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高中地理高三练习题

高中地理高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下哪个省份人口最多?A. 广东省B. 河南省C. 浙江省D. 江苏省2. 下列国家属于亚洲的是:A. 埃及B. 巴西C. 澳大利亚D. 印度3. 下列哪个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A. 非洲B. 南美洲C. 欧洲D. 亚洲4. 南极洲属于以下哪个洲?A. 南美洲B. 欧洲C. 亚洲D. 无洲(洲际区域)5. 我国最长的江河是:A. 长江B. 黄河C. 黑龙江D. 长白山二、填空题1. 我国北方的气候主要属于 __________ 气候类型。
2. 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 __________。
3.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__________ 海沟。
4. 亚洲最大的沙漠是 __________。
5. 我国的第一大理念是 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球上的五大洲名称和相对应的位置。
地球上的五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
亚洲位于东半球,北部与东北部与北冰洋相连,东南部与大洋洲相领。
非洲位于东半球,南面濒临南冰洋,西南部与南美洲相对,东北部与亚洲相对。
欧洲位于东半球,北面与北冰洋相接,东边与亚洲相隔,东南边与非洲相对,西面大致与大西洋相接。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南部濒临南冰洋,东北部与非洲相对。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边与大西洋相邻,东边与亚洲相隔,南边与南美洲相对。
2. 请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即一个地球日,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太阳在不同的地方升起和落下。
地球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5天,即一个地球年。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更替,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倾斜的存在,不同季节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四、解答题请简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解释其对地表现象的影响。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高三地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天山博格达峰部分垂直自然带谱,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A.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B.荒漠带、针叶林带、草原带C.草原带、阔叶林带、针叶林带D.针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答案】A【解析】天山的山麓地带因降水少,所以①自然带为荒漠带,北坡因海拔高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所以②自然带是草原带,③自然带是针叶林带。
【2】在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高度高达5500米左右,明显要比博格达峰的北坡雪线高,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坡度D.年降水量【答案】A【解析】珠穆朗玛峰的维度明显低于博格达峰,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所以雪线明显高于博格达峰的北坡;而珠穆朗玛峰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其将数量比博格达峰的北坡多,受气影响雪线应降低;坡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大。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分布。
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罗拉多河发源于阿根廷与智利交界的安第斯山脉东坡,为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北边界。
流域位于南纬28°05′~39°03′,西经62°05′~70°20′,上游段(包括格兰德河)河长920公里,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如果从支流萨拉多河算起,河流全长1430公里。
干流自西向东流淌,在布兰卡港以南200公里处流入布兰卡湾,最后汇入大西洋。
材料二科罗拉多河流域水系示意图(1)描述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3分)(2)说出潘帕斯草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区位条件。
(4分)(3)说出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成因。
(3分)【答案】(1)以山地为主(或上游以山地为主,下游以平原为主),(1分)地势西高东低,(1分)北高南低。
(1分)(2)大牧场放牧业。
(1分)气候温和,草类茂盛,(1分)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1分)临近港口,交通便利。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精品

中学地理?自然地理?局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以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线上的数据为经度),据此答复第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 14:40B. 9:20C. 21:20D. 15:20°N,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天山牧民利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B. 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C. 南极大陆终日斜阳D. 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全年最低读图完成3~4题。
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动身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4.有关甲、乙、丙旁边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一样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以下图代表晨昏线与某地方时经线的交点日移动示意图,答复5~6题:5.假设该点移动速度最快,那么该地方时为( )A.3时 B.6时 C.9时 D.12时6.假设该点地方时为24时,那么在下面日期中,该点移动最快的是( )A.4月1日 B.5月1日 C.6月1日 D.7月1日以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现有两组队员在此活动。
答复7~8题。
7.甲组队员打算在图示地区宿营,为防止突发的山洪,你认为在①②③④四地中,最不相宜宿营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8.假设乙组队员已经宿营在图中最高处,为了可以相互观测到对方,从平安角度考虑,甲组应当把宿营地选择在图示四地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以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视运行图,据此答复9~10题。
9.a地的纬度是A.66°34’N B.83°26’N C.70°23’N D.90°N10.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稍稍变大,那么A.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变大B.a、b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将不变C.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变大D.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将不变地理教学中常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更。
高三地理训练题(自然地理部分)

当阳三高2007届高三地理训练题(自然地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
