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

合集下载

渴望春天教案7篇

渴望春天教案7篇

渴望春天教案7篇渴望春天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优美、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一、感受——春(情境创设)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生:热烈、充满活力春季!春天!2、让学生说出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略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欣赏作了情感铺垫。

二、体验——春(歌唱《渴望春天》)1、出示课题《渴望春天》,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渴望春天(8篇)

渴望春天(8篇)

渴望春天(8篇)渴望春天作文1不知什么时候,春天已迈着无声的步履向这里静静踱来:田野里飘过温馨的风,绿的叶在太阳光里闪耀,粉的蝶在红、黄、蓝、紫的花丛中追赶玩耍……我躺在草坪上,慵倦地闭起双眼,悄悄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赏赐,白云从头顶悠悠飘逝,四肢软怠,疲乏而又畅快。

哦,春天,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人世间有种种欢娱、种种享受,温顺之中的一切令人难以舍割……然而,大自然的一切信息告知我,春天就要过去了。

每一丝风声中,仿佛能听见低声地道着再见;阳光照旧照着大地,可是绚烂之中含着几许困倦;花开得正艳的时候,也是将要谢败的辰光。

小鸟在树丛中惊喜地啁啾;河岔中流进潺潺的活水;青蛙睁开蒙着一层膜的眼睑;密匝匝的青草拱出地皮和那一望无际的麦苗连成一片。

大自然新的一轮开头了!此刻阳光还无力驱走空气中的冷冽,风斜拂过来,带着料峭的寒意。

或许,刚步入春天,人们还不会一下子倾心于它,是啊,乍暖还寒最难将息,春温竟是那么微弱,不尽人意,但又是那么剧烈地吸引着你,像是受到什么感染,一下还说不清,仿佛前面有个美好的许诺神奇而又难以琢磨。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阵风,挺凉的,但却与冬天扫荡大地的寒飚不同,分明觉得有股清爽、温顺的气息扑在脸上,唤起你对将来挥摆不开的向往。

打开全部的门窗,大口呼吸着新奇空气,或干脆跑到屋外,查找春的踪迹。

瞧,树发芽了,一个个嫩黄芽儿布满枝头;树长叶了,再过几天,这树就发得叫人认不出它了。

叶儿绿得逼你的眼,似乎催你快快向上、快快向上!春天,就是这样唤醒人们的欲望,抚触人的心灵,它布满了鼓舞,令人兴奋担心,春天,浸透着不行取代的魅力!我渴望我生命的四季永久是春天!渴望春天作文2天气变暖了,太阳柔软地照着;小花开头盛开了;蜜蜂和蝴蝶也飞了出来,感受春天的秀丽。

可我们只能把头埋在作业堆里,这令人烦躁难忍。

除了体育课外,每天几乎都是语数英。

但令人更悲催的是有时上着体育课,老师还会喊你回教室改作业。

教室里郁闷的空气,使人呼吸不畅,但是没方法,只好按着老师的要求抓着头皮改错。

渴望春天教案10篇

渴望春天教案10篇

渴望春天教案10篇渴望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进取地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之情,并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

2.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童般天真、美妙的旋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渴望之情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在不断聆听和思考中熟悉歌曲《渴望春天》的旋律,分析歌曲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

2.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演唱后的思考,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1.学习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2.明白68拍的指挥图示,并划拍辅助歌曲的学唱。

3.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点: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表现歌曲《渴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学难点:用平稳、连贯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的每一个乐句;准确演唱第三乐句的变化音。

教学过程:一、准确学唱歌曲1。

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要素:(1)第一次聆听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完美愿望?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你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吗?(2)第二次聆听聆听第一段歌词:尝试即兴用动作表示歌曲各乐句的关联与变化。

聆听第二段歌词:请学生随乐句作呼吸练习(教师可让学生左手持小纸片放在嘴前,以验证他的气息是否均匀、准确)。

教师在对学生的气息做出明确的指导后,提示学生每一句开始前要像闻花香那样做深呼吸(即胸腹联合呼吸),然后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如学生由于肺活量的问题不能坚持演唱整个乐句,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旋律的流动,这样即使中间换气了,听起来依然感到比较连贯。

2。

发声练习:用“u”母音演唱《渴望春天》第一乐句的旋律。

3。

视唱歌曲旋律谱,分析、表现音乐特点。

4。

指导学生划68拍(合拍)的指挥图示。

5。

进行第二次视唱。

6。

指导演唱难点乐句:(1)第三乐句的变化音(2)指导学生练习第四乐句第二小节及第三小节的装饰音的演唱二、艺术地歌唱1.教师:通常情景下,当旋律上行时应采用怎样的力度变化?下行呢?学生:上行时渐强、下行时渐弱。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7篇)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7篇)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带来了7篇《渴望春天》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渴望春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⑴通过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以及创作过程,学习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知识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教学活动;3、能力目标: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偿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材分析:⑴《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愉快、流畅的歌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

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歌唱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充满了对幸福和光明未来的向往,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⑴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轻快活泼的6/8拍子写成。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视觉图象法、快乐教学法。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活动课。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花环、花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欣赏约翰。

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当春天的旋律在我们耳旁响起,春天的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绿草成荫,鲜花绽放,鸟儿欢唱,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音乐家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一起走近生机勃勃的春天。

