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基本概念
城市水务管理复习提纲

水务规划与管理复习提纲1. 水务规划的概念;水务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涉及内容——水务规划涉及的内容包括水文学、水资源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管理学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涉及到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切与水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
2. 城市水务管理的概念;城市水务管理——就是实行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即对城市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污水处理、地下水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
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比)不仅考虑自然资源系统如何满足人类的水资源需求,而且要考虑如何调整人类的水资源需求,以谋求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任务;目标:1 统一管理水资源,保障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做好城市水资源规划,为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提供依据3 全面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4 加强供水管理,加速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5 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保证城市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提高6 根据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产业结构7 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城市水务现代化水平8 进一步加强各项防洪措施,确保城市安全9 统筹规划,实施区域间调水,保证城市水源的可持续利用10 保护、改善水生态与环境,建设国际化标准的现代化城市任务:1、防洪2 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3 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4 供水(输水)的保证5 排水的保证6 污染处理7 水环境与生态保护8 组织开展节约用水工作9 制定水价10 制定法规4. 城市水文学的概念;城市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着重研究城市及周围地区的水分循环,水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与城市人群的相互关系。
5. 城市水文的研究手段;(1)上下游对比把城市地区河流的上游与同一条河流下游所收集的数据加以比较(2)前后期对比把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前后数据进行对比(3)流域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流域的水文数据进行对比。
降水与排水工程

降水与排水工程引言降水与排水工程是指对于城市的降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排放的工程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的变化,降水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和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降水与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和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基本概念降水降水指大气中水分在凝结后以固态、液态或气态形式从大气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降水形式包括雨水、雪水、冰雹等。
降水是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供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过多或过少的降水都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于降水的管理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排水排水是指城市或土地上的水通过管道、渠道或其他方法被引导、收集和排出的过程。
排水系统可以帮助避免水灾、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等问题。
排水可以分为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设计原则降水与排水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条件、城市规划等。
以下是设计降水与排水工程的一些基本原则:1.适应性:设计应根据具体的地理、气候和城市特点,以及预测的降水情况,确定合适的降水与排水方案。
2.可持续性:降水与排水工程应具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有效地适应未来的气候和城市发展变化。
3.综合性: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水质、水量、污染物排放等,确保降水与排水系统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4.灵活性: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安全性:设计应保证降水与排水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工程实施降水与排水工程的实施包括准备工作、施工和验收等阶段。
在实施阶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规划和设计:根据城市需求和规划,制定降水与排水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2.土地准备:确保施工场地的平整和清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工程施工。
3.施工工作:包括挖掘沟渠、安装管道、修建储水池等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4.验收和运维:完成工程后,需要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水体补给知识点

水体补给知识点水是我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体的补给则是保证水资源充足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水体补给的知识点。
1.水循环过程:水体补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循环过程。
当太阳能使地表水蒸发时,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并在冷却时凝结成云。
云通过风的作用分散并漂浮到不同的地区。
当云中的水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降水,包括雨、雪、雾等形式。
降水在陆地上的一部分渗入土壤并形成地下水,一部分流入河流和湖泊,一部分蒸发回大气中。
这个过程就是水循环过程,也是水体补给的基本途径。
2.雨水收集利用:在城市中,我们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来补给水体。
雨水收集可以通过设置雨水桶、雨水花园等方式来实现。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花园、清洗地面、冲厕所等非饮用水方面。
这样既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又能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节约水资源。
3.保护水源地:水源地的保护对于水体补给至关重要。
水源地包括湖泊、河流、地下水等。
在保护水源地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意识,禁止乱倒垃圾、污染水源。
其次,要加强护林防沙工作,保护森林,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水源地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源地的稳定。
4.水资源管理: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也是保证水体补给的关键。
水资源管理包括供水管理和用水管理两个方面。
供水管理主要是指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确保供水的平衡和稳定。
用水管理则是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在用水管理方面,可以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设备、加强水价管理等方式来实现。
5.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水体补给的一大威胁。
水污染会导致水体质量下降,影响水体补给的可持续性。
因此,水污染防治是保证水体补给的重要措施。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可以从源头减排、加强污水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减少水体受到的污染。
综上所述,水体补给是保证水资源充足的关键。
通过了解水循环过程、雨水收集利用、保护水源地、水资源管理以及水污染防治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保证水体补给的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持。
雨水花园的名词解释

