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主语差异对比研究 正文部分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研究 正文部分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研究 正文部分

1 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结构上来说,英语结构严密紧凑,主要采用主谓结构,主语不可以省略;汉语结构明快简练,在传达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时,往往借助动词,按照时间或者逻辑顺序逐步递进,层层展开,常常会隐藏或省略主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句子的整体结构,而这首先取决于英汉主语的选择。切不可逐字一个个简单的翻译,忽略句子整体、英汉语言的语法和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会形成中式英语,破坏英语的本来特色,会使英语学习者难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英语水平。

2 文献综述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上都存在许多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的困难。[1]其中英汉主语的差异是其重要的方面,史秋兰的《正确选择主语,克服汉化英语的第一步》认为在写作中,容易被我们的母语所限制,受汉语的表达习惯所束缚,在转换语言的时候,切记要注意句子本身的整体性,切不可简单地逐字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这样做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中式英语,破坏了英语的地道性。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突破。[2]

3 主语的定义

在讨论主语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主语一词的涵义加以界定。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对主语所下定义是:“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as a close general relation to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the…theme? of the sentence with the normal implication that something new (the predicate) is being said about a …subject? that has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in an earlier sentence”(Quirk, 1973)。[1]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主语是“a noun, noun phrase, or pronoun that comes before a main verb and represents the person or thing that perform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or about which something is stated”。[3]黄伯荣、廖序东在其所著的《现代汉语》中把主语定义为:“在主谓词组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名词性的词语经常作主语。”“从主语和谓语的意

义关系上看,主语有三种:1.施事主语:即表示动作发出者;2.受事主语:即表示动作承受者;3.中性主语:主语不是施事、受事,而是描写、判断、说明的对象。”[4]

4 英语主语的特点

4.1 英语主语的不可省略

汉语的基本句型与英语的相比,更为复杂,但在英语中,有七种基本句型,这些句型组成了英语的重要结构,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这七个基本句型是:

a. SV句型:V为不及物动词,单独作谓语。

例如:The boy is swimming.

Gold glitters.[3]

The bell rang.

b. SVC句型:V为系动词,需要主语补足语成分。

例如:Your lunch seems ready.

He became a doctor.

Children were happy.

c. SVO句型:V为及物动词,只接一个简单宾语。

例如:That music bored me.

Bad workmen blame their tools.[5]

The farm hands hated him.[6]

d. SV A句型:V为系动词,需要接与主语相关的状语。

例如:The apple is under the tree.

The building stood for many years.

We live in China.

e. SVOO句型:V为及物动词,一个接直接宾语,另一个接间接宾语。

例如:She gave her children some bread.

My parents bought me a new toy.

Please hand me the newspaper.

f. SVOC句型:V为及物动词,需要接直接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例如:Most students have found her reasonably helpful.[5]

They named their son Jack.

The success made the students cheer up.

g. SVOA句型:V为及物动词,需要接直接宾语和宾语相关的状语。

例如:You can put the coat on the bed.

Fate has treated him pretty roughly.[6]

His cruel remarks cut me deeply. [6]

以上就是英语句子基本结构,由此可以看出句子主语与其相对应的动词的变化关系。每一种句型,SV是必不可少的,主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可以说是句子的中心。虽然这些基本句型都很简单,就像一根根树干,可是一旦经过添枝加叶,就会变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4.2 非人称主语,即无灵主语

在英语表达中,常用非人称主语,即以无灵主语用客观的口气把事实呈现出来。因为在西方的传统思维里,比较强调客观作用,注重物对人、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常常突出主语,强调主语“物”的重要性,常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用本来表示人的动词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这种形式往往带有拟人修辞色彩。但是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不同,汉语则注重主体个人的思维,从自我方向出发来描述客观事物或人的行为状态,着重强调人对事、对物或人对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因而在汉语表达中,常用人称作主语。

1. 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zest to his life.

