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保存操作规程临床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第一章体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尿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是临床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尿液干化学测定的检查项目包括尿液比重、pH值、尿胆原、胆红素、潜血、酮体、蛋白质、白细胞、亚硝酸盐、葡萄糖和抗坏血酸等。

同时也需要检测尿液有形成份,如红细胞和白细胞形态等。

此外,还需要检测24小时尿总蛋白、尿肌酐和尿尿酸等。

二、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采集脑脊液标本时,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三、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四、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五、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泌物革兰阴性双球菌检测标本的采集、运输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

六、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七、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前列腺液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八、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粪便采集、运输和保存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采集时需要避免污染和空气污染。

运输时需要保持标本的低温,保存时需要在低温环境下保存。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的标本采集、运输和保存操作规程一、未梢血标本采集未梢血标本采集需要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细菌室是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的重要实验室,操作流程的规范
性和严谨性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
室标本操作的流程。

1. 样本接收:首先,接收来自临床的标本,如血液、尿液、脑
脊液等,标本应该在规定时间内送到细菌室,并在接收时进行标记,包括标本来源、送检医生、送检时间等信息。

2. 样本处理:接收到标本后,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标本的分装、保存和处理。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确保标本
的完整性和质量。

3. 样本培养:将处理好的标本进行培养,通常采用琼脂培养基,根据标本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
气含量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进行调整。

4. 细菌鉴定:培养出的细菌需要进行鉴定,包括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等。

通常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进行生化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5. 结果记录:对鉴定结果进行记录,包括细菌种类、数量、鉴
定方法、结果等信息。

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6. 报告发放:将鉴定结果整理成报告,发送给临床医生,帮助其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

7. 清洁消毒:操作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及保存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及保存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及保存要发挥实验室的有效作用,选择正确生理部位和采集合适的标本及其正确运送等环节最为重要。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应该优先考虑,否则,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因此,所有与标本质量的各环节有关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标本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验室有责任提供相关信息资料,使之编入各科室的护理手册中。

包括详尽的安全标准,标本的选择、收集、运送、接收和填写及粘贴标签的标准。

在此手册中为您提供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送检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指南。

安全指南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最先考虑到的应是实验台的安全。

其他医务人员也许没在意在送往实验室的标本中潜在有病原体。

所以要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以保护实验室人员和其他可能接触到病原体的人员。

大多数的微生物实验室的手册中都有实验室安全操作章节部分,实验室操作手册中还应该包括有关标本管理的安全操作的内容。

有关生物安全的参考资料对于每个微生物实验室都适用。

适用于实验室的安全参考资料应该包括有‘微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指南,第三版’,以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指南:‘谨慎操作和处理传染性材料准则’。

直接有关标本的安全管理方针:1.所有采集标本的操作要戴手套,穿工作外套、口罩、甚至护目镜。

2.所有标本容器必须防漏,运送也应装入密封防漏的塑料袋中,袋上附有一表格用于填写日期、时间、姓名之用。

3.决不能将带有针头的注射器送到实验室。

应将注射器中的标本注入无菌试管中。

或采用防护手段取掉针头,再盖上注射器并放入密封防漏的塑料袋中送检。

4.不得将装有标本的破损容器送往实验室,也不能对其进一步处理。

应该及时向医生通报容器渗漏,解释如果留用标本,会带来的潜在危害性并要求重新送检。

如果新标本送来,则将泄漏的标本高温高压处理后再废弃掉。

标本的选择与采集采集送检标本前,必须有所选择标本的种类和采集部位并要反应有效病程。

如果不选择有效部位,再好的方法采集的标本,没有有效病原体也没多大临床价值。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唐玉英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至关重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与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标本的选择,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一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或皮肤黏膜正常菌群的污染,使病原菌与正常菌群混淆,造成临床误诊。

采集的标本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能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检出。

3.适量的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4.适当的采集方法对于厌氧菌,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采集方法是不同的,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标本应尽量用注射器采集抽取物,室温保存,不能冷藏和冷冻。

5.盛放标本的容器采集标本应存放在无菌,防漏,应带有螺旋盖的容器内。

二标本的运送1.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若有延迟也应在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一般性的细菌培养标本若需延迟送检时,应置于4度冰箱保存,且不能超过24小时。

