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糖的生产制作工艺和种类模板

合集下载

淀粉制糖

淀粉制糖

淀粉制糖一、概述1、淀粉糖工业:利用淀粉为原料的制糖工业称为淀粉糖工业。

2、淀粉糖:将淀粉质的原料或淀粉用酸或酶水解获得的各种聚合度的水解产物。

1)淀粉糖种类:结晶葡萄糖(完全水解产物)、淀粉糖浆(不完全水解产物)、果葡糖浆(转化产物)2)淀粉糖浆按转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类。

低转化糖浆DE值<20,中转化糖浆DE值38~42,高转化糖浆DE值60~703、DE值(葡萄糖值):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占糖浆干物质的百分比。

二、淀粉水解方法1、淀粉水解有3种方法:酸解法、酶解法、酸酶结合法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在高温下将淀粉水解转化为葡萄糖酶解法:利用专一性很强的淀粉酶及糖化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酸酶结合法:酸液化和酶糖化的工艺称为酸酶结合法2、液化:在糖化前,用酸或酶使糊化的淀粉水解到一定糊精和低聚糖的程度,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强。

3、糖化:淀粉由葡萄糖组成,经酸或酶的催化作用,发生水解变成葡萄糖4、α-淀粉酶(液化酶):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是从淀粉分子内部以随机的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5、β-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依次以麦芽糖为单位切开α-1,4糖苷键,在水解过程中水解产物麦芽糖分子中C1的构型由α型转变为β型,所以称其为β-淀粉酶6、糖化酶(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作用于淀粉时从非还原末端的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切下一个葡萄糖单位,产生的葡萄糖为β-构型,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

7、脱支酶:能够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酶称为脱支酶。

酶解法1、酶解法分为两步:1)利用淀粉酶将淀粉液化——液化2)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糖化2、液化的目的:1)使淀粉乳粘度降低,流动性增高2)为下一步糖化创造有利条件3、酶法生产全糖工艺1)全糖:淀粉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作用得糖液,精制后浓缩、干燥、全部转化为商品淀粉糖,一般全糖的DE值在98以上。

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1酸法工艺酸法工艺是以酸作为水解淀粉的催化剂,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酸水解时,随着淀粉分子中糖苷键断裂,逐渐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各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葡萄糖多聚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糖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

1 )工艺流程.酸法工艺流程如图6—4所示:淀粉一调浆一糖化一中和一第一次脱色过滤一离子交换一第一次浓缩一第二次脱色过滤一第二次浓缩一成品图6-4 酸法工艺流程2 )操作要点(1)淀粉原料要求常用纯度较高的玉米淀粉,次之为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

(2)调浆在调浆罐中,先加部分水,在搅拌情况下,加入粉碎的干淀粉或湿淀粉,投料完毕,继续加入80?左右的水,使淀粉乳浓度达到22~24波美度(生产葡萄糖淀粉乳浓度为12~14波美度),然后加入盐酸或硫酸调pH值为1.8。

调浆需用软水,以免产生较多的磷酸盐使糖液混浊。

(3)糖化调好的淀粉乳,用耐酸泵送入耐酸加压糖化罐。

边进料边开蒸汽,进料完毕后,升压至(2.7~2.8)×104pa(温度142~144?),在升压过程中每升压0.98×104pa,开排气阀约0.5 min,排出冷空气,待排出白烟时关闭,并借此使糖化醪翻腾,受热均匀,待升压至要求压力时保持3~5 min后,及时取样测定其DE值,达38~40时,糖化终止。

(4)中和糖化结束后,打开糖化罐将糖化液引人中和桶进行中和。

用盐酸水解者,用10%碳酸钠中和,用硫酸水解者用碳酸钙中和。

前者生成的氯化钙,溶存于糖液中,但数量不多,影响风味不大,后者生成的硫酸钙可于过滤时除去。

糖化液中和的目的,并非中和到真正的中和点pH值7,而是中和大部分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到蛋白质的凝固点,使蛋白质凝固过滤除去,保持糖液清晰。

糖液中蛋白质凝固最好pH值为4.75,因此,一般中和到pH值4.6~4.8为中和终点。

中和时,加入干物质量0.1%的硅藻土为澄清剂,硅藻土分散于水溶液中带负电荷,而酸性介质中的蛋白质带正电荷,因此澄清效果很好。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主要淀粉糖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一、液体葡萄糖(工艺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1酸法工艺酸法工艺是以酸作为水解淀粉的催化剂,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缩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酸水解时,随着淀粉分子中糖苷键断裂,逐渐生成葡萄糖、麦芽糖和各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葡萄糖多聚物。

