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合集下载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最初地下水沿石灰岩中的细小的裂隙流动、 溶蚀,形成溶孔、溶隙等;然后逐步扩大形成 溶蚀漏斗竖井和大溶洞,使岩溶水在局部富集 成地下暗河。进一步溶蚀使分隔的地下河发生 侧向连通,高势地下河系和低势地下河系。
地下水
岩溶地下水的分布
地下水

伏溪流







塌陷坑
塌陷 落水洞
地下水位
不成功的井
地下水
含水层获得水的过程叫补给,失去水叫排泄.
地下水
向 斜 构 造 盆 地 中 的 承 压 水
地下水
水压面
潜水 承压水
砂岩 页岩
砂岩 页岩
单斜构造中的承压水和潜水
地下水
压力面 自流水井
隔水层 隔水层 含水层
山区高位补给 承压水头很高
地下水
断快构造(承压斜地)中水的补给和排泄
地下水
4、孔隙水,指分布于松散土壤或岩层孔 隙中的地下水。在不同的埋藏条件下,孔 隙水分别称为孔隙-上层滞水、孔隙-潜 水、孔隙-承压水。
地下水
风化裂隙水的分布
地下水
成岩裂隙中有时分布有地下水
玄武岩 成岩裂隙 中有时 分布有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构造裂隙水的分布
地下水
好井
干井
好井
变质岩中的构造裂隙水
地下水
6、岩溶水是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 的地下水。岩溶是水与可溶岩相互作用的产物。 岩层具有可溶性、水具有侵蚀能力和水体流动 是岩溶发育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钙镁离子浓度,可将地下水分为 5 类: 极软水 c<1.5; 软水 c=1.5~3.0; 微硬水 c=3.0~6.0; 硬水 c=6.0~9.0; 极硬水 c>9.0。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思考:断层或断层带起到什么作用 ?
❖ 下图中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如何?
❖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 平原和盆地中普遍发育;砂砾构成含水水水源。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存在多种成因类型,如洪积、冲
积、坡积等,成因类型不同,其分布、地貌形态及内部 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由此也决定了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存 在较大差异。故而,以下按成因类型来分析其中的水文 地质特征。
❖ 风化裂隙深度有限 ❖ 局部形成层状裂隙含水层 ❖ 动态变化大
10.3.2 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中的地下水
10.3.2.2 构造裂隙水
1、裂隙发育规律的控制因素 ❖ 岩石(层)力学性质
▪ 岩性:受力后的破坏(脆,塑)
▪ 结构:厚层,互层等 ❖ 构造应力
▪ 大小, ▪ 应力频率, ▪ 性质(张,压) ❖ 构造部位 应力集中的部位,裂隙常较发育,岩层透水性也好。 背斜轴部常较两翼富水,倾斜岩层较平缓岩层富水,断 层带附近往往格外富水。
❖ 例如: 西北某些新构造运动影响的洪积扇 山西霍县--新构造运动结果→有多个溢出带
西北某些新构造运动影响的洪积扇
山前水位埋深 深 浅 深 浅
10.1.5 冲积物(fluvial plain)中的地下水
❖ 河流沉积物与洪积物相比:
① 经常性水流作用的结果 ② 河流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横向与纵向差异大;
▪ 水力联系不统一性 ——裂水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
▪ 渗透的各向异性 ——KX≠KY
裂隙水特点
转下页
裂隙水的特点、裂隙水含水系统
❖ 水量分布不均匀 ——有的地方打井有水,有的地方无水 ❖ 水力联系不统一性 ——裂水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 ❖ 渗透的各向异性 ——KX≠KY
10.3.1 概述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1主要含水层1.1.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由砂质粘土夹细砂或卵砾石组成,厚度15m左右,水位埋深小于15m。