2.临床标本最佳运送时间取决于标本的量,少量液体(小于1ml)或组织(小于1cm3)应在15~30分钟内送到实验室,较多量的标本置于运送培养基中可放12~24小时,厌氧培养标本原则上是床边接种,如延迟送检,需保存在厌氧运送培养基中,室温保存,不得超过24小时。

三不同标本的采集,运送(一)血液标本采集,运送1.血培养指针当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或低温(小于36度),寒战,白细胞增多,皮肤黏膜出血,休克,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备上述一种或几种体征时,临床怀疑菌血症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做血培养。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

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临床检验的任务就是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实验室结果,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因此,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是确保临床检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此,制订检验标本采集储存运输交接处理制度;1检验标本采集按照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须知及采集标本注意事项附件1,2要求采集合格的标本,并及时送检;2 标本的储存,未能及时检验的标本按实验的要求正确保存,有专用保存标本的冰箱,冰箱有温度记录,报告结果后的标本至少保存48小时,以便复查或与重新采集的标本进行对比分析;3 标本的运输和交接按临床实验标本送检暂行规定执行附件3,防止标本丢失;4 检验后的标本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附件4;检验标本采集与送检须知一、采集标本要求1.血细胞分析包括血细胞五分类、细胞分类、Eos计数、Ret计数、疟原虫等:紫色真空采血管EDTA盐抗凝管、血细胞五分类试管,只须采血1管至刻度充分混匀注意:充分混匀:一般指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避免用力振荡;2.血氨、糖化血红蛋白:紫色真空采血管,采血1管至刻度充分混匀;3.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紫色真空采血管,采血1管至刻度充分混匀;4.HLA组织配型:紫色真空采血管,采血3管至刻度充分混匀;PRA分析采1管不抗凝血3-4毫升;5.血栓与止血项目PT四项、凝血因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3P试验等:兰色真空采血管枸橼酸钠抗凝管、PT试管,只须采血1管至刻度充分混匀注意:务必采血至刻度若是凝血、溶血、血量少或血量多的标本,需要重新采血,否则检测结果不可靠;6.HLA-B27检测:兰色真空采血管,采血1管至刻度充分混匀;7.三溶试验:采血2管,1管用兰色真空采血管,采血至刻度充分混匀,另1管采不抗凝血2-3毫升;8.血沉:%枸橼酸钠液毫升,血毫升充分混匀;或用专用黑盖血沉管采血至刻度充分混匀;9.红细胞脆性实验:用肝素抗凝,采血2毫升充分混匀;10.血气分析:专用血气注射器采动脉血1毫升充分混匀并及时送检注意:标本须密封隔离空气,送检单上须注明体温、血红蛋白值、是否输氧、输氧浓度等;;11.血DNA及RNA检测:黄色带分离胶真空采血管,采集不抗凝血2-3毫升;分泌物等标本由医生无菌采样;12.找红斑狼疮细胞、血渗透压测定:采不抗凝血2-3毫升;13.生化项目如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免疫球蛋白、补体、抗0、类风湿因子等:只须采不抗凝血1管约3毫升;14.蛋白电泳只须采不抗凝血1管约2毫升;15.免疫项目HBV、EBV、CEA、AFP等:只须采不抗凝血1管3-5毫升;16.细菌培养:①普通细菌培养:黄盖瓶采血2-3mL,消毒瓶盖后注入瓶中摇匀;②L型细菌培养:绿浅绿盖瓶采血3-5mL,消毒瓶盖后注入瓶中摇匀;绿盖浅绿盖瓶亦可用于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病人的血普通细菌培养;③厌氧菌培养:紫红盖瓶采血约5mL用上法注入瓶中摇匀注意:不得将空气注入瓶中;17.细胞学检查:送检单上务必写上相关临床资料,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还需附上血常规结果①骨髓:需要推骨髓片6张,如为初诊病人另须2张外周血片;②尿液:务必于其它相关检查前留尿不少于50mL;③胸腹水:肝素或3.8%枸橼酸钠液1:10抗凝,留取标本不少于50mL;18.①24小时尿17-0H、17-KS、VMA、UCA用浓盐酸防腐1mL浓盐酸/100mL 尿,②24小时尿钾、钠、钙、蛋白、糖、尿素、肌酐、尿酸等用甲苯防腐1mL甲苯/100mL尿;定时尿标本应在排空膀胱后才开始计时留尿,注明总尿量;采集标本注意事项1.采标本前要确认病人身份和检测的项目,正确选择标本容器和抗凝剂,容器试管标签上写清楚病人姓名、化验单号等,三查三对,采标本后应及时送检;2.