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调制与解调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AM调制与解调报告)

AM调制与解调报告)

成绩兰州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设计题目: AM的调制与解调系别: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年级、班:2011级(2)班***名:***学号: ************ 指导教师:XXXX2013 年11 月11 日基于MATLAB的AM时域调制系统仿真姓名:XX(电子信息工程2班.第一组)摘要:分析当前通信类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Matlab仿真来弥补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的不足,所以,计算机仿真软件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析了幅度调制系统,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对AM 的调制过程进行了仿真, 并且仿真结果都给出具体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为实际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关键字:MATLAB;AM;时域;系统仿真T HE TEMPORAL MODULATION SYSTEM BASED ON MATLAB SIMULATIONXXXX(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2 class. The first group)Abstract:t 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mmunication cours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was proposed to mak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 equipment, so that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software in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design.Amplitude modulation (AM) system are analyzed, using Matlab as a programming tool, the AM modulation process are simulat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tual system provides a good basis.Key words:MATLAB;AM;The time domain.System simulation一 引言随着通信系统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设计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通信系统模拟仿真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设计新系统时,要对原有的系统做出修改或者进行相关研究,通常要进行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来衡量方案的可行性, 从中选择合理的系统配置和参数设置,然后进行实际应用。

am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am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am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AM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引言:AM调制与解调是无线通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而解调则是将载波信号还原为原始的信息信号。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AM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AM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进一步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器材与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调制信号。

- 调制器:用于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实现AM调制。

- 解调器:用于将AM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的调制信号。

- 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2. 实验原理:AM调制是一种将信息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的调制方式。

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的幅度变化,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解调则是将调制信号中的信息还原出来,使其能够被接收端正确解读。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步骤:-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入调制器的输入端,调制器的输出接入示波器。

-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产生一个正弦波作为调制信号。

- 设置调制器的载波频率和幅度,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AM调制信号。

- 将AM调制信号接入解调器,解调器的输出接入示波器。

-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频谱,分析调制与解调的效果。

2.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可以看到示波器上显示出的波形和频谱。

在调制器输出的波形中,可以观察到载波信号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而在解调器输出的波形中,可以看到原始的调制信号被成功还原出来。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M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和过程。

在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会导致载波信号的幅度变化,从而实现信息的传输。

而在解调过程中,解调器能够将调制信号中的信息还原出来,使其能够被接收端正确解读。

AM调制与解调技术在无线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广播领域,AM调制技术可以将音频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从而实现广播节目的传播。

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一、题目分析调幅调制和解调在理论上包括了信号处理,调幅调制和解调在理论上包括了信号处理,模拟电子,模拟电子,高频电子和通信原理等知识,识,涉及比较广泛。

涉及比较广泛。

涉及比较广泛。

在实际上包括了各种不同信息传输的最基本原理,在实际上包括了各种不同信息传输的最基本原理,在实际上包括了各种不同信息传输的最基本原理,是大多数是大多数设备发射与接收的基本部分,所以我们做的这个课题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本设计报告总体分为两大问题:本设计报告总体分为两大问题:信号的解调和调制。

信号的解调和调制。

在调制部分省略了载波信号的放大、的放大、功放部分,功放部分,功放部分,要调制的信号也同样省略了放大部分,要调制的信号也同样省略了放大部分,要调制的信号也同样省略了放大部分,所以在调制中保留了所以在调制中保留了调制器中的主要部分—乘法器,调制器中的主要部分—乘法器,在解调部分也只是保留了检波器部分,在解调部分也只是保留了检波器部分,在解调部分也只是保留了检波器部分,即二极管即二极管检波器。

