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洗手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中班健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反思

中班安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反思1、中班安康大家一起来洗手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四周的很多东西是不干净的,很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知道洗手。

2、引导幼儿讲究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了解吃饭对身体安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了解生病的病症,知道感冒后身体不舒适要准时告知大人。

活动预备:1、肥皂或洗手液、白色湿毛巾、水龙头(脸盆);苹果及果盘。

2、分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谈天。

活动过程:1、情景设置:一起吃苹果教师:小朋友们好,看看盘子里放的是什么?幼儿:又大又红的苹果。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吃?激发幼儿想吃的愿望。

幼儿:想吃教师: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看看脏不脏,能不能直接拿着吃?要不要先洗一洗小手?谁不情愿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在家洗干净后来园的,手没摸脏东西,四周的物品不脏。

)2、小试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幼儿自认为干净的小手等,引导幼儿观看并觉察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四周的很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很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

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刚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4)小朋友现在你们该做什么?(幼儿:去洗手)现在我们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苹果?(排队去洗手)3、怎样洗手最干净?1)示范讲解洗手的步骤:洗手前先挽起袖子,以防衣服湿水1、开水龙头淋湿双手。

2、参与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留神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在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以避开双手洗净之后,又由于触碰水龙头而受到污染。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4篇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4篇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精选4篇(一)主题: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唱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洗手的步骤。

教学准备:1.洗手台、温水、肥皂。

2.图片或卡片,内容包括洗手的步骤和洗手前后的对比图。

3.洗手歌的歌词。

教学过程:1.引导:教师问幼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洗手,引导幼儿回答正确答案。

然后告诉幼儿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洗手可能会引起的问题。

2.展示:教师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洗手的步骤,并讲解每个步骤的顺序和重要性。

让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上洗手前后的对比图。

3.实践:带领幼儿到洗手台前,准备好温水和肥皂。

教师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并带领幼儿一起洗手。

教师可以反复提醒幼儿注意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例如:用肥皂搓手要搓遍每个指头、手心和手背等。

4.巩固: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洗手歌》,帮助幼儿巩固洗手的步骤。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教唱歌词和动作,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洗手的步骤。

5.总结:让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洗手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展示、实践和巩固的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了解了洗手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洗手的步骤。

唱歌的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和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提醒幼儿注意洗手的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幼儿在实践中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在其他场景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我也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幼儿的个别表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洗手的步骤。

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歌》精选4篇(二)教案:课题:中班健康详案教案《蚂蚁运粮》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运粮方式。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的协作和合作能力。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洗手能预防病从口入。

3. 培养幼儿合作、自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洗手的重要性2. 洗手的方法3. 洗手的时机三、教学准备:1. 洗手盆、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2. 儿歌《洗手歌》。

3. 教学卡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引导幼儿思考洗手的作用。

2. 学习洗手方法: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让幼儿跟随操作。

3. 实践:让幼儿自行洗手,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洗手的时机,如吃饭前、大小便后等。

5. 拓展: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洗手的经验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幼儿对洗手的重要性是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 幼儿是否能熟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幼儿表现出不适或困惑?如何解决?4. 如何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洗手习惯?5.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有哪些改进的空间?六、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短片,展示洗手的重要性。

2. 进行洗手比赛,看谁洗手最快、最干净。

3.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医生、厨师等职业,演示在特定场景下洗手的情景。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洗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访谈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洗手的情况。

3. 通过定期检查,观察幼儿的洗手习惯是否有所改善。

八、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洗手能预防病从口入的道理。

2. 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 培养幼儿在特定场景下洗手的意识。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儿歌等。

2. 加强课堂互动,让幼儿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或厨房,让他们亲身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2. 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洗手,互相监督、学习。

3. 定期举办洗手比赛,激发幼儿保持卫生的积极性。

十一、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让幼儿思考什么时候需要洗手,以及洗手的好处。

中班洗手案例分析教案反思总结

中班洗手案例分析教案反思总结
• 分析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05
洗手案例分析教案总结与展望
洗手案例分析教案的主要成果
发现洗手教育中的问题
• 分析洗手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 为洗手教育改进提供依据
提出改进措施
• 针对洗手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 提高洗手教育质量
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 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 分析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加强洗手频率的培养
• 提供正确的洗手示范
• 设定合适的洗手时间要求
• 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 加强对幼儿洗手方法的指导
• 加强对幼儿洗手时间的监督
• 加强对幼儿洗手频率的培养
洗手案例改进措施的实施与评估
实施改进措施
• 将改进措施落实到洗手教育中
• 观察幼儿洗手行为的改变
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 通过观察、记录、访谈等方式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 涵盖不同年龄、性别、背景的幼儿
• 为洗手案例分析提供全面的数据
分析洗手案例中的关键要素
01
分析洗手方法的正确性
• 观察幼儿洗手过程中的动作
• 判断洗手方法是否正确
02
分析洗手时间的合理性
• 观察幼儿洗手所需的时间
• 判断洗手时间是否充足
03
分析洗手频率的适宜性
• 观察幼儿洗手的频率
• 判断洗手频率是否合适
洗手案例分析教案对教育的启示
启示一:关注幼儿洗手习惯养成
• 重视洗手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 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启示二:改进洗手教育方法
• 根据洗手案例分析结果调整洗手教育方法
• 提高洗手教育效果
启示三:关注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精选6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精选6篇)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篇1设计背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洗手》详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理解洗手对健康的益处。