雨水花园的名词解释在我们周围的城市生活中,很多人追求放松身心的方式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而雨水花园则是一种相对新兴的概念,它被认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解决方案,旨在回收和再利用雨水资源,同时创造一个美丽的花园空间。
一、雨水花园的基本概念雨水花园是将雨水集中、过滤和储存,并将其用于浇灌绿化植物和清洗设施的系统。
与传统的排水系统相比,它能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改善城市水环境并提供一个更加宜人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雨水花园的构成1. 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建筑物屋面和其他表面的雨水收集设备,例如雨水桶、雨水集水器和排水管道等。
2. 预处理系统:用于过滤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确保储存的雨水质量良好。
预处理系统可以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过滤,如格栅和化学药剂等。
3. 储存系统:通过储存雨水以备不时之需,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储存设施可以是地下的水贮罐或水塔,也可以是地面上的水池或花园池塘。
4. 分配系统:用于将储存的雨水引导到需要灌溉或冲洗的区域。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管道和阀门来实现,以确保雨水在需要的地方得到有效利用。
5. 灌溉系统:负责将雨水分配到绿化植物所需的区域。
可以采用灌溉管、喷灌设备或滴灌系统等方式,确保雨水得到充分利用。
三、雨水花园的优势1. 节约水资源:雨水花园能够收集和利用降雨期间的雨水,减少对市政供水系统的依赖。
这有助于减轻城市用水压力,保护地下水资源。
2.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为城市增添了绿色空间,提供了生态环境,改善了空气质量,并有助于城市冷却。
3. 减少洪涝风险:雨水花园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减少了雨水径流,降低了城市内的洪涝风险。
4. 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雨水花园的灌溉系统将雨水传送到植物根系附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5. 降低水质污染:通过预处理系统的过滤和净化,雨水花园能够减少雨水中的沉积物和污染物,提高水质。
四、雨水花园的实践案例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成功的雨水花园项目。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政府鼓励居民和企业建造雨水花园以应对该地区的干旱问题。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思考和基本途径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思考和基本途径摘要:为建设节水型生态城市,本文对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具有较强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城市;雨水资源化;途径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城市雨水资源化功能区域划分1.1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雨水资源和其它水资源一样,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状态下,都有不同的应用方向。
应该依据雨水资源的不同功能特点进行功能区域划份,以保证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域划分原则应包含四个方面:(1)依据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多少和质量要求进行区划。
(2)按照降雨周期、雨水汇集面积及可供应量的多少进行区划。
在规划设计中,雨水储水设施的储水量和目标需求量不能超过降雨可收集量,即va<∑vi,其中的va是雨水目标需求量,∑vi是区域降雨可收集利用量。
(3)依据雨水开发能力进行区划。
目标区对雨水需求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地区尽管有可利用的雨水资源,但由于经济、社会和其他条件不具备,或者发展超前,可不列入规划。
(4)坚持雨水功能区域划分的可变性。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变化,雨水利用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功能区划分也必须跟着变化。
1.2城市雨水资源功能区划分方法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分区方法和类别很多,应当依据雨水资源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去向,进行综合性的宏观分区,原则上可划分为开采收集区、补源回灌区、排泄调控区和开发利用区四个类型。
其中雨水开发利用区是研究重点。
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不同途径城市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很多,这里提出两种模式,既雨水开发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和微观技术模式。
2.1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宏观战略模式所谓雨水开发利用宏观战略模式,是指在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左右或决定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生存和发展,它和水资源的地位同样重要。
在雨水利用实践中,一些缺水或多水国家,都在从战略的高度开发利用雨水资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用水规划 给排水系统 污水处理回用 雨水利用 绿化景观用水 节水器具设施
3
雨水
Rainwater
住宅区模型
Recycle
Water
自来水
环 循 水
利 用
Reuse
排水
Drainage
Water
外河水
River
用水原则:节水、降耗、减排。
4
生态住区水环境系统示意图Eco-residential water balance diagram
雨水收集处理利用系统介绍及应用
The Use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Shao WenXi Shanghai Branch of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邵文晞
一、生态环境与雨水利用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渗透式弃流井、渗透式雨水井
ф 800渗透式弃流井采用LDPE材质。井体可去除降雨过程中初期雨水中的杂质。 其内部结构科学。安装后, 不易损坏, 只需定期清理即可。渗透式弃流井规 格 (mmф 600;H=1000,ф 800;H=1400适用范围用于雨水入渗管路的分段连结处, 通常设置在绿地内,也可置于行人路面和公园及人行广场。 材质及功能:选用LDPE材料。收集道路雨水、绿地雨水或直接接入屋面雨水, 可通过井体本身的渗透孔渗入地下,以起到补充地下水,减少径流的作用, 常与渗透管配合使用。其技术原理与渗透式弃流井相似。
4.3.6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 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Rational planning of surface and roof channels rainwater
《绿色建筑》课程标准

《绿色建筑》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8050264建议课时数:60学分:4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绿色建筑概论》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既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的新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建立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并能获得建造绿色建筑所需的主要技术。
2.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化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项目化课程体系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七大项目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能力。
以建筑行业需求引领课程项目工作任务,以课程项目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技能模块,以课程技能模块确定课程知识内容。
将绿色建筑概论的基本知识、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评价方法及标准融于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建筑工程领域所涉及的绿色建筑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熟悉并掌握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绿色建筑的各类节能技术,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具有对绿色建筑室外、室内环境的分析控制技术;能正确地、合理地选择使用各种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及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绿色建筑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热爱科学和严格热情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要根据本专业课程实施的实际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等。
(一)教学建议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各种绿色建筑的控制技术,通过项目教学和项目训练,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典型任务活动中对各种绿色建筑的控制技术加以掌握。
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区雨水利用浅析(张静)

