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格论文: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范文2篇]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参考范文篇1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是空间的艺术,设计者致力于寻求建筑与环境的共生,然而,如何将现代景观技术与本土化的建筑符号相结合,通过采取延续传统建筑符号景观艺术特征的手段,来传承民族化、地域性的文脉,如何做到景观设计中建筑外环境与建筑本身的文化传承和传统建筑符号的延续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景观设计;运用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璀璨的中国建筑史上,无数的优秀作品留给后人观赏品评,其中也留给后世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元素,供后人在景观设计中使用。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赋予景观长久生命力的元素多来自于民族的、传统的、地域的。

因此,在景观设计技巧性因素越来越成熟的今天,如何将古代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保持建筑与文化的呼应、延续,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设计者从传统文化的集成以及现代设计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为此做着不懈努力。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我国的古代建筑中的东方文化特色,不仅使建筑物具有了优美的外观形象,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大地加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表现力,因此我国的国代建筑兼具观赏性及内涵性,在对古代建筑进行品评时,应尤其注意这一点。

1、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几千年来,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较,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上以木质结构为主。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住民就已学会构木为巢,春秋时期,这种结构方式被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古代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1.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繁多,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方特色。

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至今,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南方的园林式建筑以及西南地区的藏族建筑等。

1.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受到封建帝王统治的影响,宫殿式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建筑通常是巍峨壮丽的,由多个殿堂、宫殿和建筑群组成。

最著名的宫殿式建筑是北京的故宫,它是中国皇帝的居住和办公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1.2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常见。

这种建筑风格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内外景观的交融。

中国的园林式建筑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

苏州的古典园林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1.3 藏族建筑藏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藏族聚居地。

这种建筑风格与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并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藏族建筑通常是由石头、木材和土坯等天然材料建造的,外观粗犷简约,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2. 建筑特点的彰显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还包括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

2.1 木结构与檐角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特点。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具有坚固、灵活和耐久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的檐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檐角饰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形成了建筑独特的形象。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妙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这些建筑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与设计,并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并欣赏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以其简约、典雅和谐的风格而著称。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居,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四合院”结构,以中轴线为对称,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山水、花木等自然元素为背景,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对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深刻理解。

这些原则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尊重传统”等。

其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建筑师追求的最高境界,指的是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设计中,常常会融入自然元素,如庭院、水池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整体。

另外,传统建筑的设计也注重结构的稳定和功能的合理布局。

在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情况下,中国古代建筑师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运用,创造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迹。

例如,中国古代的木构建筑采用榫卯结构,通过巧妙的连接方式,使建筑能够承受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三、中国传统建筑的实用性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不仅追求美观与文化内涵,也注重实用性。

这些建筑在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

例如,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常常会设置水池和假山,通过水的流动和山的遮挡,调节气温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另外,传统建筑的屋檐和墙体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和阳光的侵入,保护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四、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应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设计原则在现代建筑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现代建筑师通过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

1500字论文中国古典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有着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以及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和缤纷绚丽的色彩运用。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

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采用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

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

为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出檐。

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于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多以众多的单体建筑组合而成为一组建筑群体,大到宫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

它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方向的。

方正严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于中国古代黄河中游的地理位置与儒学中正思想的影响。

(三)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谈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是中国建筑史上独具特色且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建筑风格。

本文将为您谈谈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和周代。

在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和改良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建筑风格包括宫殿式建筑、庄严厚重的寺庙建筑以及优美精致的园林建筑。

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风格之一。

宫殿建筑多用于帝王和贵族居住,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气势。

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包括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这些建筑拥有高大的屋顶、华丽的彩绘以及独特的木雕和石刻装饰,展示了古代中国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另一个重要的风格。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旨在供奉神灵和修行佛教教义。

寺庙建筑注重庄严厚重,以表现虔诚和敬神的态度。

在寺庙建筑中,我们常见到的是具有檐角翘起的屋顶、雕刻精美的门窗以及大量的石雕和木雕。

著名的寺庙建筑有洛阳的白马寺和杭州的灵隐寺等。

除了宫殿式建筑和寺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还以园林建筑为代表。

园林建筑强调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布局和景观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优美的景色和独特的氛围。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自然元素的融入,例如借景法、假山等。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还包括对称性和注重五行平衡。

中国古代建筑通常以轴线对称的设计为主,以反映中国古代人对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此外,建筑结构的设计和布局上还注重五行平衡的原则,追求“均衡”和“和谐”。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风格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建筑师们借鉴古代建筑中的彩绘、砖雕和瓦片等装饰元素,为现代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特点和精湛的工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给现代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共同珍视和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

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

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

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并且我国的园林建筑风格也是颇有一份风韵。

1、表现含蓄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

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

2、强调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
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而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

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风格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的艺术
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我国诗画的艺术追求有关,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园林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而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园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令人遐想,并引发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北京颐和园即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顿感美不胜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风格论文:浅谈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摘要】回族是我国的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因此各地的回族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而表现出一种大同小异的状况。

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民用建筑特点很少。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风格
中国古典建筑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主要是因为她在建筑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她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强调自然山水的意境,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在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追求含蓄的艺术
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与我国诗画的艺术追求有关,绘画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园林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而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园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的全景,这就会令人遐想,并引发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北京颐和园即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
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顿感美不胜收。

二、创造自然山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

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有各种相应的建筑,但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

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在建筑的命名上,引用诗词歌赋和景观相结合创造意境。

苏州拙政园中的留听阁因建筑外种植莲花,取深秋雨夜的“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与谁同坐轩取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逍遥意境。

沧浪亭的沧浪歌、拙政园的见山楼又是一种野逸思想的追求。

三、突出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
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是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

吻兽即是人们对龙的崇拜而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雄壮、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第),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

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样式齐全。

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

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四、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
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来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纵观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不仅具有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特征和自然思想追求,体现图腾崇拜和封建礼教、阶级制度等方面也不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存在的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志鹏,李启明,邓小鹏,等.基于事故机理和管理因素的地铁坍塌事故分析———以杭州地铁坍塌事故为实证[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9): 139-145
2]王盼盼,李启明,邓小鹏.施工人员安全能力模型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8): 40-45
3]佟瑞鹏,丁健,方东平.教授地铁工程建设应急管理评估体系的构建[ 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11): 132-18
4]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S].GB/T28001—2001, 2002. 1. 1.
5]强茂山,方东平,肖红萍,等.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投入与绩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11): 101-107.
6]黄贻平,曾文煌.上海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绩效与业主作用的调查初步分析[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5(4): 287-2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