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宏观调控论文

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回首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虽然起起落落,波折不断,问题不断,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在发现一直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间的永恒的、不变的一个主题,那便是宏观调控。

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然,是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也是政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回首经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宏观调控”已成为经济上人们最为关注也最具影响力的字眼之一。

外界曾有评论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正成为政府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而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下,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得到初步缓解,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已得到及时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宏观调控发挥出了它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已初露端倪,在一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见“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情况有所加剧,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已引起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偏快”之类的语句频频出现,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从那时起便徐徐展开。

后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在一些党的重要工作会议上,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频频被提及。宏观调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诸如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整顿

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先后出台,为经济的顺利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在经济上需及时解决的问题日益凸显,如粮食的供求问题与投资过渡盲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后来的工作会议上又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如何搞好宏观调控作了全面部署。此后,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于农业,政府推出了“中央一号文件”,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让全国农民普遍“减负”;对于金融信贷,适当提高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种种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党的十七大刚刚落幕。关于经济方面,会议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这无疑为今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最新的指示,相信

政府会以此为目标,通过合理的宏观调控措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献出更为有力的、新鲜的力量。

可见,宏观调控贯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始终,政府每一次的宏观调控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容忽视。

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无论宏观调控措施是直接性的还是间接性的,宏观调控的目的都在于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障和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而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我国经济就大体经历过两轮着力方向正好相反的宏观调控。一轮针对的是1992年的经济过热,从1993年起,我们实施了以紧缩为主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1997年;一轮针对的是1997年的经济偏冷(因供求格局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而形成的内需不足、因东南亚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外需不足),从1998年起,我们实施了以扩张性为主的宏观调控,大约持续到2003年。而在美国信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时,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经济上的影响是及时的、正确的、科学的,是不可或缺的。政府的每次关于经济上的决策都有它的目的和意义所在,而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后,经济上所显现出的效果也显而易见,它们大多是积极的、有用的。由此,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现在,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个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

变化,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具体的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但是它永远不会结束和终止。

当然,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单纯的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它必须同市场经济相结合,调控下不乏自由,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健康的发展。

我们相信,政府经济上的宏观调控能力也将不断提高,日臻成熟。而宏观调控也将成为经济发展上永恒的主题之一。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篇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论文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学生: 学号: 专业: 班级:2021.1 指导教师: 四川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二O一二年一月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工程建设的进行,建筑行业规模日益扩大,安全管理已成为了现代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课题,要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全风险的概念和影响,以及目前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意识差的状况,从而论证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接着就如何识别安全风险,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论述,最后,就如何应对安全风险,对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计划和建立、实施和行动、检查和评价、优化和改进作了具

体的论述,论证了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并坚持地执行,才能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良性循环状态,从而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ABSTRACT Now,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large-scal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expanding the scale, safety management has be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to prevent the accidents, we must improve their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afety risk and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safety risk consciousness difference of conditions, so as to 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how to identify safety ris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safety risk point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the concrete discusses, finally, how to deal with security risk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action,

宏观调控专题总结

《宏观调控专题总结》 宏观调控专题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金融局势回顾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矛盾尤其突出(以下十冷十热,):(1)热的是投资,冷的是消费; (2)热的是供给,冷的是需求; (3)热的是生产,冷的是就业; (4)热的是加工工业,冷的是农业等弱质产业; (5)热的是城市高档次需求,冷的是农村生活保障需求; (6)热的是地方政府投资,中央政府投资并不热; (7)热的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项目,水电、交通、能源产业、自主创新、民营高科技及民生产业并不热; (8)热的是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部、西部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并不热; (9)热的是银行贷款,民间投资并不热!(98年以来银行信贷大幅增长,主要用于经营城市。如果长期跟踪中国市场化进程就会发现此轮调控非彼轮调控那么简单:上一轮(93年)过热的面虽比本轮过热的面要大许多,但成因却单一许多,上一轮过热虽也以投资过度为主要表象,但投资主体却是以国有资本