他想起这些,便会增加生活的热情。[3]

2. The Second World War brought him rapid battle promotion.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屡建奇功,晋升很快。[5]

3. That beautiful car in the center of the hall really caught our eyes.

我们被大厅中央那辆漂亮的轿车迷住了。[3]

4. 他开车时心不在焉,几乎闯祸。

His absence of mind during the driving nearly caused an accident. [3]

5.他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His triumph was complete.[6]

6. 北京目睹过许多伟大的历史事件。

Beijing has witnessed many historical events. [3]

在英语中,非人称主语采用“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即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等,主语是没有生命的事物,“无灵主语”

类似于拟人,是英语修辞手法的一种,但谓语常常使用“有灵动词”(animate verb)

表示人或社会团体的动作或行为等,是只有人才能发出的动作。我们如果在写文章的时候,能运用“无灵主语”,就能使句子地道生动,体现出较高的英语水平。

例如句1, 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增加了生活的热情,句中将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拟人化了。同样,句2和句3将the Second World War和that beautiful car in the center of the hall拟人化,brought和caught 这两个本应该人用的动词,却使war和car生动显现,极具冲击力,令人难忘。

而在汉语中,“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的搭配没有英语的多,使用的场合也没有英语广,其“有灵动词”只与人称搭配。汉语的“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

的搭配通常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拟人化。例如句6就是“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的搭配,但这种用法不太常见,而句4和句5是“有灵动词”与人称搭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和常用。

4.3 形式主语

英语中,常常会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主语,形式主语使英语句子结构清楚,便于叙述;而汉语中没有这类用法的非人称代词,但是常用人称,或者省略人称,或者使用无主句。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要注意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it作形式主语,把主语从句后置,使得某些形式主语的类型已经成为了习惯用语,在用英语表达某些汉语句子时,善于套用这种句式很重要,可以快捷地译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

7.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she was so dishonest.

我从来也没想到她这么不老实。[3]

8.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exercise every day.

我们每天必须做运动。

9.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government will invest more on this project.

人们期待政府对这个项目进行更多的投资。[3]

10. It is reported that this winter is much more colder than previous years.

据报道澳大利亚的冬天比往年要冷得多。[5]

11.It seems that no one knows the truth.

好像没人知道这个真相。[6]

汉语中的主语是表示普遍意义的“人们”或其所指不明确时,如果其谓语动词是“相信”“认为”“希望”“预测”等表达观点的动词,后面的宾语是主谓结构时,可以套用形式主语句型:It is believed/thought/hoped/expected/predicted

that…例如句9,而句7所指明确。对于汉语中无法判定主语的一些无主句,如以“据说”“据报道”“据预测”“好像”等开始的句子,用英语表达时也可以套用形式主语句式,将汉语的宾语部分转换成英语中的实际主语部分:It is said/reported/predicted that…, it seems that…例如句10和句11。

5 汉语主语的特点

5.1 汉语主语的完全省略,即无主句

汉语的主语可不像英语主语那样,不可或缺,有很多汉语句子是没有主语,就是我们常说的无主句。这种句子符合汉语语法,可以视为汉语的一大优势,因

为英语是不存在无主句的。

12.冷得我浑身发抖。

13.又有许多村民遭殃了。

14.真是太好了。

15.是我们大家的错。

16.快去吧!

17.气疯了。

18.昨天又买了茶叶。

以上的汉语句子都没有主语,但是却挑不出毛病来,都是完整的,合乎汉语语法的无主语句。例如句12如果加上“天气”,就不符合逻辑和语法了。如果把

句15的“我们大家”放在“是”的前面,大家可能以为是倒装句。如果是倒装句,倒装前后的语义应该一样,而句15反之。同样,句16也是无主句,如果将其倒

装“去快吧!”,这不符合汉语语法,也不能成为一个句子。如果将其加入主语,

更与我们的日常用法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在汉语中,存在着很多没有主语的句

子。换言之,汉语不具备英语主语的不可或缺性。,但是无主句的使用往往要依据

当时的情境来表达,如果只看无主句表面,虽然没有语法毛病,但看的人就不知

道是谁说的了。比如句17和句18,如果不依据说话人的情境,就不知道谁气疯了,昨天谁买了茶叶。而英语的句子一般都有一个主语,即使在语义上找不到主语,

也得在形式上造出个主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式主语it。因此,我们在翻译的时

候要特别注意主语的使用情况和方法。

5.2 汉语中可省略主语的一部分,即“的”字结构

“的”字结构作主语在汉语中十分普遍,其中名词、代词构成的“的”字结构通常都可以用英语的名词性物主代词表示,包括:

1)“的”字前是动词或形容词时,用英语表达时要根据上下语意,添加被省略的名词,例如:

19.货架上摆的全是进口货。

All the goods on the shelves are imported from abroad.[5]

20.甜的对糖尿病人来说是致命伤。

Sweet food is fatal to diabetics. [7]

2)“的”字前是主谓短语时,用what短语来表达,例如:

21.我所有的,你都可以任意使用。

What I have is at your service. [5]

22.父母期望的是子女将来有出息。

What parents have expected is that their children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one day. [7]

5.3 双主语

汉语中有双主语现象,而英语则没有。双主语的句子里有大主语(句首的全句主语)和小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而且有的大主语并不和谓语动词发生语义关系。这时,英语翻译中如何选择主语需要仔细考虑,分析这句话的主题是什么,以确定英语句子的主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般会把汉语中的大主语作为宾语或者同位语来处理。例如:

23.那种恃强凌弱者他一向看不起。

Such bullies he has the greatest contempt for. [3]

这句话出现了双主语“恃强凌弱者”和“他”,句子的谓语动词是“看不起”,动作的施行者是“他”,承受者是“恃强凌弱者”,这样句子结构就十分清晰了。但是如果根据上下语境,这句话的主题是“恃强凌弱者”,那么英语的主语就不是“他”

了,用英语表达就是:Such bullies are objects of his contempt.

5.4 模糊主语

有些汉语句子表面上是能构成主谓关系,但用英语表达时,却不存在主谓关系,主语和谓语不存在动作的施行者和动作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模棱两可

的,所以有人也把模糊主语称为“假主语”。例如:

24.读书能获取知识。

One/You/We/People can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books.

如果动作的施行者是“读书”,那么它能完成“获取知识”的动作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是人读书而获取知识的。所以用英语表达应是One/You/We/People can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books。[3]而不是Reading books can acquire knowledge.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汉语主语存在着很多的区别。从语法角度看,英语主语在句子中不可省略,而汉语中多无主句、主语常隐藏或省略;英语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中存在双主语和模糊主语。因此,了解英汉主语的差异不仅有利于预防和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学习的盲目性,而且会进一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正确运用英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探索英汉两种语言主语的差异,快速确定主语,掌握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技巧,对于英汉对译以及语言学习研究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Quirk,R.et al. 1973.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

[2] 史秋兰.正确选择主语,克服汉化英语的第一步[J].英语知识,2007,(2).

[3]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编写组.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5]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6]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新英汉词典[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7]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英汉主语差异现象对比及其翻译策略 主语作为句子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其在英汉句子结构与意义中担当不等程度的角色,英汉主语之间有什么差异,而我们又能总结归纳出哪些翻译方法呢? Part 1 英汉主语的差异 (一)主语显著与话题显著 英语是主语显著性的语言,汉语是话题显著性的语言。要弄清楚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首先必须明白主语和话题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英语是偏重形合的语言,句子以主谓结构为纲, 勾连,节外生枝,叠床架屋,句子复杂而不流散。在这种句子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主语对全句具有“全面密切的关系”,且要求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与之保持一致关系。这种一致关系决定了主语不管起不起语义作用,总得有一个,哪怕是it, there等做“假位”主语。所以说英语的主语偏重于“形”,是主语突出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汉语是偏重意合的语言,主语和谓语呈一种松散的结构关系,主语不决定谓语的形态,因此可以以话题的形式出现。所谓话题,指一句话里作为新情况的述说对象的事物或事件,其特点是占据一句话的开头部位,但并不等同语法系统中的主语。如昨天晚上他进过这间屋子,这里的“昨天晚上”是主题,但不是主语,而是状语。综上所述,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subject- prominent),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例如:英语必须有主语 a语法上的一致: She is a student. They are students. My family are all fond of playing table tennis. Neither you, nor I, nor anyone else knows the answer. The girl has seen her mother. Sent to zoos in Tokyo and other cities, the pandas are reported to have settled down very well. b逻辑上的一致 你的教学科研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 原译:Y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made progress,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改译:You have made good progres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but you should not get conceited and arrogant. (二)物称主语与人称主语 英、汉语主语的另一差别是英语的物称倾向和汉语的人称倾向。“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而汉语则“往往以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一般而言,西方民族在使用英语语言方面采取的是客体思维方式,强调“物我分立”,注重物对人的思维及行为的影响,因此往往突出“物”的重要,让物以客观事实的形式表达出来,故英语常用非人称(impersonal)做主语,强调物对人的作用,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结果,其主语可以是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自然客观现象的时间名词或表示抽象概念,例如 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2.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preaching place. 3.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brought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 以上三例均是用物称作主语,但是翻译成中文时 1.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论文

