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题1.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B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B.朝政混乱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D.宦官专权2.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A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B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B.提出“均田免赋”C.不得侵占民房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4.导致明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 )A.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B.宦官专权C.连年天灾D.阶级矛盾激化5.推翻明朝统治的是(B )A.吴三桂领导的叛军B.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C.努尔哈赤领导的金军D.皇太极领导的清军6.皇太极继位后,改族名为满洲的时间是(C )A. 1635年B. 1636年C. 1644年D. 1616年7.明末农民起义提出的口号“均田免赋”主要是针对的下列哪项的(C )A.宦官专权B.官员贪赃枉法C.兼并土地,赋税沉重D.皇帝贪图享乐,疏于朝政8.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在绝望中自缢,他是 (C )A.明太祖B.明成祖C.崇祯帝D.努尔哈赤9.清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B )A.1626年,努尔哈赤B.1636年,皇太极C.1638年,多尔衮D.1644年,李自成10.与后金和清朝的关系最为类似的一组是(C )A.西晋与东晋 B.北宋与南宋C.契丹与辽朝 D.蒙古与元朝11.驻守重镇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军将领是(B )A.李自成B.吴三桂C.戚继光D.皇太极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D )A.西晋B.唐朝C.明朝D.清朝1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是(C )①西夏②元③明④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2.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A.陕西北部B.河南中部C.四川地区D.东北地区3.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描述的是老百姓对明末起义军的欢迎与支持。
“闯王”指的是( )A.陈胜B.吴广C.张献忠D.李自成5.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政权( )A.大顺B.张楚C.西夏D.大元6.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洛阳7.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 )A.张献忠B.吴三桂C.努尔哈赤D.皇太极8.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B.党项族C.契丹族D.女真族9.1635年,(____)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 )A.忽必烈B.努尔哈赤C.康熙D.皇太极10.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11.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1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一歌谣出现在()A.唐朝末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前期2 .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A.藩镇割据B.五代十国C.宋金对峙D.明清易代3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一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李自成起义4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
推翻明朝统治的是()A.吴三桂B.李自成C.皇太极D.努尔哈赤5 .清朝的建立者是()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多尔衮D.康熙帝6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述材料中“农民军”的统一指挥者是A.安禄山B.施耐庵C.黄巢D.李自成7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
其主要原因是8 .某同学制作了“朝代更替表”,其中空框处分别是陶州I→∣I一》I五代十国IT辽「夏可一》I IfA.秦朝元朝B.秦朝清朝C.唐朝元朝D.唐朝清朝9 .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主要表现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的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的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10 .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11 .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①回族②满洲③党项族④蒙古族⑤契丹族A.@@B.③④C.②③④D.①⑤12 .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知识点 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 政治腐败 : 明朝中后期 , 皇帝 多是沉迷享乐 , 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 大臣们结党营私 , 争权夺利。
2. 社会动荡 :朝政的混乱 ,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 ,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 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 官僚、 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 , 肆意侵占民田 , 致使大 量农民流离失所。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3. 原因( 1 ) 主要原因 : 明朝末年 ,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 , 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 民 众不堪重负 , 怨声载道 , 阶级矛盾 异常尖锐。
( 2 ) 直接原因 : 当时 陕西 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 庄稼颗粒无收 , 饥民遍野 , 官府不顾民众 死活 ,催征如故。
4. 过程( 1 )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 , 提出“ 均田免赋 ”的口号 , 得到广大农民 的热烈拥护。
( 2 )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 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 起义军英勇作战 , 纵横于河南、湖广等 10 余省。
( 4 )1643 年 , 李自成在 西安 建立政权 , 国号 大顺 。
5. 结果: 1644 年 4月,李自成攻占 北京城 ,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 翻。
知识点 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6. 满洲兴起( 1 ) 后金建立 :1616 年, 努尔哈赤 统一了女真各部 ,建立政权 ,国号大金 , 史称 后 金。
( 2 ) 清朝建立 :1635 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 ; 次年, 改国号为清。
明朝的灭亡课前自主预习, 纷争不已。
7. 清兵入关( 1 ) 清兵入关 : 明朝灭亡后 , 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 ,引清军入关 , 并 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 李自成战败 :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 退回北京 , 随即离京西行 , 转战各地 , 最后失 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直接原因是()A.朝政日趋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负担加重D.地方势力混战2.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C.攻入北京城,推翻明王朝D.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大金政权3.下列各项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B.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D.提出摧毁封建上地所有制4.明末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道:“宁( 远)锦(州)之溃,北边精锐几尽,而中州寇祸正张、上意亦欲以金币姑缓北兵,专力平寇。
”文中的“北兵”是指()A.后金军队B.蒙古军队C倭寇D.李自成起义军5,下图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A.为防御匈双军队侵扰而建B.为防止女真人南下而建C.张赛出西域时由此出关D.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
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 摘自《豫变纪略》材料三远近饥民荷旗而往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
