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人体工效学国家标准汇总

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几何定向及运动方向 坐姿人体模板功能设计要求 人类工效学照明术语 人类工效学 与心理负荷相关的术语 人体模板设计和使用要求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1部分:设计原则和框架 多媒体用户界面的软件人类 工效学 第3部分:媒体选择与组合 使用基于平板视觉显示器工 作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1部分:概述 采光测量方法 照明测量方法 室内热环境条件
更新信息 Update info -
GB/T 23699-2009
GB/T 23700-2009
GB/T 23701-2009
GB/T 14774-1993 GB/T 14775-1993 GB/T 14776-1993
本标准给出了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包括成年男性的标准头型及头型尺寸分布。 本标准适用于头部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三维扫描人体测量方法的一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0685:2005《应用于国际兼容人体测量数据库的三维扫描方法 般要求 》(英文版)。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三维表面扫描系统采集人体体形数据的规则,以及利用三维表面 扫描系统测量GB/T 5703中定义的能从三维扫描图像中提取的人体尺寸项目的规则。本标准不适用于测 量标记点位置和(或)运动的设备。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人体全身扫描仪,但也同样适用于体段扫描仪(如头部扫描仪, 手部扫描仪和足部扫描仪)。 工业产品及设计中人体测量 本标准规定了被试组的组成方法,在人体测量学特性方面被试组应能代表待测对象 学特性测试的被试选用原则 的目标用户群。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产品及设计的人体测量学特性测试,这些产品及设计或与人体直 接接触,或与人 体尺寸相关,例如:机器、工作设备、个体防护装备、消费品、工作空间、建筑或 运输设备等。 本标准也适用于与人体尺寸相关的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测试。 本标准不涉及任务的其他方面和其他要求,如信息的感知(观察对象的几何布置除 外)和控制器的使用(它们的几何布置除外)。 本标准是从人体测量学的角度来选择被试,但类似的一般原则也可用于其他变量的 测试,如生物力学方面的测试。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GB/T 以人为中心的生命周期过程 18976-2003《以人为中心的交互系统设计过程》中描述的以人为中心过程的规范模 描述 型。此模型宜用于系统开发和运行时对以人为中心的过程进行规格说明、评估和改 进。 人-系统交互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提供了人 系统模型(HS),该模型可用于ISO/IEC 人-系统事宜的过程评估规范 15504的一致性评估,用以评估组织的成熟度,以便组织在实施这些过程中能确保 系统可用、健康、安全。本标准详细说明了针对人 系统事宜的过程和这些过程的 结果,并详细描述了达到每一过程结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产生的工作产出。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 求,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操纵器的选用、设计原则和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 系统中用手控或脚控的操纵器的设计和选用。 人类工效学 本标准规定了在生产区域内工作岗位尺寸的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本标准 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 适用于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坐姿、立姿和坐立姿势交替工作岗位的设计。 数值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安全色 安全标志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安全色使用导则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控制或联锁元件应直接位于危险区域 并只能由此处起动或停车
用可拔出的开关钥匙
设备上具有多种操纵和运转方式的选择器 应能锁闭在按预定的操作方式所选择的位置上 选
择器的每一位置 仅能与一种操纵方式或运转方式相对应
使设备势能处于最小值
生产设备因意外起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 必须配置起强制作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必要时 应
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
则 俄罗斯国家标准
生产设备 安全总则 制订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
一致 在编写规则上按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单元 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 部
分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执行
在对
进行修订时 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 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
令方面的条款 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
表面 角和棱
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 生产设备可被人员接触到的部分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易伤人的
锐角 利棱 凹凸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位
操纵器 信号和显示器
操纵器
设计 选用和配置操纵器应与人体操作部位的特性 特别是功能特性 以及控制任务相适应 除应符
合
规定外 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生产设备关键部位的操纵器 一般应设电气或机械联锁装置
操纵系统的人机工程学数据

c.所有动作应该是有节律的,各个关节要保持协调,以减轻疲劳。