读“极地上空俯视地球的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地球顺时针转动,且极圈内都是白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节气是夏至B.太阳直射北半球C.AB线是昏线D.C点是18时2、如果图中标出的都是西经度且极圈内都是黑夜,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B.旧金山为多雨季节 C.从大西洋向地中海航行的船只逆风逆水D.从C点到D点是向东南方向下图为“等温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表示的情况是A. 7月份B. 1月份C. 3月份D. 9月份4、如果该图所示海域为大西洋,在陆地右侧的洋流可能是A.加那利寒流B.秘鲁寒流C.日本暖流D.墨西哥湾暖流下面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单位:米),读图回答第3~5题。
3.钻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A.10米 B.5米C.2.5米 D.0米4.地下水流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排水沟位置选择合理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读图,①②③是某地两分两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回答8-9题8、若③位置时太阳高度为26034’,北京时间为12:16,该地位置是A. (1160E ,26034’N)B. (1190E , 46052’S )C.(1210E , 400N )D.(116 0E , 400N)9、太阳位于①位置时,该地昼长是:A. 12时 B.15时C.14时28分 D.9时32分该我国北方某城市天气与空气质量情况表,回答10~11题。
11、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A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 .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C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 .气温日较差较小 读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a)13、当河水位于最低水位时,该河流的河口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 .水土流失B .滑坡C . 咸潮D .凌汛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14—15题。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该剖面总体走向是西北-东南向C.乙地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D.丙地海拔比乙地高不宜城市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南美洲,剖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向,穿过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乙地所在国家为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巴西平原气候闷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巴西高原上。
【2】关于甲地与其所在大洋的对岸(同纬度)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沿岸河流径流量小,但流程较长B.甲地上升补偿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对岸海域的沿岸热带草原广布D.甲地海水的水温比对岸海域要更高【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所在大洋的对岸(同纬度)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上升流显著,海水温度低,甲地有巴西暖流经过,非上升流,海水温度高;甲地对岸海域的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世界地区。
2.(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烤烟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低于10℃或高于35℃都不利于其生长。
在我国,烤烟一般3、4月为育苗期。
5--8月为生长期。
云南省是我国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材料二:“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省区分布图”和“烤烟适宜生长土壤比重构成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土壤和气候两方面说出烤烟适宜的种植环境。
(6分)(2)描述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的主要变化特点。
(8分)(3)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该省大面积缩减烤烟种植面积的原因。
(8分)【答案】(1)最适宜生长的土壤以酸性、微酸性土壤为主((2分),育苗期需气温(≥l00℃)温暖(2分),生长期水热需求量大((2分)。
(2)全国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传统种植大省中的云南、四川、湖南等省,面积有所增加;云南增长最快;河南、贵州、黑龙江等省种植面积减少明显;小规模种植省区,除福建省外,面积均有所减少。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测试题太阳时是以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时间,可分为真太阳时(各地日晷时间)与平太阳时(由各地经度计量的地方时)。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真太阳时可能比平太阳时推迟或提前。
图为“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时差曲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甲日南京(118°E)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 11:52B. 11:56C. 12:04D. 12:082. 甲日至乙日,南京12时(平太阳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其位置变动方向为()A. B. C. D.蜃景俗称“海市蜃楼”,是指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在半空或地面“出现”的奇异幻景。
当底层空气密度大于上层空气时,形成高于实际物体的虚像,称为上蜃,反之则在地面形成倒影,称为下蜃。
图1示意某时刻沙漠中蜃景的形成原理,图2为某游客在海边拍摄的“雾伴蜃”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1所示蜃景最可能出现在()A.6:00—7:00 B.10:00—11:00 C.13:00—14:00D.17:00—18:004.“雾伴蜃”发生时,此海域()A.海水蒸发强烈B.海上风力较大C.空气对流旺盛D.大气较为稳定2020年12月27日夜间,山东省A市受天气影响实施交通管制,部分高速公路封闭,该天气现象一直持续到28日夜间才消失。
29日凌晨,A市出现降雪,交通管制持续。
下图为28—29日不同时刻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28日高速公路封闭的原因是()A 沙尘天气 B. 大雾 C. 道路结冰 D. 大风6. 27日夜间到28日夜间,A市()A. 气压升高B. 风向为偏南风C. 气温升高D. 产生持续性降水5. 推测28日高速公路封闭的原因是()7. 29日02时和29日14时该区域出现了两次降雪天气,关于这两次降雪天气叙述正确的是()A. 两者降雪都是冷锋过境形成B. 29日14时比02时风速增大C. 29日02时暖空气抬升形成降雪D. 29日14时偏南风形成降雪图为“赤道附近低空大气越赤道气流(沿经线方向)时空变化图”。
(word版)高考自然地理100题含答案,文档

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综合测试成绩姓名学号范围:地图与地球、地球与宇宙、岩石与地貌、大气与天气气候局部内容总分值100分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47484950 51525354555657585960 61626364656667686970 71727374757677787980 81828384858687888990 919293949596979899100〔一〕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希望通过星空探索,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1.以下有关恒星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B.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外表C.与星云比恒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的特点D.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变2.在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层次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二〕2021年1月1日和15日天象奇观“月偏食〞与“日环食〞分别上演。
