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解决高考特征类大题答题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发展特征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发展特征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发展特征答题技巧
在高中历史考试中,回答有关历史发展特征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技巧:
1. 理解题目要求: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特征”、“变化”、“影响”等。

2. 组织答案结构: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构思答案的基本结构。

通常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前、中、后)、空间顺序(不同地区或国家)、逻辑顺序(原因、过程、结果)等方式来组织材料。

3. 提炼关键信息:从所学的历史知识中提取与题目相关的关键信息,如重要事件、人物、政策、社会变化等,并尝试将这些信息与题目要求的特征联系起来。

4. 使用专业术语:在答案中适当使用历史专业术语,这不仅能展示你的历史素养,还能使答案更加准确和专业。

5. 举例论证:如果可能的话,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或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例子应当选择恰当,能够有效说明问题。

6. 分析原因和影响:对于历史发展的特征,不仅要描述现象,还
要尝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及产生的长远影响。

7. 注意时代背景:在分析历史特征时,要注意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8. 保持客观中立:历史分析应尽量保持客观和中立,避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评价。

9. 完整性和连贯性: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遗漏重要的点。

同时,保持答案的连贯性,使得整个答案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10. 审题和复查:完成答案后,再次审题,确保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复查答案,检查是否有错别字、语法错误或遗漏的要点。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提高回答历史发展特征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套路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套路

在回答高中历史大题时,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答题套路和方法:
1.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意思、要求和限定条件。

清楚问题类型,是要求解释、分析还是比较等。

2. 总结关键信息:在问题中找出关键信息、关键人物、事件或概念,帮助你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

3. 归纳提纲:根据问题的要求,列出你的答题提纲或纲要。

这可以帮助你组织思路,确保回答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4. 引用观点或事实:使用相关的历史事实、数据或经过验证的观点来支持你的论述,这可以增加你回答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可以引用历史文献、历史学者的观点,或是引用对应时期的文献、文件和记录等。

5. 分析与阐释:在回答中展示你对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的深入理解。

不仅要陈述事实,还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解释其原因、影响和连续性。

6. 比较与对比:在一些问题中,要求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国家、文明的特征和影响。

在进行对比时,要注意突出异同点,并结合相关的观点进行解释。

7. 给出结论:在回答的结尾,总结你的观点和主要论点,回答问题的要求,确保结论有力、简明扼要。

8. 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除了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还可以考虑文化、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要在回答过程中保持逻辑性、连贯性和准确性。

遵循以上的答题套路,同时多做历史练习和阅读相关资料,有助于提高你在高中历史大题中的答题能力。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解析题做法突破

高考历史特点类材料解析题做法突破

如何概括“特点”?
1、第一步正确审题:概括特点题做题过程中,第一步是审题,在试题的设问句中找 到归纳“特点”的定语或定语从句,即……的特点;并分析其中的限定限定语。 2、第二步:提取信息: (1)需要概括段落大意,搞清楚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准确找点对特点进行归纳; (3)高度概括信息、学科术语表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特点的定语从句;限定语是 “我国历史上”、“大豆种 植和利用”的特点
本题做法探究:
1、审题,找特点的定语;看清楚问的是什么的特点。读题后得出这道题问 的是“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 2、审材料,定时空; 材料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第二段说的是美国近现代 3、拆分材料找特点:划出材料层次大意;一句一句的拆开材料,一句一句 地分析概括每一句说的是“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什么样的特点。 (但要注意各层之间的联系;不要绝对孤立地主句分析)
从利用方面分析;各式各样豆制品; 答案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加了一个动词; 动宾句型
逐句分析提炼特点
4、“《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 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 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逐句分析提炼特点
1、“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从时间上分析:时间最早;答案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
分析结论与试题标准答案的 差距:答案有主体——我国 人民;“最早培育、驯服” 加了两个动词,表述更到位!
空间变化整体分析提炼特点

高中历史特点题怎么答

高中历史特点题怎么答

高中历史特点题怎么答什么是“特点”“特征”类的主观题呢?特色是人或事物的独特性,通俗地说就是独特的地方。

历史特征是指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性,它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示了其特殊性。

其提问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词: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等。

特点、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模板(答题思路)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分析“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归纳,可以从分析事物各方面的表现入手,在把握其各方面状况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历史事物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抓住其新变化的特征,也是认识特点的有效方法”。

比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比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比如,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比如,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十一类超全试题解题方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十一类超全试题解题方法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高考十一类超全试题解题方法总结异同型(比较型)试题一、什么是异同型(比较型)历史试题?比较型选择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比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

