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同步练习设计
《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14 背影蓼莪(节选)《诗经·小雅》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锦书】【微赏】道出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
父母对待儿女是这样地用心,做儿女的对父母也应该尽心尽力地去孝养。
父母爱子女,子女回报父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课一赏·亲情【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差使(chāi) 助记交卸(xiè) 奔丧(bēn sānɡ)迂腐(yū) 拭干(shì) 搀扶(chān)橘子(jú) 蹒跚(pán shān) 图解簌(sù)簌2.明字形狼jí(藉) fù(赋)闲游ɡuànɡ(逛)踌chú(躇) 马ɡuà(褂) zhà(栅)栏tuí(颓)唐琐xiè(屑) chù(触)目伤怀(1)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diàn(惦)记着我。
(2)我身体平安,唯bǎnɡ(膀)子疼痛厉害,举zhù(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3.晓词义(1)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2)簌簌: 纷纷落下的样子。
(3)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
(4)踌躇: 犹豫。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颓唐辨析1: 衰颓败落。
(7)琐屑: 细小而琐碎的事。
(8) 触目伤怀辨析2: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情郁于中: 感情积聚在心里。
4.记常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匆匆》《春》《欧游杂记》(任选其二) 等以及一些文艺论著。
助记串词免出“差(chā)”错他隔三差(chà)五地出差(chāi),一年差(chà)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跑业务;他呆望着车窗外闪过的参差(cī)树木,对这样的生活有点厌倦。
《背影》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

《背影》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学会珍惜亲情,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并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2)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影”。
(2)提问:“背影”一词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让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生字词,进行讲解和运用。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同步练习题目。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背影”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同步练习题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选取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讲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4《背影》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4《背影》同步练习附答案14《背影》同步练习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交卸.(xi è) 奔丧.(s ān ɡ) 狼j í(藉) 游gu àng(逛) 簌簌.(s ù) 颓.唐(tu í) 举zh ù(箸) su ǒ(琐)屑sh ì(拭)泪晶莹.(y ín ɡ) 踌躇..(ch óu ch ú) 蹒跚..(p án sh ān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A .毛泽东的诗词绝对没有颓唐..消极或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之作,总是以磅礴的激情、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催人奋发向上。
B .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同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C .读着好友寄来的贺卡,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D .大学生放假赋闲..在家,如果能走出家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就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解析:D 项中“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
和语境中的“大学生放假”不符,使用不当。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是一档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B .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C.某节目邀请康震、王立群、蒙曼与郦波等四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担任嘉宾。
D.少数民族对于中国的重大贡献在哪里?一是疆域贡献,二是制度贡献,三是文化贡献。
(解析:B项中引号里的逗号应为顿号。
)4.找出下面语段中的两个病句,并改正。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面。
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又让我们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
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
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最新北师大版第5课《背影》同步练习(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背影》提高作业练习背影班级: 姓名:作业导航1.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平实的动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2.四次“背影”各自不同的作用3.充分理解崇高的父爱一、基础部分1.下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琐屑(xiè) 簌簌(sù) 行李(xínɡ ) 颇(pō)B.丧事(sān) 赋闲(fù) 拣定(jiǎn) 迂(yū)C.妥帖(tiē) 典质(zhí) 栅栏(shān) 攀(bān)D.游逛(ɡuànɡ) 狼藉(jiè) 颓唐(tū) 搀(chān)2.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他待我斩斩不同往日。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3.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A.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D.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4.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表现对“我”当时不理解父亲的自责)B.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表现了父子相互体谅和照顾,尤其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C.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父亲想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他心里觉得踏实)D.“进去吧,里面没人。
”(与上文的“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相呼应,表现父亲对社会世态的不满和无奈)阅读下文,做5~9题。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背影》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

