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梳理统编版教材七~九年级篇文言文逐篇梳理汇总

合集下载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件

2021届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课件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2)为 可以为.师矣 介词,当、做
第 30 页
学而.不思则罔 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3)而 博学而.笃志 连词,表并列,而且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这样的
(4)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代词,他的
第 31 页
(5)不亦说乎.( 语气词,表反问,相当于“吗” )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的人 ) (7)于.我如浮云( 对,对于 ) (8)必有我师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意思是“在其中” )
第9页
(5)相委.而去( 舍弃 )
(6)下车引.之( 拉,牵拉 )
(7)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8)君与家.君.期日中(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第 10 页
6.文言虚词。
(1)公欣然.曰( ……的样子 )
(2)去后乃.至( 才
)
(3)相委而.去( 连词,表顺承
)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就 )
第 24 页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活用类型:__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 含义:_学__过__的__知__识__;__新__的__理__解__和__体__会__。_____ (5)饭.疏食,饮水 活用类型: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_吃__。____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活用类型:_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_ 含义:__以__…__…__为__快__乐__。____
第一篇 过教材 专题知识梳理
第二部分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
栏目导航
一、《世说新语》 二则(《咏雪》《陈 太丘与友期行》)
二、《论语》十二章

2014中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课件:文言文梳理__九年级上册

2014中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课件:文言文梳理__九年级上册

二 文言文梳理——九年级上册
[实词积累]
“得” 1.能够。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得到,获得,捕获。如: 故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也。(《鱼我所欲也》)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然得(捕获)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高频考点: (1)池 非不深也( 护城河 ) (2)委而去 之( 离开 . . 次高频考点: 包围 (3)七里之郭 ( 外城 ) (4)环 而攻之( . . 2.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畔” 同 ______ “叛” ,____________ 背叛 亲戚畔之 ______ 。 3.解释下列加点的活用词。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1)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 (2)威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名词用作动词,树立威望 .
二 文言文梳理——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 [文化常识]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包括10表、8书、12本纪、30世 家、70列传。《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社稷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按方位命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 北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古代把 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中的原隰之祇,即能生长五谷的 土地神祇,这是农业之神。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后成为国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作战的地理优势,有利作战的地理优势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

2019中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课件:文言文梳理__七年级上册

2019中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课件:文言文梳理__七年级上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高频考点:
(1)先自度.其足( 量长短 (3)至之.市(到……去 ) 次高频考点:
) (2)而置之其坐.( 同“座”,座位) (4)反.归取之(同“返”,返回 )
(5)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 (6)遂.不得履( 终于
)
2020/9/30
二 文言文梳理——七年级上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他)先)先自量度好其自足己,脚而的置尺之码其,坐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有__人__问__:__“__(_你__)_为__什__么__不__用__脚__试__试__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郑__人__买__履__》__讽__刺__了__那__种__因__循__守__旧__、__固__执__己__见__、__不__知__变__通__、__不__懂_ 得根据客观实际 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2020/9/30
二 文言文梳理——七年级上册
3.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他__不__知__道__船__和__剑__的__关__系__是__一__动__一__静__,__而__把__两__者__都__看__成__静__止__的__了。这启示我们 ______________要__尊__重__实__际__,__用__发__展__变__化__的__眼__光__来__看__问__题__。_____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共68张PPT)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苏教)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共68张PPT)
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三)短文两篇 [课文挖宝]
高频考点: (1)遂以名 楼( . (2)重檐翼 馆( . (4)坐窥 井邑( .
命名
黄鹤楼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 ) )
像鸟的翅膀一样
(3)亦荆吴形胜之最 也( .
远眺
最美的地方
)
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次高频考点: (5)州城西南隅 ( . (6)四闼 霞敞( . 项是 A.遂以 名楼 . B.以 为神(《黔之驴》) . C.乃以 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 D.可以 为师矣(《论语》) .
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 (2)陶后鲜 有闻( . (3)贞 以立志( .
多 少 坚定,有节操
) ) ) )
(4)人多树 之为庭实焉( .
种植,栽培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答案] 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年幼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 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 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 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 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替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 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 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议论 运用了__________ 的表达方式。
二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 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要培植好坚 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正直, 正直是为了站稳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会想到要正 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 空,心空是为了虚心悟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会想到要虚 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 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要磨炼自己的 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 砺名节、无论贫富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 都喜欢种竹子,把它作为庭院中有存在价值的东西。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47张PPT) 文言文知识清单九年级上册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共47张PPT) 文言文知识清单九年级上册

