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许行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创意版】孟子许行注释译文赏析.ppt

【创意版】孟子许行注释译文赏析.ppt
许行
孟子
最新课件
【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
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 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 ,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 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 也,愿为圣人氓。”
最新课件
【注释】 为:治,研究。 神农:传说中的远古酋长,是“三皇”之一。相
通义:一般的道理。最新课件
【原文】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
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 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 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 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 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 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 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处:处所,这里即指“廛”。 徒:门徒,门人。 衣(yì):动词,穿衣。 褐(hè):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
时贫苦人所穿。
最新课件
捆:砸。 屦(jù):麻鞋、草鞋。古曰屦,汉 以后曰履,今曰鞋《说文通训定声》
捆屦:即做鞋。 以为食:以此为生。以为:“以……为”的习
惯句式,介词“以”后面省略了宾语。 耒(lěi):古代的农具,形状像两股叉。 耜(sì):锹一类的农具。 之:动词,去,往。
传是他开始教人民耕种的,所以叫神农。 言:学说。 者:……的人 许行:不见于他书 之:至,到。 滕(téng):国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踵:脚后跟,用如动词。 踵门:足至门(依朱
熹说),走到门前。
最新课件
文公:即滕文公,滕国的国君。 廛(chán):古代指一户人家所住的地方。 氓(méng):从别国迁来的人。 与之处:双宾结构。 与:给。 之:指许行。

古代汉语许行ppt课件

古代汉语许行ppt课件
❖ ③连词,同,和。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 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贤者与民并耕 而食,饔飧而治。”“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 易?”
❖ ④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带有推测的意味。 “自织之与?”“自为之与?”“然则治天 下,独可耕且为与?”--
三、语法方面
❖ 1、 词类活用现象
❖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 门而告文公曰……”
--
❖ (6)“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爨:烧火做饭。
--
❖ (7)“何许子之不惮烦?” ❖ 惮:害怕。 ❖(8)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举:选拔。 ❖ 敷:施行,也即治理的意思。 ❖ (9)益烈山泽而焚之。 ❖ 烈:动词,放大火烧。
--
❖(10) “禹疏九河,瀹yuè济漯,而注 诸海; 決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褐:用粗毛或粗麻编织成的衣服,为当 时贫苦人所穿。
--
❖ (4)“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 厉:危害,坑害。教材释为“病” ,不
确。 ❖ (5)“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 易:交换。下文“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
易?”中的“交易”为词组。“易”为动词, 指交换,以物换物。“交”为副词作状语, 指交相,相互。注意此处“交易”不同于现 代汉语的复合词“交易”。
❖ “踵”,原指足踵,脚后跟,此句中活 用作动词,带宾语“门”,意思是走到门前。
❖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 辞·离骚》
❖ 王逸 注:“踵,继也。武, ❖ 跡也。”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 比喻继承前人的事业。
--
❖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 (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饔”“飧”本指早饭、晚饭,这里活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PPT课件