--------摘自《豫变纪略)清回答:(1) 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朝后期的什么社会问题?(2) 依据材料三回答这一口号的提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B 4.A 5.D二、非选择题6.(1) 明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官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生活困苦。
( 2)意义:“均田免赋”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和减轻封建剥削的愿望,起义军赢得农民的拥护,从而迅速发展壮大。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20部编)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2020部编)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B.政治清明C.百姓富裕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2 . 清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3 . 下列属于明朝末期国势衰落的表现是()①土地兼并严重②农民大量逃亡③对清作战连年失利④东北满族势力崛起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描写的繁荣富庶景象是什么时期()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唐玄宗时期5 . 明末农民战争首先爆发的地区是()A.辽东B.山西C.河南D.陕北6 . 下列局面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 .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A.回族B.满族C.满洲D.党项8 . 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史实的是A.唐玄宗在欣赏戏曲《牡丹亭》B.康熙在临摹董其昌的书法作品C.文成公主带着《农政全书》等书籍入藏D.皇太极在北京紫禁城与大臣议政9 . 在中国古代史上,女真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有A.北魏、东魏B.辽、西夏C.后金、元D.金、后金10 . 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培优训练第17课明朝的灭亡

A.李自成 C.吴三桂
B.皇太极 D.忽必烈
12345
2星题 能力提升
1.[太原期末]康熙帝在《过金陵论》中写道:“万历(明神 宗年号)以后……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 众,唾手燕京,宗社不守……”据此判断,他认为明朝灭 亡的原因是( B )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朝廷征收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 C.宦官专权扰乱朝纲 D.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导致北京被占
12
时不纳粮。”歌谣说明“闯王”得到农民拥护的原因是
( A)
A.提出“均田免赋”
B.军队英勇作战
C.建立了大顺政权
D.推翻明朝统治
12345
3.[时空观念]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 面是某同学在复习明朝历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 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D )
A.明朝建立 C.戚继光抗倭
B.明成祖迁都北京 D.明朝灭亡
12345
4.某电视剧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 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的事迹是( D )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起兵抗辽,改革军政体制 C.率军抗击倭寇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12345
5.下面是某一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该历史人物是 ( B) 1626年,即汗位于沈阳 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
12
点拨:根据题干信息“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 之众,唾手燕京,宗社不守”可知,康熙帝认为明朝灭 亡的原因是朝廷征收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B正确; 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12Biblioteka 2.[历史解释]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发展的初期并不顺利,后 来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革命队伍迅速发展到百 万人。“均田免赋”思想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是因为它 ( B) A.反映了人们要求社会地位平等的思想 B.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减少剥削的愿望 C.反映了儒家天下一统,等级分明的要求 D.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发展的需要,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描述的是老百姓对“闯王”的欢迎、支持,明朝百姓要“开了城门迎闯王”的原因是()
①提出了“均田免粮”和“平买平卖”的口号;
②打开官府的粮仓金库,放粮发钱,救济饥民;
③与吴三桂在山海关交战;
④“闯王”参加了高迎祥的起义军。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李自成的策略中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一人
B.提出“均田免赋”
C.不得侵占民房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的原因是()
A.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B.朝政混乱
C.皇室贵族、宦官等疯狂兼并土地
D.宦官专权
4.下列关于如图人物说法错误的是()
A.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
B. 建立大西政权
C. 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 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5.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
B. 连年混战
C. 国力强盛
D. 社会安定
6.明朝灭亡的原因有()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农民起义④吴三桂降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
”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
文中的“他”是()
A. 忽必烈
B. 努尔哈赤
C. 成吉思汗
D. 康熙
8.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帝
D. 乾隆帝
9.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
A. 回族
B. 满族
C. 满洲
D. 党项
10.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 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 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二非选择题
1.政治腐败:明代________,政治日益________。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如__________在位48年,竟然有20年不上朝。
当时皇室内部钩心斗角,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________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皇帝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满洲兴起
(1)兴起: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________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________。
4.清朝建立:努尔哈赤死后,________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________;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5.清兵入关:明朝灭亡以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____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____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引自《明季北略》
材料二:“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
”
——引自《绥寇纪略》
材料三“金江山,银江山,闯王江山不纳绢。
”
——引自《明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世纪的中国社会怎样的背景?
(2)材料中的“闯王”是谁?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爱戴?
(3)你认为“闯王”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导致“闯王”走向失败、清军人关的主要战役
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BBBB ABBCB
二非选择题
1.中后期腐败明神宗
2.中央
3.女真族努尔哈赤后金
4.皇太极满洲清
5.吴三桂山海关
6.(1)17世纪明末农民起义。
(2)李自成。
因为他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3)1644年率领农民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
山海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