d.操作时,保持关节的协同、肌群的活动平衡,使得操纵动作获得最大准确性。 f.初始的施力,产生的肌力最大,随着时间延长,肌力将逐步减小。
g.指、腕、肘、肩关节依次活动时,指关节力量最小,但精确性最高;肩关节 力量最大,但精度最差。
h.坐姿用脚施力的大小,与下肢的位臵、姿势、方向有关。用脚施加压力,动 作的准确性是通过裸关节而不是用足关节来控制的。 i.坐姿操作时,较难向下施力。通常考虑手的操作方式。 k.手的操作力的一般规律是:左手力量小于右手;拉力大于推力;向下的力略 大于向上的力;向内的力略大于向外的力。 l.关节的活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人体处于舒适时,关节必然处在一定的舒适 调节范围内。
第五章
§1 §2 §3
操纵装置人机学设计
操纵作业的空间范围 操纵作业的生物力学与操纵力 操纵器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1
操纵作业的空间范围 操作者在立姿或坐姿作业时,移动身
体的运动器官在水平面上和垂直面内,所 能触及的最大功能位臵,其包络面称为 “作业范围”。
作业者操作机器,包括控制台、设备、
工具、以及所需要的活动空间的总和,称 为“作业空间”。
返回
一、作业功能可及范围
1、坐姿操作手功能可及范围
手最大可及范围:
手中指所能触及到的所有点构成 的三维空间。
手抓捏功能可及范围:
手三指抓捏状态下,抓捏中心所 能轴状态下,握轴中心所能达 到的三维空间。
2、手抓捏功能可及范围尺寸常用数据:
通常,按第5百分位数男子尺寸设计:
c.制作控制器的原材料
f. 控制器偶发启动的防止
g.控制器布局的设计
• • • • 控制器的布臵区域 控制器的排列 控制器的编组 控制器之间的间距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讲解学习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 安全色GB2894—1996 安全标志GB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6527.2—1986 安全色使用导则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2265—1990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T14774—19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15052—19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生产设备production facilities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装置和器具。
3.2 安全卫生防护装置safety and health guard device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生产过程和设备安全卫生作用的附属物件或设施。
4 基本原则4.1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按规定条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整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除空中、水上交通工具,水上设施,电气设备以及核能设备之外的各类生产设备。
本标准是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础标准。
制订各类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专用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使其具体化。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3—1982 安全色GB2894—1996 安全标志GB4053.1——1993 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1983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6527.2—1986 安全色使用导则GB10434—1989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12265—1990 机械防护安全距离GB/T14774—1993 工作座椅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T14775—1993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GB15052—1994 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50034—1992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J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生产设备production facilities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加工、制造、检验、运输、安装、贮存、维修产品而使用的各种机器、设施、装置和器具。
3.2 安全卫生防护装置safety and health guard device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生产过程和设备安全卫生作用的附属物件或设施。
4 基本原则4.1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按规定条件制造、运输、贮存、安装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险。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标准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标准人类工效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工作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改善工作环境和通过设计适应人类的工作系统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为了规范人类工效学研究和实践,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确保工作系统的安全、高效和人性化。
以下是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人机界面设计标准人机界面是工作系统中人与机器或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其设计合理与否对于工作效率和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制定了相关的人机界面设计标准,包括界面布局、字体大小、颜色搭配、按钮设计等方面,以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工作系统,并减少因界面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疲劳和错误。
