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幕墙热工计算书模板

合集下载

玻璃幕墙节能计算书

玻璃幕墙节能计算书

永嘉县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外装饰结构热工性能设计计算书设计:校对:审核: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幕墙设计研究院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目录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 (1)2.1 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 (1)2.2 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 (2)3 幕墙结构基本参数 (6)3.1 地区参数: (6)3.2 建筑参数: (6)3.3 环境参数: (6)3.4 单元参数: (6)4 玻璃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6)4.1 计算基础及依据: (7)4.2 室外表面换热系数: (7)4.3 室内表面换热系数: (7)4.4 多层玻璃系统内部传热系数: (8)4.5 K值的计算: (11)5 幕墙框的传热系数K值的计算 (11)5.1 框的传热系数K f: (11)5.2 幕墙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 (14)6 幕墙整体的传热系数K值 (15)7 太阳能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 (15)7.1 太阳能总透射比g t: (15)7.2 幕墙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 (16)7.3 幕墙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 (16)8 结露计算 (16)8.1 水(冰)表面的饱和水蒸汽压计算: (16)8.2 在空气相对湿度f下,空气的水蒸汽压计算: (17)8.3 空气的结露点温度计算: (17)8.4 幕墙玻璃内表面的计算温度: (17)玻璃幕墙(门窗)热工设计计算书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134-20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75-2003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稿》 [建标2006-46号]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意见稿》 [建标2004-66号]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3《玻璃幕墙光学性能》 GB/T18091-2000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94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2.1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意见稿》采用(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光谱函数(CIE D65,ISO 10526);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计算温度:T in=20℃;室外环境计算温度:T out=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3.6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23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5℃;室外环境温度:T out=30℃;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c=2.5W/(m2·K);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h e=19W/(m2·K);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 s=0W/m2;(5)计算遮阳系数、太阳能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T out=25℃;(6)抗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T in=20℃;室外环境温度:T out=-10℃或T out=-20℃室内相对湿度:RH=30%或RH=50%或RH=70%;室外风速:V=4m/s;(7)计算框的太阳能总透射比g f应使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I sq in:通过框传向室内的净热流(W/m2);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500W/m2;2.2最新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结构所在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取用。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书

玻璃幕墙热工计算书
玻璃幕墙
[ 强度计算信息 ][ 产品结构 ]





计算:校核:审核:
幕墙公司名称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玻璃模型热工分析1
1.热工分析基本信息1
2.热工分析模型信息1
3.热工分析温度分布图2
4.热工分析U值计算2
5.热工分析热流分布2
6.热工分析节点坐标及温度信息2
7.热工分析单元编号及热流量信息9
0.000
-2.91
78
0.422
-0.126
0.000
-13.94
79
0.413
-0.117
0.000
4.96
80
0.404
-0.118
0.000
2.49
81
0.409
-0.131
0.000
-14.49
82
0.412
-0.129
0.000
-14.22
83
0.422
-0.131
0.000
-14.49
0.000
-10.53
155
0.500
-0.111
0.000
5.62
156
0.510
-0.114
0.000
5.29
157
0.546
-0.117
0.000
4.96
158
0.513
-0.111
0.000
5.62
159
0.513
-0.117
0.000
4.96
160
0.487
-0.117
0.000
4.96
161

