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邹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名轲,邹人

第一篇:《孟子一生》

孟子与《孟子》

【汉风先生2009年9月5日讲于彭城书院】

上课前,有的朋友问我:“暑假前孙天胜教授在书院讲过一场《大丈夫孟子》,为什么你现在还要来讲孟子?”因为孟子是值得一讲再讲的。暑假之中,我们书院在孟子故里邹城办了一个国学夏令营,我因此在孟府里生活了一段日子。邹城原来叫邹县,只是近年才改为县级市的。邹城的城市宣传语是“登峄山而小鲁,读孟子而知天下。”“读孟子而知天下。”这句话说得很中肯,没有夸大其词。孟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很多名言,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齐家治国的道德意识与力行标准。中国人习惯于把孔孟合称,甚至把儒家思想称之为孔孟之道,可见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有多大。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孟子》一书曾经是中国知识分子烂熟于胸的金科玉律。这样的一个人与这样的一本书当

然值得我们下一番功夫研究和学习。

我的关于《孟子》的系列讲座就从介绍孟子其人与《孟子》其书开始。

一、孟子的人生轨迹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也就是今山东邹城人。关于他的生卒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约生于公元前385年,卒于公元前304年;另一种是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民间多取后一种说法,所以民间一直有“七十三、八十四”的忌语。七十三是孔子的寿数,而八十四真是孟子的寿数。

孟子在小时候,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都得益于孟子的母亲孟母仉氏。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母对孟子的教诲从零岁就开始了。《韩诗外传》就载有她的一段话说:“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据说周

文王的母亲妊娠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周成王的母亲怀孕期间,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独居不倨,虽怒不骂。但是明确提出“胎教”理论的应该是孟母。“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孟

母的生活以“正”为原则,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童蒙养正”的教育观。我们今天也有很多准父母重视“胎教”问题,比如让肚子里的宝宝听音乐、听英语,但是其出发点大多都是为了孩子出生后能对某个学科感兴趣,说白了还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这与孟子母亲重视德行和人格相差甚远。

孟子出生后,孟母是如何教子的?《三字经》从第25个字开始,用了12个字的笔墨叙述了孟母教子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我们先说孟母择邻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学者刘向编的《列女传》。《列女传·卷一·母仪》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想:“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母亲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

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这则故事说明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起重要作用。孔子认为:“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孟母三迁”的故事正符合孔子的观点,都强调了选择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迁”故事为历代所称述。如,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上说“孟子生有淑质,风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宋代苏轼作《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自言总角岁,慈母为择邻”。元代关汉卿《蝴蝶梦》:“想当年孟母教子,居心择邻”等等。“孟母三迁”成为后世母亲重视子女教育的典型,影响至今。孟子,名轲,邹人。

孟子随母亲迁到学校旁,但是由于年龄较小,自控力不强。有一次,孟子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背书,开始玩耍,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看到之后,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正在织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读书不能三心二意。如果半途而废就像我正在织的布被剪刀剪断一样,一无所成。”孟子听完母亲的教诲,从此专心读书。这个故事也叫孟母戒子,载于《韩诗外传》。孟子,名轲,邹人。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一天,邻居家杀猪。孟子不知道那一户人家为什么要杀猪,就问他的母亲。孟母没多想就说:“杀了猪给你吃肉呀。”刚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她对自己说:“我怀着孟子以来,坐席不端正我不坐,割肉不周正我不吃,从孟子还是胎儿的时候我就让他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孟子初识人事,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说话不讲信用

啊。”于是,尽管当时家里很穷,孟母还是去杀猪的那户人家买了些肉回来给孟子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对孟子的承诺。

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无微不至,即使在成亲之后,也不忘教他夫妇相处之道。据《列女传》记载:孟子对自己的妻子由氏一直不满,认为她太过倨傲,竞有意休妻。有一次,由氏在卧室内袒露身躯走动,孟子勃然不悦。孟母知道后,对儿子晓以大义:“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所以恐见人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袒而在内,踞而视之,是汝非礼也,非妇无礼也。”“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后来被写进了《弟子规》,成为读书人学习居家礼仪的守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