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实训课程标准.pdf

合集下载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36制订人:审定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茶艺》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满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陶冶学生生活情操,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茶艺茶技、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提高茶艺服务技能。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能修炼学生自身气质,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的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学习茶叶知识和茶艺鉴赏。

(一)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茶的起源和发展;2.涉猎茶文学作品和相关故事传说;3.清楚制茶工艺与分类,根据六大茶类的基本特征对其加以区分;4.了解茶艺礼仪常识;5.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6.能利用所学进行茶艺解说;7.能根据茶艺要求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泡和品饮。

(二)方法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2.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3.具有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规则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能在茶艺活动中不断规范礼仪举止,提升人文素质;6.能在茶艺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素质;7.能在茶艺活动中陶冶生活情趣,不断提升生活品质。

三、课程结构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本课程标准教学可采取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示范教学法、讨论法、项目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茶艺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之间的重要课程。

让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泡茶技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自然、得体、高雅的外形形象2.培养学生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茶艺礼仪(二)能力目标1.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2. 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3. 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4.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5. 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6. 能懂得各类茶的品尝技艺(三)知识目标1.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2. 了解茶叶基础知识3.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茶诗词的鉴赏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美学意境5. 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6. 了解茶具知识7. 了解品茶的知识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课,图文并茂,课堂提问、展开课堂讨论,还采用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影音资料加以辅助教学。

(2)实训教学:①示范教学法:边讲解边操作示范②现场教学法:预先设定情景③任务驱动法:定出具体任务,设计方案④项目导向法:编排茶艺项目,设计、策划活动方案。

2.教学条件与环境酒水实训室,主要茶叶品种,各种茶具。

3.参考教材与文献教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贾红文,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考核评价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

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茶艺表演》课程标准

《茶艺表演》课程标准

《茶艺表演》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茶艺表演》课程是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动作一对一教学等形式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实践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一套套茶艺表演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对茶叶分类、茶叶识别、茶具鉴赏、茶艺技巧、舞台形式、编创技巧、团队合作等知识丰富自己。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为理论与实操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课程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操作联系,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熟悉茶叶知识,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1、专业能力目标(1)、能理解各类茶叶的加工及特征(2)、介绍其茶艺作品的的编创理念(3)、能够懂得什么茶叶采用什么器具(4)、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方式(5)、能了解茶艺表演各地区、各宗教、各民俗、各仿古的表演技巧(6)、能够根据不同形式的表演,让更多人懂得舞台茶艺的真实性(7)、能分清茶具的种类及各类茶具的特点和发展(8)、能够更为深入地演绎各自形象,在形象中找到提高自己的知识(9)、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10)、更能提高学生的团队能力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知识能力(2)、具有编创能力(3)、具有探讨问题能力(4)、具有舞台表演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运用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适应社会规范能力(4)、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实操演绎性艺术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通过茶艺表演、舞台形式、艺术展示这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更丰富的泡茶技巧、舞美艺术的相关知识,形成·(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在于考核学生的对知识点的掌握及知识面的丰富,掌握课程的最低知识点,达到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最低目标的70%,达到专业能力目标和理论知识目标的80%。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艺》 学时: 40(一)课程定位《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40 学时。

通过课堂讲解、技能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学,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茶文化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教育和训练, 能修炼自身气质,强化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此外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氛围中,启发广大学生科学地饮茶、艺术地品茶, 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 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着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序号 1 前续课程名称 菜点酒水为本课程提供的主要能力对茶有初步了解(四)课程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项目教学,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熟悉茶叶知识, 掌握初级的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和欣赏水平。

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 1. 能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冲泡1. 具有应变能力 1. 具有规则意识和品饮2. 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2.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2. 能向客人介绍茶的起源、发展 3. 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和相关故事传说 4.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 3. 能够分辨六大茶类素质4. 能够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饮茶具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五)、教学建议与进度要求学时分配 教学教学要求与建议建议教学内容理 实训 总单元论 (验) 计1.1 掌握茶文化起源和发展的 1.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轨迹茶叶分1.2 掌握与茶有关的生活常识 16类2.茶叶的制作与分类与识别和相关故事。

3.名茶的欣赏和相关故事传说4. 我国六大茶类代表名茶的赏鉴 1.3 掌握不同茶类的制作和加与品饮工技术,熟悉不同加工步骤的作茶 具分 类与 组 1. 常见茶具的名称和功能介绍 合品茗用水 1. 茶叶冲泡对水的要求与茶保健2. 茶的相关保健知识1、绿茶的冲泡及品饮常见茶类 2、乌龙茶的冲泡及品饮冲泡技艺3、普洱茶的冲泡合计课时(六)教材选择 1. 教材选取原则用。