为主,目标主要是增加产能;断言本轮过热的成因复杂许多在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向已今非昔比,城市化之进程加速及地方政府参与直致主导之热情更是今非昔比。人们看待和评价过热,往往以价格上涨、贷款增加和能源紧张等表象作依据,实际上是不够客观的,剧此就将板子打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身上就更是错误的!此刻我们就很有必要问一问,究竟是谁在制造和支撑着一系列过热的表象?深入分析不难得出的结论应当是:刺激此轮中国经济逐步过热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忽然提速。以城市化为抓手,新一届地方党政官员与他们的前一任或前几任对比,政绩的衡量坐标发生了大变化:上一届或上几届主要以抓企业来拉动GDP,新一届则注重经营城市,以地方政府通吃城市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以地价升值为诱饵,吸引大量内外资争抢经营城市之“大餐”,不但直接间接拉动GDP,而且以城市面貌大改观全方位显示“政绩”,眼观中国目前的大、中、小城市,“吊车经济”蔚为壮观不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的去处不就一目了然。问题是城市化本该遵循市场法则,国外城市化一般持续几十甚至上百年,而我们试图“短平快”,如此拔苗助长的经济岂能不猝然过热?我们的城市化以各级政府大举借债、大量拖欠农民工资、甚至直接把债务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加重税赋,乱收费、乱摊派为手段,不惜无视政府信用、破坏市场规则、损伤农民利益,其结果是增加了农民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危害社会稳定;(据专家估计,我国仅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20xx年开始的此轮金融宏观调控,体现了调控时间的前瞻性,调控对象的区别性、调控手段的规范性、调控力度的适度性和调控结果的有效性,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效率,降低宏观调控成本,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金融宏观调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总体分析,我省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不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经济形势的动态变化,继续正确执行适当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影响到下一阶段我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出现经济下滑局面。(一)工业品需求增速回落,上游产业增长受到抑制全国煤炭产量继续大幅增加,煤炭价格仍然高位运行,但增幅已经明显趋缓。与20xx年GDP预期增速8%相比,今年国内煤炭需求增长将首次低于GDP 增速。据统计,截止20xx年年底,山西省煤炭产量、出口量、省际间净调出量分别占到全国的25%、50%和70%,煤炭作为全国主要能源品种以及我省主要产业,煤炭业的发展关系全局。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月份我省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迹象,在监测的22项煤炭规格品中,6项价格有所下调,价格下调的规格品占监测样本总量的27.27。同时,由于存货成本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等因素,焦炭价格呈惯性攀升走势。但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市场成本高限的约束,煤、焦价格已经走到了历史高位,面临下降的威胁。电力方面,由于新增装机容量较多,南方各省雨水充沛,水电增长较快,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今年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将趋缓。从我省看,1-5月份,拉闸限电37804次,同比减少51%,消除夏季用电高峰等季节因素,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 从国际市场看,今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减势明显,国际煤炭贸易量迅猛增加。专家预测20xx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吨,需求在7~8亿吨左右,主要产煤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同时受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影响,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呈冲高后回落趋势。1-5月,我省对外贸易出现下滑,增幅下降近3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以矿产品、焦炭、金属镁等原材料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有所回落,对我省出口造成影响。 (二)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企业贷款积极性受到影响 1-5月份,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由1月份的35.5%下降至1-5月份的18.8%,与全国水平及20xx年水平相比呈陡峭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1-2月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20.6,较去年同期上升2.4个百分点,1-5月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646.7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从所有制来看,外商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不断提升,1-5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而我省倚重行业的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1-4月,地方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105.1亿元,同比增长37.9,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和税金151.8亿元,同比增长36,较去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主体: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市场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标准分歧较大 从2003年初,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学术界至少存在三种判断。一种认为经济已经过热,一种认为中国经济尚未过热,或之多存在过热的迹象和苗头,或者只有局部过热,一种则认为中国经济并为过热,甚至存在陷于通货紧缩的危险。 不同的学者官员都有不同的观点,而对“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说明我国缺乏一个大家公认的衡量经济过热的权威标准。一些学者强调的是投资、贷款、货币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另一些学者却举证失业率、商品零售额、消费物价等数据。由于缺乏公认的衡量标准,使得政府部门不能准确及时的判断经济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二)政府职能的错位、越位、及缺位 1、政府职能错位或越位。其含义是政府进入了不该进入的经济领域,而且超越现行法律规定行使职能。常见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下面三类:一是进入竞争性微观经济领域,直接投资创办和经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争利。二是搞地方保护主义,庇护本地企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或走私贩私。在跨地区经济纠纷案件的裁决和执行中,偏袒本地企业,阻碍案件公正裁决和执行。三是纵容企业编造虚假材料,骗取中央或上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违反统计法规,编造虚假数字,谎报政绩,骗取上级政府的信任、奖励和官位。 2、政府的缺位。其含义是政府缺席本应该由它承担的职能,或是政府虽然承担了该项职能,但却实施或执行不到位,致使经营水、电、气的企业侵犯用户利益的时间经常见诸报端;小城市和乡村公共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落后,学龄儿童的初等教育和居民的基本保健医疗等基本社会福利得不到充分满足;质量技术监督检查不到位,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对共有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力,自然资源和珍贵文化遗产屡受掠夺和破坏,水源和城市空气污染加重,森林草原覆盖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化加剧,等等。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日趋突出 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博弈。博弈是对若干个参与主体在策略相互依存的情形下相互作用的状态或过程的描述。在这种状态或过程中,参与者的利益实现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选择和行为,而且也取决于他方参与者的选择和行为。宏观调控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博弈,博弈方是调控主体或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种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利益群体。中央政府代表的是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部分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却过多地考虑了本地方所代表的地方利益,在地方的自身利益和中央的社会整体利益相一致时,二者在博弈中就是非对抗性的。但是,非调控主体的地方政府毕竟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宏观调控也不可能按照同一方向或同意复读满足或实现所有非调控主体博弈方地方政府的利益要求,因而总存在着在博弈中进行低度合作或不合作的行为选择。 目前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两个夜店:政治上集权,财政上分权。前