检波器。

在确定电路后,利用了EDA 软件Multisim 进行仿真来验证结果。

进行仿真来验证结果。

二、电路的总框图三、调制部分 1、AM 调制波电路图调制信号调制信号乘法器乘法器载波信号半波整流器半波整流器低通滤波器已调波已调波R1500ΩR2500ΩR3500ΩQ12N2222Q32N2222Q22N2222Q52N2222Q72N2222Q42N2222Q62N2222Q82N2222Q92N2222R951ΩR46.8kΩR851ΩR1010kΩKey=A50%W1500kΩKey=A 50%R1110kΩKey=A50%C3100uFC210nF R1451ΩR71kΩR131kΩR121kΩR53.9kΩR63.9kΩC110nF C410nFC510nF Q102N2222R1675kΩR1775kΩR182kΩR192kΩVCC12VVEE -8VXFG1XFG2XSC2V2120 60 0°XSC3V3120 Vrms 60 Hz 0°XSC4V5120 Vrms 60 Hz 0° V4120 Vrms 60 Hz 0°32310302928027252410VEE VCC 0181514171613121198750643213322载波信号载波信号调制信号调制信号A 模拟乘法器模拟乘法器AM 波三极管放大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调制信号:fs=10kHz Vsm=22mv 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频谱图C62nFC72nF 100uF R20510¦510¦¸¸R2110k¦10k¦¸¸R2210k¦10k¦¸XSC1A BExt Trig++__+_V1120 Vrms60 Hz 0¡0¡ããD11LH62XSA2TIN 21201926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解调后的信号的周期f=10kHz 与要调制的信号周期保持不变,而幅值变为原来调制信号幅值的1/4。

高频课程设计AM波调制与解调

高频课程设计AM波调制与解调
3.原理框图及概述.......................................1
4.单元电路设计..........................................2
4.1本地振荡器原理及真................................2
4.2基极调幅原理及仿真................................6
利用MULTISIM仿真的原理图及结果如下:
图4.4.1 低通滤波器电路图
图4.4.2 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的频谱图
图4.4.3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图
电路参数:R10=1kΩ R11=60kΩ R12=1kΩ C8=159nF
分析:从频谱图中可以看到在1KHz时有一根竖线,说明滤波的效果比较好。此外根据上一级电路输出的波形对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使得A=61时,低通滤波器输出的是电压为0.5V,频率为1KHz的正弦波。
题目:AM 波的调制与解调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
指导老师:黄艳
2014年11月9日
1.摘要..................................................1
2.设计指标..............................................1
4.3包络检波器原理及仿真..............................10
4.4低通滤波器原理及仿真..............................17
5.问题与分析............................................19
6.评价..................................................20

am调制解调系统实验报告

am调制解调系统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am调制解调系统实验报告篇一:Am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分析Am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摘要调幅,英文是Amplitudemodulation(Am)。

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范围在503---1060Khz。

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调幅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通过用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通过天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

这时候在接收端可以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也就是把高频信号的幅度解读出来就可以得到调制信号了。

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中短波广播通信的领域里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因是Am调制电路简便,设备简单,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解调接收设备简单,所以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设备成本低,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中、短波调幅广播系统一systemview软件简介systemView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能满足从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要求。

systemView借助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为用户提供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

systemView由系统设计窗口和分析窗口两个窗口组成。

所有系统的设计、搭建等基本操作,都是在设计窗口内完成。

分析窗口是用户观察。

systemView数据输出的基本工具,在窗口界面中,有多种选项可以增强显示的灵活性和系统的用途等功能。

在分析窗口最为重要的是接收计算器,利用这个工具我们可以获得输出的各种数据和频域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比较,或进一步的组合运算。

例如信号的频谱图就可以很方便的在此窗口观察到。

二Am调制原理标准调幅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制,简称调幅(AF)。

假设调制信号m(t)的平均值为0,将其叠加一个直流偏量后与载波相乘(图1),即可形成调幅信号。

am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am调制解调课程设计

am调制解调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M调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数学表达式;2. 掌握AM调制信号的波形特点及其调制过程;3. 了解AM解调的原理,掌握两种主要的AM解调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AM调制解调电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电磁波调制解调过程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AM调制解调规律的能力;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磁波调制解调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3. 引导学生认识到AM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磁学、数学等相关知识,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A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AM调制基本原理- 电磁波传播基础- 调制的概念与分类- AM调制原理及数学表达式2. AM调制信号波形特点- 调制指数与波形关系- 包络线与相位关系的分析- 调制信号频谱特点3. AM调制过程- 调制器电路原理与设计- 调制过程实验演示与观察- 调制参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4. AM解调原理与方法- 解调的概念与分类- 二极管检波原理- 同步检波原理5. AM调制解调应用案例分析- 模拟广播通信- 无线电干扰分析- 现代通信系统中AM技术的改进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分别对应教材的相应章节。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AM调制解调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A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数学表达式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清晰的讲解、生动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AM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AM信号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湖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原理】1.AM调制解调原理标准调幅就是常规双边带调制,简称调幅(AM)。

