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合集下载

畜牧疾病防控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畜牧疾病防控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畜牧疾病防控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在畜牧业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关系到畜牧养殖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

畜牧疾病的防控工作,不仅需要科学全面的普及知识,更需要畜牧养殖者深入了解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防控能力。

本文将介绍畜牧业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希望对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畜牧疾病的预防方法1. 疫苗接种畜牧疾病的预防常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

通过给畜禽注射相应的疫苗,可以提高它们的免疫力,避免患病。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者应及时咨询兽医师,了解当地疫情,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并按时进行疫苗接种。

2.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也是畜牧疾病预防的关键。

养殖者需要做好饲料的配制和采购工作,确保合理的营养结构,增强畜禽的体质,提高其抵抗力。

同时,要定期清洁和消毒畜舍,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避免交叉感染。

3. 环境控制良好的环境条件对畜禽的健康非常重要。

养殖场要建立合理的环控系统,确保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稳定。

适时消除污染源,保持场所的干净整洁,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二、畜牧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在畜牧疾病发生后,应及时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并按照医嘱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要遵循用药剂量和疗程,严禁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以免产生药物残留或导致药物抗性。

2. 隔离治疗在畜牧疾病发生后,需要采取措施隔离患病动物,确保其不与健康动物接触,避免疾病传播。

同时,隔离治疗也有助于对患病动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和康复率。

3. 中药治疗中药对一些畜禽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养殖者可以咨询兽医师或中兽药师,采用中药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要遵循科学剂量和配方,以确保治疗效果。

三、加强畜牧疾病监测和动态管理1.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畜牧疾病的监测,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减少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

同时,还应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共同推进畜牧业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在舍饲养羊的过程中,常见病的发生对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采取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羊的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以下是舍饲养羊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1.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在羊只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预防措施包括:-消毒:对饲料、水源、养殖环境等进行必要的消毒,避免布鲁氏菌的传播。

-隔离:将新进羊隔离观察,确保无病毒携带者。

-疫苗预防:定期给羊只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增强免疫能力。

2.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防治措施包括:-清洁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场地,尽量避免污染物的存在。

-隔离:对于来自口蹄疫疫区的羊只,务必进行隔离观察,以防疫情扩散。

-疫苗预防:定期给羊只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羊只的免疫力。

3.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是由传染性细胞坏死性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导致羊只的生长迟缓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措施包括:-消毒: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以有效地杀死病毒。

-隔离:将新进的羊只进行隔离,观察其是否存在病毒性腹泻。

-接种疫苗:定期给羊只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增强免疫能力。

4.羊钩虫病羊钩虫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该病多在潮湿的环境中发生。

防治措施包括:-清扫环境:定期清理养殖场地,避免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减少虫卵的孵化。

-防治药物:定期使用防治药物,驱除和杀灭寄生虫。

5.肺炎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容易导致羊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通风:充分通风,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隔离:将患有肺炎的羊只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扩散。

-尽早治疗:一旦发现肺炎症状,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预防和控制疾病是舍饲养羊的关键。

通过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规范饲养管理、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和养殖品质。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

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及预防措施畜牧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面临着动物易感染疾病的风险。

动物易感染的疾病类型繁多,其中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为了保障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本文将就畜牧养殖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包括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等。

这些疾病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对畜牧业造成的损失严重。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动物的隔离工作,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进出畜牧场,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工作,保证动物的免疫力。

二、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包括牛羊肺炎、猪痢疾、禽霍乱等。

这些疾病容易引起畜牧业中大规模的传染,并且对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也很大。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动物的抵抗力,并进行规范的免疫防治工作。

三、真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在畜牧养殖中也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霉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等。

这些疾病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经济效益造成较大损失。

预防措施包括做好畜舍的通风和排水工作,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四、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畜牧养殖业也是一大威胁,包括蛔虫病、疥螨病、胸膜肺囊虫病等。

这些疾病传播速度快,对动物造成的危害也较为严重。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驱虫工作,做好畜舍卫生管理,定期体检和检疫,建立健全的防疫管理制度。

在畜牧养殖中,预防疾病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的建议:1. 加强畜牧场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畜舍和饮水设施,保持畜生活空间的干净卫生。

2. 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进出畜牧场,建立完善的进出管理制度,防止外部病原体的传播。

3. 做好畜牧场的疾病监测工作,定期进行动物健康检查和全面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4.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动物的营养均衡和合理饮水,增强动物的体质和抵抗力。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控制措施
畜牧养殖动物常见疾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下面是针对常见畜牧养殖动物的几种常见疾病及其控制措施的介绍。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类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预防猪瘟的措施包括:
- 定期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 强化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 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隔离患病猪只,避免病毒的传播。