二、工作站布局与工具设计标准工作站布局合理与否对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提供了关于工作站布局的标准,包括工作台高度、人机距离、工具放置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操作者能够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减少因姿势不良而引起的疲劳和伤害。
三、视觉设计标准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视觉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制定了一系列视觉设计标准,包括图标设计、色彩搭配、排版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四、工作安全标准工作安全是人类工效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根据国内外的工作安全标准制定了本土化的工作安全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工作环境、工作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工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操作者免受伤害。
五、工作流程和作业设计标准工作流程和作业设计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提供了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作业设计标准,包括任务分配、作业步骤、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减少因作业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错误和疲劳。
六、人机协作标准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模式对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制定了一系列人机协作标准,包括人机协作方式、信息传递、反馈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人机协作的顺畅和高效。
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2007-9-3 11:23:15前言在生产活动中,某些生产设备因设计缺陷而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以及尘、毒、噪声、辐射等危害是比较严重的。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部门有责任从设计、制造上采取相应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使新设计的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有关安全卫生的诸项要求。
然而,我国各类生产设备的专项安全卫生设计标准尚很少,大多数生产设备的安全卫生设计要求都包含在产品标准中。
但是,这些要求难免不尽全面。
为满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和环境保护部门乃至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从治“本”上入手,尽快改善我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现状,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以使生产设备设计、制造部门有所遵循。
本标准是参照德国国家标准DIN31000/VDE1000—1993《技术设备符合安全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俄罗斯国家标准ΓOCT12.2.003—1992《生产设备·安全总则》制订的。
在技术内容上与上述标准相一致,在编写规则上按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执行。
在对GB5083—1985进行修订时,原标准框架未做大变动,但删除了不属于技术内容而只属于政令方面的条款,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证明难以实现的内容。
对原标准中某些技术内容现已形成专项国家标准的条款,改为引用标准形式给出。
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083—198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樊锡瑛、汤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代替GB5083—1985General rules for designing the productionfaci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safety and health requirements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
人因工程 操纵控制器设计要求

第十五讲操纵控制器设计通过本讲的学习,应能够:1.说明控制器及其分类;2.阐述控制器选择与设计的一般原则;3.解释控制器的编码方式;4.说明最佳的控制显示比;5.阐述常用的控制器设计的基本要求;6.说明键盘设计中所考虑的人因工程学因素;7.阐述控制器和显示器布置原则一、控制器概述1.定义:控制器是人用以将信息传递给机器,使之执行控制功能,实现调整、改变机器运行状态的装置,以及人通过自身感觉从控制器接收到完成操作所需要的某些反馈信息。
是人机系统的又一人机界面。
2.合理设计控制器的目的:提高人机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操作者操作的准确、迅速、安全性;减少紧张和疲劳。
3.控制器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操作者的生理、心理、人体解剖和用力等特性。
4.控制器的分类(1)按操纵的身体部位不同,可分为手动控制器、脚动控制器和声音控制器等;(2)按控制器的运动方式不同,可分为旋转控制器、摆动控制器、按压控制器、滑动控制器和牵拉控制器,如表18,1所示。
二、控制器选用与设计的一般原则1.人们在使用控制器时常发生的主要错误:①辨别错误。
对不同的控制器分辨不清而发生操作失误;②调节错误。
把开关等活动部分移动到错误的位置,或忘记检查、未加固定,触动了处于正确位置的控制器;③逆转错误。
把控制器移动到与要求相反的方向上去;④无意识引发。
没加小心或或不注意造成的操作;⑤难以触及。
控制器位置不合理,操作时需要大幅度改变身体姿势,影响控制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在设计与选择控制器时,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功能、转速、能耗、耐久性及外观等,还必须考虑与操作者有关的人的因素方面的一些基本原则。
