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导游词

合集下载

池州杏花村文化园的介绍

池州杏花村文化园的介绍

池州杏花村文化园的介绍池州杏花村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杏花村,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

该文化园以杏花为主题,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是一处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这座文化园。

一、文化池州杏花村文化园以杏花为主题,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

文化园内有杏花文化广场、杏花文化馆、杏花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展示了杏花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杏花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到杏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旅游池州杏花村文化园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

文化园内有杏花园、杏花林、杏花湖等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杏花的美丽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此外,文化园内还有杏花文化节、杏花摄影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休闲池州杏花村文化园是一处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

文化园内有杏花茶庄、杏花餐厅、杏花茶艺馆等休闲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杏花茶、杏花餐,感受到杏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文化园内还有杏花SPA、杏花足浴等休闲项目,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享受到身心的放松。

四、观光池州杏花村文化园是一处集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

文化园内有杏花采摘园、杏花制作坊、杏花工艺品展示厅等观光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到杏花的采摘、制作过程,了解到杏花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到杏花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之,池州杏花村文化园是一座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园,是一处展示杏花文化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杏花文化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欣赏到杏花的美丽风光,品尝到地道的杏花茶、杏花餐,体验到杏花的采摘、制作过程,感受到杏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山西旅游导游词介绍5篇

山西旅游导游词介绍5篇

山西旅游导游词介绍5篇山西旅游导游词介绍(1)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

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

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

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

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

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

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

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

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

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

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古井文化园

古井文化园

古井文化园
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西杏花村,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

中文名:古井文化园地理位置:安徽省池州市
开放时间:全年:周一至周日 08:00-17:30
概述
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

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历史文化
古井文化园古有酒肆,产名酒。

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

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

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

此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

《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

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

”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筑事、建坊、葺祠。

杏花村酒的盛名历久不减。

古井仍存,井水清冽,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

今“杏花村酒”仍为市场名酒。

古井文化园有一口香泉井,《贵池县志》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

”杏花村古井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保护文物。

池州杏花村导游词

池州杏花村导游词

池州杏花村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贵池区旅游局的导游,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大家在我的陪同下游览杏花村。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美丽的江南小城。

这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特别是贵池杏花村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并被评为中国最佳乡村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乡村。

所以大家在这里参观游览,一定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杏花村风景区的大门--杏花村牌坊。

大家请看,这座牌坊高达9.5米,宽8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牌楼之一。

它设计精美、造型美观、构思独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从这里往前看就是杏花村景区。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杏花村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占地面积74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6平方米,整体建筑风格为徽派建筑,外部为仿古式砖墙结构,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投资约1200万元人民币。

从博物馆往前走就到了杏花村景区入口广场。

—— 1 —1 —。

【山西导游词】山西导游词集锦

【山西导游词】山西导游词集锦

【关键字】山西导游词山西导游词集锦山西东岳庙飞云楼导游词2004-06-2314:38:08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

祁县乔家大院导游词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

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

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

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

山西导游词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

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

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

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山西晋祠导游词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

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

创建年代已不可考。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悬空寺导游词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

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山西五老峰风景区导游词位于山西省永济县城东20公里处,以五老峰、古蒲州为中心,包括黄河滩岸,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6个景区,最高处月坪梁海拔2100米,总面积300平方公里。

晋商文化博物馆(渠家大院)导游词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

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祁县古城内的渠家大院,是一所以晋商文化为主要陈列内容的县级博物馆,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家研究晋五台山导游词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交城玄中寺导游词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20公里,是我国佛教净土宗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

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

风景名胜古迹解说词山西名胜古迹介绍之杏花村:地址:山西汾阳县城北15公里有古井一口,俗称神井。

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

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

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

有谓仙翁老道,衣著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

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

改革以来,汾阳县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著。

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

现在,酒乡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蒙顶山风景名胜区宣传片解说词雅安蒙顶山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的名山县境内,紧傍成雅高速公路和318线国道,东距成都121公里,西距雅安15公里。

198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1年通过国家旅游局检查验收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在那里设立道场而成为一座“佛山”,青城山因张天师在那里修道而成为一座“道山”。

