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课导学案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
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
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进行说话、写话训练。
3、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复习旧知。
1、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把金灿灿的阳光洒向大地,你可曾想过是谁给我们带来这可爱的世界?2、板书题目。
3、回忆课文1至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哪几方面的特点?4、4至8自然段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二、了解密切关系1、默读4至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句子。
2、学生汇报,师板书,相机出示课件太阳与动物、植物的关系(边播放课件边介绍煤炭的形成)与气象的关系与防治疾病的关系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出示: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动物。
填空:如果,就。
3、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用一句话说)出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指导朗读因为有了太阳,小草发芽,树木吐绿,鲜花竞相开放,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长颈鹿在草地上散步,所以。
因为有了太阳,白云在天空赛跑,风儿在追逐嬉戏,我们在课堂上谢谢,所以。
(引导复踏式读)4、太阳把光和热洒向人间,对我们这么重要,让我们来赞美太阳吧!(学生说)5、写话训练太阳照着你,太阳照着我,太阳是我们大家的,出示写话练习。
学生自己完成,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评价三、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指名读,齐读。
2、师范写:繁蔬抵3、学生练习写。
四、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人们说太阳光辉灿烂,不仅指它的光彩夺目,还有它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也做一个小太阳,把光和热洒向每个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太阳的远、大、热,知道太阳与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2、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感受说明方法的妙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太阳导学案第【1】篇〗《太阳》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3. 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能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身边的某一事物,说清楚其特征。
2.体会太阳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摄氏度、繁衍、蔬菜、煤炭”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太阳的体积非常大,太阳也非常的热,太阳的距离我们也是相当遥远。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5-9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5-9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太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太阳关系到动植物生长、人类生存。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如果没有阳光,动植物会是什么样子的?3)人类如果缺少太阳,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及动植物生长有什么样的作用?5)作为人类,应该做些什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预设二:云、雨、雪、风与太阳有关。
1)云、雨、雪、风是怎样形成的?太阳起到什么作用?2)出示生态循环小视频,观后说说你的认识。
3)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三:太阳可以杀菌,是万物生长的源头。
1)生活中有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例子吗?2)如果单靠药物杀菌,你觉得人体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3)想象,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一切又是什么样的?4)你觉得太阳对人类的作用有哪些?三.拓展。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朗读古诗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王维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与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派诗人。
三、分析本诗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
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
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
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
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
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非常宁静,清新,恬然。
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以动衬静。
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
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
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
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
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明白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明白诗歌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来赞扬母亲。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1、同学们,我们明白事情的起因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
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不容易)2、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3、理解“失魂落魄”(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4、介绍梁晓声的家境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
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
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
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四、入景融情,感悟情深1、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我的愿望有没有实现呢?照理说,梁晓声拿到钱,可以去买书了,心情应该是——高兴,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214页】1、白鹭(导学案)【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课文。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其实是告诉同学们,要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发现美,让同学们明白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美。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0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5、、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背诵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
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
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板书:白鹭)请齐读课题。
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二、作者简介: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
《白鹭》也作《鹭鸶》。
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三、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二类字,会写11个一类字,会写18个词语。
理解生词。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展示词语读词要求:站姿标准、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停顿恰当1、出示词语蓑毛suō长喙huì镜匣Xiá清澄chéng 铿锵kēng qiāng 恩惠huì黛色dài 嵌入qiàn 嗜好shì恬淡tián清澄chéng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下面请1-3组的5号同学进行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子做好随时纠正。
1、理解词语意思精巧:(技术、器物构造等)精细巧妙。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精细巧妙。
配合: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
身段:①女性的身材或身体的姿态。
②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舞蹈化的动作。
本文指白鹭的身形和姿态。
适宜:合适;相宜。
本课指白鹭的外形大小和羽毛的颜色都是恰到好处。
生硬:不柔和;不细致。
本课指白鹤身形太大而显得不柔和。
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美中不足: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本课指的是白鹭不会唱歌是缺憾。
清澄:(水、天空)清亮。
本文是清亮明洁的意思。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词语理解了,我们带着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词语。
2、齐读词语。
五、展示读课文。
1、词语读得太棒了,把词语放在课文中你读得如何?读书要求:要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回读、标点、段落之间停顿恰当。
2、自由练读: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一会儿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同学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读自己感觉还读不好的段落。
)3、指名读(1-5自然段;6-8自然段;9-11自然段)每小组的4号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同学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同学仔细听,帮对针对出现的错音、停顿不当、读的不流畅的句子等要及时纠正。
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六、整体感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方法提示:摘录句段法。
文章中的总起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
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
)七、写字:(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课后方格里的一类生字,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就提出来(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教师巡视。
(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是否美观。
)鹤:左部不是两个土,四笔横画间距要均匀。
右边鸟的底要横平。
嫌:左部偏窄,第三笔提不露头,右部横画间距均匀。
框:右半部份要方正,王的三横间距要匀称。
注意右部的笔顺。
(3)小检测。
(老师来听写,对子之间相互改一改,错的请及时更正,错一改三)八、出示自学提示: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默读课文,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九、学习任务: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散文。
请齐读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流线型镜匣清晨孤独安稳悠然黄昏恩惠形象化美中不足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3、学会本课的写作表达方法。
三、展示交流回顾上节课展示任务,并在小组内交流:1、搜集有关“鹭”的资料。
2、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3、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全班汇报1、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预设:(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从总体上赞美白鹭。
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耐人寻味。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板书:精巧的诗(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恰到好处)(3)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黛:青黑色。
白鹭的颜色再白一点就太白了,再稍微黑一点就有点黑了。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处。
板书:色素美(4)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学生讨论,师生总结: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出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板书:身段美(5)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补充白鹭资料白鹭:又名小白鹭,是白鹭属的一种鸟类。
白鹭和雪鹭体形小,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
朱鹭:朱鹮的别名,属于鹮科,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
嘴细长而末端下弯。
朱鹮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谓稀世珍禽,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
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
身体细瘦。
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6)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出示课件15)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2、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1)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的。
①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板书:图画美)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
田为镜匣,白鹭为主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解释水田:(图片)水田: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于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土地。
镜匣:盛妇女梳妆用品的匣子,里面装有可以支起来的镜子。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
喻词一般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一个“钓”字,可以看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丰富的想象,让人感觉白鹭捕鱼的情形好像是一位垂钓高手在钓鱼。
而比喻的修辞手法,让人感觉整个水田就像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风景画。
那垂钓者(白鹭)就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清田独钓图、水田钓鱼图请同学带着悠然神往、喜爱的感情读这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一个人,静悄悄地站在清水田,垂着钓竿,悠然地等着鱼儿上钩,神态是那么闲适自在。
)②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板书:悠然美)悠然:安闲、闲适的样子是呀,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静静地向远处望着,望着……想一想:它也许在干什么呢?它也许在领略清新美好的晨光呢。
它也许在选择理想的活动场所呢。
它也许在深情地凝视着远方,正等待远出未归的同伴。
它在心里的呼唤:亲爱的朋友,你回来吧!……师生共同总结:描绘的背景----清晨;描绘的状态----悠然,这是其他鸟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③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板书:清澄美)师生共同总结:背景---黄昏状态----低飞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读:同学们,让我们和着音乐,用优美舒缓的语调再次朗读这一部分,读出悠然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