该工艺操作简单,糖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设备投资少。

1 ) 工艺流程 (酸法工艺流程如图6—4所示:淀粉一调浆一糖化一中和一第一次脱色过滤一离子交换一第一次浓缩一第二次脱色过滤一第二次浓缩一成品图6-4 酸法工艺流程2 ) 操作要点(1)淀粉原料要求常用纯度较高的玉米淀粉,次之为马铃薯淀粉和甘薯淀粉。

(2)调浆在调浆罐中,先加部分水,在搅拌情况下,加入粉碎的干淀粉或湿淀粉,投料完毕,继续加入80?左右的水,使淀粉乳浓度达到22,24波美度(生产葡萄糖淀粉乳浓度为12,14波美度),然后加入盐酸或硫酸调pH值为1(8。

调浆需用软水,以免产生较多的磷酸盐使糖液混浊。

(3)糖化调好的淀粉乳,用耐酸泵送入耐酸加压糖化罐。

边进料边开蒸汽,进料完毕后,升压至(2(7,2(8)×104pa(温度142,144?),在升压过程中每升压0(98×104pa,开排气阀约0(5 min,排出冷空气,待排出白烟时关闭,并借此使糖化醪翻腾,受热均匀,待升压至要求压力时保持3,5 min后,及时取样测定其DE值,达38,40时,糖化终止。

(4)中和糖化结束后,打开糖化罐将糖化液引入中和桶进行中和。

用盐酸水解者,用10,碳酸钠中和,用硫酸水解者用碳酸钙中和。

前者生成的氯化钙,溶存于糖液中,但数量不多,影响风味不大,后者生成的硫酸钙可于过滤时除去。

糖化液中和的目的,并非中和到真正的中和点pH值7,而是中和大部分盐酸或硫酸,调节pH值到蛋白质的凝固点,使蛋白质凝固过滤除去,保持糖液清晰。

糖液中蛋白质凝固最好pH值为4(75,因此,一般中和到pH 值4(6,4(8为中和终点。

淀粉制糖工艺课件

淀粉制糖工艺课件
酸液化法的过滤性质好,但最终糖化程度低于酶液化法。酶液化 法的糖化程度较高,但过滤性质较差。为了利用酸和酶液化法的 优点,有酸酶合并液化法,先用酸液化到葡萄糖值约4,再用酶液 化到需要程度,经用酶糖化,糖化程度能达到葡萄糖值约97,稍 低于酶液化法,但过滤性质好,与酸液化法相似。此法只能用管 道设备连续进行,因为调节pH值、降温和加液化酶的时间快,也 避免回流。若不用管道设备,则由于低葡萄糖值淀粉液的黏度大, 凝沉性也强,过滤性质差。


饴糖

麦芽糖 高麦芽糖浆

42型(第一代) 55型(第二代) 90型(第三代)
淀粉糖工业上常用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简称 DE值来表示淀粉水解的程度。将糖化液中还原糖全部当 作葡萄糖计算,占干物质的百分率称葡萄糖值。
低转化糖浆(DE值30%以下) 葡
麦 糖
转化 程度
4、脱支酶
脱支酶是水解支链淀粉、糖原等大分子化合物中α-1,6糖苷键的 酶。
脱支酶在淀粉制糖工业上的主要应用是和β-淀粉酶或糖化酶协同 糖化,提高淀粉转化率,提高麦芽糖或葡萄糖得率。
二、淀粉液化
液化是使糊化后的淀粉发生部分水解,暴露出 更多可被糖化酶作用的非还原性末端。它是利 用液化酶使糊化淀粉水解到糊精和低聚糖程度, 使黏度大为降低,流动性增高,所以工业上称 为液化。
6.黏度 葡萄糖和果糖的黏度较蔗糖低,淀粉糖浆的黏度较高,但随转化度的增高而降低。
利用淀粉糖浆的高粘度,可应用于多种食品中,提高产品的稠度和可口性。 7.化学稳定性 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糖浆都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低,受
热易分解生成有色物质,也易与蛋白质类含氮物质起羰氨反应生成有色物质。蔗 糖不具有还原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化学稳定性高,但在pH值9以上受热易 分解产生有色物质。食品一般是偏酸性的,淀粉糖在酸性条件下稳定。

淀粉制糖工艺

淀粉制糖工艺

淀粉制糖工艺引言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在许多食品加工工艺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淀粉制糖工艺是将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种类的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

这些糖在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淀粉制糖工艺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以及工艺中的关键参数,以及常见的淀粉制糖工艺流程。

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淀粉制糖工艺的理解。

淀粉制糖工艺的基本原理淀粉制糖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将淀粉分解为糖,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处理步骤得到所需的糖产品。

淀粉分解的方法主要有酸法、酶法和微生物法等。

酸法酸法是将淀粉与酸反应,使淀粉分解为糖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酸有硫酸、盐酸和磷酸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酸的使用量大,会导致废水处理困难。