安全论文范文6篇

安全论文范文6篇 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行各业都重视安全问题的今天,安全教育也必将引起各界的足够的重视。本文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论文的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论文范文篇一: 摘要: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第一位的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就是要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体制与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做到安全管理奖罚分明,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煤化工生产企业,都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要树立“安全就是企业生命,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的幸福”的理念,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 一、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1.建章立制,把安全管理列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组织,层层分解责任,做到横要到边,竖要到底,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做到人人具有安全意识,人人对企业安全负责,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建立定期安全制度检查,实行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安全经

营。 2.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企业领导要加强员工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员工遵章守纪,尊重科学,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加大投入,切实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卫生和健康。加强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的管理监督。 3.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通过电视、报刊、板报、标语、读本等媒体和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攻势,做到寓教于乐,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安全知识广为传播,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培养人的安全心态。 三、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论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

论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 顾璟 2012-10-27 10:09:26 来源:中国法学网 【关键词】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独立性;构成要件;归责原则; 【作者简介】顾璟:社科法硕 【内容摘要】我国目前尚没有完整的宏观调控法律责任体系,政府的宏观调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制约,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极为必要。要想实现宏观调控法律责任,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认清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完善其构成要件,理顺其归责原则。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政府的角色被定位为"守夜人",即只需要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和服务,不应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之后,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主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意识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市场自身有很多的缺陷,除了依赖市场机制外,还应发挥政府的积极干预作用,对社会经济整体进行宏观调控。"所谓宏观调控,即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1]宏观调控作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手段,关乎社会整体利益,影响范围大、程度深,而缺乏约束的政府权力容易被滥用,所以对宏观调控做出法律上的规范是必要的。 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方面宏观调控涉及的经济关系重大,如果出现失误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到目前还没有一部规范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因而出现宏观调控中违法或者失职、失误、失效无人负责的现象。