全玻幕墙计算书范本

全玻幕墙计算书范本

全玻幕墙计算书范本基本参数: 地区,计算处标高:100M,校核玻璃规格:1.1M X 2.65M 抗震7度设防玻璃采用10+10夹胶玻璃Ⅰ.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17-88《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102-96《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97《建筑幕墙》 JG3035-96《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第二版)《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 GB/T15225-94《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GB8013《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化学成份》 GB/T3190《碳素结构钢》 GB700-88《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14683-93《建筑幕墙风压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GB/T15227《建筑幕墙雨水渗漏形性能检测方法》 GB/T15228《建筑幕墙空气渗透形性能检测方法》 GB/T15226《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GBJ11-8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修订本)《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5237-93《浮法玻璃》 GB11614-99《不锈钢热轧钢板》 GB4237-92《建筑幕墙窗用弹性密封剂》 JC485-92《花岗石建筑板材》 JC20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钢化玻璃》 GB9963-98《普通平板玻璃》 GB4871-85《中空玻璃》 GB11944-89《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 GB699-8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1579《不锈钢棒》 GB1220《不锈钢冷加工钢棒》 GB4226《聚硫建筑密封胶》 JC483-92《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剂》 JC486-92《铝及铝合金板材》 GB3380-97《不锈钢冷轧钢板》 GB3280-92Ⅱ.基本计算公式:(1).场地类别划分:根据地面粗糙度,场地可划分为以下类别:A类近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KKK按C类地区计算风压(2).风荷载计算:幕墙属于薄壁外围护构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1.1 采用风荷载计算公式: W(#1k)=β(#2gz)×μ(#1z)×μ(#1s)×W(#10)其中: W(#1k)---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β(#2gz)---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β(#2gz)=K(1+2μ(#1f))其中K为地区粗糙度调整系数,μ(#1f)为脉动系数A类场地: β(#2gz)=0.92*(1+2μ(#1f))其中:μ(#1f)=0.387*(Z/10)^(-0.12)B类场地: β(#2gz)=0.89*(1+2μ(#1f))其中:μ(#1f)=0.5(Z/10)^(-0.16)C类场地: β(#2gz)=0.85*(1+2μ(#1f))其中:μ(#1f)=0.734(Z/10)^(-0.22)D类场地: β(#2gz)=0.80*(1+2μ(#1f))其中:μ(#1f)=1.2248(Z/10)^(-0.3)μ(#1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定,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A类场地: μ(#1z)=1.379×(Z/10)^0.24B类场地: μ(#1z)=(Z/10)^0.32C类场地: μ(#1z)=0.616×(Z/10)^0.44D类场地: μ(#1z)=0.318×(Z/10)^0.60本工程属于C类地区,故μ(#1z)=0.616×(Z/10)^0.44μ(#1s)---风荷载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取为:1.5W(#10)---基本风压,按全国基本风压图,郑州地区取为0.400kN/m^2,(3).地震作用计算:q(#3EAk)=β(#1E)×α(#3max)×G(#2AK)其中: q(#3EA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β(#1E)---动力放大系数,按 3.0 取定α(#3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相应设防烈度取定:6度: α(#3max)=0.047度: α(#3max)=0.088度: α(#3max)=0.169度: α(#3max)=0.32郑州设防烈度为7度,故取αmax=0.080G(#2AK)---幕墙构件的自重(N/m^2)(4).荷载组合:结构设计时,根据构件受力特点,荷载或作用的情况和产生的应力(内力)作用方向,选用最不利的组合,荷载和效应组合设计值按下式采用:γ(#1G)S(#1G)+γ(#1w)φ(#1w)S(#1w)+γ(#1E)φ(#1E)S(#1E)+γ(#1T)φ(#1T)S(#1T)各项分别为永久荷载:重力;可变荷载:风荷载、温度变化;偶然荷载:地震水平荷载标准值: q(#1k)=W(#1k)+0.6q(#3EAk)水平荷载设计值: q=1.4W(#1k)+0.6×1.3q(#3EAk)荷载和作用效应组合的分项系数,按以下规定采用:①对永久荷载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其分项系数满足:a.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1.2;对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取1.35b.