酶法酶法是利用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糖的方法。

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为糖的酶,常见的淀粉酶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等。

酶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废水产生少、糖质纯度高等优点,但是酶的使用成本较高。

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淀粉转化为糖的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和醋酸菌等。

微生物法具有生产周期短、废水生成量小等特点,但是对操作条件要求较高,微生物的培养和保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淀粉制糖工艺的步骤和关键参数淀粉制糖工艺的主要步骤包括淀粉糊化、糖化、脱色、脱盐、浓缩和结晶等。

1.淀粉糊化:将淀粉与水混合加热,使淀粉吸水膨胀,形成糊状物。

糊化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参数,可以影响淀粉的糊化程度和后续反应的进行。

2.糖化:将糊化后的淀粉与酶或微生物一起反应,使淀粉分解为糖。

糖化温度、酶或微生物的种类和用量是关键参数,可以影响糖化反应的速度和产生的糖的种类。

3.脱色:对糖化后得到的溶液进行脱色处理,去除杂质物质。

常用的脱色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净化剂沉淀和离心脱色等。

4.脱盐:去除溶液中的盐分,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和离子交换等。

脱盐后可以得到纯净的糖溶液。

5.浓缩:将糖溶液进行浓缩,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浓缩糖液。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工艺淀粉糖是指以淀粉为原料经水解、精制或再经深加工而获得的糖制品。

淀粉分子是由成千上万个葡萄糖分子(C6H12O6)连接而成,一个葡萄糖分子有6个碳原子,与下一个葡萄糖分子相连时有三种连法:一是第4个碳原子与下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二是第6个碳原子与下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三是第4个碳原子与下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同时第6个碳原子与另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

全部葡萄糖分子都以第一种连法连接的是直链淀粉,自然界很少存在;全部葡萄糖分子都以第二种连法连接无法形成长链,形不成淀粉;葡萄糖分子以三种连法混合连成的淀粉分子是自然界存在的淀粉的主流,其中以第三种连法连接的部位形成支叉,所以叫支链淀粉。

果糖与葡萄糖一样都是单糖,果糖的分子式也是C6H12O6,属于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异构酶的作用,葡萄糖的醛基变成酮基即得到果糖。

蔗糖、麦芽糖及异麦芽糖都属于双糖,一个葡萄糖的第4个碳原子另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即为麦芽糖,一个葡萄糖的第6个碳原子另一个葡萄糖分子的第1个碳原子相连即为异麦芽糖,而蔗糖则由一个葡萄糖分子与一个果糖分子连接而成。

三个葡萄糖分子相连而成的三糖有麦芽三糖和潘糖。

4~8个葡萄糖连成的短链糖品叫低聚糖,9个以上葡萄糖连成的中分子物质叫做糊精,其甜味已经不明显,大量的葡萄糖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淀粉或者形成更大分子量的纤维素。

以淀粉为原料选用不同的酶来水解或控制不同的水解程度可以得到不同的淀粉糖品。

以诺维信酶制剂为例:1、用耐温淀粉酶Termamyl Supra将淀粉乳液化至DE6~10,经精制和喷雾干燥后可以制得糊精制品;2、用耐温淀粉酶Termamyl Supra将淀粉乳液化至DE13~15,选用葡萄糖淀粉酶Dextrozyme DX 糖化到DE40~50,可以获得食品行业常用的葡萄糖浆;3、用耐温淀粉酶Termamyl Supra将淀粉乳液化至DE13~15,选用葡萄糖淀粉酶Dextrozyme DX 糖化到DE99.5~101,可以得到葡萄糖含量97%以上的糖液。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生产工艺
淀粉糖是一种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的食品。

下面是淀粉糖的生产工艺的简要介绍。

首先,淀粉糖的生产过程通常从淀粉的提取开始。

淀粉是从植物的种子、根茎等部分中提取得到的。

这些植物材料首先需要经过清洗和研磨的处理,然后使用水进行浸泡、研磨和筛分,以去除杂质。

接下来,提取得到的淀粉经过脱水处理,并使用稀酸或酶进行水解。

水解是将淀粉分解为较小的可溶性糖分子的过程,这些可溶性糖分子就是淀粉糖的主要成分。

水解的过程中,可以调整水解的条件(如pH值、温度等)以控制淀粉糖的特性和口感。

随后,水解后的淀粉糖溶液需要进行澄清和过滤的处理,以去除未水解的杂质和残留的固体颗粒。

然后,溶液被蒸发浓缩,将水分蒸发掉,浓缩收集的淀粉糖。

最后,浓缩收集的淀粉糖可以通过结晶或冷凝的方法进行精制和分离,以获得纯净的淀粉糖产品。

精制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植物性吸附剂(如活性炭)来吸附和去除颜色和气味。

整个淀粉糖生产工艺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生产的卫生条件和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洁净的设备和容器,并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对原料和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试,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结起来,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包括淀粉的提取、水解、澄清过滤、蒸发浓缩和精制分离等步骤。