2. 疥癣病
疥癣病是一种由疥螨或真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

预防和控制疥癣病的措施包括:
- 定期给动物进行驱虫,以减少螨虫的滋生。

- 维持动物舍内的干燥和清洁,减少病原体的滋生。

- 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预防和控制畜牧养殖动物的疾病包括改善动物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动物的营养管理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畜牧养殖户减少疾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的稳定运营。

动物饲养中的疾病防控及其预防措施

动物饲养中的疾病防控及其预防措施

动物饲养中的疾病防控及其预防措施动物饲养业是农业中重要的一环,但常常面临疾病爆发的风险。

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益以及动物福利。

为了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疾病的防控以及预防措施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动物饲养中常见的疾病和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常见疾病及其防控1. 鸡疾病鸡是广泛饲养的家禽,其疾病种类丰富多样。

禽流感、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是饲养中常见的疾病。

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检查、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

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疫苗接种能够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卫生、消毒等,有助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2. 猪疾病猪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但常常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防控措施主要包括良好的养殖环境,科学饲养方式,以及定期的疫苗接种。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保证猪舍空气流通,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合理饲养,提供均衡营养,增加猪的抵抗力;定期接种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3. 牛疾病牛是重要的奶源和肉源,但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常见的牛疾病有口蹄疫、乳房炎、肠胃炎等。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草料的质量检查,牛舍的清洁消毒以及牛只的定期体检。

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净的饮水和高质量的饲料对于牛的健康至关重要;定期体检可及早发现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羊疾病羊的疾病主要有细小病、肺病、肺炎等。

为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必须注重羊舍的清洁,避免羊只间的交叉感染。

定期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隔离和治疗。

二、防疫措施的落实1. 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场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包括对动物舍区的定期消毒和清洁,使用防护设施,控制人员和设备等进出饲养场的活动,并限制非必要人员的进入。

2. 饮食与营养合理的饮食与营养是动物健康的重要保障。

饲养者应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提供均衡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并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

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条件的改变,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也愈发频繁,给养殖场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养殖场常见疫病的防控措施,并列举针对不同疫病的具体预防和应对方法。

一、消毒措施:1.清洁养殖环境:定期清理畜舍,及时清理各种垃圾和粪便,保持饲养场的干燥和清洁。

同时,要注意清理、处理养殖工具和设备,如水槽、喂食器等。

2.药物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药剂对畜舍、设施和饲养工具进行消毒。

具体要根据不同的疫病选择适宜的药剂,并遵循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

二、提高生物安全:1.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和车辆:设立隔离带,控制养殖场的出入口,合理安排人员和车辆出入。

严格要求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避免带入和传播病原体。

2.控制野生动物和病虫害感染: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设立围栏、安装防护网、使用捕鼠器等,以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场。

同时,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措施,避免害虫和病菌传播。

三、合理饲养管理:1.饲养环境改善:提供合适的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生存。

合理设计饲养舍,保持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过度拥挤等问题,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机会。

2.合理饲养方式:科学制定饲养方案,合理配给饲料和水源,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避免过度喂养和不合理添加药物等现象,以减少动物的应激反应,降低患病风险。

四、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1.定期疫苗接种:根据养殖动物的特点和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

确保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2.合理使用药物:根据不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药物,减少抗药性的产生。

五、实时监测和早期预警: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建立养殖场的疫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对养殖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调查。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

养殖场常见动物疫病及防治技术养殖业是农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广泛发展空间的行业之一。

然而,养殖场常常面临动物疫病的困扰,这不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也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养殖场必须认识到常见的动物疫病,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来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殖场动物疫病及其防治技术:1. 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会导致猪群大面积的死亡。

- 防治技术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加强检疫和隔离措施,确保新引进的猪只不带有病毒;注射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2.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的疾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 防治技术包括:强化饲养环境管理,增加禽类的饲养密度,提高空气流通性;加强饲养场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控制禽类的摄食来源,防止食物受到污染;接种疫苗,提高禽类的免疫力;及时隔离病死禽类,防止病情扩散。

3. 犬瘟热:- 犬瘟热是一种狗类高度传染性疾病,病死率极高。

- 防治技术包括:养殖时选择健康的幼犬,并要求犬只有合格的疫苗接种记录;定期进行驱虫和体内外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与其他未接种犬只接触;及时发现病症,进行隔离治疗,并咨询兽医的建议。