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取1.0;对结构倾覆、滑移或是漂浮验算,取0.9②可变荷载根据设计要求选代表值,其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取1.4一、风荷载计算 [FONT:黑体][SIZE:小四]1、标高为100.000处风荷载计算(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W(#1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β(#2gz): 100.000m高处阵风系数(按C类区计算):μ(#1f)=0.734×(Z/10)^(-0.22)=0.442β(#2gz)=0.85×(1+2μ(#1f))=1.602μ(#1z): 100.000m高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C类区计算): (GB50009-2001)μ(#1z)=0.616×(Z/10)^0.44=1.697风荷载体型系数μ(#1s)=1.50W(#1k)=β(#2gz)×μ(#1z)×μ(#1s)×W(#10) (GB50009-2001)=1.602×1.697×1.5×0.400=1.631 kN/m^2(2). 风荷载设计值:W: 风荷载设计值: kN/m^2r(#1w):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1.4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96 5.1.6条规定采用W=r(#1w)×W(#1k)=1.4×1.631=2.283kN/m^2二、大片玻璃强度校核:本工程选用大片玻璃种类为: 浮法平板玻璃1. 该处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α(#3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80G(#2AK): 玻璃板块平均自重:200.000(N/m^2)q(#3EAk):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kN/m^2)q(#3EAk)=3×α(#3max)×G(#2AK)/10^3 JGJ102-96 5.2.4)=3×0.080×200.000/10^3=0.048kN/m^2r(#1E):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1.3q(#2EA):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kN/m^2)q(#2EA)=r(#1E)×q(#3EAk)=1.3×q(#3EAk)=1.3×0.048=0.062kN/m^22.荷载组合q(#1k): 玻璃所受组合荷载标准值:(kN/m^2)q: 玻璃所受组合荷载设计值:(kN/m^2)采用S(#1W)+0.6S(#1E)组合:q(#1k)=W(#1k)+0.6×q(#3EAk)=1.631+0.6×0.048=1.659kN/m^2q=W+0.6×q(#2EA)=2.283+0.6×0.062=2.320kN/m^23. 大片玻璃厚度预算:f(#1g): 大片玻璃强度最大设计值:28.000N/mm^2q: 玻璃所受组合荷载设计值:2.320kN/m^2a: 玻璃短边长度(板的跨度): 1.100mt(#11): 大片玻璃厚度预选值: mmt(#11)=((3×q×a^2)/(4×f(#1g))/1000)^0.5×1000=((3×2.320×1.100^2)/(4×28.000)/1000)^0.5×1000=8.7mm4. 大片玻璃强度校核:校核依据: σ≤[σ]=28.000N/mm^2 (与玻璃厚度有关) (JGJ102-96 5.3.1) M: 荷载作用下的弯矩:q: 玻璃所受组合荷载设计值:2.320kN/m^2a: 玻璃短边长度: 1.100mb: 玻璃长边长度: 2.650mt: 大片玻璃选取厚度: 10.0mmM=q×b×a^2/8=2.320×2.650×1.100^2/8=0.930kN•m荷载作用下的截面抗弯矩:W=t^2×b×10^3/6=10.0^2×2.650×10^3/6=44166.667mm^3全玻璃幕墙大片玻璃的强度:σ=M×10^6/W=0.930×10^6/44166.667=21.058N/mm^221.058N/mm^2≤28.000N/mm^2大片玻璃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5. 大片玻璃的刚度校核:校核依据: U(#3max)≤[U]=30mm 且 U(#3max)≤L/100U(#3max): 玻璃最大挠度qk: 玻璃所受组合荷载标准值:1.659kN/m^2荷载作用下的截面惯性矩:I=t^3×b×10^3/12=10.0^3×2.650×10^3/12=220833.333mm^4U(#3max)=5×q(#1k)×a^4×10^9/384/E/I=5×1.659×1.100^4×10^4/384/0.72/220833.333=0.002mm≤30mmD(#1u)=U(#3max)/a/1000=0.002/1.100/1000=0.000≤1/100挠度可以满足要求三、玻璃肋宽度选用:本工程选用玻璃肋种类为: 浮法平板夹胶玻璃玻璃肋宽度初选计算值:L(#1b): 玻璃肋宽度:(mm)q: 玻璃幕墙所受组合荷载设计值:2.320kN/m^2B: 两肋间距: 1.100mH(#4sjcg): 玻璃肋上下两支承点之间距离: 2.650mS(#2c0): 玻璃肋强度设计值:28.000N/mm^2t: 玻璃肋的厚度: 10.000mmL(#1b)=(3×q×B×H(#4sjcg)^2×10^6/4/S(#2c0)/t)^0.5=219.118mm四、玻璃肋强度及刚度校核:玻璃肋宽度选取值: 260.000mm1. 玻璃肋强度校核:校核依据: σ≤[σ]=28.000N/mm^2 (JGJ102-96 5.3.1)q: 玻璃幕墙所受组合荷载设计值:2.320kN/m^2B: 两玻璃肋间距: 1.100mH(#4sjcg): 计算跨度: 2.650mL(#3bxz): 玻璃肋宽度: 260.000mmt: 玻璃肋的厚度: 10.000mmσ=q×B×H(#4sjcg)^2×6×10^6/t/L(#3bxz)^2/8=19.887N/mm^219.887N/mm^2≤28.000N/mm^2玻璃肋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2. 玻璃肋刚度校核:校核依据: U(#3max)≤L/150U(#3max): 玻璃肋最大挠度q(#1k): 玻璃幕墙所受组合荷载标准值:1.659(kN/m^2)U(#3max)=5×q(#1k)×H(#4sjcg)^4×12×10^4/384/0.72/t/L(#3bxz)^3 =0.001mmD(#1u)=U(#3max)/H(#4sjcg)/1000=0.001/2.650/1000=0.000≤1/150挠度可以满足要求五、胶缝强度校核: [FONT:黑体][SIZE:小四]胶缝强度校核 (第1处)校核依据: σ≤[σ]=0.14N/mm^2 (JGJ102-96 5.6.3) Glasst:胶缝宽:8.0mmB: 两玻璃肋间距(板跨度): 1.100mq(#1k): 玻璃幕墙所受组合荷载标准值:1.659(kN/m^2) σ=q(#1k)×B/2/Glasst=1.659×1.100/2/8.000=0.114N/mm^20.114N/mm^2≤0.14N/mm^2胶缝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幕墙热工计算书(DOC)

