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服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雷云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6e4ab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3.png)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知识与鉴赏》教材第三章“茶叶的种类与鉴赏”,详细内容涉及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茶叶的性状、产区、制作工艺以及品鉴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六大类茶叶的基本特征,掌握茶叶的品鉴方法。
2. 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提高茶叶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品鉴方法。
教学重点:六大类茶叶的特征、茶叶的品鉴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茶叶品鉴表、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茶叶样品,引导学生思考茶叶的种类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六大类茶叶的性状、产区、制作工艺;b. 讲解茶叶的品鉴方法,强调观色、闻香、品味的重要性;3. 实践操作:a. 分组进行茶叶品鉴实践,每组品鉴两种茶叶;b. 学生根据品鉴表记录茶叶的观色、闻香、品味特点;4. 例题讲解:a. 展示一款绿茶,讲解其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品鉴,加深对绿茶的认识;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款红茶的品鉴,教师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的种类与鉴赏a. 绿茶b. 红茶c. 乌龙茶d. 白茶e. 黄茶f. 黑茶2. 茶叶品鉴方法:观色、闻香、品味七、作业设计a. 龙井茶b. 金骏眉红茶2. 答案:a. 龙井茶:外观扁平光滑,色泽嫩绿,香气清雅,味道鲜爽;b. 金骏眉红茶:外观细小紧结,色泽乌黑,香气馥郁,味道甘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茶叶品鉴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茶叶的观色、闻香、品味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茶叶品种,提高茶叶鉴赏能力,关注茶文化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茶叶品鉴方法的掌握;2. 实践操作中学生的操作技巧;3. 课后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茶叶鉴赏能力。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1bb4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7.png)
2024精选茶艺课教学精品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茶艺教程》第三章节“茶冲泡与品鉴”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四大类茶冲泡方法,以及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大类茶冲泡方法。
2. 培养学生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提高学生对茶文化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种类繁多,冲泡方法各异,学生难以一次性掌握。
教学重点:四大类茶冲泡方法和品茶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壶、计时器、品茗杯等。
学具:笔记本、笔、品茗杯、茶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为学生展示一场茶艺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茶艺魅力。
2. 理论讲解(15分钟)(1)介绍四大类茶特点和冲泡方法。
(2)讲解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绿茶为例,详细讲解冲泡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冲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冲泡心得,讨论遇到问题。
7. 课堂展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茶艺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四大类茶冲泡方法。
2. 品茶基本技巧和礼仪。
3. 绿茶冲泡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2. 作业题目:设计一场茶艺表演,包括茶品选择、冲泡方法、表演流程等。
答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创意设计茶艺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四大类茶冲泡方法和品茶技巧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茶艺比赛,提高实践能力;组织茶艺讲座,加深学生对茶文化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对茶艺产生浓厚兴趣,我将精心设计一场实践情景引入。
我会选择一场具有代表性茶艺表演,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艺雅致和韵味。
在这一过程中,我会着重关注学生情绪反应和参与程度,适时引导他们关注茶艺细节和美感。
茶艺教案综合实践课程

一、课程名称茶艺综合实践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及茶的种类、产地、特点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茶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习茶艺的基本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中国茶文化概述2. 茶的种类及特点3. 茶具的认识与使用4. 茶艺的基本操作技巧5. 茶艺表演与礼仪6. 茶与健康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讲述茶文化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茶艺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看法。
(二)中国茶文化概述1. 教师讲解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茶的种类。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茶文化在各个朝代的演变。