4. 鱼类疾病:- 养殖鱼类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水质相关的疾病。

- 防治技术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控制水温和氧气含量;避免过度饲养,控制饲料的用量;加强鱼类的营养管理,提高免疫力;定期检查和清洁养殖设备,避免细菌滋生;使用药物或特定的兽药进行治疗,但要遵守使用规范。

5. 兔病毒性出血症:-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一种致命的疾病,对养殖兔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 防治技术包括:养殖场的隔离措施要到位,避免病毒的传播;提高兔只的免疫力,注射相应的疫苗;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防止疫情蔓延。

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解析

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解析

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解析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非常多样化,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其他类型的疾病。

这些病因的病情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从轻微的发烧和食欲不振,到严重的致命病例。

为了确保养殖业的顺利进行,农民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常见的病因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奥氏不动杆菌等。

细菌感染常常导致动物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

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农民应该确保动物饮水和饲料的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常见的病因包括禽流感病毒、猪瘟病毒、蓝舌病毒等。

病毒感染会导致动物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农民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病毒感染,并确保动物处于健康的环境中,避免与患病或疑似患病动物接触。

3.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动物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常见的病因包括蛔虫、胃肠道线虫、蚤、蜱等。

寄生虫感染会导致动物贫血、消瘦、毛发粗糙等症状。

农民可以通过给动物定期进行驱虫,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减少寄生虫的繁殖和传播。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疾病之外,动物养殖中还存在其他类型的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口蹄疫等。

这些疾病的防控对策也有所不同。

1.定期兽医检查农民应定期请兽医进行养殖场的检查。

兽医可以通过体检和实验室检测来发现存在的疾病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疫建议。

2.饲养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的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期清理及消毒养殖场和动物的饮水设施、饲料槽和床垫,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3.疫苗接种动物的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农民应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以保护它们免受常见疾病的侵害。

4.饲料与水源控制确保动物饲料和饮用水的质量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农民应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和干净的水源,并定期检测饲料和水质量。

5.远离患病动物农民应避免患病动物与健康动物的接触,以防止病菌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
摘要: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养殖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动物自身的影响较大,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果不能对动物疾病进行及时防控,会导致疫病大规模传播,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该文对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疾病防控策略,旨在提高养殖水平。

关键词:动物养殖;疾病防控;疾病原因;防控策略
王昊. 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防控[J]. 农业工程
技术,2017,37(32):59-60.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动物安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动物疾病防治可以有效地阻断各种疫病的传播。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引发动物疾病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找到疾病的发生根源,并且对源头进行防控,提高疾病预防水平。

当前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养殖的动物主要是牛、羊、猪以及鸡鸭等禽类。

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原因主要分为外界环境影响以及动物自身体质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又包括养殖场环境条件、食物安全问题、免疫条件等;动物自身的问题则主要指的是动物自身的体质,有的动物从出生之后
的体质较弱,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做好防控,提高动物养殖水平。

一、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以及病因
1、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当前畜牧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养殖过程中动物出现疾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有寄生虫病、传染病以及普通病。

普通病的发病率最高,包括内外科病、产科疾病,外科疾病指的是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外伤、眼病、蹄病等,内科疾病种类较多,比如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产科疾病种类也比较多,病因复杂,根据不同的疾病种类,可以分为怀孕期、分娩期以及产后疾病。

寄生虫病也是动物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寄生虫在动物体表以及体内寄生产生的疾病,寄生虫会吸收动物的营养物质,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内,比如原虫和蠕虫,外寄生虫则主要寄生在节肢动物的体外,而且传播也是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传播。

传染病指的是通过某种微生物袭击动物引起的疾病,传染性较强。

传染病的传染介质主要是空气,也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相互接触或者食物交叉传染,是一种很难预防的疾病。

2、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疾病病因
(1)引进禽畜品种的行为不规范
养殖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为了单纯地追求利益和成本?约目标,在购买动物的时候没有选择优质的种苗,而且有的动物本身患病,养殖户也没有及时对动物进行检查,导致患病动物进入养殖场,对其他健康动物造成危害和影响,不仅影响了养殖场的养殖效益,还影响了养殖场动物的生长水平,很容易导致养殖场出现疾病感染,对畜牧业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2)人为因素引起的疾病
人为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指的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方法不当导致动物患病。

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食物问题。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饲料是重要的原材料,也是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必要食物,由于饲料种类比较单一,所以动物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营养不均衡现象,无法满足动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有的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使用一些霉变、劣质的饲料,导致动物很容易出现疾病。

