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
浅谈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浅谈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摘要】护士的职业性安全防护早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尤其肿瘤专科护士长期接触化疗药物,暴露在多种化疗药物的危害之中,护理操作过程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危害。
本文全面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从而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增强职业安全性。
【关键词】肿瘤化疗药物护士职业防护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开发和使用,使肿瘤病人延长了生存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是职业危害正在悄无声息的吞噬着护士的健康,危害护士职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危险护士的身心健康[1]。
1 影响职业防护的因素1.1 肿瘤专科护理起步晚近年来肿瘤病人有逐步递增的趋势,化疗已成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手段,但我国肿瘤专科护理起步晚,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及监控措施初成雏形;另一方面有关领导对职业防护不够重视,防护措施跟不上。
1.2 肿瘤专科理论基础差大多从事肿瘤专科护理的人员上岗前未经过专科学习,对肿瘤药物的毒性认识不深刻,加之护士接受的多是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的防护意识淡薄。
1.3 防护知识宣教不够肿瘤病人及家属还有某些医务人员缺少知识,不知道使用抗肿瘤药物后病人呕吐物、分泌物及排泄物具有毒性,应避免直接接触,认为护士戴手套和口罩处理患者的污物是嫌弃他们,表示不理解,影响了护理人员防护措施的实施。
2 职业防护措施2.1 加强基础防护措施2.1.1 改善防护措施,医院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抗肿瘤药物对医护人员的损伤,加强管理,根据医院的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制订严格的操作规程[2],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
2.1.2 不断学习肿瘤专科知识,了解国内外肿瘤方面的最近新进展。
要认真学习抗肿瘤药物危害防护知识,尤其是新进科护士,重点加强,要求一丝不苟执行防护任务。
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肿瘤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摘要:肿瘤科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长期接触放化疗患者,成为非常危险的职业暴露群体,引起一些长期的健康安全隐患所以,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化疗逐渐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治疗领域广泛开展。
现阶段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毒性反应,对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均有抑制作用,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临床研究证实这些潜在的危险都与其接触剂量有关,并且会引起一些长期的健康安全隐患。
肿瘤科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长期接触放化疗患者,成为非常危险的职业暴露群体。
有关资料表明,医院职业暴露损伤中,护士损伤率居首位,成为职业暴露中的高危人群。
显而易见,肿瘤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问题进行综述,旨在引起护理管理者及相关人员的关注。
1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1.1血源及体液性因素:护士在护理活动中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是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在各种护理操作中由于针刺引起的损伤就可传播20余种血源性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
有80%~90%健康的医护人员患传染病是针刺伤所致[2]。
1.2物理因素:①锐器伤害:护士在配玻璃安瓿药、回收清理输液器、空针时很容易被污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的锐器刺伤而造成职业暴露。
②噪声污染:肿瘤晚期病人因疼痛剧烈而大叫大闹、痛苦呻吟时有发生,另外各种仪器的噪声、呼叫铃声等,长期的噪声污染,不仅可造成人体听觉系统损伤,而且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听力下降、疲劳、烦躁、头痛等。
③在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时对眼睛和皮肤的损伤。
1.3化学性因素:①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造成职业危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是对一些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的经常接触。
肿瘤医院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临床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及不良习惯的养成,各种癌症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化疗做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阶段所使用的抗癌药物大多数为细胞毒制剂,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的损害尤为严重。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抗肿瘤药物有可能诱发第二种转移癌,尤其是烷化剂,对癌的诱发作用和致癌作用早已被人们所公认,管理及使用化疗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在病房吃饭)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用生物检测方法在职业接触药物护士尿液中可检测出甲氨蝶呤、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及铂类)可导致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危险。
目前,我国对抗肿瘤化疗药物没有完善防护制度出台,配制化疗药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防护用具以及存在对化疗药物废弃物管理不善等这一系列问题正对医院环境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势在必行。
一、职业危害的表现及途径1.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1)脱发脱发是抗肿瘤药物对皮肤的毒性反应,毛囊上皮生长迅速,化疗药物侵入人体后使毛发根部细胞群有丝分裂受到抑制,细胞不能更新发生萎缩。
(2)月经异常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药物均可引起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和闭经,有文献报道,随护士在肿瘤科工作时间延长,月经异常和脱发发生率明显增加。
(3)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最严重毒性作用是骨髓抑制,特别是氮芥、阿霉素、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副作用。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
(4)化疗药物也可以通过胎盘运转造成胚胎或胎儿宫内窘迫。
调查表明,孕期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可导致婴儿发生畸形或流产,另外也有试验证明有些药物还可以抑制睾丸功能和精子的产生。
2.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1)抗癌药物的准备过程、针剂安瓿瓶破碎、释释时的震荡、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的药液喷洒,这些均可导致药物外溢而使之造成危害。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六、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专业人员配制及处理化疗药 物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以达到防护目的,需要遵循两个原 则: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成立情况
PIVAS: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美国:89-100%(1993-1998年) 澳大利亚:80-90%(1999年)
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均有可能导致药液外渗而使护士 接触到抗肿瘤药物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职业防护
1 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2 化疗职业防护现状 3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4 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5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6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一、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 化疗时护士的防护问题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导致 临床上防护缺陷较大,对护士的健康带来长期潜在危害。
Thank You ! 不尽之处,恳请指正!
