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_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_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速直线运动_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习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交流电频率为50Hz)。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2.纸带上打的点的意义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3.分析纸带可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①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③若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恒量,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并可由△x=aT2求出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常用逐差法或v-t图象法求加速度).4.求加速度的方法: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②用v-t图象法先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③ 平均速度法求加速度:即利用已求出的瞬时速度值,按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加速度值,为了充分利用所有实验数据,减小误差,同样采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三、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四、实验步骤⑴、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⑵、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无滑轮的一端,如右图。

⑶、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的数量钩码。

点拨:吊适当数量的钩码是为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些,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并能在纸带上长约50厘米的范围内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

⑷、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⑸、先使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再释放小车让其运动。

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⑺、换上新纸带再做两次。

点拨:再做两次的目的是为了在点子已打出的纸带中选出两条无漏点、无双点,点距正常清晰的纸带,一条作逐差法用,一条作图象法用。

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精选)

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精选)

打点计时器实验专题(精选)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电磁式打点计时器:4-6V的交流电。

复写纸要在纸带上面。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点不清晰(原因):1、振针过高2、电压低,振幅小3、复写纸用久了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出短线而非点(原因):1、振针过低2、电压太高,振幅过大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打出双点(原因):振针松动了电火花式打点计时器:220V的交流电。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打点间隔为0.02s。

T=1/f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并接好电源。

2把一条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量钩码。

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有卡子的一端,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4实验开始时,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5纸带打完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

选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研究。

注意事项:1实验之前,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2实验开始时,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3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一般每5个点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使相邻计数点之间时间间隔为T=0.1s数据处理:计算法: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和加速度1求某点瞬时速度,如:T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1)瞬时速度(2)求加速度:a、理想纸带(即ΔX相等):b、不理想纸带(即ΔX不相等):用逐差法数据处理:图象法:1根据所得数据,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面的大部分面积。

2此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要用直线拟合数据点,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个别偏离较大点舍去。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题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时刻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决定于( )。

A.交流电压的高低;B.电的频率;C.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
4.一学生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过低
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压过高D.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小
5.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电源的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每隔s打一次点。

6.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纸带应穿过,复写纸片应套在上,并要放在约带的面。

7.若打点计器采用50Hz的交流电供电,并且每隔5个点选一个计数点,那么,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1。

高一物理作业(四)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作业(四)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作业(四)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选择题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 ;B .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 .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 .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理顺。

2.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 .物体运动的时间;B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 .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D .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3.手拖动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的第1点到第6点的距离为18cm ,则( )A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B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D .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4.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有时发现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A .交流电源的电压不稳定B .交流电源的频率不稳定C .巳永久磁铁的磁性太弱D .振片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有偏差5.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刻B .时间C 位置D .位移E .平均速度6.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好的纸带,通过适当的计算可以得到的物理量是( )A .时刻B .时间C 位置D .位移E .平均速度7.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

( )A .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 .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 .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频率不稳定;C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D .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

第一章 实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020-2021【新教材】人教版(2019)

第一章 实验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020-2021【新教材】人教版(2019)

[解析] (1)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约为 8 V 的交流 电。打点间隔为交流电的频率的倒数,当电源的频率是 50 Hz 时,打点周期是 0.02 s。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 再让纸带运动使打点计时器在上面打出点迹,故 A 项正确。
(3)当交流电的频率低于 50 Hz 时,打点计时器打一次点的 时间间隔 t 将大于 0.02 s,利用公式 v=ΔΔxt 计算时,t 取 0.02 s 时比真实值偏小,因此测出的速度将比真实值偏大。
三、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
器使用 220 V 交流电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 纸等。 四、实验步骤 (以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为例)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 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约 8 V 的低压交流 电源上。
2.利用 v-t 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1)v-t 图像:用横轴表示时间 t,纵轴表示速度 v,建立直 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 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 v-t 图像。
(2)图像的意义:v-t 图像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 情况,注意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电火花计时器
结构图示
工作电压
约 8 V 交流电
220 V 交流电
打点方式 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打点周期 0.02 s (使用 50 Hz 交流电) 0.02 s(使用 50 Hz 交流电)
记录信息
位移、时间
2.测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原理 与运动物体连在一起的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了物体在不 同时刻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两个计数点间的位移 Δx,通过 打点间隔数和打点周期可知这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Δt,则平均速 度 v=ΔΔxt 。当 Δt 很短时,可以认为ΔΔxt 为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目的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计时原理.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3.学习利用纸带记录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并测其平均速度.实验原理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10V以下,当电源频率是50HZ.2.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3.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内打上一系列点,这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和发生相应位置。

注意事项1.电压一般是10V以下,一定是交流电压。

2.实验时,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待震动稳定后,再让纸带运动。

3.每次打点完必时,要关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不宜长时间空打。

4.复写纸的油面要向下,纸带从复写纸的下面穿过。

实验结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通过打点的方式记录时间的仪器。

它的打点时间间隔是一定的,所以从打出的点的间距大小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

点间距越小,则物体运动速度越小,点间距越大,则物体运动速度越大。

实验考点主要考查打点计时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条件,并会根据打出的点对物体的运动情况作出判断。