(三)茶的种类及特点1. 教师介绍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茶类的基本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品尝,区分不同茶类的口感和香气。
(四)茶具的认识与使用1. 教师讲解茶具的种类、材质、用途等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茶具的认识与使用实践。
(五)茶艺的基本操作技巧1. 教师演示泡茶的基本步骤,包括洗茶、注水、出汤、品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泡茶的基本技巧,并进行实践。
(六)茶艺表演与礼仪1. 教师讲解茶艺表演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茶艺表演,展示所学茶艺。
(七)茶与健康1. 教师讲解茶叶的营养成分及茶对人体的益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茶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五、课程评价1. 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茶艺操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茶艺表演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茶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茶艺。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茶艺》优秀教案

山东科技版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下册《茶艺》教学设计一、主题内容分析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
是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我们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可现在的青少年又很少与茶接触,有必要在学校里进行发扬民族优秀的茶文化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茶,喜欢茶。
因此,编创了茶艺教材,开设了茶艺课。
在茶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实践。
在茶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用直观演示法以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学上的点滴细节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真正落实到位二、主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对茶叶等方面的探究,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冲泡茶叶的方法,体会劳动的快乐,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对我国茶文化的了解。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关注生活。
三、主题教学策略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适合激发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是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茶艺”这一主题以“茶”为载体,通过识茶、泡茶等活动,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培养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智慧潜能。
活动1 走进茶艺一、教材分析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的国家。
走进茶艺,加深对茶的了解,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可是在世界上有许多茶文化,这些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有些相近,通过这篇研究,我们将了解茶作为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职茶艺服务课程教学设计初探——融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

中职茶艺服务课程教学设计初探①———融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欧至娜(岑溪市中等专业学校,广西梧州543200)[摘要]和,天下之大道,茶,大道之载体。
通过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内涵的阐述,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为载体,从四个方面分析中华茶文化精神“和”如何融入中职茶艺服务课程教学设计。
进而从“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课堂小结”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的实践,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掌握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养成以“和”为精神实质和追求境界的茶文化信仰,并在日常生活中将“和”作为行为准则和追求目标,践行“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职茶艺课;教学设计;茶文化精神“和”[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6-0058-02一、中华茶文化精神“和”的内涵和,天下之大道,茶,大道之载体。
“和”,指不同事物或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和”精神的实质贯穿始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对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作为物化和文化的产物,以中华茶文化精神“和”为载体,通过茶事活动,以茶修身,致清导和,以茶为礼,构建“和谐”。
中华茶文化精神“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追求目标上有着共同的理想,传递给中职学生优秀的茶文化精神“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融合起来。
二、中华茶文化精神“和”融入教学分析(一)编写中职茶艺课程校本教材,精细教学内容本校旅游专业茶艺课授课内容以《茶艺服务与技巧》作为基础教材,结合《轻松茶艺全书》和《茶艺师》丛书,在茶艺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时,将茶文化精神“和”进行构建,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华茶文化历史、轻松鉴茶(茶叶的基础知识)、轻松泡茶(六大茶类冲泡技艺与表演)、轻松选茶具、轻松茶礼仪五个项目。
其中,在理论教学上,着重在“中华茶文化历史”“轻松鉴茶(茶叶的基础知识)”“轻松选茶具”三个项目的内容中,增加茶文化精神“和”的内涵传递;在实操教学上,“轻松泡茶”和“轻松茶礼仪”教学过程中传递“和”精神的包容,让学生领会茶文化精神“和”内涵。