蒙顶山则因女娲在此补天,夏禹治水在此祭天,茶神吴理真在此种茶而成为一座“神山”。

三座名山各具特色,三足鼎立,组成了驰名天下的蜀中三座名山。

在“蜀中三大名山”中,蒙顶山的历史文化最为悠久,我国第一部地理志《尚书.禹贡》有载:“蔡蒙旅平,和夷底绩”。

这里蔡蒙之“蒙”,即指蒙顶山。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茶神、女娲神、大禹神的信仰。

而此时道教还没产生,佛教也没传入中国。

因此,即使是峨眉山、青城山成为文化名山的历史也要比蒙顶山晚几百年。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讲解词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讲解词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讲解词(主展厅外)各位来宾,大家(您)好,欢迎参观古井酒文化博览园。

古井酒文化博览园是中国白酒工业第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古井酒文化博物馆是古井酒文化博览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参观的第一站,博物馆有大殿、地下宋井、明窖池群、明清酿酒作坊遗址、正德广场、体验区等参观点。

其中地下宋井、明窖池群、明清酿酒作坊遗址及正德广场的唐作坊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馆从九四年开始建设,经过四期的改扩建,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博物馆展区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总值超过七亿元。

大殿是博物馆的主展厅,共两层,一楼和二楼共七个展区。

请大家进入主展厅。

(主展厅之序言厅)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博物馆序言厅,(前言)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这一幅“中华酒文明史”浮雕。

浮雕内容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酒文化,吸收和运用了炎黄二帝、象形文字、酒祖杜康、中华华表等诸多元素。

当然,古井酒文化也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浮雕中间部分就是曹操进贡“九酝春酒”的画面,这也是古井贡酒上“贡”的最早记载。

曹操上奏的“九酝酒法”也是中国目前最早酿酒方法。

浮雕的下部是关于古井的画面,公元532年南北朝的一场战争使得这口井名扬,而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此井水生活、酿酒,佳泉美酒相得益彰。

古井贡酒四字浓缩了古井酒文化的历史。

脚下的这幅战国时的古地图,则是亳州作为中原文化核心的佐证。

亳为古称,西周称焦,战国改谯,后又改亳。

亳州是三朝古都,药都酒乡,人杰地灵。

也正是有了这么丰厚的文化底蕴,才造就了古井两千年的酒文化。

西面墙壁上的图片展示了古井贡酒传承千年,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各界对古井发展的支持分不开。

中国酒历史起源于何时?白酒历史有多久?古人今人饮酒差异有多大?请随我一起去酒源厅探秘。

(主展厅之酒源厅)(猿人洞)中国酒的历史究竟有多久?最早的酒是什么酒?说法不一。

但最新的考古资料证明我国在九千年前就已经有使用酒的历史了。

【精品文档】杏花村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7页)

【精品文档】杏花村导游词-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杏花村导游词篇一:杏花村导游词杏花村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旅途辛苦了,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称的池州市,很荣幸能够成为大家此次杏花村之旅的导游,我叫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

大家既然来到池州那便是缘分让我们聚在了一起,希望大家在旅途中呢注意自己的安全,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的。

最后,预祝大家玩的开心、游的顺意!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复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我们正前方这座山,上面刻有杜牧的《清明》诗,是大书法家启功的手迹,让我们走近看看。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书写不是按照正常的四句诗进行排列的,其实古时候人写字很多都是这样的。

传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用此诗为人题写纸扇,持扇者不知扇上为杜牧之诗,便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读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艺术家的共同灵感,我们启功老先生写这首诗也是这样的。

有关《清明》诗的有趣话题很多,相传清代大文人纪晓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觉得该诗不够精炼,便每句删去两字,成了五绝:“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后来也有不少人改过此诗,但真正流传到现在的还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大家请随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杏花村千年古井遗址所在地,这座颇具唐朝风格的建筑就是黄公井院,(指着对联)“红杏花开泉香一井,黄垆酒熟诗醉千秋”,很有气势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口井吧,这口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的内壁四周都是青砖砌成的,深有9米,据文物部门考证确是唐代古井,有1000多年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到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

池州杏花村以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古有杏花村十二景,复建杏花村是池州几代人的梦想,这座牌坊就是杏花村复建的一个重要标志,牌坊上的“杏花村”三个字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题写的。