呈带状分布于沁河及其支流河谷两岸。

富水性较好,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1~5.0L/sm。

主要承受大气降水补给,向河流及基岩风化带含水层排泄。

水质类型属HCO3-Ca.Mg型水。

1.1.2碎屑岩浅层裂隙水含水岩组(裂隙水)风化带厚度受地形起伏的影响,据钻孔资料综合分析一般为60~90m,最深可达100余米,富水性取决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

该含水层一般呈潜水性质,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浅部富水性较强,下部较差,据井检孔的3次抽水试验,降深9.47~62.37m,单位涌水量0.0052~0.1655L/sm,平均为0.0075L/sm,渗透系数为0.0109~0.8974m/d,平均为0.3747m/d,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1.1.3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组(裂隙水)该含水岩组主要指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其中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三段地层矿区内普遍出露。

含水层为巨厚层粗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直接承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形相宜处以下降泉的形式排出地表。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地层深埋地下,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粒砂岩,是3号煤的主要充水来源。

钻进中的冲洗液消耗量及水位变化不大,岩芯裂隙不发育,据ZK3-1孔的抽水试验,降深36.12m,单位涌水量0.00108L/sm,渗透系数为0.00063m/d,水位标高694.04m,水质类型为HCO3-KNa型水。

1.1.4碎屑岩夹碳酸盐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裂隙岩溶水)矿区内该地层埋藏较深,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灰岩,其间夹数层泥岩、砂质泥岩等隔水层,裂隙不发育,相对减弱了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据井检孔的2次抽水试验,降深66.18~79.28m,单位涌水量0.00078~0.0012L/sm,平均为0.00099L/sm,渗透系数为0.0039~0.0059m/d,平均为0.0049m/d,弱富水性,水质类型为HCO3-Na型水。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的类型

①侵蚀泉 是河谷切割到含水层时形成的,含水层 若为潜水(出露)则形成侵蚀下降泉;若为承压水 时则形成侵蚀上升泉。 ②接触泉 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接触,地下水流受阻, 沿接触面出露,称为接触泉。 ③断层泉 是承压水沿导水断层上升,在地面标高 低于承压水位处,涌出地表形成的。这类泉常沿断 层呈线状分布。
⑶根据泉水温度分类 冷泉 泉水温度大致相当或低于当地年平均气温 的叫冷泉,这种泉大多由潜水补给。 温泉 泉水温度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叫温泉。 温泉起源有二:一受地下岩浆的影响,二为地下 深处地热的影响。
①孔隙水(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 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
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
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 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埋
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叫做裂隙水。它主要分布 在山区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下的基岩中,裂隙的性 质和发育程度决定了裂隙水的存在和富水性。根据 裂隙的成因可将裂隙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
1-承压水位; 2-潜水位; 3-隔水层; 4-含水层;
A-承压水井;B-自流水井;C-潜水井
① 包气带水-上层滞水
包气带水 在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
重力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包气带水。
包气带 是指潜水位以上未被水饱和的岩土层。 包气带水的特征是:受气温控制季节性变化明显,雨 季水量多,旱季水量少,甚至干涸。
山东济南趵突泉
敦煌月芽泉
⑶构造裂隙水
构造裂隙是由于岩石受构造运动应力作用 所形成的,而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就称为构造 裂隙水。一般按裂隙分布的产状,分为层状裂 隙水和脉状裂隙水两类。层状裂隙水埋藏于沉 积岩、变质岩的节理及片理等裂隙中。由于这 类裂隙常发育均匀,能形成相互连通的含水层, 具有统一的水面,可视为潜水含水层。当其上 部被新的沉积层所覆盖时,就可以形成层状裂 隙承压水。