《茶艺》课程标准1

《茶艺》课程标准1

《茶艺》课程标准1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茶艺》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1、课程名称和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茶艺》课程代码:013732、学时: 54学时3、学分:3学分4、适用对象:各专业学生(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

其基本内容和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茶艺师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导向,通过教学和实践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以学生即将从事的茶艺师职业为依托,注重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内容包括了茶叶发展史、茶叶知识、茶艺表演等相关知识,内容充实,知识面宽,实用性强,突出茶艺的实用性,体现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茶艺师这本书从内容和结构上来说,不仅适用于茶艺专业学生和茶艺爱好者学习使用,也适用于对茶艺师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二)具体目标1、能力目标(1)学习茶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查问的博大精深。

(2)能够具备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

(3)学会识别各种茶具和泡茶用水质量的好坏,并懂得茶具的相关配置。

(4)掌握不同茶类冲泡的基本程序和冲泡技巧。

(5)掌握茶艺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原则。

2、知识目标(1)学习茶艺的职业道德知识。

(2)学习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茶叶知识。

(3)学习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

(4)学习茶艺基本知识。

(5)学会科学饮茶,了解茶叶基本标准。

(6)学习茶艺馆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内容标准第一章职业道德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茶艺人员的职业道德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调整好茶艺人员与客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树立起热情友好、信誉第一、忠于职守、文明礼貌、一切为客人着想的服务思想和作风。

二、教学时数: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第二节职业守则四、教学重点: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作用茶艺服务人员的职业守则第二章茶文化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让学生学习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陶冶他们的情操,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

《茶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茶艺》学时: 40(一)课程定位《茶艺》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40 学时。

经过讲堂解说、技术训练、观看影像资料等活动组织教课,采纳教、学、练三者联合以练为主的教课方式。

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茶技茶艺、茶风茶俗、茶具茶事等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经过茶文化和有关技术的培育、教育和训练,能修炼自己气质,加强规则意识,形成优秀的职业修养。

别的在“以茶会友,以茶传情”的气氛中,启迪广大学生科学地喝茶、艺术地饮茶,有助于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品性和陶冶美好的心灵,更好地为其专业学习和此后的职业发展服务。

对酒店服务专长的学生,侧重茶艺表演和茶水服务。

(三)与其余课程的关系序号前续课程名称为本课程供给的主要能力1 菜点酒水对茶有初步认识(四)课程的目标本课程的教课目的是经过项目教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的茶文化,熟习茶叶知识,掌握初级的茶艺技术;完美专业知识构造,提升自己涵养和赏识水平。

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1. 能进行我国主要茶类的 1. 拥有应变能力 1. 拥有规则意识冲泡和品饮 2. 拥有终生学习能力 2. 拥有优秀的职业修养和2. 能向客人介绍茶的起气质源、发展和有关故事传说 3. 拥有团队合作意识3. 能够分辨六大茶类4. 拥有优秀的身体素质和4.能够依据不一样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品喝茶具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五)、教课建议与进度要求教课教课内容单元1.茶文化的发源与发展2.茶叶的制作与分类茶叶分类3 .名茶的赏识和有关故事传与辨别说4.我国六大茶类代表名茶的赏鉴与品饮心理素质学时分派建议教课要求与建议理实训总论(验)计掌握茶文化发源和发展的轨迹掌握与茶有关的生活知识和有关故事。

掌握不一样茶类的制作和加工技术,熟习不一样加工步骤的作用。

掌握最近几年来市场出现16的新茶的有关知识。

能够叙述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安溪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东方佳人、七子饼茶的有关故事绿茶、白茶的品鉴1.7.红茶的品鉴茶具分类与组 1. 常有茶具的名称和功能介绍合喝茶用水 1. 茶叶冲泡对水的要求与茶保健2.茶的有关保健知识1 、绿茶的冲泡及品饮常有茶类2 、乌龙茶的冲泡及品饮冲泡技艺3 、普洱茶的冲泡共计课时(六)教材选择1.教材选用原则1.8.黄茶、乌龙茶的品鉴黑茶的品鉴1掌握常有的喝茶器具的名称及功用,能进行不一样喝茶环境下的茶具组合1能正确选择喝茶的用水.2能向顾客介绍茶保健知识1.掌握玻璃杯具——绿茶冲泡法2 掌握台式小壶——乌龙点茶法42414426141.教材应充足表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课程设计思想。

