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合集下载

一元钱生存体验活动

一元钱生存体验活动

篇一:《一元钱生存体验策划》一元钱生存体验策划一 .活动背景及意义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少数孩子在家里还能做家务,能利用假期时间去做兼职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基本濒临“灭绝”。

2.对于我们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成年人,然而我们从小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

不知道外面工作的艰辛,不懂的与人交往,不能在陌生环境里照顾好自己。

这项活动的开展是他们锻炼自己,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二、活动目的1、让养尊处优的大学生感受到工作的不易,培养他们节约和吃苦的理念。

2、让他们到校外走走,感受到区别于闷在教室里看书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3、让他们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体验底层生活的不一样的滋味。

4、使部门成员之间通过本次活动有更好地融合三.活动时间2020年3月15日(周六)(可视情况调整)四.活动地点湘潭市(六路公交车沿线比较合适区域)1、长途汽车站附近2、砂子岭附近五.参加人员素质拓展部全体人员(12名干事、5名干部、1名主席)六.前期准备宣传例会上作简要说明。

分组部门共18人,分为三组,每组四名干事两名干部(主席),男女搭配例会活动前周三例会,对要求,注意事项进行强调。

物资准备每人一元钱(不可多带),身份证,学生证,每组两部手机(干部携带),一张湘潭市中心地图。

有相机更好。

踩点3月1号—3月10号,活动前期,每组可事先进行踩点,找寻最佳“生存”地点确定路线,以便更顺利的进行生存体验。

具体要求本组每人仅有一元钱作为乘公交车到达目的地的资金每组两名干部共携带100元作为突发情况处理金,非必要不可拿出使用。

3.每组由干部携带两部手机,其余人员最好不要携带。

参与人员带好学生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组内要携带照相机,在不影响活动的情况下拍照或视频。

(手机亦可)6.任何情况下要以安全为主,不要盲目相信他人,要学会推荐自己,与人沟通。

七.当天活动流程1、早上八点金瀚林广场集合,各组人员要准时到达,有突发情况不能到的要及时请假2、确定人员后,各小组出发,乘坐公交车到达目的地。

体验式教学案例

体验式教学案例

体验式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

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发现孩子们虽然能背诵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但在实际生活场景中的运用却很生疏。

于是,我决定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真实的购物场景中学习人民币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练掌握人民币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

2. 学会在购物场景中合理使用人民币,计算找零。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联系学校附近的一家小型超市,与超市老板沟通好教学活动的安排,确保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供孩子们进行购物体验。

2. 准备足够数量的模拟人民币(为了方便教学,使用自制的与真币大小、图案相似,但标明“教学专用”字样的纸币和硬币)。

3.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5人,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小会计”,负责记录小组的收支情况。

四、教学过程。

# (一)超市导入(10分钟)我带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超市门口,就像带着一群小探险家即将进入神秘的宝藏之地。

我站在超市门口,大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就是这个超市啦!在这里,我们要像大人一样去购物,但是我们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哦。

”孩子们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

# (二)规则讲解(10分钟)我把孩子们召集到超市的一个角落,像个游戏主持人一样开始讲解规则。

“每个小组都有一定金额的‘钱’,这就是你们今天的购物资金。

你们要在超市里挑选商品,计算好价格,然后把‘钱’交给收银员。

小会计要认真记录每一笔支出哦。

如果算错了钱,可能就买不到心仪的东西啦,所以要加油!”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还不时地提出一些小问题,比如“如果钱不够了怎么办呀?”我笑着回答:“那你们就得重新挑选商品,把一些贵的换成便宜的,这也是一种数学决策呢。

”# (三)购物体验(30分钟)一声令下,孩子们像脱缰的小马驹一样冲向了货架。

我在超市里穿梭,观察着每个小组的表现。

第一组的情况就特别有趣。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我设计了一次特别的“购物”活动课。