孟子滕文公上许行PPT课件

【重要虛詞】
1.惡得賢!(惡:疑問代詞,意為“哪裏”,“怎麽”) 2.惡能治國家!(惡:同例1) 3.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或相千萬。(或:無定代詞,意為“有的”) 4.亦不用於 耕耳。(亦:語氣副詞,意為“只不過”) 5.陳相見許行 而大悅,盡棄其學而學焉。(而:表順承的連詞,連接前後 相隨的動作或行為,可不譯) 6.三過其門而不入。(而: 表轉折的連詞,意為“卻”) 7. 飽食、煖衣、逸居而無 教(而:轉折連詞,意為“卻、但是”) 8.子比而同之。 (而:表順承的連詞,可不譯) 9.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 民而以自養也。(則:連詞,意為“那麼”) 10.莫之或 欺。(或:句中語氣詞,不用翻譯) 11.許子以釜甑爨, 以鐵耕乎?(乎:疑問語氣詞,意為“嗎”) 12.自爲之 與?(與:疑問語氣詞,意為“嗎”)
[四]雙賓語:1.文公與之處。(直接賓語:處。 間接賓語:之) 2.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 謂之忠,爲天下得人者謂之仁。(直接賓語:惠、 忠、仁。間接賓語:之) [五]倒裝句:1.大哉, 堯之爲君!(主謂倒裝) 2.君哉,舜也!(主 謂倒裝) [六]習慣格式:1.惡得賢!(格式: 惡得……) 2.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易?(格式: 何為……) 3.許子奚爲不自織?(格式:奚 爲……) 4.何許子之不憚煩?(格式:何…… 之……) 5.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爲與?(格 式:獨……與) 6.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爲之哉? (格式:豈……哉)
注释
“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①;陶冶亦以械 器易粟者,豈爲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爲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②?何爲紛紛然與百工交 易③?何許子之不憚煩④?”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爲也。”“然
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爲與⑤?有大人之事,有小
人之事⑥。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爲備⑦,如必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此,这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
课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人教版《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人教版《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本章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 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 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 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 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
2020/11/5
本节目标
1·梳理论证思路 2·体会文章艺术特色
2020/11/5
结构图解 摆出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事例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治国道理
失道寡助。
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 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 善于说理。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 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 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 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 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 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 苏轼等影响很大。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
装备。兵,兵器。革,甲 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 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 是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 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人教版《孟子两章》课件(共41张PPT)

孟子·许行PPT课件

孟子·许行PPT课件
(6)“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是”为动词 “学”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而前置。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之”是代词,因为充当否定句中的动词宾语而前 置。“或”为语气词,无义。
❖ 宾语前置的规律可用以下三句话表述:
(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 3)宾语前置,其后用代词(或称助词)
一、孟子简介: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 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 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 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到过梁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 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 的手段实现统一。
毳cuì,兽细毛也。——《说文》
5.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趙岐注:“舍者,止也。止不肯皆自取之其宮宅中而 用之。”章炳麟《新方言·釋詞》說:“《說文》: ‘曾,詞之舒也。’‘余,語之舒也。’故余亦訓 何,通借作舍。《孟子·滕文公篇》‘舍皆取諸其宮中 而用之’,猶言何物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也。”“舍”即今通言“什麽”,“舍”爲其切音, 俗作“啥”。
“衣”、“冠”皆活用为动词,意为穿衣戴帽,在
(5)“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劳”, 使……劳。“匡”,使……正。“直”,使……直。
皆为使动用法。“翼”,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庇护, 带宾语“之”。
(6)“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德”,本指 恩德,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施加恩惠。
(7)“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名”,用作动 词,指用语言称赞形容,前面受状语“无能”修饰。