凡有标签的试管或培养瓶如真空试管、细菌培养瓶,直接在试管或培养瓶标签上写清楚病人的姓名及化验单号即可,请勿另贴化验单标签否则将影响新型先进仪器的使用;凡有使用条形码者,应当竖贴条形码;3.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如止血带使用超过5分钟,AIb、Ca、ALP、AST、ChoI、Fe等浓度可分别升高5-10%,BUN浓度下降4%;4.不能在输液侧采血:一侧手臂静脉输液时应从对侧手臂采血,以免血液被稀释或输入的液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若二侧手臂同时进行静脉输液,应选择输液穿刺点的远心端取血;5.采抗凝血血PT、血细胞五分类检测时,采血要顺利且血量要准确至刻度若采血速度缓慢或采血困难,会激活凝血机制,使凝血因子活性增高、血小板假性降低;将血液注入试管,要避免产生气泡,气泡的产生可使纤维蛋白原、因子V和因子Ⅻ变性,还容易造成溶血,血液注入试管后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避免用力振荡而破坏凝血蛋白;6.对于PT四项等血栓与止血项目,当血细胞比积HCT%>55%或<25%时,务必使用下面公式计算采血量,公式如下:采血量mL=抗凝剂用量mL÷0.00185X100-HCT%,否则检测结果不可靠;7.用干燥试管采血时,即使采血量少尤其小儿患者,也不应将注射器内最后带气泡的血液注入试管,以避免溶血,溶血将严重影响许多检验项目结果的准确性;8.细菌培养标本采集,注意无菌操作①血液及骨髓的采集:应在病人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时采集,应选择在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病人,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集;②痰标本的采集:一般以晨痰为好,留痰前反复用清水漱口,用力咳出深部痰,置于有盖无菌杯中;③尿标本的采集:冲洗外阴或尿道口后留取中段尿于有塞的无菌试管中;④脑脊液、胸腹水等采集:无菌抽取标本,置于有塞的无菌试管中;⑤鼻咽拭子采集:以无菌生理盐水沾湿无菌棉签后,挤干盐水再取标本,置于有塞的无菌试管中;临床实验标本送检暂行规定根据我院“医院管理年”活动整改方案附院发文 20056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实验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接收工作,现建立临床医学实验中心标本接收登记制度,具体规定如下:一、临床实验标本应统一安排物业部专职人员送检,并实行接收登记制度;二、接收登记办法:1、标本接收登记本由医院统一印制,由二联组成,手写联为实验中心存,复写联为临床科室存复写纸复写;2、标本接收登记本由临床送检科室填写,按不同接收标本地点填写登记本;3、要求填写内容:送检科别、病人姓名、床号、标本种类、检验项目名称;三、接收标本地点:1、病原微生物检查的所有标本统一送临床实验中心5楼微生物检验室;2、血常规、大便及体液常规、血凝项目如PT四项等标本送临床实验中心4楼体液室;3、骨髓、临床细胞学标本送临床实验中心4楼细胞标本处理室;4、生化、免疫学检查送临床实验中心3楼生化室和免疫室之间的标本接收处;四、接收办法:临床实验中心人员与各科送标本人员双方校对签名后交接;为了加快医疗流程,要求病房将第一批检验标本于上午八时送达;五、拒收标本范围:不合要求的标本,临床实验中心有权不予接收,具体不合要求的如下:1、未正确使用抗凝剂造成标本凝固的;2、严重溶血及严重脂血并影响检测的血标本;3、血量不足于检验需要,而且临床实验中心又无法从其送检的其他标本中调节的标本;4、需要空腹抽血而未空腹的标本;5、需防腐处理而未加防腐剂的标本;6、24小时尿未注明总尿量的标本;7、未做到无菌处理的各种微生物培养标本;8、厌氧培养标本不符合厌氧要求者;9、标本的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等与检验联不相符者;10、患者信息不全,如住院病人缺住院号等;对不合格标本,检验部门填写“退标本通知单”说明理由,并由运送标本人员及时送回病房;附件4医疗废物处理规定为了加强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院“我院医疗废物管理的规定”附院发文200524号;应该做到: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2、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3、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4、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5、医疗废物转交出后,应当及时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6、医疗废物血液标本暂时储存于三楼标本储存室冰箱,时间不得超过三天;储存室上锁,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7、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应急预案进行收集、消毒处理;8、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

