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盏灯》教案

合集下载

《心中那盏灯》教案

《心中那盏灯》教案

《心中那盏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那盏灯”的寓意,体会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亲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心中那盏灯》的阅读与理解。

2. 亲情故事分享。

3. 亲情交流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心中那盏灯”的寓意。

2. 学会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亲情。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出示一盏灯笼,引发学生对“心中那盏灯”的好奇心。

b. 学生分享自己对“心中那盏灯”的理解。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心中那盏灯》。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c.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3. 亲情故事分享a. 学生分享自己和亲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b.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对分享者的感受。

4. 亲情交流活动a. 学生分组进行亲情交流,分享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b.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5.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b. 学生展示自己的亲情作品,如绘画、写作等。

c.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

2.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亲情交流活动中的口语表达清晰度、连贯性和情感传递。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真诚地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爱意。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2. 家庭作业: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个亲情活动,如拍摄一张全家福、一起做饭等,并记录下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口语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小学语文6-教案设计.心中那盏灯

小学语文6-教案设计.心中那盏灯

小学语文6-教案设计.心中那盏灯一、教学目标:1.了解“心中那盏灯”故事背景和中心思想;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通过阅读,让学生懂得感恩,做到心存感激,乐于助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1. 理解“心中那盏灯”故事的主要意思;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能够理性地分析生活中的点滴,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三、教法:解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先向学生讲述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得到了很多礼物,但却被他的妈妈安排各种课外辅导班,让他觉得毫无乐趣。

这个孩子因此感到不满与痛苦,最后终于想起亲情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幸运地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被父母爱着。

2.学习活动(1)阅读让学生先把《心中那盏灯》读一遍,并让他们自己感受这篇文章的主体思想。

(2)分组发表观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文章中的问题展开探讨,并邀请代表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自我分析,从中进行讨论,从每个人的过往经验及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展开。

(3)情境演示由老师指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文章中所述的情节和感性语言。

演绎过程中,除了主要内容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个人对文章中的观点或思考,以便使演绎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够感染同学。

3.课堂反思(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经验与教训;(2)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自我检查得失;(3)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做适当的安排,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200字以内的文章,谈谈你感受到的感恩之情,以及你是如何付出帮助他人的。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范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范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2. 学会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3. 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挑选一篇符合教学目标的范文。

2. 准备与范文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图片。

3. 准备写作练习的素材和指导。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背景。

2. 准备一本写作本,用于课堂练习。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一盏灯?它在生活中有什么象征意义?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范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文章中的美好事物。

课堂讲解:1. 教师对范文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文章中的美好事物,如亲情、友情、梦想等。

写作练习:1. 教师给出一个与范文相关的写作话题,如“我心中的那盏灯”。

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和真实感受的表达。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写作练习的话题,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范文,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范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写作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感悟。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一、心中那盏灯——探索人生哲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那盏灯”的寓意,认识到它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人生哲理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节:导入——生活中的“灯”讲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灯”,如物理意义上的灯光,以及象征意义上的灯光,如希望之灯、指路之灯等。

2. 第二节:心中的灯讲解“心中那盏灯”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它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

3. 第三节:寻找心中的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自己心中的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方向和目标。

4. 第四节:守护心中的灯讲解如何保持心中的灯不熄灭,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5. 第五节:照亮他人的人生讲解如何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他人的人生,如何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中那盏灯”的寓意、寻找方法及守护信念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照亮他人的人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心得分享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与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相关的中小学教材章节。

2. 案例素材:收集与“心中那盏灯”寓意相关的故事、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灯光,引出“心中那盏灯”的寓意。

2. 讲解心中的灯:阐述“心中那盏灯”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心中那盏灯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心中那盏灯》。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优秀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心中那盏灯》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2)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心中那盏灯》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心中的那盏灯?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和情感。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那盏灯,讲述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语文教案 心中那盏灯-优秀奖

三年级语文教案 心中那盏灯-优秀奖

《心中那盏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中那盏灯》是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为了满足儿子想要一个透亮的灯笼的心愿,在年三十前一天的深夜,忍受着刺骨的冰冷,赤手为儿子打磨、制作冰灯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