2. 技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个人卫生意识。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洗手液、水盆、毛巾。

2. 图片或视频介绍洗手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与孩子们谈论洗手的重要性,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2. 提出问题:问孩子们平日里是否常洗手,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3. 展示洗手方法:使用图片或视频向孩子们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打开水龙头,调节适宜温度的水。

b. 涂抹适量洗手液,并搓手。

c. 顺序清洗双手的指尖、指间、手背、手腕、手掌等部位。

d. 用流动的水充分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残留洗手液。

e. 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双手。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每一个步骤,并且能够重复出示给孩子们理解。

孩子们在后期的教学中,需要经常提醒和引导他们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洗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洗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洗手》含反思教案名称:《洗手》适用年龄段: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2.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手部的清洁;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参与洗手活动。

教学准备:1. 清洁的水、肥皂、毛巾。

2. 视频或图片展示相关洗手场景。

教学过程:1. 热身(10分钟):老师以简单有趣的方式介绍洗手的重要性,引起幼儿们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洗手的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

2. 学习知识(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们展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重点强调洗手前、洗手时机以及洗手时各个步骤的正确顺序。

随着展示,老师逐步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们回答相关问题。

3. 活动实践(30分钟):将幼儿园的洗手间改造成小型洗手实验室,让幼儿们亲自体验洗手的过程。

老师向幼儿们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鼓励他们按照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老师在旁边引导和监督幼儿们的操作,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够正确完成洗手。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鼓励互动,进一步巩固幼儿们对洗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温故知新(15分钟):老师和幼儿们共同回顾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鼓励幼儿们自己讲述或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以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活动反思(10分钟):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与幼儿们简短交流,促使他们思考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例如,问幼儿们洗手的感受、发现或其他想说的话。

老师可以对幼儿们提出的问题或观察进行回应,鼓励他们发言。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多次提醒幼儿们洗手的重要性,并监督他们的操作。

2. 运用手偶或故事角色,配合角色扮演,帮助幼儿们加深对洗手的认识与理解。

3. 家长参与:将相关洗手知识和方法与家长分享,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洗手实践,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关注。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洗手》的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洗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

中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洗手》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洗手能预防病菌传播。

2.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幼儿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2. 教学难点:教育幼儿在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增强幼儿的卫生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洗手液、肥皂、毛巾、洗水池等。

2. 教学环境:干净、整洁的洗手间,适当的洗手设施。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哪些时候需要洗手,如吃饭前、玩耍后、上厕所后等。

2.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向幼儿讲解洗手能预防病菌传播,保护身体健康。

3. 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湿手、搓肥皂、搓手心、搓手背、冲水、擦干等。

4. 幼儿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洗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洗手方法。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让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4.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幼儿在洗手习惯方面的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洗手情况,评估他们是否养成了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2. 通过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幼儿对洗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洗手习惯的改善情况。

七、教学延伸:2.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洗手过程,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培养幼儿的洗手习惯。

3. 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如“预防感冒”,让幼儿了解洗手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在洗手过程中发生意外。

2.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健康洗手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洗手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知道不讲卫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洗手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通过我的日常观察,幼儿能够独立入厕、洗手,但是洗手的方式很不规范,常常是洗好后,指甲里和手背上面还存在着脏乎乎的黑泥,纠正幼儿洗手方式,对幼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讲卫生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手偶、正确洗手方法的课件、水盆、肥皂、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偶表演:“哎呦,哎呦,肚子疼死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兔子会肚子疼呢?她平时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吗?
(引导幼儿说出手偶不讲卫生,不认真洗手。


2.教师提问:那我们小朋友知道该怎么样洗手才能不生病呢?跟身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集体讨论后,到讲台来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 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教师: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啊?
(2)出示洗手课件,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师与幼儿重复洗手的正确方法:
袖子袖子卷卷好,水龙头儿忙打开,肥皂宝宝来帮忙,搓搓手心和手背,
清水来把赃物冲,小小毛巾擦干净。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自编儿歌。

4.教师:那老师还要问问小朋友,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
(饭前、便后、玩玩具等)
5.幼儿实际练习: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行洗手实践。

二、结束部分: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对幼儿的洗手方式予以表扬和纠正。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