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设计人:XXX一、案例背景:《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研究兴趣需要激发,研究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研究地理的信心。
(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研究地理的兴趣。
(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研究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
二、案例描述: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门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⒊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⒋确定工作计划:(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七年级地理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与实践

七年级地理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与实践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地理科学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学生,我们有幸能够参加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和实践地理知识。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自然,探寻地理之美”。
我校地理教师组织了全校同学前往周边的自然景点,学习和感受地球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能够理论学习到知识,更能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片壮丽的山川景区。
在这里,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山川之美、地貌之奇、自然之神秘。
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地质、气候、植被、动物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观察了地层的不同,了解了不同时期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影响。
我们还观察了气象现象,学习了大气环流、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了解了植被对环境的影响和物种适应的奥秘。
我们在参观动物园时,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生态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通过实践,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地理学科的内涵和意义,也更加理解了自然界的谋生之道。
其次,我们来到了一个沙漠风光区,体验了沙漠的生命力和生存之道。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稀有的蒟蒻,还有一小片水流灌溉出的绿洲。
我们在这里了解了环保意识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知识。
我们重视和崇尚大自然,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必须维护的唯一之家。
我们也学习到了开发绿色资源、创造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方法。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名为“瑰宝岛”的海岛,领略了海洋的壮美和丰富的生态。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珊瑚礁、美丽的海洋生物和清澈而神秘的海洋奇观。
我们学习了海洋生态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海洋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认识到应该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更能了解到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
同时,通过实践探究,我们也更加理解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关系。
初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初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初一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探索家乡的自然风貌我叫小明,是一名初一的学生。
最近,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家乡的地理特点,还让我们亲身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前往了家乡的一座山脉。
站在山脚下,我抬头仰望,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
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我们爬上了山顶,远眺山下的景色,只见一片绿油油的田野,远处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
这里的空气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我们前往了家乡的一处湖泊。
湖面宽广,碧波荡漾。
湖边的柳树垂下枝条,倒映在湖面上,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水鸟在湖中游弋,它们展翅翱翔,给湖泊增添了一抹生机。
我们沿着湖边漫步,感受着湖水的清凉,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我们来到了家乡的一片沙漠。
一望无际的沙丘,金黄色的沙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我们穿过沙丘,感受到了沙子的细腻和炙热。
沙漠中生活着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植物和动物,它们为这片荒漠增添了一丝生机。
我们还了解到,沙漠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通过这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家乡的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和珍贵性。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同时,也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家乡,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地理特点,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热爱家乡,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理活动设计方案6篇

地理活动设计方案6篇Design scheme of geographical activities汇报人:JinTai College地理活动设计方案6篇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地理活动设计方案2、篇章2:地理活动设计方案3、篇章3:地理活动设计方案4、篇章4:地理活动设计方案5、篇章5:地理活动设计方案6、篇章6:地理活动设计方案篇章1:地理活动设计方案校园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校园综合实践活动20xx/xx/xx主题校园环保节能适用年级七年级设计意图根据教育部有关学校节能环保的的通知及平舆一中的综合实践实施的实际情况,拟在本学期以环保节能为大主题,以各班为单位,围绕主题自主开展一系列环保节能综合实践活动,并于5月中下旬进行一次成果交流。
活动背景当下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全人类每个和国家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尤其是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结合我我县的实际情况,我省市农业大省,我县是驻马店人口大县,18个乡镇,90多万人口。
历年干旱和洪涝灾害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的实际情况是:我校是住宿式学校,学生大多是农村学生,亲身感觉到环境对农业的影响,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分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利用,本来短缺的淡水资源日益紧张。
虽然人们对水域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控制和减轻空气污染的一些措施、生物和环境、人和环境的联系有一些了解。
但孩子们缺少应用保护环境基本知识的实践活动,如考察活动、调查活动等。
《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