第三单元第11课《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作者是学者、、民主战士。
答案:朱自清|作家解析:朱自清是现代著名人物,课文中有注释,直接填答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记住就能答对。
学习中对注释中有关作家作品信息要记忆。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奔__________丧.差.__________使簌.簌__________ 琐屑.__________狼jí__________ 踌chú__________ pán__________跚tuí__________唐答案:sān|chāi|sù|xiè|藉|躇|蹒|颓解析:注意易错点,“丧”是多音字,本题中读第一声;“差”是多音字,本题中读chā;“簌”的声母是s不是sh;“屑”的韵母是ie不是e;“藉”是草字头,不是竹字头。
点评:给汉字注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3、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①这些日子,家中光境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②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③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
在晶萤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答案:①景②咐③已④莹解析:“境”与处所环境有关,“景”指“情景”;“付”指交给,“咐”是语言告之;“萤”是指一种昆虫,“莹”指闪亮的光点。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4、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狼藉:②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答案:①乱七八糟的样子。
②看到家中惨淡的光景心里感到悲伤。
解析:两词的含义在语句中没有变化,根据所学所记直接解释即可。
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

背影同步练习(含答案)篇一:《背影》同步练习《背影》同步练习福兴中学心灯[语言积累?运用](一)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号,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出版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其散文文字风格不一,但都注重写法上的“”,曾被誉为“美文”的典范。
(二)学海拾贝1.你能准确地标注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吗?奔丧()狼藉()妥帖()踌()躇()蹒()跚()颓唐()琐屑()晶莹()2.你能找出下面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吗?①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附闲。
改为②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惊醒些,不要受凉。
改为③我赶紧试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改为3.你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①(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②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③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4.你能发现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吗?()A.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B.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C.“不行!”小李不服气地说,“刚才漏了一着,不补回来睡不着。
”D.“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厂长严肃地说。
(三)语言实用请仿造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义气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响起,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惶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
(四)综合性学习2021年5月,某中学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以该校一名中学生的身份参与这项活动,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1.请结合活动的主题,用简练的语言拟一条宜传标语以营造气氛。
(不超过20字)2.如果你所认识的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困惑,请向她推荐一本相关的名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背影》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

《背影》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同步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2)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懂得珍惜家人。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把握文章中的细节描写。
2. 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对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有所了解。
引入本课《背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对文章有个整体的认识。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心情。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抒情手法等。
(3)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讨论作者的写作技巧。
5. 课堂练习:根据课堂讲解和合作探讨的内容,让学生完成同步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请根据本文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你家人的文章。
2. 请总结本文的主题和情感,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和作者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评价: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深度,以及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珍惜家人的态度。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同步练习

