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教学设计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

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教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教案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教案第21课敌后战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过程与方法】识读《平型关战斗示意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百团大战形势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保卫大武汉虽然失败了却使得抗日战争最终进入了相持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敌后战场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阅读教材P100有关平型关大捷的讲述,思考:(1)概括平型关大捷的有关信息。

答案提示:时间:1937年9月。

领导人: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

(2)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回答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答案提示: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意志;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以沉重打击。

教师点拨:两个战场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型关大捷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了解百团大战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敌后战场的抗战,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难点: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烽火平型关》的图片,引导大家感受当时曲折的抗日斗争经历,展现中国人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斗争中的悲壮与坚强。

从而导入本课学习(二)、讲授新课一、平型关大捷为什么会有平型关大捷?你知道其过程和影响吗?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在平型关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后,八路军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全歼日军。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设计意图:师生围绕平型关大捷,层层推进,互相启发。

问题分三个展开,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宽和深化。

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智能层次目标,通过平型关大捷的分析,把思考的问题重新整合,从而让学生对意义有更深的认知。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为什么要建立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情况如何?建立后怎样进行抗战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页内容,并讲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和苏南等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不同的战法。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人教版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学习目标】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习重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学习难点】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名词解释】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

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

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是在日本占领军所控制的后方,相对于抗日战争初期,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日本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正面交锋的战场而言,叫敌后战场。

【课文解读】知识点一:平型关大捷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概况:时间:1937年9月地点:山西东北平型关部队:林彪115师歼敌人数:歼灭日军1000多人意义: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

(2)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3)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1)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2)目的: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3)影响: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3、敌后战场的地位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 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案设计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目标】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教学重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材料:(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发动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铁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而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蒋纬国《国民革命战史第三部抗日御侮》(第三卷)教师:蒋纬国是蒋介石的次子,他的观点代表了国民党,为什么国民党会对共产党有如此高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得到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0页,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二)自主学习:一、平型关大捷1时间:_________年9月。

2交战双方:_________指挥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和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3结果:歼灭日军1000多人。

4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捷)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抗日根据地的建立:(1)全民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2)主要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

(3)_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与巩固(1)军事上: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_________、夜袭战、_________等战法打击日军(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2)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3)经济上:实行_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三、百团大战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_________”,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格局。

本课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三个部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包括根据地的分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3.知道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浴血奋战、 流血牺牲才换来了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教学难点: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的基本状况。
【新课导入】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
, 在这一时期里为了抵御日本侵略者的进
攻,中国军队进行了一次次的顽强抵抗 ,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上节课我们学 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基本情况 , 还记得有哪些主要的战役吗?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 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那么共产党又是怎样领导人民抗战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抗日战场上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基本状况。
意义 打击日军 , 提高威望 , 振奋
信心
教师总结: 同学们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人
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的长城。本课所讲述的两场战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两场战役中中国军人的表现正是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的体现。
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2.5 万多人
2019 多千米 近 3000 个
百团大战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
胜利的信心 , 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最后总结百团大战的知识:
战役名称 百团大战
时间 1940 年 8 月
地点 华北
中国军队 八路军
指挥者 彭德怀
战役名称 平型关大捷
时间 1937 年 9 月
地点 山西东北部平型

中国军队 八路军第一一五

意义 全民族抗战以来
第一个胜利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先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片段
, 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应内容 , 然后提问:
(1)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2)敌后战场的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3)敌后战场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取了什么战法打击敌人? (4)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根据地实行了什么措施?
一、平型关大捷
先用课件展示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并提醒学生仔细阅读 ,重点注意华北日
军的进攻方向。
教师提问:华北日军此时进攻的主要方向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向山西方向 ,在山西的中北部地区。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军这时进攻山西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前线并在平
型关成功伏击日军 ,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 , 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总结归纳:组织学生通过列表 , 回答平型关大捷的知识点: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21 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意义
,识记全民族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平型关大捷; 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及根据地军 民的抗日斗争;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信息 ,探求每场战争发生的背景、 过程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 息的能力; 结合课文 ,利用影像资料、 文件档案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
分析能力;通过表格等手段使学生清晰掌握百团大战等战役的基本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到在国家、 民族的危难时刻八路军、 新四军等中国军队所
织了百团大战。
三、百团大战 先利用课件展示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分析讲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的作用 , 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百团大战的背景 , 再结合教材知识让学生填表。 教师提问: 1938 年底以后 , 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怎样的政策?
学生回答:“囚笼政策”。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看表格并讨论
,然后将其填好。 (用课件展示表格 )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战役指挥者
战役地点
百团大战
学生回答: 战役名称
战役时间
战役指挥者
战役地点
百团大战
3 个半月
彭德怀
华北
教师提问:百团大战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先让学Biblioteka 讨论 ,然后用课件展示百团大战的战果: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 个半月
1800 余次
,中共七大的召开更是为取得抗战
的最后胜利和抗战后的中国前途指明了正确方向。 容。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中共七大的相关内
【板书设计】
第2 页
首先讨论 , 然后让学生代表发言:
第1 页
(1)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 (结合相应的地图册 )
(2)延安。
(3)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4)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发展生产等。
教师过渡: 日军以主要兵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 ,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