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名词解释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的概念:国防,即指国家的防务。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低于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战争的广泛性。
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战争都可称作人民战争。
而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群众性更广泛,革命性更彻底,组织性更严密。
3.多级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相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这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6.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充分利用速度、隐身、情报、远程打击等优势,采取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办法,在远离敌人即不与对手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远程的连续火力突击打败对手。
7.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8.预警机:它是航空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由载机和电子系统组成。
二、填空题:1.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2.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4000多年、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鸡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复习习题及答案

军事理论复习习题及答案军事理论复习习题及答案《军事理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军事理论:分为军事基础理论和军事应用理论,军事基础理论就称为军事思想。
2.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础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4.周边安全环境: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周边性外部因素总和。
5.专属经济区: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6.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
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
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大陆架的概念包含两层有关联而不同的含义:自然的大陆架与法律上的大陆架7.高技术:所谓高技术,就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基础上,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8.军事高技术:所谓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9.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10.国防体制: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
11.军队编成:军队单位人员武器装备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编制序列。
12.奇正相兼:以正面迎击敌人,在侧面攻击敌人,推而广之就是不落俗套,出奇制胜。
13.现役军人:指在军队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现役的军官和士兵。
14.巡航导弹:是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的大气层中飞行的导弹。
15.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16.战术:指战争中用以指导和进行战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军事理论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的概念:国防,即指国家的防务。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包围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低于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战争的正义性。
二是战争的广泛性。
凡是具备这两个特征的战争都可称作人民战争。
而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群众性更广泛,革命性更彻底,组织性更严密。
3.多级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相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这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5.航天技术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航天技术主要包括航天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和航天测控技术三大类。
6.所谓非接触作战,是指充分利用速度、隐身、情报、远程打击等优势,采取集中火力而不是集中兵力的办法,在远离敌人即不与对手直接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远程的连续火力突击打败对手。
7.海军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主要由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8.预警机:它是航空侦察监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活动雷达站和空中指挥中心的作用,由载机和电子系统组成。
二、填空题:1.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本国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家的内部和外部事务的权力。
2.中国古代国防始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4000多年、20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
3.《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鸡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

一,名词解释国防: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理论有关军队和战争的概念、范畴、原理、原则等的体系。
以武装力量为最后保障手段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是指诸多高技术为了满足国防现代化需要,能够产生新武器系统、作战指挥系统与作战方法而发展起来的那部分新技术群。
又称军用高技术总参谋部: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统率机关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是指国家(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领海: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的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式,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五维战略空间进行的,以信息和信息化技术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至最低限度的战争。
二,选择1,我国国防属于以下哪种基本类型:自卫型国防2,(克劳……)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了“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诊断3,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哪一年( 1967年6月17日)4,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包括(武警)5,中国的海洋国土有(300万)平方公里6,国防的目的包括(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标志保卫国家的统一、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7,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显著的实践性)等鲜明的特征8,两极格局解体后,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力量除了美国外,还包括()9,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包括(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2、军队的结构将不断优化3、作战指挥系统将“扁平网络化”;4、军队人员结构和素质将大幅改善。
)10,以下哪些属于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海湾战争2.科索沃战争3.阿富汗战争4.伊拉克战争)11,中国历史上号称兵圣的是哪一位(孙武)三,简答题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产生。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整理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的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属于人民战争性质的战争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属性:第一,正义性;第二,群众性;第三,组织性。
中国周边境环境: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隐身技术:隐身技术是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各种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人和武器的关系:首先,相对于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来说,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其次,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
最后,战争的胜利取决于人和武器的结合。
1、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包括哪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构是中央军委领导下,由解放军四总部、军区和中央军委直属的其他单位组成。
2、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几部分组成?我国的武装力量一直坚持“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3、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主要任务:(1)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2)震慑分裂分子,确保祖国统一;(3)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组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武装警察内卫部队、武装警察消防部队、武装警察森林部队以及水电、交通、黄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
主要任务:(1)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维护社会治安。
军事理论名解

9、两个和谐: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成为指导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思想。
10、隐身: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国家利益,达成国家防务目的而进行的动员。
2、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3、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4、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5、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高精度探测,控制及制导技术,能够有效地从复杂背景中探测、识别及跟踪目标,并能从多个目标中选择攻击对象且高精度命中其要害部位,最终摧毁目标的武器装备。
6、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的战争。
7、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理论总复习