第二,疾病防控意识不强。

有的养殖户缺乏疾病防控理念,在养殖过程中不及时用药,或者盲目用药,当动物患病的时候没有及时找兽医人员进行诊断,根据自己的经验随意判断动物疾病,并且用药剂量大,导致动物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引起大规模感染。

第三,饲养环境差。

养殖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对动物生长水平有很大影响,有的养殖户,尤其是一些乡镇地区,以散户为主,养殖户的观念比较陈旧,养殖过程中没有做好舍饲管理,养殖环境较差,很容易导致动物疾病传播。

尤其是一些传染病,会通过空气、养殖场的水源等进行传播,由于环境控制不到位,导致养殖场环境水平达不到要求,最终导致动物患病率较高[1]。

(3)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工作不到位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相关的防疫部门必须要做好动物的防疫检疫工作。

当前部分地区的动物检疫制度不完善,基层动物防疫站建设不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防疫工作队伍,并且缺乏专业的兽医人员。

在进行动物疫病防治的时候,由于基层防疫站的建设不全面,对各个养殖场的监测不到位,因此影响动物检疫工作水平。

二、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1、对引进的动物畜禽进行严格检查
为了从源头上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控,在养殖过程中应该要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一方面要对动物品种进行控制,优质的动物种苗能够保证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对于一些体质不好的动物,要予以放弃,不能引进;另一方面要对引进的源区进行了解,对引进的动物进行检查,看动物是否患病。

可以查看近年来的疾病发生率以及分布范围,对引进的畜禽进
行检测,确保动物没有患病,处于健康的状态之后才可以将其引进,防止有问题的动物对养殖场中的动物造成危害和影响[2]。

2、对养殖过程进行管理
(1)加强饲料的管理和控制
霉变、有毒的饲料是引起动物患病的重要原因,会导致消化道疾病,并且还会导致疾病相互传染。

所以,饲料管理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的重点,无论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化养殖户,都必须要加强饲料管理,从源头上防止各种疾病,不断提升饲养效果、饲料转化率以及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养殖户要从专业、规范的机构购买饲料,而且要对饲料进行合理管理,确保存储饲料的环境干燥、清洁,防止饲料霉变,从而确保禽畜养殖过程中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对于已经发霉、变质的饲料,要及时销毁处理。

(2)加强养殖场的建设和管理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控制,一方面要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对养殖场进行分区,分成管理区、养殖区、隔离区等,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动物生长阶段进行养殖区域划分,确保养殖规范化,减少动物疾病的传染。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水平,要精心选址,养殖场的环境一定要好,而且只有进行科学选址,才能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尽可能降低畜牧业养殖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控制。

要对养殖场中的排污设施进行科学设计,尽量做到无害化处理,确保各种消毒设施齐全,同时要做好养殖场的通风、消毒等工作,要设置规范化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产生和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消毒的时候,要选择安全的消毒剂,消毒剂不能对动物产生毒害,不能在动物体内累积残留,并且要确保管理人员的安全。

(3)对养殖户进行教育
在养殖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养殖户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改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形成生态养殖理念,从食物、药物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例如当发现动物患病之后,不能随意进行处理,要及时与兽医人员进行沟通,做好诊断治疗,及时对疫病进行控制,防止大规模传染。

总体来讲,要引导养殖户形成规范化养殖理念,减少养殖过程中的随意操作行为。

3、加强动物检疫防疫工作
对动物进行检疫,是提高疾病防治水平的重要措施,要对检疫制度进行完善。

动物检疫是一个持续性工作,不能间断,更不能松懈,在动物防疫过程中,检疫部门要制定防疫时间制度,定期进行排查,排查要全面,对所有养殖场都要进行检查,防止遗漏。

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疫病防控不合格的养殖场要继续进行跟踪,确保养殖场的动物质量安全合格。

在动物防疫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检疫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促使他们能够积极发挥相应作用,按时保质完成防疫任务。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检疫水平,对各种检疫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并且对检疫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检疫质量,为疫病防控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3]。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必须要对动物养殖过程中的各种疾病进行防控,减少疾病对动物生长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在动物养殖过程中,疾病的产生主要与养殖环境、养殖技术有关,为了提高疾病防控水平,要及时对疾病病因进行分析,并且不断提高养殖技术,规范养殖过程,减少疾病传播。

参考文献
[1] 杨海娟. 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兽医导刊,2016(22).
[2] 唐海波.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6(23).
[3] 孙燕华,张海霞. 动物疾病的病因与预防控制策略[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