合理控制工艺参数和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淀粉糖产品。

淀粉糖的制取工艺

淀粉糖的制取工艺

淀粉糖的制取工艺
淀粉糖是由淀粉经酶解反应转化而成的一种糖类产品,制取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筛选:选用优质淀粉作为原料,进行清洗和筛选。

2. 糖化反应:将淀粉与水混合,加入碱性物质和酵素,进行糖化反应,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单糖。

3. 过滤、脱色:将反应液过滤并脱色去除杂质和色素。

4. 浓缩:将脱色的液体浓缩至糖度达到要求。

5. 结晶:将浓缩后的淀粉糖溶液,并加入二氧化硫进行保护性结晶,通过搅拌和冷却使糖体结晶形成晶体糖。

6. 分离、干燥:经过离心分离,干燥除水分,使淀粉糖获得所需纯度。

7. 包装、入库:将生产好的淀粉糖进行包装、打码、贴标签并入库待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糖的生产制作工艺和种类模板
淀粉糖的生产工艺和种类
生产工艺有酸法、酶法、酸酶法三种, 不同的工艺, 其甜度、胶粘性、增稠性、保潮性、吸湿性、渗透压力、颜色稳定性、焦化性、还原性、发酵性是不同的, 不论哪种工艺都是一个复杂的水解过程。

淀粉水解过程存在三种主要反应: 一是水解为葡萄糖; 二是水解成葡萄糖后重新复合成异麦芽糖等复合糖; 三是葡萄糖分解生成5-烃甲基糖醛及酸丙酸色素物质。

1.酸法水解。

有盐酸、草酸, 其中盐酸的水解淀粉能力高, 但酸法水解缺乏专一性, 同时产生复合反应, 温度愈高, 复合反应愈多, 生成的有色物质多, 颜色深, 用酸量多, 需中和碱量大, 因之产生的灰分也多。

2.酶法水解。

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副产物少, 纯度高, 糖色浅, 因之减少了净化工序和净化剂的用量, 与酸法相比, 能够转化较高浓度的固形物, 提高效率, 减少损耗, 降低成本, 所得母液还能够利用, 而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设备工艺都比较简单。

3.酸酶法。

投料资度18~20Bx°, 为酸法的两倍, 节省费用, 缩短时间, DE值( 糖化率) 可达96%, 纯度高, 糖液色浅, 容易结晶析出, 用酸量少, 仅为酸法的20%, 产品质量高。

淀粉糖产品由于是淀粉水解而得, 因此, 淀粉水解的速度、水解的程度、液化、糖化、净化、结晶、淀粉原料、催化效率以及工艺设备性能等, 均能影响淀粉糖液的质量。

淀粉品种不同, 化学结构不同, 对液化亦有不同的影响。

淀粉中的蛋白质、脂肪、灰分
等杂质均能影响催化效率, 降低酸的有效浓度, 特别是淀粉中的含氮物质对热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

硫酸铵受热分解产生氮与羧甲基糠醛作用, 能产生大量有色物质, 迅速焦化。

玉米中的植酸盐要消耗部分酸。

总之不论什么液化方法, 都存在不溶性淀粉颗粒, 这种淀粉颗粒能与脂肪形成络合物, 呈螺旋结构, 不容易水解, 降低了糖化率。

淀粉糖浆种类和品种当前, 工业生产上按葡萄糖转化值( DE) , 把淀粉糖分成若干种, 见89页表。

按液体葡萄糖值, 还能够分为高转化糖浆( DE60~70) 、中转化糖浆( DE38~42) 、低转化糖浆( DE20以下) 。

产品品种有: 1.麦芽糖。

是由两个单分子葡萄糖构成的双糖, 其甜度低, 热稳定性高于葡萄糖, 经过氧化反应能够得到葡萄糖和其它低聚糖, 还能够转化为麦芽糖醇、葡萄糖醇等。

麦芽糖熬糖温度为155℃。

比普通熬糖温度高。

2.低聚糖。

系指麦芽三糖、四糖, 其DE值低, 粘度高, 吸湿性差, 适用于制作硬糖果、雪糕、糕点等等。

名称D E 甜味粘度结晶性结晶抑制作用
吸湿性溶液冰点平均分子量结晶葡萄糖99.3~100 大






精制葡萄糖97~98 大






粉末葡萄糖
92~96 大






固形葡萄糖80~85 大






液状葡萄糖55~65 大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水饴35~50 大






粉饴20~40 小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