06-5.3-3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06-5.3-3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侵入岩中的裂隙,通常在其与围岩接触的部 分最为发育,在此形成富水带。
17:05
114-7
赋存和运移于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称 为构造裂隙水。
由于构造裂隙较为复杂,构造裂隙 水 的变化也较大,呈现出不均匀性和各 向异 性的主要特点。
17:05
114-8
一般按裂隙分布的产状,将构造裂隙水分为层状 裂 隙水和脉状裂隙水两类。
1. 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为哪几类?各有 什么特征?
17:05
114-11
层状裂隙水埋藏于沉积岩、变质岩的节理及片理 等 裂隙中,这类裂隙常发育均匀,能形成相互连通的 含水 层,具有统一的水面,可视为潜水含水层;当其 上部被 新的沉积层所覆盖时,就可以形成层状裂隙承压 水。
脉状裂隙水往往存在于断层破碎带中,通常为承压 水性质,一般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在地形低洼处 , 常沿断层带以泉的形式排泄,通常水量大、延伸远 、水 位一致,其富水性取决于断层性质、两盘岩性及 次生充 填情况等。
多雨 和地形平缓地区,风化裂隙水较丰富,常以泉的
形式排 泄于河流中;在地形起伏大,沟谷发育的山区
,径流和 排泄条件好,不利于风化裂隙水的储存,所
以除了雨季 短时期外,水量不大。
17:05
114-6
贮存并运移在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 成 岩裂隙水 。
成岩裂隙一般常见于岩浆岩中,喷出岩类的 成岩裂隙以玄武岩最为发育,这一类裂隙在水平 和垂直方向上都比较均匀,呈层状分布,彼此相 互连通,裂隙不随深度减弱,水量往往较大,下 伏隔水层往往是其他的不透水层。
17:05
114-5
赋存在风化裂隙中的水为风化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常埋藏于地表浅处,含水层厚度不大, 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方向透水性随深度而减弱, 逐渐过渡到不透水的未风化的岩石。风化裂隙水多为 裂 隙-潜水型,具有统一的水面。

0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0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影响潜水面变化的因素: i)地形——潜水面通常随地形起伏 而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较地形平缓; 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潜水面起伏幅 度较大,潜水面坡度较大,排泄条件 好;平原地区地形切割微弱,地势平 坦,潜水面起伏很小,排泄条件差。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的排泄方式
泉——地形低洼处,地形切割到潜水面,潜水流 出地表,形成泉水。潜水补给的泉一般又称为下 降泉。泉水出流一般很平静,没有向上喷涌的情 况。下降泉的类型有侵蚀泉(a)、接触泉(b)、 溢流泉(c、d)。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地表水——潜水高于地表水位时,地表水体附近 潜水流向地表水。湖泊周围、河流中上游常见。 为散流(线状)排泄。
结合水、毛细水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很有意 义。
上层滞水通常季节性存在,与地下水面脱节, 可向地下水面流动。水量小,动态变化大,一 般没有供水意义。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 (1)潜水的概念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iv)人为因素——人工浇灌、排水等也会 影响潜水面的高低及形状。人工浇灌可导 致潜水面的上升;而排水又可能形成潜水 降落漏斗(围绕着排水区的漏斗状的水位 下降区)。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4)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1)水文地质剖面图
编制方法:在一般的地质剖面的基础 上加绘水文地质资料编制而成。按一 定的比例尺在具有代表性的坡面线上 绘出地形剖面,然后在图上表示出水 位、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 其变化等地质、水文地质要素。

3-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3-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岩土中的空隙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孔隙、岩土中的空隙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空隙的类型将含水介质分为孔隙、裂隙和岩溶含水介质。

孔隙介质主要是松散沉积物,裂隙介质主要是岩层裂隙,岩溶介质主要是岩溶化的岩体。

孔隙水从广义上讲就是赋存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孔隙水可以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以存在于砂岩中,但只有未充分固结的砂岩中才会存在孔隙水,还可以存在于溶蚀孔隙中,这些溶蚀孔隙不同于岩溶介质,孔隙之间都不是相互连通的,但最常见的孔隙水埋藏于松散的沉积物中,因此可以将孔隙水定义为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

孔隙水的特点共有两点:一是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连续性好,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这是由于沉积的环境所决定的,沉积物成层分布,因此孔隙水也成层分布;二是同一含水层中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并具有统一的地下水水面,主要是因为松散沉积物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使得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可以相互的交换。