实际上单纯对这个实验的考查比较少,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器材的熟悉和使用,为后面进一步“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作准备。

经典考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约为 ____V,通常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____s.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 ____V。

2、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现已经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了A、B、C、D、E、F,用直尺去量出相关的距离,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纸带的这段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把判断结果和理由写出来。

3、从打点计时器打上点的纸带上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能间接得到的物理量有:()A、时间间隔;B、位移;C、速度;D、加速度;E、平均速度。

答案1.答案:交流电、4~6、0.02、2202.答案:测量略,由于间距越来越大,所以做的是加速运动3.答案:A、B,C、D、E电火花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比较这两种计时器的共同点是在纸带上记录运动物体的“时——空”分布信息,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市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但在可靠性、准确性以及课时利用率等方面,则有很大的差别。

高一物理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一物理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编号7: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得分_________【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材料用具】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导线等【自学指导】用5分钟看课本P18页实验探究的内容;看完后填写下列内容,老师将随机抽查。

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2.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实验仪器,下图中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请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左图是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

②.右图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220V 交流电压。

③.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都为,即每隔打一个点。

因此纸带上相邻的两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等于打点周期,所以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就可以算出物体运动的时间(故不用使用秒表)。

3.安装调整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或木板)上,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运动物体上,另一端通过打点计时器的,从振针下面的复写纸下穿过。

4.开始操作时,应该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稳定地打点后,再,纸带移动时就可以打出一系列的点。

5.先关闭开关,再取下纸带,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一次,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分析,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课本24页),那么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量出各相邻计时点之间的距离,用公式可以算出小车在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

①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电源,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电源;②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纸带上点迹的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③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④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适中,以防点迹太密或太疏;⑤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压在复写纸面;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纸带应平直地通过限位孔,尽可能地减少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⑥要选择点迹清晰、分布合理的纸带,找计数点时舍掉开始过于密集的点,时间间隔不一定选取0.1s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⑦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每一次打点结束后都要立即;⑧每拉动一条纸带后,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下次打点清晰;⑨取下纸带后,及时用箭头标明方向;⑩测量各段距离时用长刻度尺一次完成较好,即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 的距离,以减小测量误差;使用带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读数时读至毫米的下一位。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记录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如图 1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为0~5的6个计数点。

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1、3、5三个计数点跟“0”点的距离d 1,、d 2、d 3填入表格中.计算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m /s ,通过计数点“4”的瞬时速度为 m /s .小车的加速度是 m /s 2.2. 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每次曝光时木块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

由图可知 ( )A .在时刻2t 以及时刻3t 两木块速度相同B .在时刻3t 两木块速度相同C .在时刻3t 和时刻4t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D .在时刻4t 和时刻5t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同 3. 一小球自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示是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对正在斜面上滚动的小球拍摄的频闪照片,已知照相的闪光频率是f=10Hz ,测得AB=12.5cm ,图 1BC=17.5cm,CD=22.5cm。

求:OA两点的距离?4.A、B两小物块在一水平长直气垫导轨上相碰,碰撞前小物块B静止不动,用频闪照相机连续拍照4次,拍得如图示的照片,不计两小物块的大小,不计两小物块碰撞过程所用的时间,则由此照片可判断 ( )A.第一次拍照时物块A在55cm处,并且m A:m B=1:3B.第一次拍照时物块A在10cm处,并且m A:m B=1:3C.第一次拍照时物块A在55cm处,并且m A:m B=1:5D.第一次拍照时物块A在10cm处,并且m A:m B=1:55.如图示,电风扇在闪光灯下运转,闪光灯每秒闪10次,风扇转轴O上装有3个叶片,它们互成120°角.当风扇转功时,观察者感觉扇叶不动,则风扇转速可能是 ( )A.600r/min B.900r/min C.1200r/min D.3000r/min6.图(A)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问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求: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和汽车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大全文档大全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初中物理的学习告诉我们,测量时间的基本仪器-秒表.进入高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更加精密的测量时间的仪器-打点计时器文档大全实用标准二、复习预习什么是打点计时器?如何使用打点计时器?如何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如何利用测出的速度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文档大全实用标准三、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实验原理与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伏,电源频率是50HZ ,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 V 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60 HZ时,它每隔1/60s打点一次。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及其变化,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两根导线;低压交流电源;刻度尺文档大全实用标准考点/易错点2 实验步骤如果用电磁计时器:(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且压在纸带上面。

(2)在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两根导线的另外一端分别接到低压交流电源(4~6V)的两个接线柱上。

(3)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地牵拉纸带,纸带被打上了许多小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点数起,如果有N个点,那么,点子的间隔数为N—1个,用t=0.02(N-1)计算,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是多长。

(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从开始计时的点起到最后一个点的距离s是多少。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6)利用公式v=s/(0.02N-0.02)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7)在纸带上打出连续的6个点,分别标上记号0,1,2,3,4,5。