假设调制信号m(t)的平均值为0,将其叠加一个直流分量A0后与载波相乘,即可形成调幅信号。

其时域表达式为:为外加的直流分量;m(t)可以是确知信号,也可以是随机信号。

AAM调制解调原理图模型如下图所示:AM调制器AM相干解调包络检波2.过调现象定义调幅系数m(及调幅度)——反映基带信号改变载波幅度的程度:m<1时正常调幅aX+b:x^1(交流系数 |m(t)|max):1,x^0(直流分量A0):0.5m>1时过调幅aX+b:x^1(交流系数|m(t)|max):1,x^0(直流分量A0):2【实验环境】【实验步骤、过程】1.根据AM 调制与解调原理,用Systemview 软件建立一个仿真电路,如下图所示:2.元件参数配置Token 0: 基带信号—正弦波信号源(F=50HZ,A=1V)Token 1:多项式函数(a=1,b=2)Token 2,8:高弦正向载波乘法器Token 3,9:正弦信号载波(f=500HZ,A=1V)Token 4,5,6,13,14,15,16:观测点Token 7:线性系统带通滤波器(LF=400HZ,HF=600HZ)Token 10,12:线性系统低通滤波器(LF=100HZ)Token 11:半波整流器3.运行时间设置运行时间=0.5s 抽样速率=2000HZ4.运行系统及分析结果(1)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和AM信号的波形分析:AM信号的频率与载波信号的频率变化相同,且AM基带的幅度是随基带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AM信号实际上是将载波的幅度进行调整使其随基带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幅波。

(2)基带信号、载波信号和AM信号的频谱分析:从图中可知,AM信号中间高峰处为载波项,两边为边带项,基带信号的截止频率是100HZ,AM信号的截止频率是400HZ—600HZ。

课程设计AM调制与解调报告

课程设计AM调制与解调报告

第一章引言调幅,英文是Amplitude Modulation(AM)。

调幅也就是通常说的中波,范围在503---1060KHz。

调幅是用声音的高低变为幅度的变化的电信号。

距离较远,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适合省际电台的广播。

一般中波广播(MW: Medium Wave) 采用了调幅 (Amplitude Modulation) 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MW 及 AM 之间就划上了等号。

实际上MW只是诸多利用AM调制方式的一种广播.像在高频(3-30MHz)中的国际短波广播所使用的调制方式也是AM,甚至比调频广播更高频率的航空导航通讯(116-136MHz)也是采用AM的方式,只是我们日常所说的AM波段指的就是中波广播(MW)调幅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通过用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通过天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

这时候在接收端可以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也就是把高频信号的幅度解读出来就可以得到调制信号了。

早期VHF 频段的移动通信电台大都采用调幅方式,由于信道快衰落会使模拟调幅产生附加调幅而造成失真,目前已很少采用。

调频制在抗干扰和抗衰落性能方面优于调幅制,对移动信道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模拟蜂窝系统都使用频率调制。

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中短波广播通信的领域里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原因是AM调制电路简便,设备简单,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解调接收设备简单,所以AM调制电路常用于通信设备成本低,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如中、短波调幅广播系统。

工程实际中,人们通常将调幅、同步检波、混频等调制/解调过程看作两个信号相乘的过程,一般都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来实现,这比采用分立器件电路简单,且性能优越。