• 静脉给药注射器若需排气时,需用无菌棉球放于针头周 围,以免药液外流。 静脉给药时若需从莫非滴管加入药物,必须先用无菌棉 球围住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其加药速度不宜过快,以 防药液从管口溢出。
• 静脉给药结束,应将针头内残余药物抽回针筒,以免药 物溅出,注射器针头与注射器保持其完整性,并将带针 头的注射器放入防穿透、防泄漏的废弃物收集容器中统 一处理。
泄漏、防刺破专用容器内,并带有特殊警示标志。 4.所有的化疗废弃物必须集中后统一放在细胞毒药物专用垃
肿瘤专科护士职业防护

肿瘤专科护士职业防护标签:肿瘤;防护肿瘤科在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化疗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各种类型的化疗药物不断应用,研究表明,在配置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可形成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工作间空气或工作台表面可测到抗癌药物,药物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吸收到人体。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对化疗药物缺乏规范管理,配备化疗药物防护设备不到位,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国内外证实,化疗药物不仅对应用其治疗的病人产生副反应,还对配药和执行化疗药物的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提高化疗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实施化疗药物的规范化操作和有效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是保证化疗护士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
1、危险因素:1.1缺乏相关知识虽然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但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教育滞后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由于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在护理教科书中提及很少,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自身的防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有调查数据显示护理人员最多出现前臂被毒性药物污染,而手则更高。
加之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配置化疗药物匆忙,来不及防护。
1.2抗肿瘤药物暴露肿瘤科护士长期处于治疗环境,在药物配制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药物的逸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橡胶皮塞压力过强可见药物喷出,溅到皮肤,头发,衣服上;注射器中里的空气排出时,药物散在空中安瓿中未被使用的药液暴露于操作台上;操作时有时针栓脱落,药物溢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被动吸收,形成潜在的身体危害,经常接触者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危险。
1.3意外损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意外被针头,安瓿损伤;肿瘤患者的血液,体液,呕吐物溅到护理人员的皮肤黏膜上。
1.4公共空间的暴露:肿瘤科护士在日常工作和护理操作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传染媒介,增加可感染疾病的机会。
比如同一个病房,同用卫生间;处理被污染患者的床单、衣物、排泄物这些不经意间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到达人体,损害身体。
肿瘤科病人化疗时护士的职业防护

肿瘤科病人化疗时护士的职业防护摘要护士在配置化疗药物时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因为没有完善防护制度及措施出台,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因此,积极树立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及管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肿瘤职业防护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由于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没有分辨能力,多次放化疗后,患者头发脱落,胃肠功能紊乱,低烧不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同时,化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亦极为重要。
职业危害的主要表现由于护士长期频繁配制化疗药物,经常沾染化疗药液,平时不加注意,防护不到位,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如消化道上皮细胞、造血系统等组织器官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以下几点。
白细胞的下降: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有骨髓抑制的毒性反应,临床常用如环磷酰胺、培美曲塞、吉西他滨、丝裂霉素、阿霉素、铂类等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患者全身乏力,白细胞明显下降[1],并随机体蓄积剂量的增加,也会影响到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变化。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会导致心肌炎、易失眠、免疫系统受损,如出现疲惫乏力、易患感冒、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护士在肿瘤科工作时间越长,接触化疗药物就越多,中毒症状就会越重,很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2],提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如脱发、睡眠质量不佳、月经紊乱的发生率也会明显增加。
致癌作用:很多抗癌药物都具有一定毒性,长期接触抗癌药,严重影响了机体造血系统,诱导正常细胞恶性分化,就有可能会恶变为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疾病。
影响防护的因素随着人们对抗肿瘤药物毒性了解越来越深入,对肿瘤专科护理人员的防护问题的意识开始增强,但目前很多医院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不够使得防护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尤其是基层医院,措施很难得到实施,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肿瘤护理起步晚防护意识差:目前,随着环境的污染、以及很多人都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影响,肿瘤患者越来越多。
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

2.3配药后废物处理
(1)在医疗废物产生地立即对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化疗药物性 医疗废物应与其他医疗废物严格分开。化疗后产生的废物及污染 的物品(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等),用密闭、坚固、防漏的容器 收集,3/4满时封口,并表明“化疗药物性损伤性废物”。
(2)用75%酒精擦拭柜内部及操作台。
(3)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用肥皂及流水彻底洗手并淋浴。操作 结束后,风机继续运转3分钟后方可关闭。
结语
谢谢大家!