[2]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进行研究极为重要。本文拟就该问题从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及其形式、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归责原则、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实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宏观调控法律责任的必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以规范宏观调控中有关各主体的行为,维护宏观调控秩序,保障国家宏观调控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3]目前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都有程序性规范,比如德国的国家经济平衡发展委员会制度以及法国的计划制定程序等等,此外,宏观调控决策主体还需承担一定的法律义务,例如德国《稳定法》第2条规定:"联邦政府在每年的1月应向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提交年度经济报告┈",[4]如果违反这些义务,有关主体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常来说,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调控主体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第二是调控主体在违反这些义务之后所应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本文中所涉及的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是从第二个层面上来说的,即行使宏观调控权违法的法律责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明该问题。 (一)宏观调控牵涉广大社会主体的利益 宏观调控虽然不具体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一人群,但它往往与普通大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国家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利益杠杆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宏观调控的目的。[5]例如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就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经济收入,因而征收起点的升高或降低都会激起整个社会的强烈反

安全事故反思文章精选

安全事故反思文章精选 这几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有许多令我们都非常悲痛与惋惜,如果我们能重视安全问题,也许便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从已经发生了的事故中反思,虽然有点迟,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安全事故反思文章精选,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安全事故反思文章精选1:安全在我心中 作者:菩提树下的沉思 今天辛佳塔里项目组织现场安全学习,播放安全DVD。当我看到了这些年发生在煤矿和石化行业的安全纪录片时,那一幕幕惊心怵目的伤亡和事故,让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安全”,这个词语从我小时候记事起,父亲就已经告诉我了,什么东西不能碰,什么地方不能去。特别是我进入电建这个行业工作时,他更是时常提醒着我,在基建安装工作中,思想一定时时刻刻都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努力做到安全在我心中。 进厂工作二十多年来,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型火电机组安装项目,我都一直参与建设中,也感受过死神擦肩而过的惊险。每当我看到这些年轻的基建工作者们,他们为人类的光明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时,每当我想起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志和同行们用生命染红了这一片土地时,我的心就像被针刺了一样疼痛,眼泪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转。那都是一件件让人不再回首的往事,回想起那血淋淋的景

象,生死之瞬间,那一幕幕生离死别的场面,听到那一声声无比悲怆的哭喊,当生命邂逅死亡时!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强烈的感觉到生命是如此的宝贵! 这些用鲜血甚至是生命为代价换取的经验教训,或许我们会产生几番感慨,诸多思索,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那就是绝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违反了安全规程,麻痹大意而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我们电力基建行业中,安全就是生命,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安全与危险只是一瞬间,安全来不得半点麻痹和放松。所有的危险隐患时刻都潜伏在我们工作的周围,安全意识对我们来说,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小的方面来看,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从大的方面来看,安全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形象、效益和生存发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频繁的安全事故能使任何一家企业走向衰败与死亡。 我们只有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时刻做到“安全在我心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回来的时候。我们承担着父母的期望和孩子的依赖。家人盼望的是平平安安的团聚。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所负的责任在肩,这是我们所不能推卸的,我们要做到在工作的环境中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很安全”的安全氛围。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30年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的演变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17日作者:记者牛娟娟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走势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国家宏观调控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金融宏观调控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也在日益丰富和完善。从历史上看,我国在1978年以前基本处于计划经济时代,1978年到1992年处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在这两个时期内,宏观调控实际上是政府对经济从宏观到微观的涵盖方方面面的管理和规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金融宏观调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随着我国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宏观调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得以逐步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开始丰富起来。 针对1992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现象,我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施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初期主要采取了行政操作方式,后期逐步开始更多地运用紧缩的货币供应、利率杠杆、从紧的财政政策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以达到控制总需求的目的。这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使GDP增长速度由1992年的14%左右降到了1997年的8.8%,CPI年上涨率由1994年的24.1%降到1997年的2.8%,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1997年国内出现了经济偏冷情况,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经过这一轮宏观调控,我国GDP增长速度由1998年的7.8%提升到2003年的9.1%,CPI指数由1998年的0.8%上升到2003年的1.2%,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两轮宏观调控都成功地对经济过热和经济偏冷进行了治理,金融调控手段比以往单纯依靠行政处理方式有了很大