居民生活小区、城区公园和较宽敞的广场,可将区内屋面、绿地和路面的 在城区内有较宽敞的生活小区、新开发区和有景观要求的地段、广场和绿
雨水径流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到达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和非点源污染物排 地内,开挖肯定面积的渗水坑塘和渗水池,坑池的大小和深浅,依据集水
放量、优化小区水系统、削减水涝灾难、改善小区和周边环境的目的。 面积和四周建筑物的多少以及小区设计要求而定。五是综合渗透设施。依
再经主管道排入泄水渠,由于各种缘由,目前多数城区仍旧是雨污混合排 是渗透井。渗透井包括深井和浅井两类,前者适用水量大而集中,水质好
放。二是屋面雨水的集蓄利用。三是屋顶绿化对雨水的集蓄利用。屋顶绿 的状况。城区内多接受浅井,井管为渗水管,井管四周填入透水碎石,雨
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利用雨水的有效措施。四是园区的雨水集蓄利用。 水通过井壁和井底向四周入渗,涵养土壤,增加土壤水。四是渗透坑池。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河北省石家庄市城区雨水利用浅析(张静)
池和市内公园坑塘,部分雨水通过树木、花草、草坪绿地,暴露地面汲取 和入渗到土壤中补充土壤水。
1.城区雨水基本状况 石家庄市主城区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城区面积约 155km2,人口 220 万,其中屋顶面积约 4000 万 m2,道路面积约 2000 万 m2。每年雨季形成 的径流量约 3000 万~5000 万 m3,这对于一个人均水资源量仅 280m3 的严 峻缺水城市而言,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水资源财宝。 2.雨洪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石家庄市是一个新兴的省会城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雨洪治理,实行 了很多有效措施,消除了部分雨洪灾难,城区排水工程设施主要有排水管 网、排水明渠和排水泵站。市区排水系统由西部(民心河以西)、桥西、桥 东、东部(民心河以东)四大排水体系组成。雨水管网主干线根据地势自北 向南或自西向东铺设。市区南部 12km 处的肖河是市区主要排水出路,五 支渠和总退水渠是第二条退水渠道。 石家庄市城区目前的雨洪治理主要是将地面雨洪水通过地下排水管 道排入下游退水渠或排放到污水处理厂。也有部分雨水进入渗水井、渗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水利用基本概念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水资源的供应变得越来越紧张。
在这种情
况下,雨水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手段。
利用雨水可以更
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降低城市水
资源压力,还能有效地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本文将介绍雨水利用的基
本概念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雨水利用的定义
雨水利用是指在天然降雨资源存在的地区,通过采集、储存、净化、利用和排放等一系列工艺手段,将降雨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
用水资源,以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二、雨水利用的方式
1. 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是指通过设置合理的收集设施,将降雨直接收集起来。
常
用的雨水收集设施有屋顶、道路、花园等。
在屋顶收集中,通过设计
合理的雨水管道和储存设施,可以将雨水汇集到一个储水容器中,以
备后续利用。
2. 雨水储存
雨水储存是指将收集起来的雨水进行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常见的
储存方式有地下水库、蓄水池、水塔等。
储存设施的选择应根据实际
需求和可行性进行,确保储存的雨水安全、卫生。
3. 雨水净化
由于降雨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污垢等原因,雨水往往含有一定的杂质。
因此,在雨水利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常见的净化方
式有滤芯过滤、沉积沉淀、化学处理等。
4. 雨水利用
净化后的雨水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如冲洗马桶、澡堂、景观绿化灌
溉等。
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可以减轻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实现
节水效果。
5. 雨水排放
如果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容量超过了所需,多余的雨水可以进行排放。
但是,排放的过程也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常见的
排放方式有渗滤、沉淀、二次利用等。
三、雨水利用的意义
雨水利用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雨水作为一种可
再生的水资源,能够通过合理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提
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雨水利用可以降低城市排污量,减轻污水
处理的压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再次,雨水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雨水利用还有助于提
升城市景观,并在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四、雨水利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在雨水利用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土
地紧张和建设成本高昂等原因,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的普及率较低,
制约了雨水利用的进一步推广。
其次,由于雨水中可能携带有微生物
和有害物质,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雨水利用的安全性。
另外,雨水利用还需要与城市规划和管理相结合,以实现系统化和规模化发展。
未来,雨水利用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
进步,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将更加智能化,提高利用效率。
同时,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雨水利用将得到更
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其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雨水利用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管理手段,能够高效利用
自然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并解决污水排放问题。
通
过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利用和排放等一系列工艺手段,可以实现
对雨水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在未来,雨水利用将继续
发展壮大,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