许行孟子

许行孟子

“當堯之時,天下尚未平定。洪水橫流,泛濫天下。 草木茂盛,禽獸大量繁殖,莊稼成熟不了,禽獸威脅著人。 鳥獸之道路,交錯於中原地區。堯獨憂慮此事,舉用舜而 治理之。舜讓益掌管火,益在山澤放火焚燒,禽獸逃匿。 禹疏浚九河和濟漯,而注之於海;疏浚汝漢和淮泗,而注 之於江;然後中原地區才能夠耕種和收穫糧食。當此時, 禹在外八年,多次經過其家門但也沒進去,即便欲從事耕 作,行嗎?
“堯以得不到舜爲己憂,舜以得不到禹、臯陶爲己憂。 以百畝之田沒種好爲己憂的,是農夫。以財分人叫做惠, 以善教人孔子說:‘堯之作爲君 主,真是偉大呀!惟有天爲大,惟有堯效法天,多麽廣大 遼闊呀,民衆無人能名狀!舜,深得君主之道!偉大呀, 有天下而不參與治天下!’堯舜之治天下,難道是無所用 其心嗎?只不過是不用於耕種罷了!”
“用粟交換農用和生活用具,不算危害陶冶匠人;陶冶 匠人也用他們的器具交換糧食,難道是危害農夫嗎?再說許 先生爲何不從事陶冶,[器具]皆只取自於其家中而用之?爲 何忙忙碌碌地跟百工交易?爲何許先生這麽不怕麻煩?” 答道:“百工幹的事情,原本不可一邊耕作一邊從事 呀。”“然而治理天下獨獨可邊耕作邊從事嗎?有大人幹的 事情,有小人幹的事情。再說,一個人的生活,百工所製作 的東西都要齊備,如果必定要自己製作而後使用,這個是帶 著天下之人奔於走道路呀。所以說:有的人是腦力勞動,有 的人是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治理別人,體力勞動的讓別人 治理,這是天下的一般道理。
陳良見到許行而非常高興,全部抛棄了自己所學的而 向他學習。陳相見孟子,轉述許行之話說:“滕君,則確 實是個賢君;雖然如此,他未聞大道。[古代]賢者與人民 一起耕作而取食,一面做飯,一面治理天下。今滕國有倉 廩府庫,這就是虐害人民以自養。那裏算得上賢呢!
孟子問:“許先生必自己種糧食而後取食嗎?”答: “是的。”“許先生必自己織布然後制衣嗎?”答:“不 是的。許先生穿未經紡織的粗麻衣。”“許先生戴帽子 嗎?”答:“戴帽子。”問:“戴什麽帽子?”答:“戴 生絹帽子。”問:“自己編織的嗎?”答:“不是的,是 用糧食交換的。”問:“許先生爲什麽不自己編織?”答: “對耕種有妨礙。”問:“許先生用釜甑做飯、用鐵制農 具耕作嗎?”答:“是的。”“自己製造的嗎?”答: “不是的,是用糧食交換的。”

第三讲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ppt课件

第三讲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ppt课件

曰:“冠。”
“奚冠?”
“冠素”
曰:“自织之与(欤)?”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层层诱导,暗伏辩机
ppt课件
13
课文讲解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
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啥)皆取诸其宫中
• 独……与,表示反诘的语气副词,难道……吗?
• 为:治理
• 大人:统治者。
• 路:指奔波、劳累。
ppt课件
17
课文讲解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 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 劳心,指使用脑力劳动。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
• 治于人:被人统治。于,有时也用在见……于结构中,表被 动,见笑于大方之家。
• 登:成熟。现有“五谷丰登”
• 中国,中原地区。国中:国都中
• 举,推荐。
• 掌,管。

烈,用作动词,放大火烧。 ppt课件
21
课文讲解
禹疏九河,瀹(yuѐ)济、漯(tᾲ)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 而注之(于)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 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 注,动词使动用法,使……流。
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 厉:病,引申为损害。
• 陶冶,这里指烧制陶器、冶制铁器的人。
• 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何” 单用也可表示为什么,如上下文的“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0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有骨肉 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 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 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
31
❖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 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 之:代词,指代百姓。
❖ 劳、来、匡、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 法。
五、《孟子》的语言
❖1、文理精密 ❖2、采用论辩形式 ❖3、善用比喻修辞方式 ❖4、气势磅礴、明畅犀利、富有说服