英汉语主语功能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指出英语是主语突出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正确理解英汉主语的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 【关键词】主语主题翻译 【abstract】this essay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subject and points out that english is object-prominence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topic-prominence language. in order to get accurate transl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subjects correctly. 【key words】object;topic-prominence;translation 人类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比较法是一种重要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将英语与汉语进行比较,在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相同之处,也有着差异和区别。尤其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同之处比较好翻译,而不同之处则是需要进行学习与掌握的地方。只有掌握了英汉语言的不同之处,才能很好的进行翻译。英语是印欧日耳曼语族的日耳曼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主语上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英汉主语的不同之处进行讨论,希望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英汉语主语的定义 刘应德将英语主语的定义概括为:“主语是一句话讨论的中心,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研究 正文部分

1 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就结构上来说,英语结构严密紧凑,主要采用主谓结构,主语不可以省略;汉语结构明快简练,在传达一些比较复杂的信息时,往往借助动词,按照时间或者逻辑顺序逐步递进,层层展开,常常会隐藏或省略主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句子的整体结构,而这首先取决于英汉主语的选择。切不可逐字一个个简单的翻译,忽略句子整体、英汉语言的语法和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这样会形成中式英语,破坏英语的本来特色,会使英语学习者难以更进一步的提高英语水平。 2 文献综述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两种语言在词法和句法上都存在许多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造成了外语学习和翻译工作的困难。[1]其中英汉主语的差异是其重要的方面,史秋兰的《正确选择主语,克服汉化英语的第一步》认为在写作中,容易被我们的母语所限制,受汉语的表达习惯所束缚,在转换语言的时候,切记要注意句子本身的整体性,切不可简单地逐字一一对应式的翻译,这样做忽视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形成中式英语,破坏了英语的地道性。时间一长,还会影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突破。[2] 3 主语的定义 在讨论主语问题之前,有必要对主语一词的涵义加以界定。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对主语所下定义是:“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as a close general relation to …what is being discussed?; the…theme? of the sentence with the normal implication that something new (the predicate) is being said about a …subject? that has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in an earlier sentence”(Quirk, 1973)。[1]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主语是“a noun, noun phrase, or pronoun that comes before a main verb and represents the person or thing that perform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or about which something is stated”。[3]黄伯荣、廖序东在其所著的《现代汉语》中把主语定义为:“在主谓词组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放在谓语前面,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名词性的词语经常作主语。”“从主语和谓语的意

英汉主语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摘要: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著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著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文来自免费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e4629336.html,,转载请保留。)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2)婚姻的事,年轻人都自己做主了。 As for the marriage,the young people w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而本句中的话题“婚姻的事”译成英语时,则将其处理成状语,这样更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