《背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迂(yū)腐交御(xiė)狼籍(jí)触(chù)目伤怀B、游逛(guàng)踌躇(zhú)马褂(guà)举著(zhù)提笔C、蹒(pán)跚颓(tuí)唐琐屑(xuè)不能自已(jǐ)D、差(chāi)使赋(fù)闲簌簌(sù)拭(shì)目以待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听到这感伤的音乐,他不禁触目伤怀....了。
B、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深深吸引了广大读者。
C、这部剧太感人了,让她看得不能自已....。
D、这伙犯罪分子气焰嚣张,竟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向群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感染新冠病毒。
B、通过对《背影》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爱子之心。
C、塑料制品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给地球带来了污染,实在是一把双刃剑。
D、同学们经过讨论与思考,终于得出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③既然钟情于玫瑰④既然选择了远方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①②③5、仿写句子。
读完朱自清的《背影》,我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父爱。
回首往昔,我才发现父爱无处不在,当我摔倒时,鼓励我勇敢站起的眼神是父爱;当我失败时,教导我乐观面对的话语是父爱;当我骄傲时,是父爱;当我远行时,是父爱。
二、读课文选段,并回答文后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同步练习设计
一、注音
差( )使( ) 交卸( ) 奔丧( ) 狼藉( )丧( )事赋( )闲
踌( )躇( ) 栅( )栏( ) 蹒( )跚( ) 拭( )干颓( )唐
琐( )屑( ) 举箸( ) 迂( )腐晶莹( )
二、划出下列词语中的错不字,并按顺序订正。
情不自尽不能自己万簌俱寂满院狼籍再三嘱附托
咐不人
订正:
三、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
差不( ) 差劲( ) 出差( ) 参差( )
2。
丧失( ) 丧事( ) 丧命( ) 奔丧( )
四、解释加粗的字
1、触目伤怀( 3 ) 2、触她之怒( ) 3、踌躇了一会( ) 4、踌躇满志( ) 5。
情郁于中( 4 ) 6、不能自已 ( )
7。
举箸 ( ) 8。
惟有 ( ) 9、变卖典质 ( )
10、迂腐 ( )
五、解释词语
1。
祸不单行: 4。
颓唐:
2、赋闲: 5、琐屑:
3、蹒跚: 6。
情郁于中:
六、填空
1、《背影》是一篇( ) 散文,选自( )。
作者( ),中国散文家、诗人、她的代表作有散文—-—-、-—---等。
她的散文风格是:( ),( ),
以( ),( )著称。
我们还学过她的另一篇散文——---—。
[春]
2、《背影》这篇散文,以“—----—-”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了父亲--—--------———-—--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之情。
3。
《背影》一文的中心是通过-—----—-的描写表现父子之情,采纳—-——-——法来选材构思。
4。
课文主要写了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分不、望父买橘、回忆读信、北京思父几件事、其中作者着重写的是—-——---—-。
5。
散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散文、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 。
七、体会语句表达的感情
1。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
答:朴素的叙述,蕴含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已”“了”中包罗着极其复杂的感情,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思念。
2。
父亲讲:“事已如此,不不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的话)
[答: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在如此的处境下,父亲强抑悲苦,反过来劝慰儿子,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
3。
我再三劝她不必去;她只讲:“不要紧,她们去不行!”(父亲的话)
[答:包罗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
4。
她望车外看了看讲:“我买几个橘子去、您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的话)
[答:买橘,可见父亲为儿子想得周到怕她旅程辛苦,口渴;“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的嘱咐,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生怕儿子有什么闪失。
简短的话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
5。
过了一会讲:“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的话)
答:[临不的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怕儿子的行李丢失。
这些话语无不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
6。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她。
答:[“赶紧”“搀”是因为父亲的爱感动了我,表现了
我对父亲的疼惜之情。
]
7。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她相见!”
答:[连用两个感叹号,使感情表达的更强烈,直截了当抒发对父亲怀念之情,余音袅袅,情思绵绵。
一个“再”字蕴含了无限的情意。
]
八、简要回答问题
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两句中的“聪明”
的意思如何理解?
[答:这个地方的“聪明”是反语,能够理解为糊涂,不明白事。
是对父亲临行前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理解的追悔。
划线处也可换为:(是作者在写作本文时,理解了父亲对自己的挚爱后的自责自嘲、)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包罗着“我”如何的感情?
[答:包罗着遗憾,但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
3。
讲讲本文“我"四次流泪的缘故。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九、读《背影》第六节,回答问题、
1。
注音[考虑一下“蹒跚”“拭"的意思]
栅( )栏( ) 蹒跚( )( ) 拭( )干
2。
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3、“……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句中,三次突出“布”字的作用:
[参考答案: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惨淡,衬托父亲买橘的感人举动,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
4、父亲走路“蹒跚"的缘故是:
5、写父亲买橘爬月台的“背影”,连用了“ "“ "“”三个动词的作用:
[答案:“攀”“缩”“倾”;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难中见深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6。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她看见,也怕不人看见。
"讲讲我什么缘故“怕她看见”?
[答:
7、(父亲买橘回来后)“因此拍拍衣上的泥土,内心特不轻松似的,……”讲讲您对该句的理解。
(提示:父亲的动作与表情,是我的眼光看出来的)
[答:“内心特不轻松似的”是因为父亲,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内心越是感到踏实与满足、事实上不轻松,父亲装
出轻松的模样,是怕儿子感到内心难过,因此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
]
78、“……过了一会讲:‘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她走出去。
她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讲:‘进去吧,里边没人。
’"体会父子之情,讲讲您的理解。
[答:“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不,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回头”是依依不舍;“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望”字,饱含深情,有感激父爱之情,有依依不舍之情,还有悔恨、自责之情。
两小句话,表现了父子深情。
] 9。
选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请您回答辆次流泪的缘故、[答 :第一次流泪,这是被父亲的爱所感动而流泪,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因父亲“背影”的消逝而流泪,是惜不的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