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常见产品有BG314、F1595、F1596、MC1595、MC1496、MC1495、LM1595、LM1596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课题三AM调制与解调系统的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日期:2014.12.22-1.4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3)2 课题任务 (3)3 设计思路与方案 (4)4 设计内容、步骤及要求 (4)5 设计步骤及结果分析 (4)5.1 必做部分 (6)5.1.1 Matlab程序及运行结果 (6)1.普通AM调制与解调 (6)2.抑制双边带调制与解调 (10)3.单边带调制与解调 (14)5.1.2 Simulink仿真及运行结果 (16)1.普通AM调制与解调 (16)1.1 单音普通调制解调 (16)1.2 复音普通调制解调 (18)2.抑制双边带调制解调 (20)2.1 单音双边带调制解调 (20)2.2 复音抑制双边带调制解调 (21)3.单边带调制解调 (22)3.1 单音单边带调制解调 (22)3.2 复音单边带调制解调 (24)5.2 拓展部分 (26)5.2.1 单音普通AM调制解调 (26)5.2.2单音抑制双边带调制解调 (27)5.2.3 单音单边带调制解调 (27)6 总结 (29)7 参考文献 (30)8 意见、建议 (31)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及Labview虚拟仪器仿真研究AM 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的理论设计和软件仿真方法。

从而实现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的系统设计及仿真,并显示仿真结果,根据仿真显示结果分析所设计的系统性能。

在课程设计中,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其它参数不变。

同时也是使高频载波的振幅载有传输信息的调制方式。

关键词:Simulink,GUI友好界面,调制与解调,Labview1、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1.1 目的:本课程设计课题主要研究AM 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的理论设计和软件仿真方法。

通过完成本课题的设计,拟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掌握模拟系统AM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AM 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3.掌握应用MATLAB分析系统时域、频域特性的方法,进一步锻炼应用Matlab进行编程仿真的能力;4.熟悉基于Simulink的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步骤和过程;5.了解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熟悉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的方法。

1.2 意义: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了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在进行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的基础上,设计分析一些简单的仿真系统,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2、课题任务设计AM调制与解调模拟系统,仿真实现相关功能。

包括:可实现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的系统设计及仿真,要求给出系统的设计框图、源程序代码及仿真结果,并要求给出程序的具体解释说明,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具体内容为:1)设计实现AM(包括普通AM、DSB-SC和SSB)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给出系统的原理框图,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说明。

2)采用Matlab语言设计相关程序,实现1)中所设计模拟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仿真,即直接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

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如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仿真,并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3)设计图形用户界面。

采用Matlab语言,利用GUI设计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完成AM调制与解调的功能。

4)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设计,实现系统的功能,要求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如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进行仿真,并记录仿真结果。

5)要求分析上述三种实现方式(直接采用Matlab语言编程的静态仿真方式、采用Simulink 进行动态建模和仿真的方式和采用LabVIEW进行仿真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并与理论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6)对系统功能进行综合测试,整理数据,撰写设计报告。

3、设计方案及论证:模拟调制方式是载频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着欲传输的模拟输入基带信号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的调制方式,包括: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三种。

幅度调制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振幅,使其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其它参数不变。

是使高频载波的振幅载有传输信息的调制方式。

振幅调制分为三种方式: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

所得的已调信号分别称为调幅波信号、双边带信号和单边带信号。

先在Matlab环境下写出三种振幅调制方式的程序,运行得出结果;再在Simulink环境下做出仿真图,再次得到结果;最后在Labview集成环境下进行仿真设计,赋值运行,得出结果。

对所得的三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4、设计内容、步骤及要求4.1必选部分(1) 设计实现A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给出系统的原理框图,对系统的主要参数进行设计说明,具体参数包括:载波频率、调制信号频率、载波大小、调制信号大小、滤波器参数等。

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理论分析计算。

(2)根据所设计的A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进行基于Matlab语言的静态仿真设计。

分别实现单音调制的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的系统仿真设计,要求给出系统的Matlab编程仿真程序及结果,并要求写出程序的具体解释说明,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要求调制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仿真,至少给出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如:单音信号、合成复杂音信号、直接录制的模拟语音信号。

(3) 根据所设计的A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仿真设计。

分别实现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的系统动态仿真设计,要求包括调制和解调的部分,并给出采用Simulink进行动态建模仿真的系统方框图,同时记录系统的各个输出点的波形和频谱图。

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调制信号源进行仿真,具体参数自定。

载波信号频率根据设计情况设定。

(4) 根据所设计的A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采用Matlab语言,利用GUI设计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