2物理性因素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之一,在治疗子宫癌、直肠癌行 腔内放射治疗所采用的放射性核素,以及ect的检查,都含有一 定的射线,而大多数医院还做不到检查完之后观察再回病房,如 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机体损 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3化学性因素
正确掌握自我防护技术
1避免物理性损伤 护士在操作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端正工作态度,严禁将污 染物带入非放射性工作场地,严禁在放射性工作室内饮水、进食或 存放食品,尽量使用远距离操作器械及缩短操作时间。
2避免化学性损伤
2.1配药前准备
(1)配制化疗药物需在百级层流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 柜按要求进行年检,配药前启动柜内紫外线灯进行操作区空气消 毒40分钟,配药前3分钟开启风机。使用防护屏障如要穿防护服, 戴棉纱口罩、帽子、两副乳胶手套、有条件的戴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 (2)操作室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操作台覆盖一次性防渗漏防 护垫。
2.2配药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防药液污染。
(2)为防止化学性污染,配药所有操作应在操作台中央部位进 行。 (3)配制西林瓶药物时,避免正压或强负压操作,防止产生 气雾,应推人等量空气,将药液吸出。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课件

肿瘤科护士经常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 ,如含氯消毒剂、甲醛等,长期吸入 或接触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 造成刺激和损伤。
物理性危害
放射性危害
肿瘤科护士在协助医生进行放射 治疗过程中,可能暴露于放射线 中,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皮肤损伤 、放射性肺炎等健康问题。
噪音危害
肿瘤科医疗设备产生的噪音可能 对护士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处 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 降。
防护措施
护士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微波炉、X光机等。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意 识,佩戴耳塞、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总结词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性危害
肿瘤科护士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这些物质可能含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对人体造成 危害。
要点三
防护措施
护士应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加 强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 应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知 识和技能水平,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 力。此外,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 的生活态度,加强自我调节和管理能 力。
04
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的 管理与培训
职业防护的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职业防护管理制度,确保 肿瘤科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 保护。
些药物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03
防护措施
护士应了解化学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掌握正确的配制和给药方法,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药物暴露。同时,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
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总结词
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吸入 护士在配备和使 用抗肿瘤药物时,空气 中弥漫药物微粒
如无较好的通风设备,配药时室 内甚至可闻到药物气味。有研究表明, 配药室内未使用垂直气流生物安全柜 时,空气中抗肿瘤药物的浓度达 510μg/m³。
二、化疗职业防护现状
PIVAS成立情况
PIVAS: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美国:89-100%(1993-1998年) 澳大利亚:80-90%(1999年)
37பைடு நூலகம்90%
无 53,
62.10%
有 87,
静脉药物配置环境
静脉药物的配置应在洁净的环境中完成
120 100 80 60 40 20 0 2 病室内 治疗室 洁净台 生物安全柜 PIVAS 29 50 73 118
3.工作环境安全管理
办公室和化疗配制间应有明确的分区,配备淋浴房。 配制间为限制区,需有单独的洗手设施。在配制间入口应 有醒目的标记,说明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 操作中不要在工作区内外走动,尽量避免频繁的物流 及人员进出,避免将生物安全柜中的药物带入周围环境 在储存药物的区域设置适当的警告标签,提醒操作者应 注意的防护措施; 在药物配制区域不允许进食、喝水、吸烟、嚼口香糖、 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和储存食物 不能佩戴各种首饰如戒指、耳环、项链、手表等物。操 作人员不得将个人防护器材穿戴出配制间。
(四)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器材
1.个人防护用品 手套、无粉乳胶外科手套、PVC手套。防护大衣是 采用胸前无开口、配有弹性袖口的一次性防渗透 材质制成的防护长大衣。一次性帽子、口罩,可 备有防护镜、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四)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器材