裂隙水存在于岩层的裂隙中,按照裂隙的成因可以将裂隙水分为:成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裂隙水的主要特点有:1.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受到岩石裂隙成因类型、裂隙的性质、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它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匀性;2.由于裂隙水的水动力条件复杂,它的渗透性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3.裂隙含水系统的形态多样,可以分为层状、带状、脉状;4.裂隙水的运动性质十分复杂,它的流速、流态、流向变化大。

断层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它是地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构造。

它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意义——断层两盘的岩性和断层的力学性质控制着断层的导水—储水特征。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将空隙扩大为管道或洞穴,携带泥砂的急速水流不断冲蚀扩展管道及洞穴,导致重力崩坍,有时直达地表,这样,在地下就会形成贯通的洞穴通道,在地表塑造独特的地貌景观,形成独特的水文特征,这种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表和地下现象称为岩溶,也叫喀斯特。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地下水类型的划分
按地下水成因可分为凝结水、渗人水、埋藏水、原生水等;
按地下水的含盐量,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与卤水;
按地下水的力学性质分为结合水、毛细水与重力水等。

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法,就是依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与含水层的空隙性质进行划分的综合分类法。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就是指含水层在水文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

综合分类法,首先就是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与承压水。

再按照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

将二者组合成为9种复合类型的地下水。

地下水综合分类组合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带水各种松散沉积物中的土
壤水,存在于局部隔水层
上的季节性重力水,过路
重力水及悬挂毛管水
裸露裂隙岩层中的
季节性重力水及毛
细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
上部岩溶通道中
存在地季节性重
力水
潜水各种松散沉积物浅部的