大门两边有一幅对联:“旭日照池州出墙红杏引春风四时飘绿雨,晓钟惊世界耀眼琼花香碧宇千里醉丹霞”,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池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引来无数外商来池州投资兴业,也才有了杏花村复建的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古井文化园就是旅欧华侨詹晓荣先生投资兴建的,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参观,一起探寻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我们正前方这座山,上面刻有杜牧的《清明》诗,是大书法家启功的手迹,让我们走近看看。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书写不是按照正常的四句诗进行排列的,其实古时候人写字很多都是这样的。

传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用此诗为人题写纸扇,持扇者不知扇上为杜牧之诗,便把它读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读便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艺术家的共同灵感,我们启功老先生写这首诗也是这样的。

有关《清明》诗的有趣话题很多,相传清代大文人纪晓
岚,就是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觉得该诗不够精炼,便每句删去两字,成了五绝:“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后来也有不少人改过此诗,但真正流传到现在的还是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关于《清明》诗的传说还有很多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一本我们公司编的《旅游指南》看看。

) 接下来我们看山的另一侧,是公园的园记和杜牧的生平简介。

下面我就把杜牧的生平作一下简单介绍:
杜牧,陕西人,靠近现在的西安市,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后人为区别杜甫称其为“小杜”。

公元844年开始杜牧在池州做了两年的州官,当时叫刺史,足迹遍布池州美丽的山水。

留下诗歌4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明》诗。

杜牧在池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减轻赋税、抓社会治安、造计时器、修建一些颇有影响的建筑等等。

但真正和旅游有关的还是保护九华山的寺庙,当时在845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活动,杜牧对九华山刚兴起的寺庙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为后来九华山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九华山可能就是两样的,所以池州老百姓永远地记着他,现在池州市的很多地名也和他有关,如杜湖、杜坞大桥等。

我们在规划中准备在公园的东侧建一座杜公祠(杏花村过去就有杜公祠,是杜氏后人所建,清代知府李暲撰写《建杜公祠记》,现在遗址早废。

) 现在我们向前走,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是一颗古老的树,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是樟树,樟树是我们池州市的市树,那你们知道我们池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吗?是杏花(池州市树市花是2019年3月29日
池州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项会议通过的)。

大家请随我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杏花村千年古井遗址所在地,这座颇具唐朝风格的建筑就是黄公井院,(指着对联)“红杏花开泉香一井,黄垆酒熟诗醉千秋”,很有气势吧。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口井吧,这口井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井的内壁四周都是青砖砌成的,深有9米,据文物部门考证确是唐代古井,有1000多年的历史。

大家再看一下井边“杜刺史行春处”这块碑,是由明代大文人李歧阳题写的。

(指着雕像)这是黄公的雕像,旁边一副对联:“幸得仙人传绝技,欣将名酒醉奇葩。

”传说当年黄公酿得一手好酒,供不应求,仙人铁拐李路过此处,看到黄公夫妇忠诚勤恳,就暗中点化井水帮助他,后来在酒供不应求时井水都可以当酒卖,黄广润的夫人说:“酒虽好,猪无糟。


现在我们从后边走,去实地看看酒是怎样酿出来的,酒糟又是什么样的。

(手指酒坛)这块空地上的大酒坛,有4米多高,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黄公酒是我们公司注册的商标,那个小井样的标志是我们公司的徽标。

现在我们可以闻到酒香了,(走进酿酒坊)这位就是黄公的后代黄师傅,这是发酵池,这是煮熟的饭,酿酒要用米和糠,100斤大米要兑20斤糠呢,现在我把工艺流程向大家介绍一下:首先将大米隔锅蒸熟,待熟饭冷却至40℃左右放入酒麯等发酵材料,再入发酵池发酵,10天后起池再上锅蒸,利用循环水加热后出酒。

北武当山导游词·山西导游词·观音堂导游词·晋祠导游词·广胜寺导游词
这黄公美酒大家要不要品尝一下,当年杜牧就是喝了黄公酒才诗意大发写下那首《清明》诗的,现在请我们现代杏花女把杜牧第一次品黄公酒的故事和大家说一遍,愿意品尝的就动手吧。