2.配药操作时需备器材 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防渗透防护垫,防穿透、防泄漏 化疗废弃物收集容器,防渗透专用污物袋。
五、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生殖系统危害
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护士孕前和孕期接触抗肿瘤 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可导致 孕期流产或胎儿畸形,另外可导致妇女月经不调、女性不 孕等。
致癌作用
有研究发现,接触抗肿瘤药物护士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微核细胞率及染色体畸形率增加,提示护士淋巴细胞染色 体受到损伤。 经常接触抗肿瘤药物若干年后就有可能发生白血病、 恶性淋巴瘤等与化疗药物相关的恶性肿瘤
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在以下工作环境中,均有可能导致药液外渗而使护士 接触到抗肿瘤药物
在抗肿瘤药物的准备过程中 针剂安瓿瓶破碎,稀释时的振 荡,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的药 液喷洒。
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过程中 静脉推注药物前排气,推 注时针头衔接不紧,输液时从输 液管衔接处药物外渗等。
三、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六、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在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专业人员配制及处理化 疗药物过程中的接触剂量,以达到防护目的,需 要遵循两个原则:
医院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化疗药物的接触 尽量减少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六、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一)增强防护意识 (二)加强专业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技巧 (三)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 (四)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器材 (五)专业人员管理 (六)化疗药物的运送 (七)化疗药物溢出处理防护规则 (八)化疗废弃物处理 (九)人体排泄物的安全处理 (十)静脉滴注药液时应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
1
2 3
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化疗职业防护现状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环节
4 5
6
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防护原则
一、化学治疗药物的职业危害
化疗时护士的防护问题一直没有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导致 临床上防护缺陷较大,对护士的健康带来长期潜在危害。 有资料研究显示,抗肿瘤药物能致癌,同时在治疗过程 中对操作者及环境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国外研究证明,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 接接触、吸入或吞食(在病房吃饭)等途径受到低剂量药 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 及脏器损伤等潜在危险
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 抑制,特别是氮芥、多柔比星、丝裂霉素、环磷 酰胺、铂类等药物均有中、重度抑制骨髓的不良 反应。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 血小板和红细胞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有人在化疗病人较集中的科室统计,有近 42% 护士出现外周白细胞下降,33%护士外周血小板降 低,同时血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凋亡率明显 高于无化疗接触史者。
在抗肿瘤药物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 抗肿瘤药物空瓶或剩余药物处理不当,可污染工作环境或 仪器设备 直接接触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污染物 病人的粪便、尿液、呕吐物、唾液及汗液中含有低浓度的抗 癌药物,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被服后,如处理不当,也可能使 护士接触到抗肿瘤药物
四、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三)、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
2.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应在专门的配药室和层流 操作台上进行,以减少医护人员被动吸收化疗药 物的概率。 生物安全柜有一种特制的 垂直流装置和HEPA过滤网, 特有的负压操作环境,可 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溢出, 没有气体的再循环过程, 更有效的保护操作者。
(三)、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
四、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皮肤吸入
皮肤吸收的速度和量 取决于接触抗肿瘤药物的 皮肤位置、接触时间、局 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和皮下 脂肪的厚度以及是否戴手 套和穿隔离衣。
四、抗肿瘤药物进入护士体内的主要途径
经口摄入
化疗药物沾染护士双手后或污染食物后,可经口进入 机体
五、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对护士的危害
(三)、配制化疗药物的环境准备
1.药物处理中心化 医院最好设置静脉配液中心(PIVA),采用集 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 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化疗药物的配制 及供应。 这样才能实施比较有效而经济的防护措施, 并有利于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以使污染缩小到最 小范围,有利于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