《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篇地形模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活动背景地形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地表形态、地貌特征以及地形对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 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形模型的概念及其在地理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活动准备1. 准备地形模型的制作材料,如纸张、沙子、泥土等。
2. 准备相关的地理知识资料,如地形图、地貌图等。
3. 准备展示地形模型的平台或桌面。
4. 活动过程4.1 地形模型的概念介绍(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形模型的概念,解释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模型与现实世界地形的关联。
4.2 地形模型的制作方法讲解(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地形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择材料、设计地形等步骤。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制作一个符合实际地形特征的地形模型。
4.3 地形模型的制作与展示(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地形模型的制作,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
2. 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地形模型的特点和意义。
4.4 地形模型的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各个地形模型的特点,分析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地形模型解决地理问题。
4.5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学生制作的地形模型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总结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强调地形模型对于地理环境理解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5. 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实际地形特征,尝试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地形模型。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介绍地形模型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七年级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七年级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活动目的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和地球文化,
提高其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活动内容
1. 网上调查: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分工,利用互联网搜索资料,
并就某一类地球文化或地形地貌进行调查,整理出调查资料,在课
堂上进行汇报。
2. 现场考察: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到当地的某一景点进行现
场考察,记录下所见所闻,并且进行小组间的比较与讨论。
3. 制作地图:学生们根据现场调查、分析和整理的资料进行地
图的制作,掌握地理信息的图形表达方法,在制图的过程中锻炼其
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结果
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个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地球文化和
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与同
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总结
综上所述,这个七年级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践,让学
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和地球文化,提高其地理素养和实际操作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是一次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教育实践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范文(3篇)实践有很多意义。
经典观点认为,主观在客观,包括客观对主观的必然性和主观对客观的必然性。
实践是人们积极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中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经过一轮的地理新课改教学以后,我们对课改有了进一步7的熟悉。
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思想的转变应是先导。
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把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并且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如何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不是很适应,甚至对环境还不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取题,活动方式和目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能太难、太高,太难、太高,学生无法达到;但也不能太简单,太简单了学生达不到思维训练效果,久而久之会感到没兴趣。
另外学生还比较小,活动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既与教学相关联,又联系生活实际,只有这样的方案才切实可行。
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种类型的尝试:1.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
地理实践力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案例

42f t t i r i t教学参考■■■■■■■2020 年第12 期•下教学研究地理实践力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案例侯敬娟1李林2徐义2金磊2(1.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云南昆明;2.云南衡水呈贡实验中学,云南昆明)摘要: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地理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为目标,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 活中。
以地理实践力素养为导向,对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业的分类、内容要求、作业 目的、反馈流程和评价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作业设计一、 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及要求1. 概念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 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要求学 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环境中 考察、实验和调查,从而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并尝试 独立或者合作解决地理实际问题[11。
实践能力是发 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培 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 习、理解与应用,提高地理课程的教学效率[2]。
2. 要求地理实践力以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实际运用为目 的。
首先,必须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其次,以小 组合作为主要方式。
最后,需要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业的分类根据地理实践力培养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主 要分为感受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和操作性作业。
1. 感受性作业感受性作业是指以视觉感受为主的地理作业,以景人情,是趣味性的知识扩充。
例如,观看与地理相 关的纪录片——《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国家 地理》《海洋》《前往宇宙的边缘》等。
2. 体验性作业体验性作业是以学生亲身实践获得感受和认知 为目的的作业。
该类型作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没有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例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出去旅 游,区域地点不限,但要注重身体力行,亲身实践、观 赏和探究。
作者简介:侯敬娟,中学地理教师,研究方向为地理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摘要】新《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要遵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智力、心理发展实际探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想让学生真正学懂地理,会用地理,就必须牢固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巩固理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合理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社会实践初中地理校园平面图
新《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必须要遵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智力、心理发展实际探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这更多地强调了从课本上学到的地理技能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通过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理解课本知识。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真正学懂地理,会用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加强对地理知识的巩固理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结合地理教学实际,合理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市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很陌生,而整个初中地理的难点又都集中在七年级上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没有建立起来,一些知识如地图,地球,地球的运动等学起来难度较大,如果适当地让学生参加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就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同时也能锻炼同学间的合作。
但是地理实践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动应贴近家庭、校园和社区,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范围。
经过认真研究,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笔者尝试着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理解这一部分的知识。
;
过程:上课时,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某中学鸟瞰图》和《某中学平面图》,介绍其制作过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之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
经过讨论,学生们要解决以下问题:
⒈确定图幅大小和绘图范围:考虑到可操作性,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
⒉所需工具:指南针、卷尺等。
⒊确定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
⒋制定工作计划:
(一)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教学楼、实验楼、食堂、运动场、绿化带等主要建筑及地理事物,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图幅大小和实测的数据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
…
(三)分组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测量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1.在平面图适当的位置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3.涂上适当的色彩进行美化。
4.各小组展示
作品并评比。
在绘制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室、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知道,学生们则在不违反制图规则的基础上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一番讨论之后,学生发现,方向可根据指南针定向,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
如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再判定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南方向)。
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整个活动中,一个个的问题浮出来,又被学生一个个地解决掉,看到自己亲手绘制的《校园平面图》,同学们感触颇深!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了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有的说,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方向感增强了;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比例尺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的目测能力,亦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真正地感受到原来地理离我们生活这么近啊等等。
活动总结:刚升入初中不久的七年级学生,对校
园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将二者结合起来,既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又可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校园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此次地理实践活动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开发和运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外活动和探究中主动学习,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探究、联系实际等能力,又掌握了课标要求的这部分内容。
整个实践过程体现了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探究、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在动手动脚,动眼动脑中主动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