幕墙热工计算书(DOC)

**************幕墙设计热工计算书(一)本计算概况: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工程所在城市:无锡传热系数限值:≤2.10 (W/(m2.K))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北向):≤0.40(二)参考资料:《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134-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统(W-Energy3.0)》(三)计算基本条件: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in=20 ℃室外空气温度 Tout=-2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c,out=16 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rm,in =T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rm,out =Tout太阳辐射照度 Is =300 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in=25 ℃室外空气温度 Tout=3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c,out=16 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rm,in=T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rm,out=Tout太阳辐射照度 Is=500 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s= 0 W/m2。

建筑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

建筑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

梅沟营建筑幕墙热工性能计算书项目编号:计算人:审核人:设计单位:创建时间:2014年2月20日计算软件:粤建科MQMC建筑幕墙门窗热工性能计算软件软件版本:2012正式版软件开发单位: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目录1 概述 (4)1.1 工程概况 (4)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 (4)2 计算依据 (4)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 (4)2.2 计算软件 (5)3 计算边界条件 (5)3.1 工程所在地气象参数 (5)3.2 热工性能计算边界条件 (6)4 门窗设计概况 (6)4.1 门窗单元设计介绍 (7)4.2 门窗标准节点设计 (7)4.3 门窗材料物理性能 (8)4.3.1 门窗玻璃 (8)4.3.2 铝型材 (9)4.3.3 遮阳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9)5.1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一般规定 (9)5.2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原理 (9)5.2.1 单片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9)5.2.2 多层玻璃光学热工性能 (11)5.2.3 玻璃系统的热工参数 (14)5.3 玻璃光学热工性能计算 (16)6 门窗框传热计算 (17)6.1 门窗框节点选取 (17)6.2 框传热计算原理 (17)7 门窗热工性能计算 (19)7.1 整樘窗热工计算原理 (19)7.2.1 东朝向幅面 (21)7.2.1.1 开启扇热工性能计算 (22)8 门窗结露性能计算 (29)8.1 幕墙结露性能计算原理 (29)8.1.1 一般规定 (29)8.1.2 结露性能计算 (30)8.2 幕墙结露性能计算 (30)8.2.1 开启扇结露性能计算(1类计算条件) (31)8.2.1.1 第1类环境条件 (31)9 门窗热工性能汇总 (33)(1)面板计算结果汇总表 (33)(2)各朝向门窗热工计算结果汇总表 (33)(3)门窗结露计算结果汇总表 (34)10 结论 (34)附件A 框二维传热计算图 (35)1 概述1.1 工程概况1.2 本工程热工性能计算项目(1)玻璃系统光学热工性能计算;(2)框二维传热有限元分析计算;(3)幕墙幅面热工性能计算;2 计算依据2.1 相关标准及参考文件《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等。