相邻的两个点间的距离为S1,s2,s3,s4,s5,各有多长,看看它们是否相等。

若S1= s2= s3= s4= s5,则拉动的纸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若不相等则做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用电火花计时器:(1)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的套在纸盘轴上,检查两条白纸带是否已经正确的穿好,墨粉纸盘是否已经夹在两条白纸带之间。

(2)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插在交流220 V电源插座上。

(3)按下脉冲输出开关,用手水平的拉动两条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列小点。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

如果共有N个点,点子的间隔数就为N-1个,用t=0.02(N-1)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t.(5)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打下这些点,纸带通过的距离s有多长。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考点/易错点3 注意事项(1)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2)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3)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4)对打上点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目的是研究纸带或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情况,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

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如果测出这N个点之间的总距离s,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s/(N T-T)。

如果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式计算出来的就是纸带的运动速度。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基本一样B.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压一样C.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频率是一样的D.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答案】ACD【解析】计时原理是电磁原理, 交流电频率一样的是f=50Hz, 时间间隔都是T=0.02 s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例题2】【题干】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B.点迹变稀,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C.点迹变密,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D.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答案】ABD【解析】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打点的频率一定(50 Hz),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如果纸带匀速运动,点迹均匀;如果纸带加速运动,点迹变稀;如果纸带减速运动,点迹变密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大全【例题3】【题干】图是一位同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纸带旁边是一把最小刻度为1 mm 的直尺,试计算拖着纸带做直线运动的物体:(1) 在AC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在B 点的瞬时速度【答案】(1)0.22 m/s (2)0.22 m/s 【解析】(1)v =x/t =4.00×10-2 m/0.18 s =0.22 m/s(2)根据公式V B =Δx/Δt 来计算B 点的瞬时速度.为了尽量精确地反映物体在B 点的运动快慢,我们尽量在靠近B 点的地方取得数据,例如取靠近B 点的左右两个点,左边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1.77 cm ,右边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2.65 cm ,那么Δx =2.65 cm实用标准-1.77 cm=0.88 cm,两点间相隔的时间为Δt=0.02 s×2=0.04 s,所以B点的瞬时速度V B=Δx/Δt=0.88×10-2 m/0.04 s=0.22 m/s五、课堂运用【基础】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速率 D.平均速度【答案】AB【解析】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根据纸带上打点的个数可确定出时间间隔,故A正确;由刻度尺可直接测量出两点间距离即位移大小,故B正确;速率和平均速度可通过上述A、B项,再进文档大全实用标准行计算方可求得,因此C、D项错文档大全实用标准2、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项操作的时间顺序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答案】A【解析】按照操作顺序,必须先接通电源,让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纸带,所以只有A正确文档大全实用标准3、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答案】ABD【解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的位置,而点的个数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点间的距离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故可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文档大全实用标准【巩固】1、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上的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必须从第一个点开始选取整条纸带B.根据情况选取点迹清晰的部分纸带C.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 sD.选取的第一个点记数为1,到第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n –1)s 【答案】BD【解析】点迹不清晰,无法读取时间。

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大全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试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1所示,请你判断一下这可能是因为(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的电压不稳C .电源的频率不稳D .打点针压得过紧【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下,振针应该恰好敲打在限位板上,这样在纸带上才能留下点。

当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打不到复写纸,这时会出现有时有点,有时无点。

如果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小时,实用标准振针就会有较长的时间与复写纸接触,这样就会在复写纸留下一段一段的小线段文档大全实用标准3、如图所示的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3个点迹,历时_____s,用刻度尺测量AB之间的距离,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A点,B 点如图所示,位移大小为____m,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答案】0.24; 0.1155;0.48【解析】A点与B点之间有12个时间间隔;对应时间为t=12×0.02s=0.24s;由刻度尺知,AB间的距离为0.1155m;在AB段上的平均速度v=Δx/Δt= 0.48m/ s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拔高】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可用表达式V G=____________进行计算,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上式计算出打下点G时重锤的速度为V G=____________m/s文档大全实用标准【答案】(1)v G= FH /2T,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2)v G= 1.3m/s 【解析】(1)v G= FH /2T,FH表示F、H两点间的距离。

(2)v G= 1.3m/s文档大全实用标准2、某次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依次打出A、B、C、D、E、F等一系列的点,测得距离AB=11.0mm, AC=26.5mm, AD=40.0mm, AE=48.1mm, AF=62.5mm。

通过计算说明在打A、F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是,则求速度;如果不是,则求平均速度。

已知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答案】不是,0.625m/s【解析】AB=11.0mm, BC=AC-AB=15.5mm, CD=AD-AC=13.5mm, DE=AE-AD=8.1mm, EF=AF-AE=14.4mm, 各段距离不等,说明在打A、F点的时间间隔内,纸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V=AF/t=62.5×10-3 m/( 0.02×5s)=0.625m/s文档大全实用标准文档大全3、图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图中O 点为第一个点,A 、B 、C 、D 为每隔两点选定的计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