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日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风 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 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有时大雾完全消散,皎洁 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 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 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 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 ,迎着风,那真是欢乐极了。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愿望
古义:散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今义:打开
古义:开放 3.野芳发而幽香
今义:散发
古义:倒下的样子 4.颓然乎其间者
今义:颓废的样子
【一词多义】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秀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2.临 临溪而渔(靠近)
译文 要说那太阳岀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 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 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 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 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就是山中的 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 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 醉翁之意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注释】①蔚然:茂盛的样子。②回:曲折、 回环。③临:居高面下。④意:意趣,情趣。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 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 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 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 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 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 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

统编版教材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逐篇梳理汇总(七年级)

统编版教材七~九年级35篇文言文逐篇梳理汇总(七年级)

【课文注释】 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②日中:正午时分。 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 舍弃。去,离开。 ④乃:才。 ⑤时年:这年。
门外戏⑥。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⑦?”答 曰:“ 待君⑧久
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 说:“(父亲)等您很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
[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课文注释】 ⑮ 十有五:十五岁。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⑯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⑰ 惑:迷惑,疑惑。 ⑱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 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 命令。 ⑲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 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 见。 ⑳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㉑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 矩,法度。
曾子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为人谋⑪ 而不忠⑫乎?
曾 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 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⑬乎?传⑭不习乎?”(《学 而》)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呢?”
[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 自我修养。
【课文注释】 ⑧吾(wú):人称代词,我。 ⑨日:每天。 ⑩ 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 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 反省。 ⑪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⑫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⑬ 信:诚信。 ⑭ 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 授的知识。
子曰:“饭疏食,饮水㉞,曲肱㉟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㊱我如浮云㊲ 。”(《述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文学常识】《论语》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的一部书,共20篇。

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丘__,字__仲尼__,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积累】1. 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按时。

(2)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专题01文言文课件

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专题01文言文课件
___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 分)
»考点技法突破
【答题思路】 ⑴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贝腿行划分。这种划分的方法关键在于寻找语句中的 动词,若动词在句首,
往往在其后断开;若动词在句中,往往頗前断开。如上题的C项“大王介之使 至赵”中的动词“遣’放在句中,应在它的前面
二、自读篇H
1. 与朱元思书*(八上第11课) 10年未考
2. 周亚夫军细柳*(八上第23课) 10年未考
3. 核舟记*(八下第11课)
10年未考
4. 马说*(八下第23课、课标推荐篇目)10年未考
5. 湖心亭看雪*(九上第12课、课标推荐篇目)
2014年考查
6. 唐雎不辱使命*(九下第10课) 10年未考
解释时,应该継一个恰当的解释,送里不可能解释为“士兵”,而应该解释为“最终”。确 定词义后,应代入原句检验,
若可翻译週暇,则是正确的,反之,便是错误的。代入这1节,务必要有。
»考点技法突破 •角度二一词多义
技法精讲
【常见题型】
[2018年7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醉翁之亭不在酒 ②公输子之亭不过欲杀臣 B. ①臣蹲知不如徐公美 ②臣碎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①中同力拉崩倒之声②唱至赵矣 D. ①男有分,女有归 ②毕礼而归之
断开,所以这项是正确的。
(2)寻找句中的虚词及固定结构。一1$是虚词在句首,往往在其后断开.如:盖/大苏泛赤壁云。若虚词 在句中,往往在
其前断开,如: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但也有个别虚词是特例,如“之”解释为助词“的”时不能 断开.例如“小大之犹’的 “之”前不断开再如“子"以”做介词时前面不断开.例如“还于旧都’的“子’前不断 开:‘故临臟臣狀事’的“以”前不 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