(完整word版)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英汉主语:对比与转换 发表时间:2009-12-17T16:05:53.12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冯为兰(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上海 200090)[导读]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摘要: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主语;对比;翻译;手段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著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 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著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著是指由主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2)婚姻的事,年轻人都自己做主了。 As for the marriage,the young people would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而本句中的话题“婚姻的事”译成英语时,则将其处理成状语,这样更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 1.2有灵Vs 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3)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nding ano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 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it”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4)刮风了。下雨了。 It is raining.It is blowing. 这两句中的it究竟具体指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英语语法认为它是无人称代词,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无词义,只是用它来占一下主语的位置。而中国人只简单地说“刮风了,下雨了”就可以了,是个无主句,至于主语是什么,用不着提。(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Wisdom comes from experience. 这类汉语句子的泛指性很强,类似警句格言,大多数不用主语,然而译成英文时却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补上适当的主语,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2 汉英转换时确定主语的手段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汉英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系,其主语也存在各种差异。英语句子要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谓语为核心,不管什么样的句型都少不了SV,少不了主语。而且,多数情况下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语担当。汉语句子中主语则有多种选择,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汉语的主语除了名词之外,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主谓结构等都能作主语。这种种不同就使得汉英翻译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手段: 2.1补充主语 汉语有不少无主句,正如王力先生所言,“西洋的语法通则是需求每一个句子有一个主语,没有主语就是例外,是省略。中国的语法通则是,凡主语显然可知时,以不用为常,故没有主语则是常例,是隐去,不是省略。”所以,对汉语无主句的英译常常要其物色一个恰当的主语。例如: (6)出太阳了。The sun is rising. (7)累得我走不动了。I am too tired to walk on. (8)弄得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考研英语翻译中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考研英语翻译必备知识: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对于考研翻译来说,接触过的考生都知道,它的五句话基本上都是复杂的长句,不但句子较长,而且句式复杂。基础扎实的同学,或许还能理清结构,知道所要表达的意思,但即使如此,要想找到确切的汉语表达方式,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如果考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考研翻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考生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精编版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但是,这同一概念,我们用意合的方法基本上也可以表达出来;那就尽说,将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并无连接词表明其相互关系,而从句子本身的意思中体现出来。例如,我们说because 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两个句子的逻辑关系是用连接词 because加以表达的。然而我们也可以说it is late,I must leave.在这里,虽然无明确的词汇表明彼此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显然是存在的。 以上Nida所言,有一点需要加以纠正。他说:“我们也可以说It is 1ate,I must leave.” 此议不妥,因为这样缺乏连接词的英句是不合其表达习惯的,至少也是拙句(C1umsy Sentence)。比如: An English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 译文:一个英国人,不会说中国话,有一次在中国旅行。 英语原句是一个典型的形合句,而相应的汉译则是意合句。假如,将英语原句改成意合句,那读上去还有英语味吗? There was an Englishman.He could not speak Chinese.He was once travelling in China.同理,假如我们将此句译成: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人有一次在中国旅行。读上去便稍有绕口之嫌。 从语法范畴分析, 英语动词的时体显得极为丰富,从理论言,英语有十六个时态。若就“形态结构”的视角进行观察比较,似又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是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语言,它注重形式的变化。就语法范畴言,英语的代词(名词)可以有性、数或格的形态变化, 动词还可有时、体、态、气等形态变化,等等。

英汉语句法结构比较与对比

英汉主语的对比与转换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汉语句子逻辑性强,主题突出。这些差异给英汉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现象,试图对比分析汉英主语,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汉译英时主语确定的几种策略。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正确理解英语句子中的每个单词或词组,但不知为什么译出的汉语怎么读都觉得不通顺、不地道。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 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汇层面上,而且还显着地体现在句子结构上。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因此,要提高翻译水平,必须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有所认识,翻译时才能有意识地避免欧化的汉语或汉化的英语。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是关键,希望它能给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及互译带来少许裨益。 1汉英主语对比 主语在英语句子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其功能很强,英语需要把主谓关系纳入一定 的关系中去处理,谓语必须与主语一致,主谓语结构是英语句子的主轴与核心。一般情况下,英语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英语的句法特征是形合的。而汉语中的主语功能相对就 较弱,没有主语也可以成句。另外汉语中的主谓搭配关系也十分灵活,通过语境来融合其间的 语义关系,形成一种意义上的联系,主语和谓语也不需要在数、时态和语态上保持一致。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的。 1.1主题Vs主语 主语显着的语言是指该语言的核心句型是主语+谓语构成的框架,而主题显着是指由主 题+述题构成的句式。主题即句子的起首部分,相当于“话题”,述题是针对“话题”发表的 信息或评论,通常是“新的信息”。汉语句子的主题可能是名词结构,与主语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还可能是其他成分。 (1)昨天的事多亏你帮忙。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yesterday. 本句的主题“昨天的事”虽然是个名词词组,但它显然游离于“主谓”结构之外,不能将其译成英语的主语。 1.2有灵Vs无灵 英语与汉语句子的另一个重要差异是,英语常用无灵主语,即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的名词或各种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充当主语。而汉语则常用有灵主语,即用有生命的人或动物 作主语。英语较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汉语则较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 (3) 我一想到还要在这里再呆一年就浑身不舒服。 The thought of spe nding ano ther year makes me physically sick. 汉语句子用的是有灵主语“我”,可英译文中却没有用I作主语,而是用了无灵主语thought, 这一点正符合了英语中“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的表达。 1.3零主语Vs形式主语 英语句子常常必须有主语,有时找不到表示事物或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就用“ it ”作形式主语。尤其在表示天气、时间、距离、度量等概念时,这种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就 显得尤为突出。相比较而言,汉语中主语的使用灵活得多,而且常常可以省略。只要通过上下 文可以判断句子的主语,主语就没必要出现,此时所用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零位主语”。英语中的形式主语是汉语所没有的,而汉语的零位主语在英语中也是不存在的。