本文以亲情关爱为主题,富于情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我”要父亲做一个灯笼。

第二部分(5—13自然段),写父亲为“我”做灯笼的过程。

第三部分(14自然段),赞美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笼。

透过这三件事表达了我对父爱伟大、无私的赞美。

二、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亲情,为了能让学生感受父亲的伟大,本课时侧重设计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抓住了父亲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突出父亲做冰灯的不容易和辛苦。

要想让学生能感受到这些必须要学生反复用心品读,通过朗读——圈画——体会——交流——感悟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世间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真情。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本课还采用谈话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在读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在深情的朗读中体会儿子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依据本课的学习任务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行动、语言等写人的方法,在学习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怜爱之情,感受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同学们,都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还有一种比母爱更深沉更无私的爱也时刻陪伴着我们。

课件出示父子温馨组图,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说出你的感受。

2.教师导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心中那盏灯》,去认识一位慈祥和崇高的父亲吧!板题:18《心中那盏灯》(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过渡语:用冰做成灯笼,很不可思议,我想其中一定包含了许多故事,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吧!1.品读父亲的动作:默读课文5---1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父亲制作冰灯时的动作的句子来,用心体会。

《心中那盏灯》教案

《心中那盏灯》教案

《心中那盏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心中那盏灯”比喻的意义,体会亲情的伟大和生活的希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灯光”造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心中那盏灯”比喻的意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2. 用“灯光”造句。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盏灯火,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盏灯给你什么感受?”(3)教师板书课题《心中那盏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心中有没有一盏灯,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心中那盏灯”的比喻意义。

3. 深入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分析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和希望。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心中那盏灯”指的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意义?4. 应用拓展(1)学生用“灯光”造句,教师点评。

(2)学生表演课文片段,体会亲情和希望的力量。

6.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人分享课文《心中那盏灯》的故事,体会亲情的美好。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学生造句,评估学生对“心中那盏灯”比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家庭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深层含义。

3.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家庭作业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那盏灯”的短文。

2. 组织一次班级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家庭故事和亲情体验。

3. 开展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创作一件表达对亲情的感激之情的艺术品。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原文及教案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原文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心中那盏灯》原文在我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zhí)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

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xiàng)熬年夜的习俗。

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和享(xiǎng)受。

父亲说:“行。

”我说:“我不要纸糊的。

”父亲很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亮的。

”其实,我是想要有玻璃罩的那种。

腊(là)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

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zhì)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líng)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gōu)画了些细碎(suì)的小花。

我知道,父亲是农民,没钱买灯笼。

但我还是想,父亲会给我做一个,只要能透出亮就行。

父亲说:“行。

”年三十的早上,我醒得很早,正当我迷迷糊糊地想再睡会儿时,突然被一阵“沙沙沙沙”的声音吸引了过去。

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kàng)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

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

父亲每打磨一阵后,就停下来在衣襟(jīn)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我说:“爹,你干啥呢?”父亲说:“醒了?天还早呢,再睡一会儿吧。

”我又说:“爹,你干啥呢?”父亲把脸扭(niǔ)过来,有点尴尬(gāngà)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

这不,冰冻(dòng)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父亲笑了笑,说完,又拿起了那块冰,洗碗似的打磨起来。

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取暖。

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liāo)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yē)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听了父亲的话,看着他那冻得发红的双手,豆大的泪珠从我的眼里滚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心中那盏灯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课,这里
这么明亮,这么宽大。

还有这么多的老师。

在这上课一定很爽,是
不是。

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上你一定能展现最闪亮的一面。

:积极动
脑,声音洪亮,大胆发言。

有没有信心。

上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18课《心中那盏灯》,来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大家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我想要一盏透明的灯笼,可是,当时我
们家条件困难,没有钱买灯笼,但是父亲还是十分干脆的答应了我。