茶艺课程教案

茶艺课程教案一、教学设计1.课程设计的理念在教学中,以茶艺师及水吧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教学内容,串行整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经验反思在经验中获得能力。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课程设计的思路(1)教学做一体: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组建双师队伍;强调学生分组分工与自主学习,交流研讨与课堂讨论。
(2)注重课程内容重构与实际运作。
结合茶艺师考证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
利用校内校外基地,紧靠各种赛事,由易到难,最大限度实现教学做一体。
3.课程设计的步骤(1)以茶艺师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茶艺的传统与时尚、实用与内涵结合,形成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领域。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追求,茶因此成为了人们健康生活方式伴侣的首选,茶产业也因此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茶服务业发展,全国大中城市茶馆业、茶叶市场发展迅速,对茶艺、茶叶专业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
茶的发现、利用几乎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样久远,茶文化形成的历史已经很长,茶叶的物质性和文化性、技术性、艺术性,是通过茶艺师的工作来表现的,这是茶艺与一般的服务业不同的地方。
它应该是既传统又时尚、既实用又有内涵。
(2)通过具体的茶艺工作过程开始融入到专业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再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不断到加强和提高茶艺师的职业能力。
课程的内容设计、构架上,从茶艺师具体的工作开始,把茶的历史、茶的发现、利用等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表达,包括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茶叶保健运用、茶艺技术构成要素、民族文化及茶艺礼节等内容,进行茶艺学习与体验、实践,再回到茶艺师的工作当中,把人们利用茶的相关特性、茶的内涵、礼仪及文化表现出来,把茶的物质性,技术性,艺术性、茶道精神性的融合在一起,提升到高层次的具体茶艺工作过程中,从而得到了职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茶艺课程教案设计完整茶艺教学设计一等奖(1)

茶艺课程教案设计完整茶艺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知识与技能》教材第四章“泡茶技艺与茶艺表演”,详细内容包括茶的种类、泡茶用水、茶具选用、泡茶手法、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及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同茶叶的特点及泡茶用水、茶具的选用原则,提高学生的泡茶技艺。
2. 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茶艺表演,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茶手法的熟练运用和茶艺表演的编排。
教学重点:茶叶种类、泡茶用水、茶具选用、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及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泡茶用水、茶艺表演视频、PPT。
学具:笔记本、笔、茶叶、茶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茶艺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茶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茶叶的种类、特点及泡茶用水、茶具选用原则。
(2)讲解泡茶手法及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
3. 实践操作(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泡茶实践。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泡茶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及礼仪。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编排茶艺表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种类及特点2. 泡茶用水、茶具选用原则3. 泡茶手法4. 茶艺表演基本步骤及礼仪七、作业设计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编排一段茶艺表演,录制视频。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茶艺比赛,提高实践能力。
(2)开展茶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泡茶手法的熟练运用2. 茶艺表演的编排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一、泡茶手法的熟练运用泡茶手法是茶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泡茶手法不仅能保证茶叶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还能体现泡茶者的素养和审美。
1. 茶叶投放:根据茶叶种类和泡茶器具,掌握适量的茶叶投放量。
2. 泡茶用水:选用适合泡茶的水质,如山泉水、纯净水等,水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024年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下载 [完整版]
![2024年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下载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ddd41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d.png)
2024年精选茶艺课教学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茶艺知识与技能》教材第五章“茶的品鉴与鉴赏”,详细内容涉及茶的色泽、香气、口感、形态等方面的品鉴技巧,重点解析绿茶、红茶、乌龙茶三大类茶的品鉴要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茶叶品鉴的基本技巧,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品尝、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茶叶品鉴技巧的掌握,特别是不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的辨识。