安全管理论文

现阶段项目安全管理的弊病及对策 ——白博 第一章绪论 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给人类的心灵留下久久的创伤和难以抹去的阴影,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不稳定因素。事故的控制有“技术、管理、教育”三大对策措施,其中管理是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和手段。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指挥人员的盲目指挥、操作人员安全知识的匮乏、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所造成的。在事故发生后,由于企业应对事故发生后果的能力不足,不能保障受害人的合理、合法权益,进而造成受害人与企业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实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保证事故责任单位承担责任,以及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研究认为,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环境。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中,公路建设在我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已经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不胜枚举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血的教训,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状况急待改善,加强安全生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急迫。在近几年的公路建设中安全生产更是逐渐被国家所重视,公路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性,要求的安全系数较高,所以在公路建设当中,安全生产已经变成了首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施工的工作贯彻到整个工程中,并且做好安全管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建设,加大安全投入为重点,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防,细节决定安全、监督管理100%到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 关键词: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第二章我国现阶段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 我国安全生产经过多次改革,目前尚未建立健全、有特色、高效率、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各地方都有自己的管理系统,每有统一的体制,导致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思路混乱,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从根本上说,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承担主体,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居于关键地位。生产经营单位能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搞好安全生产保障,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所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能自觉地按照法定要求搞好安全生产保障。强化外部的监督管理,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不可缺少。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 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危害,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对安全生产管理不重视,意识得不到提升,安全方面人才的社会中储备量少。安全人员配备不充足,人才审核混乱,导致安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并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管理能力及素质,各种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及有效的消除,对其工作持消极态度。

宏观调控论文

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回首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虽然起起落落,波折不断,问题不断,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但是我们一定能够在发现一直存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中间的永恒的、不变的一个主题,那便是宏观调控。 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然,是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也是政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回首经济发展的不平凡历程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宏观调控”已成为经济上人们最为关注也最具影响力的字眼之一。 外界曾有评论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突出矛盾,正成为政府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而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决策下,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已得到初步缓解,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已得到及时抑制,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宏观调控发挥出了它应有的效力和作用。 早在本世纪初,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已初露端倪,在一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见“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情况有所加剧,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已引起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偏快”之类的语句频频出现,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上的宏观调控,从那时起便徐徐展开。 后来,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在一些党的重要工作会议上,科学发展观等内容频频被提及。宏观调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诸如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清理整顿开发区、整顿

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先后出台,为经济的顺利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在经济上需及时解决的问题日益凸显,如粮食的供求问题与投资过渡盲目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在后来的工作会议上又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如何搞好宏观调控作了全面部署。此后,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对于农业,政府推出了“中央一号文件”,通过免征农业税和降低农业税税率,让全国农民普遍“减负”;对于金融信贷,适当提高钢铁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以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种种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今,党的十七大刚刚落幕。关于经济方面,会议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这无疑为今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出了最新的指示,相信

宏观金融100个知识点

宏观金融一百个知识点总结 1、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就是把稀缺的货币和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到借款人手中,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具体提供以下功能:聚敛功能;配置功能;调节功能;反映功能; 简答题:如何理解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气象台”?为什么这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股经背离(即宏观经济向好,而股票市场却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央行如何通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2、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3、按金融资产发行和流通特征可以划分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理解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关系; (2)什么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1、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离岸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非居民 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它以非居民为交易对象,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离岸金融市场基本不上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管制,并可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待遇,资金出入境自由。 2、套期保值者是指利用金融市场转嫁自己所承担风险的主体。套利者则 是利用市场定价的低效率来赚取无风险利润的主体。 3、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 司具有保险支付的可预测性,其保费收入是一种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人寿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可以最求高收益的项目,主要投资在高风险高收益的证券上。财产和灾害保险公司所承保的财产和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资金运用上侧重资金的流动性,以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作为主要投资对象。 4、一个有效率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度、深度和弹性的市场。货 币市场的广度是指货币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深度是指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货币市场的弹性则是指货币市场在应付突发事件及大手笔成交之后价格的迅速调整能力。 5、同业拆借市场是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价格,也是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 6、回购协议是指证券持有人在卖出证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再回购协议, 约定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买回同一笔证券的活动。逆回购协议是指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以约定的价格出售其所买入的证券。 360 100 ?? 回购价格-售出价格 回购利率=% 售出价格距到期日天数

