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摩擦力的知识点总结高中摩擦力的知识1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资料和粗糙水平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有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有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
d、运动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自动地去听讲,把教员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教员解说的进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结实尤其是基本的概念。
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效果的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了解题进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围。
只要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随心所欲,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会运用才是提高效果的基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敏,活学活用,不是融会贯串,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敏多变,以到达正确解题的目的。
比如关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起来就是单调的,甚至是难于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进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进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绪,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络,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进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游刃有余,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构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串,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听得懂高中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听讲,把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用心来听,熟记高中物理概念定义,这是“知其然”,老师讲解的过程就是“知其所以然”,听懂,才会运用。
记牢固尤其是基本的概念。
定义、定律、结论等,不要把这些看成可记可不记的知识,轻视了,高中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运用就会受阻,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就会因概念不清而丢分,掌握三基本:基本概念清、基本规律熟、基本方法会,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范畴。
只有这样,高中生学习物理才会得心应手,各种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会运用会运用才是提高成绩的根本,就是对概念、公式等要掌握灵活,活学活用,不是死记硬背,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公式的运用也是做到灵活多变,以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比如对于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什么是动量、为什么动量会守恒这些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学起来就是枯燥的,甚至是难于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又影响着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试着把这些概念化的内容融于各种题型中,将其内化成高中生的基本知识,另辟思路,学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学习效益会翻倍。
练得熟高中物理知识是分板块的,各内容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练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也就轻车熟路了,各知识点之间就能形成一定的类比,高中生就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由点及面的综合运用了。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知识点总结(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高中物理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看看你都掌握了吗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二、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等于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必修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摩擦力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无论是力学、热学还是电学,摩擦力都是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必修的摩擦力知识点,让大家更好地掌握摩擦力的应用。
一、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阻力,它是由微观间的电荷相互作用引起的宏观力。
常见的摩擦力有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且静止时产生的阻力。
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和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物体的静摩擦力最大值为μsF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Fn为物体间垂直于接触面的合力。
例子:一个倾斜角度为θ的木板上放置一个物体,木板与物体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当倾斜角度小于最大摩擦角时,物体会保持在木板上静止。
三、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且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摩擦系数和垂直于接触面的合力。
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最大值为μkFn,其中μk为滑动摩擦系数,Fn为物体间垂直于接触面的合力。
例子:一个斜面上放置一个物体,如果斜面倾斜角度大于最大摩擦角,物体就会开始向下滑动。
此时,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四、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产生的阻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半径和材料等因素。
滚动摩擦力通常比滑动摩擦力小,因为滚动时接触面积相比于静止时要小。
例子:一个小球在地上滚动时,受到的阻力主要是滚动摩擦力。
在滚动的过程中,小球的形状、质量、半径和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五、摩擦力的应用1. 汽车和机器的制动系统:制动片或制动鼓和车轮间的静摩擦力可以将汽车或机器减速或停止。
2. 物体的运动学分析:摩擦力是物体在斜面或水平面上运动时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物体的质量、倾斜角度和摩擦系数,可以预测车辆翻车的概率,或者推断沿斜坡上滑动的箱子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终点。
3. 电走路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在一些应用中,例如在石油钻井中,机器人必须越过障碍物并爬上陡峭的斜坡。
高中物理摩擦力做功

高中物理摩擦力做功摘要:1.摩擦力的基本概念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特点3.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4.摩擦力做功的问题5.摩擦力做功的计算方法6.摩擦力做功的例子正文: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摩擦力的特点,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两物体之间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也总是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将开始发生相对滑动,此时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大小有关,其值要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但有时候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就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摩擦力做功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此时摩擦力做功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与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的乘积;二是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此时摩擦力不做功。
举例来说,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与水平转台之间的摩擦因素为μ,物体与转轴相距R,物体随台由静止开始转动。
当转速增加至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已开始匀速转动。
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摩擦力与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f = μmgR。
总之,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是一个基础概念,是物体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摩擦力,比如我们在走路时就要克服地面和鞋底的摩擦力才能前进。
因此,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摩擦力的知识点,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1. 摩擦力的表达式开始我们能理解摩擦力是反抗物体的运动状态,阻止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或滚动。
摩擦力的表达式如下:Ff=μFn其中,F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Fn为正压力,也就是物体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摩擦系数是一个特定的数值,反映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2. 滑动摩擦力在物体间的滑动运动过程中,这种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我们可以随时遇到这种力,如推门、擦拖把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以及摩擦系数,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系数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3.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也是由摩擦系数及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决定的。
不同于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事实上仍保持静止,摩擦力与物体施加在接触面上的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当施加于静止物体的力不足以克服静摩擦力时,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
4.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反映物体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量。
它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和表面状态等有关,并可以通过实验获得。
例如,两个金属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可能会比木头板和金属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大。
5.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工业和科学中也有着许多应用。
例如:(1)刹车:在交通工具上,制动系统利用摩擦力减缓车辆的速度并使车辆停下来。
(2)打磨和抛光:在工业领域中使用刷子和磨料,通过摩擦来去除表面杂质,达到打磨和抛光的目的。
(3)榨汁:摩擦力可以帮助将水果和蔬菜榨汁,因为它可以帮助把果肉和纤维扭断,并把果汁和液体从中挤出。
总之,摩擦力这一概念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高中物理学生来说,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
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