二、案例描述。

1. 课堂布置。

我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商店”。

在这个“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物品,像漂亮的铅笔(每支1元)、可爱的橡皮擦(每个0.5元)、精美的笔记本(每个3元)等等。

并且给每个物品都标好了价格。

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被这个特别的角落吸引住了,眼睛里满是好奇和兴奋。

2. 活动开始。

我把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额的“钱”(这些钱是我自己制作的模拟人民币)。

然后我宣布:“小购物员们,我们的购物之旅开始啦!”第一组的一个小男生,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商店”,他拿起一支铅笔和一个橡皮擦,然后把2元钱递给我(他自己计算1元 + 0.5元 = 1.5元,为了保险给了2元),我笑着问他:“小同学,你知道我应该找给你多少钱吗?”他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老师,应该找我0.5元。

”我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说:“真聪明,就像个小数学家呢!”接着,有个小女生从第二组走出来。

她看中了那个笔记本,但是她手里只有2元钱。

她有点沮丧地站在那里。

我就引导其他小组的同学说:“这个小女生钱不够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呀?”这时候,有个同学说:“她可以和我们组借1元钱呀。

”于是大家就开始讨论起了借钱和还钱的问题,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种应用。

3. 意外情况。

不过在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小插曲。

有个小组在计算他们买的东西的总价时,出现了错误。

他们买了两支铅笔(2元)和两个橡皮擦(1元),却算成了3元。

当他们把3元钱递给我的时候,我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说:“咦,我怎么算着不太对呢?咱们一起再算一算吧。

”然后我引导他们重新计算每样东西的价格,最后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摸摸他们的头说:“没关系呀,小数学家们也有粗心的时候呢,这次算对了就很棒啦!”4. 活动总结。

为学生的一生谋划(案例)

为学生的一生谋划(案例)

为学生的一生谋划——以《一元钱究竟有多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哈尔滨市第七十中学校武国辉一.主题的确定在作班主任的一年中,经常遇到学生欺骗家长要钱的情况,有的学生家里十分困难,但学生却肆意的花钱,骗家长的钱,比如学校要交2元钱,而学生回家却说交3元或5元,把剩下的钱上网吧或买别的东西,更有甚者用来卖烟。

即便是在其他班级、在现在的各个学年中,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现在的孩子一方面对金钱非常冷淡、漠然,一角钱掉在地上,他们大都置之不理、视而不见,认为捡起来丢人、掉架;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这又使他们对金钱有强烈的追求,花钱大手大脚,对父母的劳动缺乏尊重。

另一方面,学生对走出校门活动十分感兴趣,同时也对这种有挑战的主题十分积极。

由此,产生了“一元钱究竟有多重”这个主题。

二.活动目标学生亲身经历“挣一元钱、说一元钱、花一元钱”的过程。

1.初步掌握并运用基本的礼仪知识。

2.发展与他人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3.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4.锻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品味一元钱的价值,懂得“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道理,学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们辛勤的劳动,初步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㈠.准备阶段教师:1.提出活动任务。

独立挣一元钱、说一元钱、花一元钱。

2.活动时间。

⑴确定主题及制定活动方案:1课时。

⑵挣一元钱:周三下午。

⑶说一元钱:1课时。

⑷花一元钱:1课时。

3.作好安全工作及注意事项。

4.要求学生随时记录活动情况、心得体会或写日记。

5.准备照相机、摄像机。

学生:1.自由搭配成组,4~6人一组。

2.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活动方案即赚取一元钱的途径,要求每个小组至少有三套以上的方案,以备用。

在活动中:“飞翔的云”小组:去饭店;“Sisters”组:制定了几个计划,发传单,到饭店干活,还有一些是到羊肉串店去串羊肉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元钱的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一元钱的体验》

一元钱的体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案例单位:淮滨县桂花办事处营小学学科:小学数学学段:小学指导教师:侠联系:一元钱的体验一、活动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浪费的不良习惯。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思考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一元钱的体验2、活动目标: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形式⑴、组织形式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②邀请家长⑵、实践形式①调查访问②研究、设计和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规划、表达、反思4、活动安排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1、课题的确定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

