比物体蜡烛可发现该像是一个倒立的
图 D4-1-2
像。成像的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图 4-1-5
第四章 光现象
第 2 节 光的反射
4 如果我们把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会出现什么情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 3×108 m/ s 。
图 4-1-6
难点一 如何理解光的直线传播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际上这句话 是不确切的。光只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而对于 不同种介质或同种但不均匀介质,光在其中传播时也会发生弯 曲。例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就是不均匀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 面上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因此,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 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光线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 时发生了弯曲的缘故(图 )。 4-1-2
况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天然会发光 的物体叫自然光源; 人工制造 的 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
2 光的直线传播
6 生活中,还有很多与光沿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你能举
出几例吗?
答案:生活中处处可见物体的影子,影子就是光沿直线传 播的现象之一,它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
A1 9
实像,如图 4-1-4 所示,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 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光年是指光在一年时间里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C 选项符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D 选项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
速度是不同的,只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5 km/ s,在其
A2 0
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真空小。
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情况的方便而假设的
1 光源
线,是一种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模型。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 法,我们称之为模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