茶艺培训教案

茶艺培训教案

茶艺培训讲义第一部分中国茶道(3学时)★★★★第二部分茶器选配(2学时)★★★★★第三部分茶艺技能(10学时)★★★★★第四部分茶养生与保健(1学时)★★第五部分茶文化艺术赏析(2学时)★★第六部分茶馆文化(2学时)★★★★第七部分茶礼仪与规范(5学时)★★★★★第一部分中国茶道1.1中国茶道概述人们在品茶过程中除了获得对色、香、味、形等感官上的享受之外,还上升到体验心灵感受的境地,进展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这种追求往往包含一定的审美要求与哲学内涵。

特不是在茶艺的演示过程中,人们的这种精神追求常常会体现出某种精神境地和道德风尚,这确实是所谓的茶道。

茶道属东方文化。

“茶道”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唐代。

如唐代茶僧皎然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熟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又如唐代封演所写的《封式闻见录》中载有:“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因此茶道大行”之言。

1.2 中国茶道要紧内容1.2.1茶道的差不多含义中国文化中的“道”,本是指宇宙万物的本体及其运动的规律与准则。

中国“茶道”的差不多含义则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亨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

要紧分为艺术、道德、哲学和宗教四个方面,即:(1)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2)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3)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4)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1.2.2 茶道的渊源中国茶道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远古的茶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因此在人们表现出虔诚的狂热状态和执着追求生命“正道”的同时,必定伴有某种深入持久而厚重的信仰、法度与礼仪,这也是茶道的最初渊源。

有着茶图腾的烙印及民族品行折射的茶道,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目前,人们熟知的茶道渊源有三个要紧时期: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

《茶艺技巧》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开设,既是让学生在提升对兴趣的角度更快的了解本专业,也为后续《茶艺表演》、《茶叶冲泡》等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课堂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项目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执壶、翻杯、洗杯等茶艺基本手法,再进行玻璃杯茶艺、盖碗杯茶艺、紫砂壶茶艺、盏泡茶艺冲泡程序的学习,使学生修完本课程后能掌握标准的茶艺冲泡手法,并能对六大茶类做出选择正确冲泡手法、器具及流程。

同时,本课程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提升学生形为美、心灵美。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站同学们充分的掌握茶艺基础技能。

在教学过和中,为让学生以结果为导向,多采用项目教学法,以赛促教、以赛代考,对合格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不达标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与帮助,并形成结对子一帮一模式,以优帮弱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学以致用。

四、课程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之外,更加熟悉茶叶知识和泡茶技巧,掌握基本茶艺技能,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欣赏水平以及专业技能的本领。

1.专业能力目标1)、能掌握习茶的各项礼仪2)、能了解茶具基础知识3)、能了解茶类的特点和分辨4)、能够根据不同茶叶选择相应的冲泡和冲泡和品饮5)、能够进行席间茶水服务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应变能力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3)、具有探讨问题能力4)、具有创新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专业运用意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气质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实操演绎性艺术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通过茶文化基础知识、古典舞、古筝等这一系列相关知识的学习,能掌握更丰富的泡茶技巧、审美能力的相关知识。

且泡茶,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2
6
8
2
务;能解说行茶法的每个 步骤,并向客人介绍乌龙 茶的特点;能应用茶知 识,推销茶叶与茶具;能 辨识不同品种乌龙茶的 色泽、香气、滋味
及茶艺表演。
6
模块六 黑茶行茶法
根据场景及客人的喜好 动手冲泡味甘醇美的茶 汤。
黑茶的品质特点,黑茶 的加工工艺,如何冲泡 黑茶(以普洱茶为例)。
6
使用盖碗冲泡花茶,掌握 多媒体讲授花茶知识,
2
冲泡花茶的技巧;应用花 准 备 各 类 花茶 进 行 辨
茶行茶法为客人进行茶 别训练
7
模块七 花茶行茶法
事服务;能向客人解说行 茶法的每个步骤,介绍花 茶的制作过程和特点;懂
分组练习花茶的冲泡 及茶艺表演。
得辨识花茶的色泽、香
气、滋味。
合计
28
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课,图文并茂,课堂提问、展开 课堂讨论,还采用视频、网络技术、多媒体影音资料加以辅助教学。
4
《茶艺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16050060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实践课
课程学分
1.5
总学时
理论学时
0
28
实践学时
28
前导课程
《导游基础》 《酒水服务与管理》
后续课程
顶岗实习
仝泽柳 制定日期 2015.3.30 审核人
修订人
修订日期
审核人
签发人
签发日期
一、课程定位 《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综
1
6. 了解茶具知识 7. 了解品茶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序 单元内容