军事理论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名词解释1. 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3. 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答题一、军事科学的任务。
军事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的原则和方法。
战争的性质主要指他的社会政治性质,战争规律是战争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要对上述因素和它们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就可以找出战争的内在规律。
二、军事科学的性质1. 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
一方面,军事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和规律,所以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我双方力量的总比较,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方面的有关知识,还需要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所以军事科学有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首先,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特殊社会活动形态,所以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
其次,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而人们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也不同,所以军事科学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不同国家的军事科学有一受本国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三、军事科学的功能1. 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军事科学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世界军事战略态势和军事战略格局等方面因素作出判断和预测,提出报告作为国家和武装力量决策时的参考。
2. 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军事科学要根据国家的战略方针,针对敌对国家武装力量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结合战争历史经验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论证和预测,提出建设理论和原则,指导武装力量建设,促使武装力量正确发展。
军事理论名词解释_简答__论述答案

1.国防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3.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
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
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影响一个国家(集团)军事斗争的对象、性质、目标和敌友关系,以及据此确定的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基本方向,是各个国家(集团)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4.天基武器天基武器:指攻击敌方航天器用的卫星及卫星平台。
如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及反弹道导弹动能武器平台和定向能武器平台等。
5.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
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6.武装力量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转为战时体制。
武装力量是遂行战争任务的主体,武装力量动员是战争动员的核心。
)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通常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非正规与正规的武装组织组成,是国防力量的主体。
)7.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本质、战争的目的、战争的性质等所持的态度以及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与地理等因素的相互关联的看法或观点。
)8.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它以分为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军事格局,国际战略格局是这几种格局的综合,也称“国际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防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
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
务。
简称动员。
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
4、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维护国家的尊
严与安全的民族意识和心理素质。
5、国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准则。
6、国防后备力量是指经过动员可以直接为战争所用,战时能迅速转化为直接或间接参战的军事力
量。
中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就是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
7、积极防御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或“决战防御”。
是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挫败进攻之敌的防御。
目的是为辅助进攻,或为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条件。
8、战斗敌对双方兵团、部队、分队(单机、单舰)进行的有组织的武装冲突。
是夺取战争胜利的
主要手段。
9、爱国主义精神P8
10、国防意识(观念)是人们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所采取防务措施的思想观点的统称,是维护
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的重要精神因素。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居安思危的观念。
爱军习武的观念。
11、民族尚武精神P8
12、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
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P8
14、枪械指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发射弹丸,口径小于20毫米(大于20毫米定义为"火炮")的身管射
击武器。
以发射枪弹,打击无防护或弱防护的有生目标为主。
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也是其他兵种的辅助武器。
15、战役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
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16、兵制即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17、军种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
18、兵种军种内部的分类。
19、第二炮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于1966年7月1日,由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和常规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组成。
它的主要任务是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遵照统帅部的命令,独立地或联合其他军种的战略核部队对敌人实施有限而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战略目标。
20、火炮是利用火药燃气压力等能源抛射弹丸,口径等于和大于20毫米(0.78英寸)(美国为16.7毫米)的身管射击武器。
21、主战坦克1960年代开始,各国将原来的轻、中、重型坦克重新分类。
中、重型坦克一般也是各国家装甲部队的主力,也被称作主战坦克(主力战车)。
主战坦克是装有大威力火炮、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一般全重为40吨-60吨,从80年代开始各国的主力战车的重量有快速飚涨的趋势。
2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期我军建设和军事斗争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
23、信息化战争P148 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24、战争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决办法。
25、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26、军事思想P49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27、战争规律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支配着战争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并随着人类社会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8、国际战略格局P90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
29、高技术P107
30、军事高技术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在高技术领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将对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和作战样式的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31、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指具有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的武器系统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在作战目的、目标、战斗力、空间、时间等方面都有所限制的高技术作战体系间的武装对抗。
32、侦察监视技术侦察监视的基本技术原理是:利用多种媒介传感器,探测目标的红外线、光波、声波、应力(振动)波、无线电波等物理特征信息,从而发现目标并监视其行动。
侦察监视技术有:1)无线电侦察技术;2)照相侦察技术;3)雷达侦察技术;4)传感器侦察技术;5)其它侦察技术(如战场窃听、战场电视侦察)。
33、电子对抗P133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34、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
35、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即根据对国际形势和敌对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地理等诸因素的分析判断,科学预测战争的发生与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筹划战争准备,指导战争实施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6、威慑是一种军事战略,指一个主要大国以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报复行动有效地威胁其对手。
37、制导技术P118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律选择飞行路线,引导和控制武器系统对目标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38、航天技术P125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也称空间技术。
39、隐身技术是一种研究如何减小目标的可探测性,使目标不易被探测器发现的技术。
40、军队指挥自动化P140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建立和运用自动化系统,辅助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控制与管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