3.1月1日的月相应为A.满月B.新月C.蛾眉月D.下弦月4.发生月食的当天,月球上中天时刻为A.夜半B.黄昏C.黎明D.正午5.发生日环食的必要条件是A.日地月根本在一条线上,地球在中间B.日、地、月根本在一条线上,月球在中间C.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三〕经过4天昼夜奋战,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于当地区时2021年11月16日1时圆满完成在长城站〔62°13'S,58°58'W〕的物资卸运任务,离开长城站奔赴中山站。
6.此时北京时间约为:A.16日12点B.16日13点C.15日11点D.15日14点17.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A.①②③B.②③④⑤150E1650W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四〕右图中,阴影局部为黑夜,③位于北回归线。
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特征、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练习题的做题和解答能力对于提高自己的得分至关重要。
下面将提供一些高三自然地理的练习题,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地球的内层结构包括外核、内核、地幔和岩石圈。
请简要说明每一层的特征和作用。
地球外核是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它的特征是温度高、压力大,能够产生地球的磁场。
地球内核是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特征是密度大、温度高。
地幔是介于地核与地壳之间的一层,由固态的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逐渐减小。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硬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环境。
2. 拉力和压力是地壳中的两种主要应力形式,请分别解释拉力和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地质效应。
拉力是指地壳内部的物质受到拉开的力,形成拉伸应力。
拉力主要产生于构造板块的边界上,造成地壳的伸展与扩张,形成裂谷、断层等地质现象。
压力是指地壳内部的物质受到向内挤压的力,形成压缩应力。
压力主要产生于构造板块的碰撞带,造成地壳的挤压与收缩,形成山脉、褶皱等地质现象。
3.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球地壳运动和地质现象的重要理论,请简要说明其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不断运动,导致了地球地壳的变动和地质现象的形成。
其基本原理包括:板块是地质上的相对独立单位,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板块运动是由地壳下的岩石圈部分运动所控制的;板块运动主要表现为横向滑移、扩张和俯冲等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构造板块的定义及分类;板块的运动方式及机制;板块运动所导致的地质现象和自然灾害。
4. 环境保护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请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挑战。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资源,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
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物种多样性;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练习一、选择题:(一)这是一个赤道上的群岛,却有着来自寒带的企鹅;它曾被视为“魔鬼之岛”,因为“地 狱之火”在这里涌动,如今它又被称为“最后的伊甸园” “生物进化活博物馆”⋯ 1. 这个群岛上的岩石因为常年的风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态,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 .石灰岩B. 玄武岩C. 花岗岩D. 石英砂岩 2. 岛上生物多样,常年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可能原因是 A. 气温日较差大 B.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受寒流影响 D. 气候垂直差异明显3. 研究发现群岛以每年数厘米的速度在向 东南方向移动,原因是A. 处在海底的扩张地带 B .位于海沟附近 C. 处在板块的碰撞挤压带 D. 大陆漂移造成的(二)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当地的地形地貌。
4.下列有关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为主,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 ②丙地高于丁地,相对高度约为400米 ③地形类型多样,分布错综复杂 ④地势中部低,东北、西南高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D .③④ 5.下列表示地形部位的位置,正确的是A .甲—山峰B .乙—鞍部C .丙—山脊D .丁—悬崖 6.若图示为我国江西省某地,在开发中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渍化 ②水土流失 ③洪涝灾害 ④地质灾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三)剖面图能直观反映一定区域内地表的状况。
下图为“13°N 部分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7.④处位于A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B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C .太平洋板块上91°90°1°乙 丁 丙4006008001000甲 ND.亚欧板块上8.图示地区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附近(四)读我国某地历代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9.此处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A.滩涂,海水侵蚀B.沉积平原,海浪搬运C.三角洲,河流沉积D.冲积扇,河水冲积10.有关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历史上河流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比南侧慢B.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C.三峡水库的蓄水,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D.形成沿海低地,可作为滨海宝贵的湿地环境资源(五)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
读图,回答问题。
1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气温的日变化 D.大气的热力运动1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六)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3~14题。
13.关于图中a、b、c、d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a地等压面向上隆起B.b地空气受热上升C.c地气压高于b处 D.b地气压低于d处14.若a处为副热带地区,则Q地的风向可能是①东北风②东南风③西北风④西南风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七)读某区域相关资料图,回答问题。