幕墙热工计算书

幕墙热工计算书

**************幕墙设计热工计算书(一)本计算概况: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工程所在城市:无锡传热系数限值:≤2.10 (W/(m2.K))遮阳系数限值(东、南、西向/北向):≤0.40(二)参考资料:《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 -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T134-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21-200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01-602-2004《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建筑门窗幕墙热工计算及分析系统(W-Energy3.0)》(三)计算基本条件:1.计算实际工程所用的建筑门窗和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所采用的边界条件应符合相应的建筑设计或节能设计标准。

2.设计或评价建筑门窗、玻璃幕墙定型产品的热工参数时,所采用的环境边界条件应统一采用规定的计算条件。

3.以下计算条件可供参考:(1)各种情况下都应选用下列光谱:S(λ):标准太阳辐射光谱函数(ISO 9845-1);D(λ):标准光源(CIE D65,ISO 10526)光谱函数;R(λ):视见函数(ISO/CIE 10527)。

(2)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in=20 ℃室外空气温度 Tout=-2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c,in=3.6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c,out=16 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rm,in =T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rm,out =Tout太阳辐射照度 Is =300 W/m2(3)夏季计算标准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 Tin=25 ℃室外空气温度 Tout=30 ℃室内对流换热系数 hc,in=2.5 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 hc,out=16 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 Trm,in=T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 Trm,out=Tout太阳辐射照度 Is=500 W/m2(4)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计算标准条件,并取Is= 0 W/m2。

一份标准幕墙热工计算书

一份标准幕墙热工计算书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计算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三章主要材料及计算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主要材料及热工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基本参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四章双层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夏季工况下的玻璃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冬季工况下的玻璃幕墙热工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第五章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一、双层幕墙热工性能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二、双层幕墙的舒适性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第一章工程概况本项目的幕墙由双层幕墙(塔楼)、穿孔铝板幕墙、点式幕墙、铝单板幕墙、全玻璃幕墙、明框玻璃幕墙等多种幕墙组成。

本工程的双层幕墙为主动式双层幕墙:主动式双层幕墙内外两层玻璃之间的空间与室内的空气相连,通过机械通风装置在两层幕墙中间形成负压,然后再排出房间。

可以使得室温与玻璃内表面的温差降至最低,从而提高建筑内有效的使用面积。

此外,主动式双层幕墙系统可以大幅度降低噪音,同时可以阻挡室外严重的大气污染及沙尘暴。

本工程双层幕墙分布于东西两栋塔楼(一至三层为裙楼),东塔17层,层高如下:4-11层(3.8m)、12-15层(7.0m)、16层( 8.1m)、17层(3.6m),西塔16层,层高如下:4-9层(3.8m)、10-14层(7.0m)15层(8.1m)、16层(3.6m).第二章计算依据1.业主提供的招标图纸及技术要求;2.本公司设计的幕墙投标方案图;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15);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7.《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同济大学出版社;9.《空气调节的科学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幕墙热工计算

幕墙热工计算

幕墙热工计算一、计算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建筑体型系数体型系数:A区为0.102;B区为0.102;三、窗墙比A区东立面:0.58;A区南立面:0.58A区西立面:0.51A区北立面:0.46B区东立面:0.58B区南立面:0.58B区西立面:0.51B区北立面:0.46由于A、B两个区各个立面的窗墙比和建筑体形系数都一样,所以选A区一栋楼作为幕墙的热工计算考虑。