2.控制器选用与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一般原则①控制器要有利于操作,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动作,以保证系统工作效率。
②控制器的运动方向应与预期的功能方向相一致。
③控制器操纵部分的大小、形状及指向,必须便于把握和移动,其外形应符合人手等部位的解剖学特征。
④控制器的移动范围,要根据操作者的身体部位、活动范围和人体尺寸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操纵,一般,人类,工效,要求,操纵,一般,人类,工效,要求,,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gb/T14775—93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4批准1994—07—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操纵器的选用、设计原则和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系统中用手控或脚控的操纵器的设计和选用。
2引用标准
gb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Jb/Z308工作岗位一般人机工程要求
3操纵工控制方式的分类3.1手控操纵器
如手轮、操纵杆、操纵曲柄、按键、按钮、旋钮和扳钮开关等。
3.2脚控操纵器
如脚蹬、踏板、踏钮等。
4操纵工的选用原则
4.1手控操纵器适用于精细、快速调节,也可用于分级和连续调节。
4.1.1手轮适用于细微调节和平稳调节,当手轮一次连续转动角度大于120°时应选用带柄手轮。
4.1.2曲柄适用于费力、移动幅度大而精度要求不高的调节。
4.1.3操纵杆适用于在活动范围有限的场所进行多级快速调节。
4.1.4按键式、按钮式开关适用于快速控制线路的接通与断开。
4.1.5扳钮开关适用于两种或三种状态的调节。
4.1.6旋钮适用于用力较小且变化细微的连续调节或三种状态以上的分级调节。
4.2脚控操纵器适用于动作简单、快速、需用力大的调节,脚
控操纵器应在坐姿有靠背的条件下选用。
5操纵器一般工效学要求5.1设计要求
5.1.1需用手握紧的操纵器,在与手接触的部位应为球形、圆柱形、环形或其他便于持握的形状,需与手指接触的部分应有适合指形的波纹,其横截面应为椭圆形或圆形,表面不得有尖角毛刺、缺口棱边等。
以保证操纵舒适,用力方便,持握牢靠。
5.1.2为使观测目标时视野良好,便于双手掌握,控制方向用的手轮可以制成半圆形或弧形的转向把型式(见图1)。
图1
图2
5.1.3双手操纵的手轮(或转向把)一次连续转动角度一般不应大于90°,最大不得超过120°(见图2)。
5.1.4带柄手轮做大于120°机动快速旋转时,须有自动离合装置保证手轮与转轴及时脱开或能使手柄及时折合沉入轮缘。
无论装在手轮上或装在曲柄上的手柄都应能够自由转动。
5.1.5操纵杆扳转角度应在30°~60°范围内,最大不得超过90°。
5.1.6用手掌按压操作的操纵器的表面要有球面凸起形状,用手指按压的表面要有适合指形的凹陷轮廓。
按钮的水平截面应为圆形
或矩形,按键应为矩形。
矩形按钮和直径在3~5mm的按钮可做成球面或平面形状,若为编码的需要允许制成其他形状(见图3)。
图3
5.1.7用手指操纵的扳钮开关,转换开关的柄部应为圆柱形、圆锥形或棱柱形。
圆锥形柄部应大径朝外,且柄的外端呈球形。
双位转换开关从一个位置扳转到另一位置的角度一般应不超过40°~90°范围,三位转换开关为30°~50°。
5.1.8用于分级调节的操纵器从一个位置扳转到另一位置时阻力应逐渐增加,一旦到位则应有明显的手感或到位声响,不允许在两个工位之间发生停滞不动的现象。
5.1.9与手接触的操纵器的表面温度在10℃以下60以上时,应采用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制造或包敷。
5.1.10脚控操纵器不应使踝关节在操作时过分弯屈,脚踏板与地面的最佳倾角一般为30°。
在操纵时脚掌应与小腿近似垂直,踝关节活动范围不大于25°,并应在蹬踏力消除后保证操纵器能自动复位。
5.1.11有定位或保险装置的操纵器其终点位置应有标记或专门止动限位装置。
分级调节的操纵器还应有中间各档位置标记和定位及自锁、连锁装置,以保证在工作过程不会由于意外触动和振动而产生误动作现象。
5.2操纵器的尺寸要求
5.2.1操纵器的尺寸应符合gb10000中有关操作者动作肢体的人体测量学指标。
5.2.2手轮(包括带柄手轮)和曲柄的基本尺寸应符合图4和表1的规定。
图4
表1mm手轮直径D轮缘直径d操纵方式尺寸范围优先选用尺寸范围优先选用双手扶轮缘单手扶轮缘手握手柄手指捏握手柄表2mm手柄直径d手柄长度L操纵方式尺寸范围优先选用尺寸范围优先选用手掌握手柄手指捏握手柄15~3510~2025~3012~1875~15030~75100~12045~50140~63050~125125~40050~125320~40070~80200~32075~10015~4010~2525~3015~20 5.2.4操纵杆柄部地基本尺寸应符合表3规定。
表3mm直径d长度L柄部形状指握尺寸范围球形、梨形、锥形锭子形、圆柱形10~4010~30优先选用3020手握尺寸范围35~5020~40优先选用4028指握尺寸范围15~6030~90优先选用4060手握尺寸范围40~6080~130优先选用50100注:球形或梨形柄部适用于摆动角度大于(或等于)30°的操纵杆;圆锥形或锭子形适用于摆动角度小于30°的操纵杆。
5.2.5扳钮开关柄部基本尺寸应适合图5和表4规定。
图5
开关型式通用开关专用开关
表4mm扳钮顶端直径d长度l扳动频率,次/min3~88~2512~2525~505.2.6按钮和按键式开关的基本尺寸应符合图6和表5规定。
图6
操纵方式表5按钮按键基本尺寸da×b行程c按动频率次/min
用食指按动按钮用拇指按动按钮用手掌按动按钮手指按动按键3~5101215305010151818~20XX×512×718×820×125.2.7旋钮的基本尺寸应符合图7和表6的规定。
图7
操纵方式指尖捏握指握表6旋钮直径D10~10035~75旋钮厚度h12~25≥15
5.2.8脚控操纵器的踩踏平面应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其长度应不小于75mm,宽度不少于25mm,表面为齿纹形或防滑脱的其他形状。
5.3操纵器的配置要求
5.3.1操纵器的配置应按功能要求(使用的重要性)、操作频率和操作顺序进行安排。
5.3.2在任何情况下操纵器的手柄、轮缘、按键、旋钮、扳钮等用手接触的部位均应布置在Jb/Z308所规定的
操作者上肢活动范围的可达区域内,重要的和经常使用的操纵器应配置在易达区,使用频繁的应配置在最佳区。
同时应符合操作的安全要求。
5.3.3配置操纵器数量较多时应成组排列,功能相关的操纵器,显示器应集中安放,对有操作顺序关系的操纵器应由左向右(横向排列时)或自上而下(纵向排列时)的顺序进行排列。
与操纵器功能有关的显示器应按功能性质相邻安排,而且操纵器应配置在显示器的下侧或右侧,以避免操作时手臂挡住观察显示器的视线。
分组排列时各组之间的轮廓界限应采用对比较鲜明的颜色、图案或线条框格加以区分以便识别。
5.3.4在同一平面相邻且相互平行配置的操纵器不产生相互干涉的内侧间隔距离应符合图8和表7的规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操纵,一般,人类,工效,要求,操纵,一般,人类,工效,要求,,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