教学重点:绿茶、红茶、乌龙茶三大类茶的品鉴要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茶叶样品(绿茶、红茶、乌龙茶)、茶具、热水壶、计时器等。
学生准备:品茗杯、茶荷、茶匙、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茶艺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茶艺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茶叶的基本分类及特点;b. 讲解茶叶品鉴的四大要素:色泽、香气、口感、形态;c. 详细解析绿茶、红茶、乌龙茶三大类茶的品鉴要领。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茶叶样品;b. 学生按照品鉴要领,品尝茶叶,记录感受;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以一款绿茶为例,讲解品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色泽、香气、口感、形态等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品鉴一款红茶,并与同学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茶叶品鉴四大要素:色泽、香气、口感、形态2. 绿茶、红茶、乌龙茶品鉴要领a. 绿茶:清香、色泽翠绿、口感鲜爽、形态匀整;b. 红茶:醇厚、色泽红亮、口感甘甜、形态紧结;c. 乌龙茶:浓郁、色泽黄绿、口感回甘、形态卷曲。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品鉴报告模板(包含色泽、香气、口感、形态等方面的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了解茶艺文化;b. 组织茶艺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茶叶品鉴技巧的掌握,特别是不同茶叶的香气和口感的辨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四川省新津县职业高级中学雷云
一、课程基本信息
本课程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课程定位
二、课程定位
1、课程面向岗位是高档、大型茶艺馆以及星级酒店茶室、茶叶生产企业所需的人才。
初级岗位:茶事服务人员;中期岗位:主管或店长;后期岗位:经理
2、中高职课程能力目标衔接方面的定位是:中职阶段是具有茶事接待的工作能力,立足基础岗位。
高职阶段的工作能力是中职技能的升华,是具有茶艺馆的工作管理能力,面向中期岗位。
三、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茶艺服务》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通过茶艺相关的设施设备对客服务过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了解茶艺服务的内容、茶艺服务的程序,掌握茶艺基本服务技巧,学会与客人沟通与交流,为从事茶艺服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胜任茶艺服务员的基本工作。
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茶艺服务实训》课程中所设计的项目和任务,学生能运用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茶事服务的标准,能进行对客茶艺接待服务,能向顾客传播茶文化。
能独立完成一次完整的对客服务接待,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规范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茶叶知识、茶艺礼仪、茶具、茶俗茶事以及茶文化知识等。
素质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能热爱茶事服务这项工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具备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并且成为茶文化的传播者。
四、课程内容设计
五、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六、情景项目设计
八、第一节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一)课程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铁观音茶艺表演》《茶艺工作人员的一天》,让学生了解茶艺馆的工作环境以及茶艺服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状态。
(二)课程设计
项目引入:美国人史密斯先生看到了中国茶的市场,有意在美国开一家地道的中国茶艺馆,并有意想与你所工作的某高档茶艺馆进行联合经营,并将为此来到你所工作的茶艺馆考察,茶艺馆经理要你接待他。
为此你将作何准备?
茶艺服务工作,你准备好了吗?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一)课前准备
指导准备茶艺表演展示2组,3组服务流程展示,1组茶艺创业计划展示。
(二)课程设计
学生自行组织一次展示表演,茶艺表演展示2组,3组服务流程展示,1组茶艺创业计划展示交叉进行。
(三)学生总结发言学习茶艺课程的心得
(四)行业工作人员点评,行业发展介绍
(五)教师全面评价
(六)由行业工作人员评出最佳表演奖
(七)颁奖
(八)教师寄语
九、考核方案
(一)学生学习能力考试(20分)
课外作业完成情况,视频作业提交情况。
(二)学生常规管理(10分)
包括学生出勤状况、学习态度等。
(三)理论笔试(40分)
(四)技能考试(30分)
服务过程测试与展示,就是技能考试。
整体编排和配合占60%,个人表现占40%。
十、教学材料
教材《茶艺实训教程》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教参《茶艺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茶艺服务实训教程》科学出版社
十一、实训场地:茶艺实训室
十二、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绿茶green tea 黄茶yellow tea 白茶white tea 乌龙茶wulong tea
红茶black tea 茉莉花茶jasmine tea 盖碗covered teacup
品茗杯tea-sipping cup 紫砂壶dark-red enameled pottery teapot
闻香杯fragrance-smelling cup 公道杯fair mug 茶罐tea canister
茶盘tea tray 茶巾tea towel 茶壶tea pot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一、以茶艺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将学生引导到很接近实际工作岗位的情景中,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学到原本分散在课本不同位置的知识,并且在工作环节中运用。
二、在课外项目情景中,创新学生的作业方式,小组成员通过利用手机录制视频,向教师提交,进行网络分享,接受网络评价,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
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以能力为中心,考核方式多元化。
四、作为具有衔接意义的课程,中职阶段茶事服务工作能力立足于基础服务岗位,为高职阶段茶艺课程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