那么父亲是怎样做出那盏最美的灯的呢?这里又包含着一个怎样的
感人的故事。

就让我们到文中去了解吧。

二、学习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温暖。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5---13自然段,先用“---”画出描写父亲做冰灯
的语句。

再用“~~”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的句子。

仔细读读这些句子,
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时间为(6分钟)
这里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看这两个字,读、画读什么呢?读5---13自然段。

画什么呢?画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把你画出的这些语句读一读,把你的理解想法感受一会说给大家听。

四、交流汇报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来回报自己的收获成果。

谁先汇报第一个问题?把你画出的父亲做冰灯的语句读出来,并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汇报。

(一)品读父亲的动作
是啊,大年三十的早上,人们都还在睡梦中,父亲为了能让孩子在新年到来之际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灯笼,起得那么早在打磨冰灯,父亲在打磨的是一块冰,同学们触摸过冰吗?谈谈你的感受。

你能模仿一下父亲的动作吗?(可见父亲多么用心,多么在意)而此时的父亲是在寒冬腊月的早上,用手不停地打磨冰。

同学们想象一下父亲的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粗糙、红肿、长满老茧、)父亲的手冻红了,冻僵了,在脖就子上暖一会儿,还要接着做,为了满足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愿望,父亲不顾双手刺骨的凉,精心的打磨着冰灯。

从这,你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多么可亲可敬的父亲哪!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父爱读一读,谁来读。

让我们把父亲做灯的身影记在心中吧。

指名读。

这段话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每一字每一句都透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

你要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这种情感。

再读
你还画了那句描写父亲做冰灯话,说说你的体会。

(二)品读父亲的语言
父亲做灯的行为引发了父子间的对话,也就是第二个问题,谁来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其中有一个描写父亲神态的词,大家发现了吗?是什么?“尴尬”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尴尬?此时父亲是什么心情?谁能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无奈和歉疚之情。

又怕孩子失望,连忙予以安慰。

谁来读一读,读出父亲这种复杂的心理。

为了不让孩子失望又开始打磨起来,父亲的手多凉啊!可是,当我撩起被子,想要父亲过来暖和暖和时,父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你能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对儿子的爱。

听着父亲关怀的话语,看着父亲冻红的双手,我怎能不感动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是啊,父亲一大早就开始给我做冰灯了,打磨冰灯已经很长时间了,所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我分明感到。

(生)__________!”
是啊,父亲为了做好冰灯,打磨这块冻彻骨髓的冰已经无数次了。

所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

(生)____________!”
是啊,为了争取时间给孩子做冰灯,手每次只暖和一会儿,所以“父亲刚才给我掖被子的时候,(生)___________!”
师:是啊,在暖暧的被窝里,我分明感到(生)“_______________”,
4、“我”仅仅感受到父亲手的冰冷吗?还感受到什么?(父亲对儿子的爱,亲情的温暖) 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如果把这些加点的字在重读一下就更好了。

谁来试一试。

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冰灯,虽然没过几天就化了,但它却一直珍藏着那盏灯,那是一盏最美的灯。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看自学指导二:
五、自学指导(二)
默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父亲做的冰灯是一盏最美的灯?
(3分钟)
为这盏冰做的灯是父亲用心打磨出的,所以我觉得——(那是一盏最美的
灯)
因为这盏冰做的灯凝聚了父子间的浓浓真情,所以我觉得——(那是一盏
最美的灯)
因为这盏冰做的灯不仅照亮了黑夜,还照亮了我的心,所以我觉得——(那
是一盏最美的灯)、
六、多年以后,作者心中依然铭记着这盏灯、这份爱,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出示,师配乐朗读)
对于您——我的父亲,我有太多的感激,那如山的父爱将是我此生都无以回报的。

有太多的话、太多的爱我想对父亲倾诉,然而此刻我只想说:“父亲,
您是我永远的骄傲!”
七、师:孩子们,你们都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你们的父母都深切的关爱着你们,父爱无声,父爱无痕,父爱无处不在。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
多的话想对父亲说,下面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生花的妙笔,来写一写我们的心声吧。

板书心中那盏灯
动作语言浓浓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