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

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实践活动课上,大家看到这情景,也都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致决定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

体验购物过程认识人民币《我要自己买东西啦》案例分析

体验购物过程认识人民币《我要自己买东西啦》案例分析

体验购物过程认识人民币——《我要自己买东西啦》案例分析张喜锋洛阳市实验小学【案例背景】我这次执教的《我要自己买东西啦》一课,是结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过这节课的老师都有个印象,不好教,孩子们不好掌握。

实际上这是一节“生活味”很浓的数学课,它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近,那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让学生面对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将数学味和生活味融为一体,引导孩子们在课上充分地体验,深人民币的认、分、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继而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考虑到这次活动的主体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如何将下册的内容放在上册进行教学?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差异较大,该如何设计这次活动呢?于是我将这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我要自己买东西啦”,整个活动以人民币的“认、分、用”为主线来进行组织。

【案例描述】[片断一]分一分(前面的环节学生已对人民币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并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师:瞧!我们刚才认过的人民币凌乱的摆放在我们的桌子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把它们整理好。

师:好主意,可是怎样分类整理呢?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尝试分类整理在盘子里,好吗?(学生分组活动,整理分类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活动后进行展示交流。

)师:老师选了几组有代表性的分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展台展示)这是第5组分类整理的结果,来派个代表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生:我们组分成了3类,单位是“元”的一类,单位是“角”的一类,单位是“分”的一类。

师:这样分可以吗?哪个组也是这样分的请举手!你们都是根据人民币的单位进行分类,真棒!我们再来看这个组的,你们是怎么分类的?生:我们将纸币的分一类,硬币的分一类。

师:噢,按纸币和硬币来分有道理,可是大家看这堆纸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积极举手)还是有些乱。

师:那这些纸币又可以怎样分类整理呢?生:先按纸币、硬币分,再把纸币按单位元、角、分来分类整理。

《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我对一元钱的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对一元钱的体验》一、活动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思考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我对一元钱的体验2、活动目标:⑴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形式⑴、组织形式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②邀请家长⑵、实践形式①调查访问②研究、设计和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规划、表达、反思4、活动安排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1、课题的确定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

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以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

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实践活动课上,大家看到这情景,也都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致决定开展《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

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进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认识人民币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 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 理解人民币的购买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展示人民币图片。

2. 真实的人民币样张。

3. 课堂活动道具,如模拟购物场景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100元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张纸币吗?它是多少元?”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国家的人民币,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它。

二、新课内容1. 认识人民币(1)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民币分别是多少元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人民币分别是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3)教师讲解人民币的正面和背面图案,以及防伪特征。

2. 学习使用人民币(1)教师创设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提醒学生要注意人民币的面额和找零。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快速说出面额。

2. 教师出示一些商品,让学生用人民币进行模拟购买,并计算找零。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2. 强调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不要损坏或随意丢弃人民币。

五、作业布置1. 家长协助,让学生在家中找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观察和认识。

2. 家长陪同孩子进行一次购物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使用人民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细节,如正面和背面图案、防伪特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对一元钱的体验》一、活动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给学生零花钱也越来越多;部分家庭用金钱代替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一些学生从小养成了追求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

为了让学生理解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我思考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准确引导消费方向,更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我对一元钱的体验2、活动目标:⑴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到手中的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⑵通过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使用和创新水平,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水平,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形式⑴、组织形式①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②邀请家长⑵、实践形式①调查访问②研究、设计和劳动③小组合作交流④规划、表达、反思4、活动安排本次活动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体会赚钱的艰辛。

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说说和花以前父母给的钱有何不同。

三、活动实施过程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1、课题的确定周一上午,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最近发现一种现象:每当上学、放学的这段时间,学校商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争着购买各种各样的零食。