安全生产文章

安全生产心得体会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员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两种提法,不仅表述了语言概念不同,且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题,最终达到生产安全;“我要安全”则是从主体出发,由内因产生安全生产的动机,主观能动地实现安全生产。从管理角度来说,“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要我安全”是外因,是动力;“我要安全”是内因,是根据。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对实现安全生产起到推动或决定作用。 如何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呢?笔者工作在电力建设企业,立足于生产第一线,对于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是生产的保障,有了安全才有效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着眼人的安全心理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劳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劳动过程中伴随着生产工具、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与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劳动生产中的安全心理、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安全群体心理、安全组织心理等。通过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心理现象的总结,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产生安全教育的心理效应,达到抓住人心、震撼人心、深入人心的效果。因此,安全教育应抓住以下三个重点:一是利用安全心理的优先效应,抓好对新员工进厂后的安

全教育,以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新员工打下安全生产烙印。二是利用安全心理的近因效应,以本单位的典型安全案例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用活生生的事实影响员工、激励员工。三是利用安全心理的暗示效应,运用含蓄的、间接的办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常规教育。不管采用哪种教育方法,只要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从人的安全心理出发,牢牢抓住人的安全心理倾向,抓住不同时期人的安全心理状态,抓住不同类型人的安全心理活动,进行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安全教育,就会使教育和心理形成共鸣,强化人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使员工产生“我要安全”的强烈倾向。 其次,把握人的安全行为贯彻安全制度。安全行为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机器等物质的一切动作。在我们电力建设行业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自动化操作、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安全行为不仅是个体自我保护行为,而且是生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总体行为。要建立起总体的安全防范系统,离不开个人的自我安全保护,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把个人安全与总体安全密切联系起来的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这套制度要站在安全行为者的角度来编制和操作,由安全行为者从内因产生“我要安全”的行为。就我们公司整体来说,因为企业生产性质不同,存在着多工种联合、多工序交叉、多环节衔接作业的特点,所以就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员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建立和健全个人自我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是:员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指挥不执行;有权对违章的生产工序不交接;有权对违章的生产设备不操作;有权不在违章的生产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点预习: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20XX年中级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7日,经济师考试报名集中在6-8月,20XX年经济师备考已经拉开帷幕,网校整理了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预习资料,供大家预习参考,祝大家梦想成真!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1.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一种市场机制过程。这种市场机制过程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层涵义,即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和调控机制。 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框架和构成要素、每一构成要素的功能特性如P157图9-1所示: (1)调控主体:中央银行 (2)调控工具: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操作目标:超额存款准备金与基础货币 (4)变换中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能有效控制的是基础货币,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一级主控变量,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量是通过商业银行传导的,因此商业银行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变换中介。 (5)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间接控制二阶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能力,既取决于一阶变量基础货币,又取决于商业银行的传导性能、货币乘数机制等。) (6)调控受体:企业与居民户(通过影响企业与居民户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7)最终目标:总供求对比及相关四大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四大政策目标: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8)反馈信号:市场利率与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总供给>总需求→价格↓ 金融市场:总供给>总需求→利率↓ 【例题·单选题】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构成要素中,变换中介是()。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企业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一、建筑安全管理概述 (一)安全监理的由来 自我国1988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到1996 年全面推广实施以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三大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安全监理工作和安全事故监理责任问题,一直是争论比较激烈和令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我国监理行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的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飞速发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成为目前工程建设领域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国家就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制度,但由于工程建设市场的不断变化,建设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尚处于改革发展中,加之,目前政府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管主要还只能采取过程中抽查和事后处理的办法。因此,政府和建设单位都希望监理在管好质量的同时,对施工安全生产能够预先进行安全审查和严格实施过程中监控,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安全监理的含义与现状 安全监理是一项中介的安全专业技术监督、管理与咨询服务。所 谓安全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国家和地方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要求规定,以及监理委托合同、施工承包合同、安全协议书等合同文件,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工程在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过程与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与咨询的活动。监理单位通过对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人、机、方法、环境及施工全过程,采取文件审查、巡视督查、安全评价、指令文件等主要监控方法及措施,监督和指导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预防和制止建设行为中的冒险性、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安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论宏观调控的目标与调控手段 [摘要]:本文对宏观调控的目标作以简要展开论述,重点对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分析。对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同时指出应关注在宏观调控中普遍采用的财政、货币、计划、产业手段,对其加以界定与规范。 [关键词]: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手段 一宏观调控目标 宏观调控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经济学中,指的是国家运用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以期趋近经济均衡目标的行为过程。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伴随着市场失灵而出现的,因此,宏观调控的目标也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设定的。 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西方经济学界基本一致地界定为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这种界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四大目标基本反映了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到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又考虑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二是四个方面都有其对应的理论依据,为相应的政策制定和操作提供了可能性。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2这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同经济学理论研究相符合的决定。 1 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长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国内生产总体的年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经济增长速度是否适度,在不同国家判断标准不一样。 2 增加就业。扩大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而且能使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因此,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失业,同时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失业。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政负担,失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1汤在新、吴超林著:《宏观调控:理论基础与政策分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2见党的十六大报告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就是指政府在调节和控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主要包括政府经济职能、政府宏观调控行为和政府宏观调控关系三个方面。三者内在逻辑关系是:政府经济职能是基础,它决定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也就是说,政府管什么,决定了它采取什么性质的措施(施用什么性质的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最终决定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性质,即不同性质的政府经济调控行为导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建立的关系类型不同;不向类型(性质)的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又反过来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程度。这样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二个动态的宏观调控模式。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深入,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转变;政府宏观调控关系的转变。 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转变问题进行探讨。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模式有效运行的条件之一就是解决它将对“什么”发挥作用,即宏观调控的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即由计划经济时以对微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转变为以对宏观经济为中心的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这种转变具有以下特点:(一)我国政府经济职

