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六、光现象【学习过程】一、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回顾课本P68---P88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分为和。
2、光的传播①传播规律: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叫做光线。
光线所用到的物理研究法是。
③应用及现象: a b c④研究光的传播时,显示光的径迹的方法有3、光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 m/s= km/s光在水中、空气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为。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3、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的。
4、反射分为和。
使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①②③④2、成像原理:3、实像和虚像:实像: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的会聚点所成的像4、平面镜的应用:和。
5、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玻璃板的作用是,用未点燃的蜡烛代表点燃的蜡烛的像,所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我们学过的采用同种方法的事例还有。
6、球面镜:(1)凹面镜:用球面的作反射面。
对光线有作用应用:、、(2)凸面镜: 用球面的作反射面。
对光线有作用.应用:。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的一般规律:。
3、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有。
(五)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1、光的色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把_____ _______ ______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3、________线和________线属于看不见的光。
下列实例中利用红外线的是:利用紫外线的是:①加热、②夜视仪、③促进钙质吸收、④遥控、⑤拍红外线照片诊病、⑥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⑦使荧光物质发荧光。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二、合作互助学习:先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平面镜成像产生的虚像是____。(A.正立(B.倒立(C.等大(D.放大)
(2)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其像与物的距离是10cm,那么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A.5cm (B.10cm (C.15cm (D.20cm)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重要性和意义。
5.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过程。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避免在上课时出现技术问题。
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相关的思考问题和练习题目。学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7.互动环节: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这些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知识巩固:在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和讨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拓展资源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有趣的拓展资源,如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科普文章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思维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与记录。
3.科学探究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分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领会“等效替代法”实验思想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引入课题:教师出示一面大的平面镜提问:你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自己吗?这就是平面镜成像。
学生探讨:把平面镜靠近或远离自己一些,你看到的像有没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学生的猜想,教师梳理出通过实验要探究的几个问题:①我们怎么样确定像的位置?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③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面的远近有关吗?器材:两只等大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火柴、木板支架。
实验步骤:①按照课本上图4.3-2组装实验器材。
②知道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③进行实验并且将数据填入P78页的表格。
分析、讨论、归纳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总结出:利用数学对称的知识,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及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请大家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例如:镜子、商店橱窗等,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中要详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并撰写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
1.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体系。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4.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知,激发他们学以致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4.小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尝试用光线的反射解释成像现象。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6.作业布置:设计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撰写实验报告。
7.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设计说明“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总结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作光路图以从理论上明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很熟悉,但对成像的规律特点却不清楚,并且还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建议创设生动的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情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思考并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必要的过渡。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展开讨论,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讨论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如: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原因;选用什么样的玻璃板;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实验完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像与物的关系,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如:水中的倒影、对着镜子做不同的动作观察镜子中的像如何变化等问题,体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成虚像问题,在实验探究时,可以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没有像,得出是虚像的结论。
再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结果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也是虚像。
要注意物理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的原因后,要明确告诉学生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现象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通过探究实验,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和处理、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3.通过观察、实验和光的反射作图,理解虚像的成因。
4.通过观察和感知,并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平面镜、球面镜应用,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展”的喜悦,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平面镜成像》 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难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与操作。
(2)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过去,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这个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成像来整理仪表,如穿衣镜。
2、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如商场里的反光镜。
3、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四、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铅笔。
(二)实验步骤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将另一支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像的位置。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多做几次实验。
(三)实验注意事项1、玻璃板要垂直放置在桌面上。