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表4.2.2-4规定:常州属于夏热冬冷地区;非透明幕墙 K≤1;透明幕墙(窗):东立面0.5<窗墙比≤0.7,K≤2.5,SC≤0.40;南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西立面 0.5<窗墙比≤0.7,K≤2.5,SC≤0.40;北立面 0.4<窗墙比≤0.5,K≤2.8,SC≤0.55;四、非透明幕墙热工分析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挂石材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石材为25mm厚花岗岩;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352=0.58≤1符合要求!2、钢筋混凝土梁外挂玻璃幕墙主楼半隐框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梁厚度取最小值200mm,玻璃为6LOW-E+12A+6mm厚中空钢化玻璃,内设40mm 聚苯板;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2.134=0.47≤1 符合要求!2、铝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4mm 厚复合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

728=0。

58≤1 符合要求!4、铝单板幕墙主体建筑的剪力墙根据结构需要厚度不等,现选取厚度最小处200mm 计算;铝板采用3mm 厚铝单板 详见节点图传热系数K=1/R=1/1.701=0.59≤1 符合要求!五、透明幕墙热工分析(一)、计算参数: 1、玻璃选用:2、铝合金型材:建筑幕墙外露明框均采用穿条式隔热型材; 1)、52系列铝合金隔热窗:断热条的导热系数<0.3 W/m.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透明幕墙结构热工性能设计计算书计算:校核:审核:大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 (1)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 (1)2.1 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 (1)2.2 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 (2)3 幕墙系统结构基本参数 (9)3.1 地区参数: (9)3.2 建筑参数: (9)3.3 环境参数 (9)3.4 单元参数 (9)3.5 框传热系数相关参数 (9)4 太阳光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 (9)4.1 太阳光总透射比g t (9)4.2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 (10)4.3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 (11)1 计算引用的规范、标准及资料《建筑幕墙》GB/T21086-200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意见稿》[建标2006-46号]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2000 《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等以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9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12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2 计算中采用的部分条件参数及规定2.1 计算所采纳的部分参数按《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采用(1)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T in=20℃;室外空气温度:T out=-2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3.6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300W/m2;(2)夏季标准计算条件应为:室内空气温度:T in=25℃;室外空气温度:T out=30℃;室内对流换热系数:h c,in=2.5W/(m2·K);室外对流换热系数:h c,out=16W/(m2·K);室内平均辐射温度:T rm,in=T in室外平均辐射温度:T rm,out=T out太阳辐射照度:I s=500W/m2;(3)计算传热系数应采用冬季标准计算条件,并取I s=0W/m2;(4)计算遮阳系数、太阳光总透射比应采用夏季标准计算条件;(5)结露性能计算的标准边界条件应为:室内环境温度:20℃;室内环境湿度:30%,60%;室外环境温度:0℃,-10℃,-20℃(6)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 f应采用下列边界条件:q in=α·I sα: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I s:太阳辐射照度(W/m2);q in:框吸收的太阳辐射热(W/m2);2.2 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部分规定(1)结构所在的建筑气候分区应该按下面表格取用。

(2)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甲类公共建筑的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3.3.1-1~表3.3.1-6的规定。

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

(3)乙类公共建筑的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2-1和表3.3.2-2的规定。

(4)进行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对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进行核查;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时,方可进行权衡判断:i)屋面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1的规定。

ii)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2的规定。

iii)当单一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40时,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和综合太阳得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3的规定。