(杏花女叙说这个典故)在清明这一天,杜牧一人私离刺史府,他久闻黄公酒的名气,于是慕名而来,到了黄公酒垆,当时没有什么客人,只有杏花女一人在那,杜牧让杏花女拿酒,但杜牧喝了之后觉得酒不好,不够香醇,说:“有没有好酒呀”,杏花女说:“好酒是有,但我要出一个上联,你若能对上来,就给你喝”然后,杏花女出了一个上联:“白锡壶腰中出咀”,杜牧没对上来非常后悔,当看到杏花女锁门,突然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黄铜锁腹内生须”,杏花女就给他喝了黄公酒,杏花女要杜牧把这幅对联写下来纪念,不过杜牧在题名的时候没有直接把他的名字题上去,而是用了“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杏花女一看,大吃一惊,慌忙跪下,说到:“不知杜大人到此,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

”其中“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指的就是杜牧,而如今,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

(继续向前走)这是贮藏黄公酒用的酒窖,这里面的黄公酒有几十年的历史。

大家请这边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吟诗台,过去村里有个小亭子,专为文人吟诗作赋用的,自从当年杜牧留下《清明》诗后,杏花村名声大振,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赏花沽酒。

据《杏花村志》记载,共有300多位诗人留下诗词1000多首,所以杏花村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诗村”。

现在的吟诗台不但定期举办诗会,还举
行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主要以我们家乡黄梅戏、傩戏、傩舞、民歌为特色。

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一天酒瘾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杏花村,大过酒瘾,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大家看这个池子象不象个酒葫芦。

前面的这个亭,我们称它为“杏花亭”,这个亭子呢,就是当年为一些文人墨客来这里会友观景而特别建造的,此亭最早在嘉靖四年(1525年)由山西蒲州人张邦教兴建的,并撰联“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

”后来此亭又于崇祯年间由时任池州知府的顾元镜重修。

亭内书有杜牧《清明》诗中的石碑而成为杏花村的象征。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相传杜牧在池州任刺史时,经常带着他的官妓程氏到这一带饮酒作诗,程氏能歌善舞,懂诗作词,深得杜牧的喜爱。

在唐代,县令、县尉都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不能带家属,杜牧当时四十多岁,许多生活料理都是官妓程氏长期服侍,这样,就成了他的次妾,当时唐代明文规定,所有地方官不能取民间的女子作妻妾,杜牧只好将已怀孕的程氏嫁给了石埭县长林乡乡绅杜筠,生下了杜牧的儿子杜荀鹤,后来人们改称程氏为鹤娘。

现在在我们池州市石台县长林乡和贵池茅坦生活的杜氏的家族
便是杜牧的后裔。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古建筑呢是村志馆,大家请看这有一幅对联,上联是“村在池阳杜诗物候能为证”,下联是“志存馆内赵客图文足释疑”。

这里的“村”指的就是我们的“杏花村”,“池阳”就是贵池的别名,“杜诗”指的就是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物候”指的就是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

“志存馆内”的“志”指的就是“杏花村志”这本书,“赵客”指的就是《杏花村志》的作者郎遂,“图文”指的就是我们《杏花村志》里的图文介绍,《杏花村志》是唯一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看看,这里有一块石碑刻的是古杏花村全景图,另外我们准备把杏花村志共12万多字,全部刻在墙上。

虽然杏花村的争论由来以久,其中以山西的汾阳和安徽贵池为最,多数人也认为“酒是山西的好,村是贵池的真”,但我们还是希望通过史料让更多的人知道真正的杏花村在我们贵池。

各位游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焕园,据记载,宋朝末年有位大官郎文韶因不愿入元朝为官,到杏花村隐居,建数间房屋,郎氏家族逐渐成为杏花村望族。

到了清代,郎遂为纪念先祖在遗址上复建了焕园,今天我们又重新修建了这座名宅。

大家请看这门上的对联“焕珠还异彩,盛世扩名园。

”焕园又名“郎遂故居”。

郎遂是贵池杏花村人,清代文学家、诗人。

康熙时上过太学,从20岁开始起稿撰修《杏花村志》前后共十一年。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参观一下。

(介绍屋内陈设、郎遂的挂像、对联等)
各位游客,杏花村古井文化园的游览到此就全部结束了,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杏花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