完成4.1必选部分(2)所要求的功能。

(5) 根据仿真结果,对系统的时域、频域特性进行分析,并与理论设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2选作部分(1) 根据所设计的AM调制与解调的模拟系统,说明具体的参数,进行基于LabVIEW环境的仿真,分别实现普通调幅方式(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的系统仿真设计,要求包括调制和解调的部分,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并记录仿真结果。

(2)要求调制信号采用不同类型的信号源,进行进一步的仿真,给出系统的前面板和框图,并记录仿真结果,观察分析频谱的变化情况。

5、设计步骤及结果分析5.1必做部分: (1)有关参数说明:Wp(或wp)为通带截止频率,Ws(或ws)为阻带截止频率,Rp 为通带衰减,As 为阻带衰减 (2)有关函数说明:%butterworth 低通滤波器原型设计函数,要求Ws>Wp>0,As>Rp>0 function [b,a]=afd_butt(Wp,Ws,Rp,As)N=ceil((log10((10^(Rp/10)-1)/(10^(As/10)-1)))/(2*log10(Wp/Ws)));%上条语句为求滤波器阶数 :/10/101010log [(101)/(101)][]2*log (/)Rp As N Wp Ws --= N 为整数; %ceil 朝正无穷大方向取整;fprintf('\n Butterworth Filter Order=%2.0f\n',N)OmegaC=Wp/((10^(Rp/10)-1)^(1/(2*N))) %求对应于N 的3db 截止频率; [b,a]=u_buttap(N,OmegaC); %傅里叶变换函数 function [Xk]=dft(xn,N) n=[0:1:N-1]; k=[0:1:N-1]; WN=exp(-j*2*pi/N); nk=n'*k;WNnk=WN.^(nk); Xk=xn*WNnk;5.1.1Matlab 程序代码及程序运行结果 (一)普通AM 调制与解调:%单音普通调幅波的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x为调制信号,t为调制信号自变量,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 %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x=4*cos(150*pi*n); %调制信号y2=Vm0*cos(2*pi*fc*n); %载波信号figure(1)subplot(2,1,1);plot(n,y2);axis([-0.01,0.01,-5,5]);title('载波信号');N=length(x);Y2=fft(y2);subplot(2,1,2);plot(n,Y2);title('载波信号频谱');%画出频谱波形y=Vm0*(1+ma*x/Vm0).*cos(2*pi*fc*n); figure(2)subplot(2,1,1);plot(n,x);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X=fft(x);Y=fft(y);w=0:2*pi/(N-1):2*pi;figure(3)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2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1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8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Rp=1;As=15;ws=60/N*pi;T=1; %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p,As); [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4)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10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复杂音普通调幅波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x为调制信号,t为调制信号自变量,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x=4*cos(150*pi*n)-3*cos(200*pi*n); %调制信号n=-t0/2:1/fs:t0/2;y=Vm0*(1+ma*x/Vm0).*cos(2*pi*fc* n);figure(1)subplot(2,1,1)plot(n,x)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N=length(x); X=fft(x);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2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1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y1=y-2*cos(8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 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10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三角波普通调幅波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x为调制信号,t为调制信号自变量,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t0=0.1;fs=12000; fc=1000; Vm0=2.5;ma=0.25;n=-t0/2:1/fs:t0/2;x=sawtooth(150*pi*n,0.5) %调制信号y2=Vm0*cos(2*pi*fc*n); %载波信号figure(1)subplot(2,1,1);plot(n,y2);axis([-0.01,0.01,-5,5]);title('载波信号');N=length(x);Y2=fft(y2);subplot(2,1,2);plot(n,Y2);title('载波信号频谱');%画出频谱波形y=Vm0*(1+ma*x/Vm0).*cos(2*pi*fc* n);figure(2)subplot(2,1,1);plot(n,x);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X=fft(x);Y=fft(y);w=0:2*pi/(N-1):2*pi;figure(3)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2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1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8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Rp=1;As=15;ws=60/N*pi;T=1; %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cs,ds]=afd_butt(OmegaP ,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4)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 plot(w,abs(Y))axis([0,pi/6,0,10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0.1171(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单音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 %x为调制信号,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 t0=0.1; 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x=4*cos(150*pi*n); %调制信号y=Vm0*x.