版书课题《渴望春天》并介绍作品。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

渴望春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春天的脚步”,具体内容为《渴望春天》。

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与渴望。

教学重点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难点为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学会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生字、新词讲解: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理解词义。

b.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c.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小练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并注音。

b.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c.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春天的文字。

2. 答案:a. 生字、新词抄写略。

b. 图画略。

c. 描述春天的文字示例:“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绿的叶子像一只只小手,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

花儿含笑开放,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渴望春天莫扎特钢琴曲

渴望春天莫扎特钢琴曲

渴望春天莫扎特钢琴曲《渴望春天》是莫扎特在1785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也被称为K.571,它是莫扎特晚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首曲子以其欢快的旋律、巧妙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力而受到广大乐迷的喜爱。

作曲始于莫扎特19岁时,他当时正处于音乐生涯的巅峰时期。

这首曲子延续了莫扎特早期作品的典型特点,既有活泼欢快的部分,又有沉思抒情的片段。

整首曲子共分为两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以G大调为主题,展现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曲子一开始,旋律轻快而欢快,仿佛在嬉笑跳跃,展现了春天的热闹景象。

音乐逐渐变得激情洋溢,琴键上下跳动,仿佛春风拂过花丛,带给人们无尽的期待和希望。

第一乐章的高潮部分展示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魅力,他将旋律构建得如此精妙,以至于让人沉醉其中。

该乐章以一个欢快的尾声结束,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终将到来,带来温暖与希望。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是一个慢板,以c小调为主题。

在这个乐章里,莫扎特像是展示了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

他以悲伤和温柔的音调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带给人们深深的触动。

这个乐章显示了莫扎特的情感表达能力,音符间的交织与组合,犹如在心灵深处喃喃呢喃。

曲子的中段部分将音乐推向高潮,琴键间散发着对春天的无限向往,仿佛告诉人们,无论黑暗与寒冷持续多久,春天永远在向我们招手。

最后,乐章以柔和的旋律缓缓结束,仿佛让人们在寂静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整首曲子无论是旋律还是结构,都彰显了莫扎特伟大的音乐才华。

他运用了多样的曲式形式,将欢快和悲伤、忧郁和希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与新生,更表达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和对未来的向往。

《渴望春天》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的钢琴奏鸣曲,它以其华丽、热情和充满感染力的旋律,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莫扎特通过这首曲子传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希望的力量,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

无论是在当时的莫扎特时代,还是在现代的乐坛上,《渴望春天》这首曲子都被视为经典之作。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渴望春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其音乐风格,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内容。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渴望春天》,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模仿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1. 理解歌曲《渴望春天》的背景和意境《渴望春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歌曲,创作背景源于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盼。

这首歌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歌曲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如花开满园、绿草如茵、鸟儿欢唱等,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歌词中透露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表达了在寒冷冬季过后,人们对温暖春天的向往和期待。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渴望。

《渴望春天》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和弦丰富,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通过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特点,了解歌曲的结构和风格。

在理解歌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2. 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渴望春天》的基本旋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唱水平。

歌曲基本旋律的学习:首先,让学生聆听完整的《渴望春天》歌曲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和动感。

随后教师可以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和练习。

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高潮部分,以及每个乐句的换气点和情感表达。

节奏的掌握: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基本节奏型,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通过拍手、踏脚等方式,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歌曲的节奏。

同时结合歌曲旋律的学习,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掌握节奏的变化和表现。

听唱法: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

模唱法:教师分段教授歌曲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进行模仿,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渴望春天初中音乐PPT课件

渴望春天初中音乐PPT课件


2.知道6|8拍子的指挥图示,并挥拍辅助歌曲的演唱。

3.了解作曲家生平及贡献。
作者简介
播放歌曲《期望春天》,请同学们仔细凝听, 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音乐之所以会给我们活泼、欢快、愉悦的感受,音 乐的节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歌曲《期望春天》 是6/8拍,6/8拍本身就具有活泼、欢快的特点 。
小结
•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请谈一谈。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学习莫扎特在艰 巨困苦之中仍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精神, 在今天的大好时光里,好好学习,成为一 个有用的人才,更好的报效祖国,报效社 会。
渴望春天
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 永恒的主题。她不仅告知人们“一年之计在于 春”,更在于她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化身。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积极地感受、理解作品所表现的对春天和生活的赞美之情,
并用优美的歌声加以表现。

2.感受莫扎特在人生最困苦之时,仍能用孩子般天真、美好的旋
律表现对生命、春天期望之情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在不断凝听和思考中熟悉歌曲《期望春天》的旋律,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理解表现歌曲的情感。

2.结合老师的讲授和自主演唱后的思考,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
更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知识与技能•Fra bibliotek1.学习用流畅、跃动的声音表现《期望春天》的风格与意蕴。
教师示范教唱合拍指挥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春天
教学课题:《渴望春天》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

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色彩明亮,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2.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
二、导入
1.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2. 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
三、展开
1.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
2. 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B、作品的情绪1热烈激动2明朗愉快3低沉忧伤C、歌曲的拍号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免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
3. 学习作品的风格
教师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

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

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为后面的创作
好铺垫。

)
4. 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
四、深入
1. 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
2. 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控制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师充满激情的讲述: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
五、拓展
1. 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知识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注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

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
六、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