裸露于地表各类裂
隙岩层中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岩
溶化岩层中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内容
10.3 裂隙水
10.3 概述
1、裂隙的类型
❖ 成岩裂隙 (original fracture 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 构造裂隙 (tectonic fracture 断层(裂)带)
❖ 风化裂隙(weathering fracture )
2、裂隙水的特点:
▪ 水量分布不均匀 ——有的地方打井有水,有的地方无水
❖一般为潜水(未风化的母岩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底板);被后期 沉积物覆盖的古风化壳可赋存承压水。通常情况下,风化壳规 模相当有限,风化裂隙含水层水量不大,就地补给、就地排泄, 旱季泉流量变小或干涸。
❖(3)影响风化裂隙发育的因素 风化裂隙的发育受岩性、气候及地形的控制。
风化裂隙水示意图——层状裂隙水(局部性)
▪ 水力联系不统一性 ——裂水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
▪ 渗透的各向异性 ——KX≠KY
裂隙水特点
转下页
裂隙水的特点、裂隙水含水系统
❖ 水量分布不均匀 ——有的地方打井有水,有的地方无水 ❖ 水力联系不统一性 ——裂水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 ❖ 渗透的各向异性 ——KX≠KY
10.3.1 概述
3、裂隙水的类型 (1)成岩裂隙水:赋存于成岩裂隙中的水 (2)风化裂隙水:赋存于风化裂隙中的水 (3)构造裂隙水:赋存于构造裂隙中的水, 主要研究对象 。
10.3.3 构造裂隙水
层状夹层脆性岩层裂隙发育特征
裂隙水流系统与孔隙水流系统的比较
裂隙 水 流 系 统
孔隙 水 流 系 统
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
断层的导水性——影响因素
❖ 断层两盘岩性:
▪ 脆/脆——导水; ▪ 脆/塑——部分导水; ▪ 塑/塑——不导水
❖ 断层的力学性质: ▪ 张性断裂带导水; ▪ 压性断裂带不导水
构成弱透水层;赋存的孔隙水,为主要供水水源。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存在多种成因类型,如洪积、冲
积、坡积等,成因类型不同,其分布、地貌形态及内部 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由此也决定了其中水文地质条件存 在较大差异。故而,以下按成因类型来分析其中的水文 地质特征。
❖ 水流沉积物是分布最广、最有水文地质意义 包括: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滨海三角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塬
本章内容
10.2 岩溶水特征
10.2 .1 岩溶及其研究意义
岩溶(喀斯特) :是水与可溶岩发生化学作 用和机械破坏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地质、地 蚀、水文等)现象的总称。 岩溶水(喀斯特水) :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 层中的水 。
岩溶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岩溶现象 对许多人来说是很神密的(含部分专业人 员),岩溶现象的壮观奇特,岩溶水的神出 鬼末,有着积极的一面:
❖ 例如: 西北某些新构造运动影响的洪积扇 山西霍县--新构造运动结果→有多个溢出带
西北某些新构造运动影响的洪积扇
山前水位埋深 深 浅 深 浅
10.1.5 冲积物(fluvial plain)中的地下水
❖ 河流沉积物与洪积物相比:
① 经常性水流作用的结果 ② 河流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横向与纵向差异大;
10.1.7 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
❖ 黄土地区的地貌形态:
黄土塬:原始地貌保持较好的规模较大的黄土平台
黄土梁:长条状的垅岗 ;黄土峁:浑圆形的土丘;
黄土杖(撑)地:梁与峁之间宽浅谷地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杖地
山西黄土地区实景照片
❖ 右上黄土杖地 ❖ 左下黄土塬、梁 ❖ 右下黄土塬上
黄土梁
黄土杖地 黄土峁
10.1.3 典型地区洪积扇(Alluvial fan)的形成
山区
平原
扇顶
扇缘(前)
水动力条件 水流集中 分散 流速快(高能区) 慢(低能区)
地形地貌 地形高,陡(扇顶 ) 地形低缓(扇缘)
典型地区洪积扇沉积物的分带性
山区
平原
扇顶
扇缘(前)
沉积物粒度 粗(砾,粗砂) 中砂 细 极细、粘土
沉积特征 分选
10.2.4岩溶水特征
❖排泄:
▪ 北方岩溶水-集中以岩溶大泉形式排泄;
▪ 南方岩溶水-主要以地下暗河、泉、基流形式排 泄。
地苏地下河 出口
地苏地下河出口 附近落水洞
南方的岩溶地下河排泄成为地表水之源
岩溶山区分布的落水洞
❖ 动态: 由于存在“灌入式”补给,径流通畅,
集中排泄,类似于地表水,故而地下水动 态受外界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动态变化较 为显著。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塔山 烟雨漓江
九马山
象鼻山
可溶岩分布 约占全国面 积的1/3
岩溶水的奇特又使人无可耐何——消积不利
❖ 华北的大多数煤层,下伏O2灰岩水承压水头之 高,带来开采风险巨大
❖ 云南、广西、贵州省岩溶山区,缺水严重,阻 碍发展,生活赤贫现象
❖ 岩溶区的库水渗漏,处理困难 ❖ 在基本建设中,地下施工,燧道施工困难重重
具体表现为:不均匀介质→不均匀水流→差异溶蚀→更 不均匀介质→更不均匀水流→进一步差异溶蚀→如此循 环往复,便形成一个岩溶演化的正反馈过程。
10.2.4岩溶水特征
❖补给:
a:总体上来讲,岩溶介质吸收降水的能力很强, 南方岩溶降水入渗系数可达0.8以上,北方 岩溶区降水入渗系数在0.3以上。
b:补给方式:不仅存在渗入式的补给且存在通 过落水洞、竖井、溶蚀漏斗等的"灌入式"补 给。
❖(3)岩脉及侵入岩接触带张开裂隙发育,常形成带状裂 隙含水系统;
❖(4)熔岩流冷凝时,下部常形成熔岩孔洞或管道,钻孔 遇到时会出现掉钻、泥浆大量流失等,往往可以获得可 观的水量。
10.3.2 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中的地下水
10.3.2 风化裂隙水 (1)风化裂隙的基本特点
❖风化裂隙常在成岩裂隙与构造裂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育,形成 密集均匀、无明显方向性、连通良好的裂隙网格。 (2)风化裂隙水的基本特点
10.1.6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风成作用)
❖ 黄土是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 ❖ 在我国西北部广泛、大面积分布,西北部地区又是我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基本上无常年性 河流(或地表水),地下水水量也不丰富。 ❖ 赋存于黄土孔隙与裂隙中的地下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主 要水源。 ❖ 黄土特征:厚度大,结构疏松,粉土含量大于60%,含 钙质结核,呈棕黄,微红,棕黑色。 ❖ 黄土形成时期:第四纪中、下更新世 (Q2与Q3黄土)
思考:断层或断层带起到什么作用 ?
❖ 下图中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如何?
差 中等 好
10.1.3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特征—赋存
山区
平原
扇顶
扇缘(前)
透水性(K) 好