能力目标
知识要求
通过闻香、观形、看汤色 中 国 茶 叶 品种 及 十 大
模块一
辨别各茶叶品种,并认识 中国十大名茶;探究茶叶
名茶的基本知识;茶叶
1 认识茶叶品种 命名的奥秘,能判断茶叶 命名方式。
的命名方式以及泡茶的
各项因素。
红茶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能辨识红茶的色泽、香
气、滋味
使用紫砂壶、盖碗冲泡乌 多 媒 体 讲 授乌 龙 茶 知
5
模块五 乌龙茶行茶法
龙茶,掌握冲泡乌龙茶的 技巧;能根据客人要求进 行台湾乌龙茶、潮汕乌龙 茶、福建乌龙茶的茶事服
识,准备各类乌龙茶进 行辨别训练。
分组练习乌龙茶冲泡
建议学时 理论 实践 学时 学时
比较两种茶在色泽、气 新茶和陈茶鉴别的方
2
模块二 茶叶的鉴别和
评审
味、滋味方面有什么不 同;找出鉴别新茶和陈茶 的方法;能通过测定茶多 酚的方法,鉴别真茶与假
法。

使用玻璃杯、盖碗冲泡绿 多媒体讲授绿茶知识,
茶,掌握绿茶冲泡技巧; 准备各类绿茶进行辨
能根据客人品茶要求配
别训练
3
模块三 绿茶行茶法
置茶具及运用绿茶行茶 法进行茶事服务;能为客 人解说行茶法的每个步
(2)实训教学: ①示范教学法:边讲解边操作示范 ②现场教学法:预先设定情景 ③任务驱动法:定出具体任务,设计方案 ④项目导向法:编排茶艺项目,设计、策划活动方案。
2.教学条件与环境 酒水实训室,主要茶叶品种,各种茶具。
3.参考教材与文献 教材: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贾红文,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在考核评价方面,摒弃传统的一考定型的方式,积极探索了 “全程
分组练习绿茶的冲泡 及茶艺表演。
骤,并介绍绿茶的制作过
程、茶的特点;懂得辨识
绿茶的色泽、香气、滋味
使用盖碗、茶壶冲泡红 多媒体讲授红茶知识,
茶,掌握冲泡红茶的技 准备各类红茶进行辨
巧;能根据客人要求进行
别训练
4
模块四 红茶行茶法
能根据客人要求进行红 茶茶事服务;能熟练解说 行茶法的每个步骤,介绍
分组练习红茶的冲泡 及茶艺表演。
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考核形式多样,既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 果,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3
(一)本课程实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和“理论考核与技能操作 考核相结合” 的考核形式;
(二)技能测试占 40%,平时成绩占 20%,期末考试占 40%。 本课程共 1 学分 ,28 课时,课程总评成绩的评分标准为:平时成绩占 20%; 实训考核成绩占 40%;期末考核成绩占 40%。 (1)平时成绩(20%)的评分标准: 考勤 10%:要求不迟到早退,不随意请假,不无故旷课。每 作业 10%:要求按质按量完成布置的作业。 (2)实训考核成绩(40%)的评分标准: 技能操作 20%:按照中级茶艺师技能资格证书的考核规范进行测试。 角色规范 20%:按照茶艺师主要岗位设计服务与表演情节,进行角色规范 扮演。 (3)期末考核成绩(40%)的评分标准: 测试学生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的水平的程度及茶艺表演的技能。 六、其他说明 1.建议本课程标准教学可采取项目教学法、实操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 师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2.建议充分利用投影、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创建茶艺服务的 仿真环境,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茶事服务的技能技巧。 3.学生学业评价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的 过程性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 综合评价;同时要充分考虑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 4.本课程标准所列学时是参考学时,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
合性专业技术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是连接学生和就业 之间的重要课程。让学生学习识茶、泡茶、品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掌握泡茶 技艺的同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然、得体、高雅的外形形象 2.培养学生拥有平和、谦恭的处事心态 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茶艺礼仪 (二)能力目标 1. 能鉴别六大类茶叶及再加工茶 2. 能对不同配置茶叶进行审评 3. 能根据各类茶叶选配品茗茶具 4.会演示多种茶品的冲泡、调制 5. 会进行简单的茶艺表演 6. 能懂得各类茶的品尝技艺 (三)知识目标 1. 了解中国茶文化发展演变及其精神的内涵 2. 了解茶叶基础知识 3. 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不同的茶俗 4.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茶诗词的鉴赏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美学意境 5. 了解各类茶的冲泡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