我心中产生了疑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零花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可不能够把这个现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于是,我建议他们联系微机老师把这情景拍下来,再组织大家谈论。

他们纷纷行动起来,实践活动课上,大家看到这情景,也都有同样的疑问,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致决定展开《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实践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两组。

一组用问卷调查、采访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实行调查;二组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的形式对家长的收入及给孩子零花钱的态度等情况实行调查。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1、学生情况调查⑴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制定完计划,一组几位同学对中高年级的200位学生实行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对问卷调查情况实行统计,设计了《小学生零花钱来源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数目统计图》、《小学生零花钱用途统计图》。

同学们发现在调查的200人当中有194人的零花钱是从父母或长辈那里要来的,没有自己试着赚过零花钱;200位同学中竟有150位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

统计完后,同学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⑵采访调查同学们零花钱来源、数目、用途的情况唐文静:采访前觉得挺容易的,不过真正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很多同学看到我们问他们买零食吃的情况都不敢说,趁我们不留神就跑了。

后来,我们调整了“作战”方案,分头行动,先交代我们的采访目的,利用录音或录象的形式,记录采访内容。

采访中被采访的同学都觉得零花钱来的非常容易,因为每次向父母要父母就给了!我们小组成员在采访后产生了疑问:这个元钱真的就象同学们说的来的那么容易吗?2、家长情况调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零花钱肯定和家长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二小组同学每天放学后的,在校门口对家长实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调查后实行统计,令他们吃惊的是家长的收入并不是象同学们调查前想象的那样收入很高。

宁愿自己受点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

调查完家长后,同学们一起交流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的震撼……3、交流探讨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坐在一起交流。

几个小组的同学反应:在调查的过程中被调查的同学都认为一元、两元来的很容易。

采访组的同学还对我们班的同学实行了现场调查,发现本班的同学绝大部分也都用零花钱买了零食或玩具,大家自己也说不出赚钱到底有多辛苦,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能够自己去试一试呀,体验赚这个元、两元。

”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赚钱,在我的指导建议下,同学们把课题延伸为《一元钱的体验》,自己去体验赚钱。

第三阶段:体验赚钱1、组织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赚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捡废纸、卖蔬菜、卖水果、拾玛钢厂废弃的铁、摘棉花等。

同学们自愿组成了赚钱小组,制定了行动计划,做了一些行动前的准备工作。

开始行动以前,要求学生在体验劳动中随时写好体验日记。

2、交流赚钱的体会同学们每个双休日去体验赚钱,终于到了集中活动的时间,同学们坐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体验是那么的深刻: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见附件二)第四阶段:花自己赚的钱“用自己赚的钱,感觉怎么样?”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消费,活动后同学们在一起畅谈了自己购物感受。

有的同学说:“花自己的钱,很有些舍不得,不像以前爸爸妈妈给钱的时候想也不想就花光了。

”有的说:“到商店里买东西总是觉得东西太贵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妈妈给我买衣服的时候总会给我买些便宜的了,因为赚钱太不容易了。

”……最后一次集中活动,同学们邀请了家长来参加活动,采访组的同学对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进行了现场采访,家长对我班开展的这次实践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采访记录:学生:阿姨你好,欢迎你代表家长参加我们这次活动,听黄勇说你不想让他去体验赚钱是吗?能说说当时为什么不想让他去吗?家长:一开始觉得他在家里什么事也不会做,怎么能去赚钱呢?而且说心理话有点不舍得,每次需要零花钱都给他觉得也没有必要让他去自己赚。

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你对本次活动有什么新的认识?家长:活动的过程中,我就体会到不让他去参加体验赚钱是错误的。

因为他去摘棉花,回来就告诉我:妈妈,你说赚钱怎么就这么辛苦啊,我才摘了一上午就腰酸背疼的了,你天天在医院有那么多的病人肯定很累吧。

以前他从没说过这样体贴的话。

我突然觉得好感动,觉得他确实进步了。

学生:如果以后再开展这样的活动,你会支持他去参加吗?家长:我一定会支持的,因为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他的实践能力,让他在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开展这样的活动很好,我很支持。