物体表面采样检测
采样时间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 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 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 采样方法: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 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10次,,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2ml无菌 生理盐水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 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痰直接涂片查细菌,真菌:挑选痰液中脓性或带 血部分,涂成均匀薄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把痰前处理液加入痰标本中, 两者比例约2:1,混合均匀,放室温静置1020min,待粘液完全液化,倒试管离心 3000r/min5-10min,取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培养基选择:血平板分离各类细菌特别溶血链 球菌,肺炎链球菌.加万古巧克力于CO2环境分 离嗜血杆菌,脑膜炎奈瑟菌.麦康凯分离革兰阴 性杆菌.真菌培养接种两个TTC-沙氏平板,分别 放室温22℃及35℃孵育24-48hr.均需分区划线.
4,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 标本代表感染过程.如来自皮肤,呼吸道 的正常菌丛过早,过度生长,会干扰培养 结果.分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 污染还是致病菌. 5,分离细菌的目的: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 生物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帮助临床诊 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6,如疑似对低温敏感的淋病奈瑟菌,脑膜 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 处理.脑脊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 决不可冷藏. 7,根据标本来源选用培养基及孵育环境.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 标本的处理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 培养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 境病房
空气
cfu/m3
物体表面 手培养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转运微生物检验的基本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采样后立即送检5.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标本采集1.尽早采集2.无菌操作3.合适部位4.适量标本5.适当方法6.安全采集1-尽早采集标本“采集重在时效性”1.1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1.2尽量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1.3对已用抗生素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集2-合适部位“背景干扰”2.1无菌标本:注意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避开腔道口区标本,以免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

2.2正常菌群寄生部位:采集时应特别小心;应明确检查的目的菌在进行分离培养时,采用特殊选择性培养基2.3血标本采集:应避免输液的影响。

3-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粘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

3.1.在采集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关节液等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2.对于采集与外界相通的腔道标本时,如窦道标本,应从窦道底部取活组织检查,而非从窦道口取标本,以免受皮肤表面正常菌群的污染,造成混淆和误诊;3.3.采集的标本均应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盛装标本的容器须先经高压灭菌、煮沸、干热等物理方法灭菌,或使用一次性无菌容器,不能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一面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4-适量标本4.1标本采集应足量。

标本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4.1.1血液标本:通常成人采血量每瓶8-10ml,儿童每瓶1-5ml;脑脊液、骨髓、4.1.2脓肿、穿刺液、引流液、痰液等标本:三1ml尿液标本:>3ml4.1.3粪标本:1-3g 或 1-3ml4.2结核标本采集量要求特殊:4.2.1痰、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冲洗液:>5ml;4.2.2清晨中段尿:5-10ml;4.2.3粪标本:>1g;4.2.4穿刺液(胸水、腹水、关节液等):5- 10ml。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基本原则有:
第一,要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和避免污染。

第三,标本采集之后,要立即送到实验室,床旁接种可以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

第四,尽量的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这样对于结果的影响比较小一些。

第五,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子、肛拭子或伤口拭子要立刻送检。

第六,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不要使用消毒剂。

第七,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

第八,对于混有正常菌群的污染标本,要做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然后判断是感染菌和定植菌。

第九,对分离到的病菌,要做药敏实验,提倡分级报告和现实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细菌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
正确的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对于保证临床细菌室的工作质量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

实验室有责任将标本选择(包括时间和解剖部位)、收集、保管、运送、接受和安全等
关键性信息,用户里手册的形式提供给各临床部门参考。

一、标本管理的安全警示
1.所有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理应在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的原则下认真进行。

2.已采集原始标本都应置于防漏、密封的无菌容器中运送。

3.带针头的注射器运送标本时用无菌试管或防护装置套住注射针,再置于防漏塑料袋中运送至检验科。

4.采集足够量标本,材料不足可能导致假阴性。

5.每份标本都应标记患者姓名、送检号码、标本来源、具体部位、日期、时间及相关临床信息。

6.常规性细菌学检验的标本,采集后不能超过1小时送至检验科,4℃保存也不能超过24小时,怀疑厌氧菌感染的标本应在半小时内送至检验科(不能及时运送组织标本必须在
厌氧环境中25℃不超过24小时)。