3 幕墙系统结构基本参数3.1 地区参数:珠海,地区类别属于夏热冬暖地区;3.2 建筑参数:建筑物长度:87.4m;建筑物宽度:45.2m;建筑物高度:53.4m;建筑物体形系数:0.086;计算项目类型:幕墙系统;3.3 环境参数建筑物采用空气调节系统:3.4 单元参数中空玻璃:6+12(中空层)+6(mm);外片:LOW-E镀膜;内片:普通玻璃;中空气体间层气体:空气;幕墙系统的面积:A=29.5m2;幕墙系统玻璃的面积:A g=24.7m2;幕墙系统框的面积:A f=3.4m2;幕墙系统框的总表面面积:A surf=6.51m2;玻璃区域的总周长:lψ=113m;幕墙系统角度:θ=90度;计算单元高度:H=15500mm;3.5 框传热系数相关参数A d,i=1.5m2A d,e=0.5m2A f,i=1m2A f,e=0.3m24 太阳光透射比及遮阳系数计算4.1 太阳光总透射比g t通过幕墙系统构件成为室内的热量的太阳辐射与投射到幕墙系统构件上的太阳辐射的比值。

成为室内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包括直接的太阳光透射得热和被构件吸收的太阳辐射再经传热进入室内的得热。

(1)框的太阳光总透射比g fg f=αf·U f/(A surf/A f·h out) 7.6.1[JGJ/T151-2008]式中:h out:外表面换热系数W/(m2·K);αf:框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取0.6;U f:框的传热系数W/(m2·K);A surf:框的外表面面积m2;A f:框面积m2;g f=αf·U f/(A surf/A f·h out)=0.6×6.6/(6.51/3.4×19.9)=0.104(2)幕墙系统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g: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g=0.37(3)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g t按JGJ/T151-2008规定:对于整樘门窗结构:g t=(ΣA g×g g+ΣA f·g f)/A t 3.4.1[JGJ/T151-2008]g t:整樘窗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A g:玻璃板面积;A f:窗框面积;g g:窗玻璃区域太阳光总透射比;g f:窗框太阳光总透射比;A t:窗面积;对于单幅幕墙结构:g CW=(ΣA g×g g+ΣA p·g p+ΣA f·g f)/A 4.4.1[JGJ/T151-2008]g CW:单幅幕墙的太阳光总透射比。

A g:玻璃或透明面板面积;g g:玻璃或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A p:非透明面板面积;g p:非透明面板的太阳光总透射比;A f:框面积;g f:框太阳光总透射比;A:幕墙单元面积;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g CW=(ΣA g×g g+ΣA p·g p+ΣA f·g f)/A=(24.7×0.37+3.4×0.104)/29.5=0.3224.2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遮阳系数应为幕墙系统计算单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与标准3mm 厚透明玻璃的太阳光总透射比的比值:对于整樘窗:SC=g t/0.87 3.4.2[JGJ/T151-2008]式中:SC:整樘窗的遮阳系数;g t:整樘窗的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

对于单幅幕墙:SC CW=g cw/0.87 4.4.2[JGJ/T151-2008]式中:SC CW:单幅幕墙的遮阳系数;g cw:单幅幕墙的单元太阳光总透射比。

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SC CW=g cw/0.87=0.322/0.87=0.37按照规范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此处遮阳系数不应大于:0.5,所以满足规范要求。

4.3 幕墙系统计算单元可见光透射比计算标准光源透过幕墙系统构件成为室内的人眼可见光与投射到幕墙系统构件上的人眼可见光,采用人眼视见函数加权的比值。

对于整樘窗:τt=(ΣA g×τv)/A t 3.5.1[JGJ/T151-2008]式中:τt:整樘窗的可见光透射比;τv: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为0.62;A g:窗玻璃的面积(m2);A t:窗面积(m2)。

对于单幅幕墙:τCW=(ΣA g×τv)/A 4.5.1[JGJ/T151-2008]式中:τt:幕墙单元的可见光透射比;τv:透光面板的可见光透射比,为0.62;A g:透光面板面积(m2);A:幕墙单元面积(m2)。

本计算项目是幕墙系统:τCW=(ΣA g×τv)/A=(24.7×0.62)/29.5=0.519对于居住建筑,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做要求;对于公共建筑,按照4.2.4[GB50189-2015]的规定,当窗墙比小于0.40时,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所以,对于本工程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