学生:谢谢阿姨!此时,听了家长的话,学生们又有了几分自豪与成功的喜悦。

于是把目光转向了黄勇,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讲呢?此时的黄勇有几分激动,望着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儿子以前太不懂事了,为了自己看电视每天都不让你好好休息,我想对你说,我已经长大,懂事了,我要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

”其他的同学此时似乎也有几分歉意想表达,都静静地举起了手……四、活动反思与评价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班的同学都长大了、懂事了。

懂得关心、体贴父母了,懂得如何合理利用零花钱了。

在今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打算怎样做?有的说:“我们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赚零花钱,把它花在有用的地方”。

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这些零花钱积攒起来把它捐给失学儿童,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学习、成长。

”……1、学生的评价(见附件三)2、教师评价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从生活中以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为着眼点,取材、定题,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在此次的活动中动手动脑的地方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又聪明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更是表现出色,动手实践能力相当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并不是没有能力,关键是如何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同学们采访、调查、设计统计图,遇到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显示了他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我对一元钱的体验》是《小学生零花钱情况调查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成果展示课。

在主题成果展示之前的所有活动中,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现象中选择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子课题。

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分工研究,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如:从学生和家长入手,利用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进行交流总结,设计统计图。

调查活动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得以培养,并且提高了对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清楚的看到了存在于学生自己身上的问题,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

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汇报交流时能够进行现场调查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与课前的调查情况进行对比;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较强,课堂上还对现场听课的老师进行采访,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了问题。

此外,能邀请家长参与这次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变化,更使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

附件一:小学生零花钱调查问卷1、你每一天的零花钱大约是()A、一元以下B、一元C、2元以上2、你的零花钱是怎样得来的?()A、父母给的B、自己向父母或长辈要的C、用压岁钱D、自己通过劳动赚的3、用自己的零花钱都买些什么?()A、文具B、零食或玩具C、上网或打游戏D、买课外书4、你认为自己的零花钱花的合理吗?()A、合理B、不合理5、你觉得一元钱来得容易吗?()A、容易B、不容易6、你试过自己赚零花钱吗?()A、试过B、没试过附件二:学生交流赚钱的体会李娜:我们在路上捡废纸的时候,遇到很多的熟人他们都问我们干什么的,有些难为情。

还有些人嘲笑我们:小孩也真是的,不好好学习,出来捡破烂赚钱,真是不知好歹!付出了劳动,还要受别人的耻笑,太苦了!姜笑笑:本来觉得捡废纸是件容易的事,谁知真正干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会儿,就感觉腰酸背疼了,正好那天又来冷空气,手都僵。

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赚一元钱是多么的难,而且不吃苦是赚不到钱的。

王妮:从棉花壳里剥出棉花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手很容易被棉花壳上的硬硬的刺给扎到,我的手都被刺破了好几道口子,加上天气又那么冷,我真的体会到了赚钱有多么的不容易,真正明白了父母为什么经常说:“花钱容易赚钱难”。

崔利民:我们在卖菜的时候,本来想好了价钱,结果客人一来不是忘了价钱就是不会称称了,而且我还体会到了“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我不会称称时,我请卖菜的老奶奶帮忙,她们不但不帮,还瞟了我几下。

我真正体会到爸爸在卖菜时有多么不容易,我应该珍惜零花钱。

附件三:学生评价(活动评价之一)以往与我们同龄的孩子都觉得自己只要把学习搞好,其他都是大人的事,其实不是的。

在这次实践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应该从小养成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走上社会时更加的适应社会,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新人。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我们手中的零花钱是来之不易的,是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爸爸妈妈赚钱是否辛苦,想买什么就伸手向父母要,父母要是不能满足,我还得哭,还得闹,现在想想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改掉乱花钱的毛病,做一个全新的我,让父母知道我长大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