--
10
六、孟子的影响
❖ 举中国之百亿万群书,莫如《孟子》矣。传孔 子《春秋》之奥说,明太平大同之微言,发平 等同民之公理,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 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探冥冥之 本原于天生之性,许其为善而超擢之;著灵明 之魂于万物皆备之身,信其诚有而自乐之;秩 天爵于人人自有而贵显之,以普救生人神明于 昏浊污蔽之中,莫如孟子矣。《孟子微·自序 二》)
--
3
二、 《孟子》的作者
❖ 1、以孟轲所著为主,也有弟子参加。 幻灯片 5 ❖2、孟轲一人所著。幻灯片 6 ❖ 3、孟轲死后,由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
之徒根据他生前的言论撰集而成。幻灯 片7
--
4
❖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22
❖何许子之不惮烦:谓语前置(许子 之不惮烦者何)
❖惮:害怕 ❖何:疑问代词作谓语,强调语气 ❖译文:为什么许行这样不怕麻烦?
--
23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 然则:表示在此情况下据事理应推出的 下文,“这样的话(既然如此),那 么……”
❖ 然,代词,承接上文
❖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
❖ 魏源、周广业、杨伯峻
--
5
❖ 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所作 也,故总谓之《孟子》。”“于是退而 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 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 篇。”
❖ 朱熹、阎若璩
--
6
❖ 韩愈《答张籍书》:“孟轲之书,非轲 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 记轲所言耳。”
❖ 苏辙、晁公武、崔述
❖ 偪——逼,古今字,威胁。
❖ 修辞方式:并提
--
27
❖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独:副词,暗自。 ❖ 举:选拔、推荐。 ❖ 敷、治:治理。
--
28
❖ 人之有道也
❖ 王引之《经传释词》:有犹为 也。……“为”、“有”一声之转,故 “为”可释为“有”。
❖ 民之为道也
❖ 之:连词
--
29
❖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 ❖ 煖:暖,异体字,暖和。 ❖ 而:连词,表示转折。
--
11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Michael Hart)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孟子的著作在中国影响很大,……他是 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作家……我想没有
多少哲学家能有如此大的影响。
--
12
许行篇..\许行
❖踵门而告文公曰 ❖踵:本义是脚后跟,名词。这里的
“踵”是名词用作动词,是“走到” 的意思。
❖ 劳、来:勤劳。《尔雅·释诂上》:“劳、 来 ……勤也。”
--
32
❖ 使人民勤劳,使人民正直,帮助他们, 使他们自己得到善性,还要救济他们, 对他们施加恩惠。
--
33
❖ 大哉,尧之为君。 ❖ 君哉,舜也。 ❖ 主谓倒装
--
13
❖愿受一廛而为氓。
❖氓:mé ng,指从别国迁来的居民。
❖má ng ——流氓
❖ 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 为非作歹的人。二是指施展下流手段、 放刁撒泼等行为。
--
14
❖捆屦织席以为食。
❖捆:敲打,特指编织草鞋时的一种 动作。
❖赵歧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 坚,故叩之也。”
❖以:介词,引进行为工具。
❖宾语前置
--
15
❖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 则: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 虽然:连词+指示代词,虽然这样、虽 然如此。
❖ 道:真道理,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 国之道。
--
16
❖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名词用作动词)
❖ 独:岂,难道
--
24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



❖ 主语
谓语

(主语 + 谓语)
--
25
❖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 路:1.通“露”,羸露,贫困。 ❖ 2.名词活用作动词,疲于赶路奔波。 ❖ 宋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奔走道
路,无时休息。”
--
26
❖ 草木昌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 偪人。
美然。
--
19
❖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且:况且,表示替进一步。
❖ 陶冶:指“陶冶”这类工作。
❖ 陶冶,词组。陶,烧制陶器。冶,冶炼 铁器。可用作名词,指烧制陶器、制作 铁器的匠人或工作。
--
20
❖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舍:1.止,只限于,只是 ❖ 2. 《新方言》,啥
--
21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交易:词组 。 ❖易,动词,指交换,以物换物。 ❖交,副词,作状语,指交相、相互。
--
17
❖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 也,恶得贤!
❖ 也:语气词,表示停顿舒缓,引起下文。
❖ 则是:那么这是。则,连词,表示因果 或情理上的联系。
❖ 厉: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 到损害。
--
18
❖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铁:此指农具。 ❖ 借代修辞:以器物的质料代其器物之名 ❖ 《公孙丑下》: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
7
三、《孟子》的流传
❖诸子——传记(汉代)——经书 (唐代)——四书(南宋)——十 三经(清代)
--
8
四、《孟子》的注疏
❖东汉:赵岐《孟子注》 十四卷 ❖北宋:孙奭《孟子正义》 十四卷 ❖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七卷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 十四卷
--
9
孟子
--
1
一、孟子概况
❖ 名轲,邹国人 ❖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上》)
--
2
民贵君轻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 下》)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心也。(《离 娄上》)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