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摩擦力易错知识点归纳复习

合集下载

摩擦力重点、难点、易错点

摩擦力重点、难点、易错点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在批改同学们的作业、试卷和解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中,笔者的体会是:同学们对摩擦力感到困难和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理解不深刻,因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现将同学们的常见认识误区归类分析,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忽略“相对”,步入误区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有的同学认为“相对运动”、“相对静止”就是“运动”、“静止”,常产生以下认识误区。

事实上,它们是有很大区别的。

“运动”、“静止”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的,而摩擦力中的“相对运动”、“相对静止”是以与它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的。

误区之一: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受到静摩擦力。

如图1所示,物体A与小车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物体A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具有共同的加速度a,那么物体A合力水平向右,只能由小车对A的静摩擦力提供,所以物体A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

而物体A(对地)的运动方向也向右。

因此,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误区之二: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如图2所示,物体B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地面相对于物体B向左运动,所以地面受到了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地面是静止的。

因此,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误区之三: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A在传送带上以速度向右运动,传送带以速度顺时针转动则物体A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而物体A(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也向右,因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误区之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共线。

如图4所示,在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圆盘上,相对于盘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由圆盘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提供,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因此,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共线。

综上所述,解决此类摩擦力问题,关键在于认真领会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关。

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3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

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3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

易错点03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受力分析易错总结1.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两物体接触并有形变)2.某个物体受到的弹力作用,不是由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3,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胡克定律公式x k F ∆=中的x ∆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也不是弹簧原长。

5.在弹簧测力计两端同时施加等大反向的力,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可转动的杆的弹力方向沿杆,固定的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 动力。

8.滑动摩擦力只与4和N 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只有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9.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10,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11,摩擦力:设摩擦角为ϕ, μϕ==NF F maxtan 12.斜抛运动最高点物体速度的竖直分量等于零,而物体速度不等于零,而等于其水平分速度。

(水平方向上满足运动量守恒)⎪⎩⎪⎨⎧<>=物体静止时物体向下时物体静止时 tan tan tan μθμθμθ 13.斜抛运动轨迹具有对称性。

14,在研究弹簧形变时,用当前长度与原长做差才是形变量。

15. (1)活动杆 静止时杆的力沿杆绳AC 在分析受力时视为AO 、OC 两根绳(2)固定杆静止时杆的力无法确定 绳AC 在分析受力时视为一根绳16,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17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是否为零。

18,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唯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唯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一般以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

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

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
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是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容易出错或者误解的关于摩擦力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的示例:
1.题目: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哪种摩擦?
答案:静摩擦力。

2.题目: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轮盘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哪种摩擦?
答案:滑动摩擦力。

3.题目: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冰面与滑冰鞋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哪种
摩擦?
答案:滑动摩擦力。

4.题目: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受到的阻力属于哪种摩擦?
答案:滑动摩擦力。

5.题目:一辆卡车在运输货物时,货物与车厢底板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哪种摩
擦?
答案:静摩擦力。

总结:关于物理摩擦力的易错题是指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或者误解的题目。

这些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如下:
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刚刚开始时,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当物体间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有关,可以用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_max = μ_s * N来计算,其中μ_s是静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间的压力和表面间的滑动速度有关,可以用动摩擦力的大小F = μ_k * N来计算,其中μ_k是动摩擦因数,N是物体间的压力。

4. 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指两个物体表面直接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 利用摩擦力解决问题:在题目中,可以通过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平衡或者不平衡情况,利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斜面上,可以利用摩擦力的大小与斜面夹角以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6.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减小摩擦力:涂抹润滑剂、减小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材料等。

总之,摩擦力是高考物理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掌握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做相关习题和实践操作,加强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

第 1 页共 1 页。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_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_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_高中物理老师工作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力和物体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下面是高中物理摩擦力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始终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即沿着接触面的方向。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滑动时,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还没有开始滑动时产生的阻碍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3. 摩擦力的计算公式: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静摩擦力:f静= μ静N
动摩擦力:f动= μ动N
μ静和μ动分别是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是物体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4. 摩擦因数的大小:摩擦因数反映了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物质的摩擦因数不同。

一般来说,粗糙的物体摩擦因数较大,光滑的物体摩擦因数较小。

5.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没有直接的关系,只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有关。

6. 极限摩擦力: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越来越大时,静摩擦力也会增大,直到达到最大值为止。

这个最大值称为极限摩擦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极= μ静N
7.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行车时车轮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车辆能够正常行驶,摩擦力可以使物体停止滑动等等。

高中物理的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们应该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 ?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 ? ? ? 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800字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学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解题很有帮助。

以下是2024年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的总结。

一、摩擦力的概念与特点1. 摩擦力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者相对受力时,由于接触面之间的不规则形状,会产生摩擦力,它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 摩擦力的特点:(1)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静摩擦力。

2. 静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之间的关系: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有关,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大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开始运动。

3. 静摩擦力的计算: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由静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静摩擦力的最大值,μ是静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静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静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静摩擦系数越大。

三、动摩擦力1. 动摩擦力的产生: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的接触面会产生动摩擦力。

2. 动摩擦力的特点: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大小无关,只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关;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动摩擦力的计算: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动摩擦系数μ和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来确定,可以用公式F=μN来表示,其中F是动摩擦力的大小,μ是动摩擦系数,N是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垂直分量。

4. 动摩擦系数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它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动摩擦系数越大。

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的编辑就为各位考生带来了高考物理摩擦力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归纳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 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摩擦力易错知识点归纳复习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同学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

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

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

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

(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

(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
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

(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

(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