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说课稿课件

合集下载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0张PPT)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0张PPT)
赠刘景文
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án
yóu
赠刘 残 犹
ào
jūn
傲君
走进生字
hé (荷花)
荷 hè (负荷)
走进古诗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自由朗读 划分节奏
走进古诗
朗读节奏 是怎样的?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思考 1.本首诗的代表性景物有哪些?
荷尽、菊残、橙黄橘绿。
思考
2.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 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 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主旨概括
《赠刘景文》这首诗通过对“荷尽”“菊 残”“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 的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以此勉励友人乐观向 上。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花开败,只有那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之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 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啊!
赏析古诗
缺乏生机,凄凉悲伤 不怕寒霜,不去精神 勉励友人,乐观向上
赠刘景文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其诗题广阔,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 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 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在书 法方面,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 家”。

《赠刘景文》PPT优质课件

《赠刘景文》PPT优质课件

情景对比
将离别的凄凉与勉励的温 暖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 差。
人物对比
通过刘景文与诗人的形象 对比,展现两人不同的性 格和命运。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
将刘景文的离去比作“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诗人
的祝愿。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如“菊残犹有傲霜枝”,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创作背景及动机
《赠刘景文》是苏轼赠给好友 刘景文的一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乐 观豁达的心态。
诗中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 景象,劝勉好友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内容页
按照诗歌的章节或段落进 行分页设计,每页包含相 应的诗句和解析。
结尾页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以及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或 讨论话题。
关键意象与象征手法
意象列举
如“长亭”、“古道”、“芳草”等 ,通过具体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营 造出诗歌的意境。
象征手法解析
如“长亭”象征离别,“古道”象征 历史沧桑,“芳草”象征生命的短暂 与美好,深入剖析这些象征手法在诗 歌中的运用和表达。
分享交流
学生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离别诗,并阐述 理由。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看法,增加课堂互 动。
老师点评与引导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和欣赏离别诗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创作尝试: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01
创作指导
老师简要介绍现代诗的特点和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说课教学课件

重点词汇
荷花、擎雨 盖、残菊、 傲霜枝。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课文讲解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
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天 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 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
一年/好景/君须记,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宋代文学 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辛
要求
读读 准准 节字 奏音 。,
读 通 句 子 ,
课文讲解
[]
最 是
一菊荷 年残尽
宋赠
/ 橙 黄 /
/// 好犹已 景有无 ///





橘 君傲擎

绿 须霜雨
时 记枝盖
。 ,。,
zènɡ
liú
cán
yóu
赠刘 残 犹
ào
jūn
傲君
重点拼读
多 音

擎 qíng 傲 ào
(擎天) (骄傲)

橙 c (橙色)
橘 jú (橘红)
字词解释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拓展延伸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 绿时。与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赞美秋天的还有 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 找读读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5张PPT)

明诗意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最是橙黄橘绿时。
就是在橙黄橘绿的秋天。
新知讲解
再读诗词,注意停顿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盖菊 残君 橙
赠送 盖子 菊花 残缺 君子 橙子 捐赠 遮盖 秋菊 残疾 国君 香橙
重点指导
gài
结构:上下
偏旁:皿
笔画数:11
书写提示:上边三横长短相似, “皿”居下居中,最后一横要长 。
组词:盖住 盖房 掩盖
造句:谎言永远掩盖不住真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héng
重点指导
结构:左右 偏旁:木 笔画数:16 书写提示:“登”横撇的横短, 捺舒展,“豆”末笔横窄于“ ”。
解诗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 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sòng sū shì
【宋】苏轼
qíng
荷尽/已无/擎雨盖,
cán yóu
ào
菊残/犹有/傲霜枝。
jūn
一年/好景/君须记,
chéng

最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31张PPT)

二、说学情
孩子们已经有四年的学习经历,学生已经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在阅读和习作过程中要继续培养学生写规范字的习惯,具备了背默古 诗的能力,能够初步把握古诗的大意,体会诗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培养 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 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 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 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 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 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 谈话激趣,营造气氛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诵古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 绘了哪些景物。这首诗的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2、反馈:(1)荷尽 出示两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 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些?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 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赠刘景文》说课课件

《赠刘景文》说课课件

汇报人:日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目•教学反思录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通过讲解、讨论、赏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小学阶段,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

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诗词,对诗词的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字词、语法等。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法学法朗读指导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荷花、荷叶等图片,帮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丽和季节特点,同时结合诗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意。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法选择及依据学法指导及依据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VS新课教学030201口头练习让学生口头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要点一要点二书面练习布置与诗歌相关的写作或翻译练习,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巩固练习回顾内容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课相关的其他问题或话题,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归纳小结板书设计设计思路板书布局以黑板中央为诗歌主题区域,标注诗歌标题、作者及创作背景。

在主题区域左右两侧,设计相应的板书内容,如重点字词、诗句解析、诗人情感等。

板书布局要清晰明了,方便学生记录和回顾。

板书内容及作用教学反思03教学方法得当成功之处01教学目标明确02激活学生的前知不足之处讲解方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增加讲解的变化在后续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增加讲解的变化,例如使用案例、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4《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4《赠刘景文》课件(共29张PPT)



年 级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
景 文


上 册
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
作品:《水调歌头》《题西林
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解诗题
2
赠刘景文:送给刘景文。
0
2
3 年 四
这首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
赠 刘


级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 文

文 上
已五十八岁,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2
0 2
赠刘景文
3 年
(宋)苏轼
秋日荷尽图



年 级
荷尽已无擎雨盖,
景 文
语 文
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傲霜图


一年好景君须记,
橙黄橘绿图
最是橙黄橘绿时。
2 0 2 3 年 四 年
盖 级
语 文 上 册




赠 刘 景
橙文
课后小结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古诗,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
2
0
2
3












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犹绿将黄的时候。
2
0
2
3 年
质疑思考:诗人为什么说“一年好 赠




级 语
景”“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赠刘



册 景文”揭示了怎样的赠诗目的?
2 季节之秋 硕果累累、成熟丰收

4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2024)

4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2024)

诗、词、散文、书法 、绘画等方面均有很 高成就,对后世影响 深远。
2024/1/26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画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4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元祐五年 (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

刘景文(1033-1091),名季孙 ,字景文,工诗善文,为苏轼所
器重。

人格魅力
苏轼性格豁达、乐观向上,他的 文学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
追求,深受后人喜爱。
2024/1/26
17
其他相关作品推荐
2024/1/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01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
史沧桑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02
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所作,描写了他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和内心
2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建议学生自行查阅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来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
推荐学生阅读与《赠刘景文》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或现代诗文,并进行 比较分析
2024/1/26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人生哲理和审美价值,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中常常运用典 故,以古喻今,表达自己 的见解和态度。
12
《赠刘景文》中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荷 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有节奏感。
借景抒情
诗中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 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时光易逝的 感慨。
比喻
苏轼运用比喻手法,如将荷花比作“ 擎雨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 凋零和秋天的萧瑟。
《赠刘景文》一诗体现了苏轼 豪放派的诗歌风格,语言简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说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诵读秋诗
2、学习生字
Hale Waihona Puke 赠刘擎菊






3、朗读课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A、课件再现画面,让学生找一找和画面匹配的诗句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正是橙黄橘绿时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四、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利用画面再现、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 文本进行对话。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 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 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赠刘景文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
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 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 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诗人在此一反 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二、说教学目标:
五、说教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 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 2、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采用“欣赏意境的训练”和“想象训练”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古诗
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 的熏陶和教育。
B、指导诵读诗句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C、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