*cos(2*pi*fc*n);%载波信号figure(1)subplot(2,1,1)plot(n,x)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N=length(x);X=fft(x);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2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2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20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 [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5000]); 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复音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 %x调制信号,t调制信号自变量,t0采样区间,fs采样频率,%fc载波频率,Vm0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x=4*cos(150*pi*n)-3*cos(200*pi*n); %调制信号y=Vm0*x.*cos(2*pi*fc*n); %载波信号figure(1) subplot(2,1,1) plot(n,x)title('调制信号'); subplot(2,1,2) 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 N=length(x);X=fft(x);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3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2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2000*pi*n);y2=Vm0*y1.*cos(2*pi*fc*n);%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 T=1;%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 [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55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三角波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 %x调制信号,t调制信号自变量,t0采样区间,fs采样频率,%fc载波频率,Vm0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x=sawtooth(150*pi*n,0.5) %调制信号y=Vm0*x.*cos(2*pi*fc*n);%载波信号figure(1)subplot(2,1,1)plot(n,x) title('调制信号'); 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 N=length(x);X=fft(x);Y=fft(y);w=0:2*pi/(N-1):2*pi; 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2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22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20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 [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50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0.1171(三)单边带调制与解调%单音单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ma),要求fs>2fc%x为调制信号,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N=length(n);x1=4*cos(150*pi*n); %调制信号x2=hilbert(x1,N);y=(Vm0*x1.*cos(2*pi*fc*n)-Vm0*x2.* sin(2*pi*fc*n))/2;figure(1)subplot(2,1,1)plot(n,x1)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 X=fft(x1);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3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25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8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 %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 [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 plot(w,abs(Y))axis([0,pi/6,0,25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复杂音单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ka),要求fs>2fc% x为调制信号,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 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t0=0.1;fs=12000;fc=1000;Vm0=2.5;ma=0.25;n=-t0/2:1/fs:t0/2;N=length(n);x1=4*cos(150*pi*n)-3*cos(200*pi*n); %调制信号x2=hilbert(x1,N);y=(Vm0*x1.*cos(2*pi*fc*n)-Vm0*x2.* sin(2*pi*fc*n))/2;figure(1)subplot(2,1,1)plot(n,x1)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X=fft(x1); 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3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axis([pi/6,pi/4,0,25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8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 %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 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25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 OmegaC = 0.1171%三角波单边带调制y=amod(x,t,fs,t0,fc,Vm0,ka),要求fs>2fc% x为调制信号,2t0为采样区间,fs为采样频率,% fc为载波频率,Vm0为未经调制的输出载波电压振幅,ma为调幅度;t0=0.1; fs=12000; fc=1000; Vm0=2.5; ma=0.25;n=-t0/2:1/fs:t0/2;N=length(n);x1=sawtooth(150*pi*n,0.5) %调制信号x2=hilbert(x1,N);y=(Vm0*x1.*cos(2*pi*fc*n)-Vm0*x2.* sin(2*pi*fc*n))/2;figure(1)subplot(2,1,1)plot(n,x1)title('调制信号');subplot(2,1,2)plot(n,y)title('已调波信号');X=fft(x1);Y=fft(y);w=0:2*pi/(N-1):2*pi;figure(2)subplot(2,1,1)plot(w,abs(X))axis([0,pi/4,0,3000]);title('调制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subplot(2,1,2)plot(w,abs(Y)) axis([pi/6,pi/4,0,2500]);title('已调波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y1=y-2*cos(100*pi*n);y2=Vm0*y1.*cos(2*pi*fc*n); %将已调幅波信号的频谱搬移到原调制信号频谱处wp=40/N*pi;ws=60/N*pi;Rp=1;As=15;T=1; %滤波器参数设计OmegaP=wp/T;OmegaS=ws/T;[cs,ds]=afd_butt(OmegaP,OmegaS,R p,As);[b,a]=imp_invr(cs,ds,T);y=filter(b,a,y2);figure(3)subplot(2,1,1)plot(n,y)title('解调波');Y=fft(y);subplot(2,1,2)plot(w,abs(Y))axis([0,pi/6,0,2500]);title('解调信号频谱'); %画出频谱波形程序运行结果:Butterworth Filter Order= 6OmegaC =0.11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