2、选用较薄的玻璃板,以减小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形成的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时,要使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玻璃板后的蜡烛不点燃,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和分析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五、典型例题例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 3m 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 1m,则像与他的距离变为_____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会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2.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通过观察现象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通过观察、实验和光的反射作图,理解虛像的成因;4.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中心任务: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实验探究过程,会利用平面镜成像作图设问导读一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虚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外一支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录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2)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在成像的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会成像。
实验分析:(1)、为使像更为清晰,实验最好在(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2)本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什么?(2)实验应选用较(薄或厚)的玻璃板,从而使玻璃板前后表面各自成的像重叠得更好,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必须与桌面放置,否则未点燃的蜡烛在桌面上移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4)在本实验中有两个替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未点燃蜡烛代替点燃蜡烛的像来确定像的位置,都是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5)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实像虚像成因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例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承接可以用光屏承接,底片可感光不能用光屏承接,底片不可感光人眼是否能看到人眼能看到人眼能看到像的特点倒立正立画法用实线画用虚线画(6)最后一个步骤在光屏上能否成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实验结论:你能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吗?2、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3、平面镜为什么会成虚像?请你补全下面的作图,并加以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些习题包括:
1.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实像或虚像)。
2.计算平面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首先,让学生回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然后,我会强调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提示:关注镜子的摆放位置、光线条件等因素对成像效果的影响。
2.探究性作业:利用卡纸、镜子等材料,设计一个小型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尝试分析实验结果。
提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观察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探讨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
3.应用问题作业: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以下问题:
2.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指导他们掌握实验技巧,提高观察能力。
3.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平面镜成像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总结反思,内化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6.课后作业,巩固提升: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班级: 学号: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有成像和改变光路的作用。
(3)了解实像和虚像。
(4)能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和制作实用的仪器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设计探究性实验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要点1】
什么是平面镜〖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并说出看到的现象:
【要点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思考〗观察:书P69“蜡烛竟然在水中燃烧”,展开想象的翅膀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猜想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的大小。
猜想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可能。
猜想3:像与物颜色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靠
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
2、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课本p69相应位置和表格中。
3、归纳结论:分析:①物体大小_______、因为无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远还是近,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总是
________的、②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因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是、的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是的
【要点3】
平面镜成像作图:
【阅读】
阅读课本P70“方法”内容,学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方法注意:
1、物体与像的连线与镜面的垂足要标出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必须用虚线画虚线
【要点4】
平面镜成像样的应用〖活动〗观察课本P71图片,了解平面镜成像在生活和科学技术及军事上的应用、类型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例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
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 ;(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例2]晓丽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找到________________的位置;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这叫等效代替法。
类型二: 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3] 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
________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
如图2所示,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
中看到自己的像。
[例4]下列哪副图为小猫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例5]身
高
1、6 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的像高
_______,像离镜_______;当他后退0、5 m时,像高和像到镜面
的距离分别是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在这里,“倒映的白
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
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2、小新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3、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家”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
4、平面镜的厚度为2厘米,当用手指贴在镜面上时,手指与像的距离是
A2厘米
B4厘米(
)C1厘米
D6厘米
5、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一时钟的指针位置如图2-11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是()A4点20分 B3点40分 C4点40分
D10点20分
6、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
(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哪一个()
【课后练习】
1、平面镜成象的大小决定于
()
A、平面镜的大小
B、物体本身的大小
C、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平面镜离开物体的距离
2、如图所受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3、一个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
1、5m处,若将镜子向人平移1m,则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
A、3m
B、2m
C、1、5m
D、1m
4、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A、1m
B、2m
C、3m
D、4m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人离平面镜越近,在镜中成的像越大
D、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6、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像(填实或虚)、7、某人身高
1、8m,站在平面镜前
1、2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他的像距他。
当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0、3m后,则他的像距平面镜有。
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8、请在下图中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B
9、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架在放有一薄直尺的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平板玻璃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___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4)如在“烛焰”B上放一手指,则手指___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
如在平板玻璃后放一木板,则还____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的像;(5)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当_______________,便找到了像的位置。
当把另一只相同的蜡烛B移到A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其与A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6)此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是选用一块透明的平板玻璃,其原因主要是(7)平板玻璃应选用较(选
填“厚”或“薄”)的玻璃。
其理由是。
如果实验中发现玻璃板中有两个像,其原因是;(8)实验应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理由是。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