水位埋深 深 浅 渐深(或承压)
赋存 (深埋区) (溢流区) (下沉区)
10.1.3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特征—补给与排泄
山区
平原
扇顶
扇缘(前)
补给 流速水交替
排泄

V大,交替快
径流排泄
差 V小,交替慢 蒸发排泄
10.3.2 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中的地下水
10.3.2.1 成岩裂隙水 成岩裂隙的富水特点 ❖(1)沉积岩及深成岩浆岩的成岩裂隙通常多是闭合的,
含水意义不大;
❖(2)喷出地表的岩浆岩——玄武岩成岩裂隙最为发育: 常形成柱状节理和层面节理。此类成岩裂隙大多张开且 密集均匀,连通良好,常构成贮丰富、导水通畅的层状 裂隙含水系统;
洲沉积物以及冰水沉积物 洪积物呈扇状 河道堆积物呈条状 湖泊堆积物的平面展布呈同心圆状
10.1.2 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之中。 在我国,第四系与部分第三系属未胶结或半胶结的松散 沉积物,赋存孔隙地下水。下面主要讨论第四系松散沉积 物中的孔隙水。 ❖ 洪积物中的地下水 (1) 典型地区洪积扇(Alluvial fan)的形成 (2)洪积扇中地下水赋存条件与特征 从沉积物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入手,分析沉积岩性的变 化规律,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特征。 水动力条件控制沉积作用→控制岩性地貌→控制地下水
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 ❖ 孔隙水的流动通常呈层流流态,符合达西定律
10.1 .1 孔隙水特征
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之中。 在我国,第四系与部分第三系属未胶结或半胶 结的松散沉积物,赋存孔隙地下水。下面主要讨 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
❖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 平原和盆地中普遍发育;砂砾构成含水层,粘性土
12.5.2断层的水文地质意义
❖ 断层带可以起到贮水空间、集水廊道、导水通 道与阻水边界的作用。 (1)当围岩本身裂隙不发育而仅断层带局 部破碎时,构成局部的带状贮水空间; (2)发育于透水围岩中的导水断层,不仅是 贮水空间,还兼具集水廊道的功能; (3)导水断层沟通若干个含水层或(及) 地表水体时,断层带兼具贮水空间、集水廊道 与导水通道的功能。 (4)阻水断层的存在往往构成地下含水系 统的边界。
10.1.4洪积物中地下水赋存条件小结
❖ 综合上述分析:
分析不同沉积物类型的地下水赋存、运动和水化学特 征等(简称水文地质条件),应从沉积物形成时的 水动力场到沉积物沉积规律,再到地下水的分带性 特征来进行
❖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比死记更重要,即: 普通地质作用---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
10.2.3 岩溶水系统的改造与演变
10.2.3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机理)
岩溶水与孔隙水、裂隙水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介质可 以被改造,水流特征不断变化,介质特征也不断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初始介质场 K0 —— V0 K1 —— V1
K 小 V小 水流分散
K2 —— V2
……….………
Kn —— Vn
K 大 V大 水流集中
在冲积平原区往往发育有多条河流,呈交织状、 发生改道且长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