15. 图2中①②③④能反映图1中甲地气候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 16. 乙地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 17. 导致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太阳辐射B. 大气环流C. 下垫面D. 人类活动(八)图中甲地为南半球某地低压区,读图回答 18.图中四点中,受暖气团控制的是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地盛行下沉气流B .此图是锋面反气旋C .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D .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九)图4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20. 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A .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B .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C .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D .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21. 此时A .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 .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C .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D .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①②③④● ● ●● 甲图4(十)右图三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
22.该地区位于我国A .江淮地区B .青藏地区C .华北地区D .西南地区 23.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梅雨天气B .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 .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 .一年中春季最干旱(十一)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 24.甲代表的水体是A .雨水B .积雪融水C .冰川融水D .地下水 25.箭头①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A .1~2月B .3~4月C .6~7月D .10~11月 26.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①、②流量的变化趋势是A .①变大B .①变小C .②变稳定D .②在枯水期变小(十二)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
回答第27-28题。
27.某年一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A .印度西海岸B .澳大利亚西海岸C .非洲东海岸D .越南东海岸28.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 .温暖湿润B .温和干燥C .高温干燥D .高温多雨(十三)读某半球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及流向),回答问题。
图三长江鄱阳湖甲① ②29.有关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A.三个大洋环流都呈顺时针方向B.大洋西岸的洋流流向均为寒流C.大陆东岸的洋流流向均为自北向南D.东西流向洋流主要受西风带、东北信风带的影响30.图中洋流的名称和类型,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①—本格拉寒流—密度流B.②—北赤道暖流—风海流C.③—西风漂流—补偿流D.④—东澳大利亚暖流—补偿流二、综合分析题:(十四)阅读资料后,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2014年,日本自然灾害频发,下表摘录了该国当年发生的部分灾害,这使得“灾”字被作为排序第四位汉字选入2014年日本年度汉字。
2月日本东北地区遭遇暴雪,出现114厘米厚度的积雪8月广岛暴雨,形成滑坡和泥石流9月御岳山火山喷发,数十人伤亡10月强台风“巴蓬”、“黄蜂”登陆材料二: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近年来冬季多次遭受特大暴雪袭击,右图为一次较大雪灾中的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31.据上表对日本的主要灾害进行类型分类。
(2分)试从日本的地理位置这一角度分析该国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4分)31.地质灾害:火山、滑坡与泥石流。
气象、气候灾害:暴雪、暴雨、台风。
(2分)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火山地震灾害;日本作为西太平洋岛国,位于西太平洋中低纬度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范围内,多台风暴雨灾害。
(4分)32.据右图说出本次灾害中北海道岛降雪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分)32.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多,东部少)。
原因: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在山地受到抬升作用)而形成大量降雪(4分)(十五)巴塔哥尼亚地区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辟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独具特色。
其主要位于阿根廷境内,小部分属于智利。
(16分)33.描述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海陆位置。
(3分)33.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任答3点,得3分)34.归纳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地形特征。
(4分)34.以山地(高原)为主(2分);地势西高东低(2分)35.分析巴塔哥尼亚东部荒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3分)35.大陆东西面积狭窄;安第斯山脉位于西部沿海;地处西风带,使得东部地区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东部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任答3点,得3分)36.简析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6分)36.位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纬度高,冰川侵蚀作用强;地处西风带,沿岸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十七)阅读“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4分)37.判读此时北印度洋的盛行风向,解释该盛行风向的成因。
(6分)37.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1分)。
成因:由于海陆热力差异(1分),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1分),印度洋上的气流吹向亚洲大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1分);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季风(1分)。
38.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季节A处形成涌升流的原因。
说明涌升流对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气候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4分)38.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1分),使深层冷水上泛,在索马里半岛东岸形成强大的涌升流(1分)。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降温减湿,加剧沿岸荒漠化(1分);对海洋生物:使海底营养物质随涌升流上泛,鱼饵丰富,渔业资源丰富(1分)。
39.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分)39.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1分),成因:该季节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1分);C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1分),成因:该季节受来自低纬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