7.脑脊髓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应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二、标本的处理和要求
1.血液和骨髓:
1)急性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细菌性肺炎、肾盂肾炎发热患者,应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2次血液培养,分别接种于各种培养瓶中
立即送检置于孵箱内培养
2)疑似心内膜炎患者:急性病例在抗生素治疗或更换前1—2小时,从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做3次血液培养
3)亚急性病例:第一天24小时内,相隔1小时连续采集3次血液做培养,若24—48小时全部阴性,再采集2—3次血液做培养
4)若已经抗生素治疗患者,连续3天,每天取2次血液做培养
5)严格无菌技术采集血液血培养瓶后立即送检,切不可放冰箱暂存。

2.脑脊液:
脑脊液采集后,置于无菌试管中,15分钟内送检,绝不可冷藏。

每种检验最小需
要量:细菌培养≥1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3.尿液:
1)中段尿采集:清洁外阴及尿道口周围,自然排尿,让尿流不间断,截留中段尿,,置于无菌尿杯中立即送检。

尿量不少于1ml.
2)直接插导管采尿:一般插入导管后先让尿流弃15ml再留取培养标本。

尽量不采用此法,极易将尿道细菌丛进入膀胱增加医源性感染危险。

3)滞留导管采集尿:用75%酒精消毒导管口,用针筒抽取5—10ml尿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滞留导管会使膀胱带有细菌,尽可能不采用。

4)尿液采集后2小时内必须送检,立即处理。

规定每日一次。

5)若同一份标本检到3种以上不同细菌则认为标本污染。

一般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l,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计数大于104cfu/ml,方有诊断意义。

4.痰液:
1)先用冷开水漱口清洗咽喉,用力咳出痰液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2小时内接种。

2)符合要求的痰液应在低倍镜视野中鳞状上皮≤10个,白细胞≥25个。

5.粪便:
直接留置粪便于清洁、干燥广口容器中送检。

6.眼、耳、鼻、喉标本:
1)眼结膜标本:预先沾湿拭子,在结膜上滚动采集,应在15分钟内送至检验科
2)眼角膜标本:在麻醉下用刮勺在溃疡或创伤边缘刮取碎屑,直接接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和涂片
3)口腔咽部标本:先用一拭子揩去溃疡或创伤浅表分泌物,第二个拭子采集溃疡边缘或底部,2小时内送至检验科。

4)患有外耳炎的患者需要深部耳拭子。

以防遗漏链球菌引起的蜂窝组织炎。

5)鼻标本:用无菌棉拭子伸进一侧鼻孔约 2.5cm.与鼻粘膜接触,轻轻转动拭子缓慢抽出置于无菌管或培养基直接送检。

7.脓液:组织或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其病原菌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内源性:感染源是炎症局部周围器官中的正常菌群(常栖居菌群),由于损伤等因
素造成正常栖居菌群进入无菌状态的组织中,发生感染。

外源性:感染源是存在于人体外部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外伤和直接接触,外界微
生物通过人体表面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1)开放脓肿:用无菌盐水或70%乙醇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地部或边缘部,采集两个拭子分别做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2)闭锁脓肿:用注射器抽取,刺入无菌橡皮塞中送检。

7.无菌体液标本:无菌体液是指除血液、骨髓、脑脊液外的羊膜液、后穹隆穿刺液、透析液、心包液、腹膜穿刺液、滑膜液,正常穿刺液是无菌的,感染后只要检出细菌则都视
为病原菌。

当留取标本时,防止无菌体液凝固。

在无菌容器中预先加入灭菌肝素0.5ml(可抗凝5ml 标本),再注入各种穿刺液轻轻混合立即送检。

8.生殖系统标本:阴道、子宫颈陷窝、子宫内膜、生殖道创伤、前庭大腺、羊水膜、前列腺等分泌物应由医师采集,收集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淋病奈瑟氏菌检查时不论男女尿道及子宫颈均需用拭子插入尿道或子宫颈3cm深取样送检,要避免受阴道分泌物污染拭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