能“定位”的恰当性。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不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完全抛弃市场的作用,政府垄断性的调控,而是市场和政府职责合理分工,二者职能互补。市场和政府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工具,凡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如效率、竞争力、活力等市场都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凡是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应充分行使其职能,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既无法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又无法控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同题。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2)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这使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失灵。这样,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二;(3)经济活动产生的“消极外部性”,即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将部分成本强加于他人而无需支付代价,如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吸引企业自觉控制污染,消除消极的外部性。政府应责无旁贷承担排除经济外部性的职能,这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三:(4)人所共知,虽然市场机制能有效解决效率问题,但不能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调节社会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四。(5)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在于法律规范的保障。因此,建立法律体系,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五。这五项基本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协调互补的产物,表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恰当性。(二)政府经济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人们遵循其规律就会成功。否则,就会遭到惩罚。掌握经济规律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对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安全生产论文

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宝贵而最脆弱的东西,它承载着人类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梦想。安全是一个企业发展最基本而又最核心的因素,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离不开安全,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是我们一直要走的路!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是人们永远关注的主题。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同时企业的进步是靠着安全这个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发展起来 的。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更离不开安全。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三个不能”铿锵有力,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彰显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崭新执政理念,发人深思,令人鼓舞。 安全是什么?安全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我们说安全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有了这一责任的理念便免去多少人因失去原有的幸福而带来的伤痛。我们可能都听说过,日本人在进入旅馆时,首先不是看菜谱,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这就是日本人的安全责任意识。预防安全事故,我们就是要有日本人这种安全责任意识,严格地遵守和执行。就是要永远记住那些血的教训的“亡羊”之痛。记得《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者。正如上面所说,血的教训已经整合了相当多的安全制度,需要我们每一名员工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心去执行,不断强化自己的安全意识,以至于一种终身受用的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改变习惯性作业的行为模式,杜绝各类违章行为的发生,那么我们就能拒各类伤害事故于千里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