此类题在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有些试题,题干中无“比较”、“异同”等字眼,但解题过程中必须用到比较的方法。

二、异同型(比较型)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四个步骤:(1)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

(2)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

(3)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

(4)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2.解答异同型(比较型)选择题的主要方法(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3)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时要善于运用相关哲学理论进行分析判断。

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4)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 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利用的时间
利用时间较 早
齐国借从助沿“边海海利”的用地到理条远件,洋发开展“拓鱼;盐之利”,成 为雏春 形秋即战已先国出时现进最,技为魏富晋术庶而应的后国,用家僧于。人汉“航代附“商海海舶;上”丝西绸行之“路求” 法”,成以为佛经教济东传文的化重要交方流式。为主,
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1、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 背景。(15分) 2、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 3、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六、本节小结
因素
规律
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 背景 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
------“特点类”设问例析
一、特点的定义:
• 人或事物内在(内容)、外在(形式) 上的独特之处。
二、考查的角度:
12年天津 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
角度一 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1Βιβλιοθήκη 年山东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
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 特点
12年全国 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
13年全国 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利用的手段
从沿海利用 到远洋开拓, 以经济和文 化交流为主、 和平利用。
先进科技应 用于航海, 以民间交流 为主。
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 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 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 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经历时间时间上相比其特点是上相比其特点是3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从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从目的目的来说辛亥革命的特点是来说辛亥革命的特点是4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过程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相比其显著特点是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相比其显著特点是5资政新篇的资政新篇的内容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最突出的特点是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程度程度上相比其特点是上相比其特点是7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在年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在范围范围上相比其特点是上相比其特点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高中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大题常见思维模式1、模式1:模对比近代不平等条约:时代背景+签约国+内容+对中国危害;2、模式2:统一局面:背景+由谁统一+政权建设+地位+疆域+结局;3、模式3:农业发展的表现:工具发明与改进+耕种方法+生产经验积累+农作物种植和推广+开垦荒地、施肥+兴修水利+开发边疆;4、模式4: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手工业部门的扩展+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扩大+手工业制品的工艺水平提高; 商业:商品种类+集市和城市+货币+对外贸易;5、模式5:文化特点:时代特征+风格+影响+世界地位+是否兼收并蓄+是否全面发展;6、模式6:分析革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矛盾冲突+谁参加谁领导+以何手段发动+导火索;7、模式7:分析战争胜败原因:性质+领导因素+民众因素+战略战术因素+内部关系+敌方的战备+交战国双方综合国力因素+国际因素;8、模式8: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最高统治者的态度+改革的方针、措施与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的负担;9、模式9: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基本条件:资本+雇佣劳动力+生产技术+原料+环境+市场;10、模式10:政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客观条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观条件(阶级条件、思想条件、组织干部条件);11、模式11:文化发展的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对外+前代;12、模式1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和民族间的交流+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专题四 特点特征类主观题

2020年高考历史主观题高分攻略(四)特点特征类主观题答题技巧总结下面对特点特征类题目所独有的答题技巧进行总结,并举例说明。

(一)做特点特征类题目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特点特征: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

理解清楚概念做起题来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需要做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很多题目只要遵循一般规律就可以解决了,现举例如下:(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

(4分)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 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

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

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

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

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

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

”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2019全国3卷)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解决高考特征类大题答题方法
一.什么是特征型历史试题?
特征(特点、特性、特色)有外在表现和内在实质,但一般是指内在实质。

特征型历史试题,是指人们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

二.特征型历史试题的主要类别
1.历史事件特征型:历史事件的特征常从时代背景、参与主体、引动方式、引动目的、引动结果、性质影响及终结性结论等方面与其它类似事件的区别之处进行归纳。

2.历史措施特征型:历史措施(政策)的特征主要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角度分析。

3.历史阶段特征型:历史阶段的特征常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生产关系等方面归纳。

由于历史阶段时间长,其特征常具有变化性。

4.历史人物特征型:历史人物的特征常从时代、阶级属性、个性化活动与思想主张、历史地位等角度分析。

三.特征型历史试题的设问常用语
历史特征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

四.特征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模板
(答题思路)
1.答题模板一
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

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总结特点。

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力
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

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

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2.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
(1)政治角度: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角度: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文化角度: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民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3.答题模板三:
从历史特点的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某一时期的特征。

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应的特点。

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
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