以翻译例释英汉之差异-2019年精选文档

以翻译例释英汉之差异 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最早提出"形合"和"意合"两概念。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可为什么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呢? 汉字个个囿于方形空间之中,独立自足。这封闭的方形空间,封杀了字体内部结构向外发展、连缀的可能性;而词缀和屈折形态变化,却正是语法型语言赖以表示性、数、格、时、体所必需的条件。其结果是:英语成为了重形合的语法型语言,汉语则成为了重意合的语义型语言。(陈凌) 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1.1英汉句子连接的差异。例如:The boy had his breakfast and went off to school.(男孩吃过早饭上学去了。)这里英文中"his"跟"The boy"前后照应、相互攀连,"and"将两个承接的动作衔接起来,是英文形合的手段。如果翻译时过于拘泥于原文的形合语言,译文会显得冗余累赘和拘谨("男孩吃过他的早餐,然后上学去了"),而汉语里"吃过早饭上学去"两个连贯的动作显得很紧凑。 例如,汉语说"他不来,我不走"。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完全通过意义联系起来,两分句之间不用任何连词。而如果翻译

成英文则必须用连接词语,即:I won't go unless he comes. 或者我们说:I will stay until he comes. 再如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英文中的"If"就表现了从句与主句之间"假设-判断"关系,而汉语译文则没有采用任何连接词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更觉一气呵成、余音绕梁。 1.2英汉主语的差异。英语是词类和成分严格对应的一门学科。主语只能由名词和代词,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但在汉语中,主语除了名词,代词外,还可以由形容词来充当。 虚心使人进步。(形容词"虚心"作主语) Modesty helps one to make progress. ("名词"作主语) 1.3英汉谓语的差异。从英汉句子定义上看,我们可以总结英汉句子的主要特征是:汉语多流水句,即一个句号里面可以有多个谓语。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在一个完整的英语简单句中只能出现一个主谓结构,即主谓结构是英语句子的关键,不存在多个动词连用。如果需要多个动词,可以用并列词连接或者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动名词、过去分词或不定式等形式来表达。而汉语结构松散,在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如:"上网是危险的"句中出现"上"、"是"两个动词。学生就按汉语习惯译为:Surf the Internet is dangerous. 显然他们不清楚在英语中动词及动词短语不能充当主语。正确句子应为:Surfing

从英汉主语的差异看其英汉翻译

从英汉主语的差异看其英汉翻译 本文从探讨主语和主题的含义着手,从形态、句子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英汉主语的差异。从形态上看,英语主语具有名词性特征而汉语主语词类具有多样性。从句子结构来看,一方面英语句子中的主语是不可缺少的,而汉语句子中往往是无主句或是主语省略;另一方面,英语常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或者用代词“it”等作物称主语,但汉语却常使用人称作主语。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英汉主语的差异,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语言教学和提高翻译水平。 标签:英语主语汉语主语差异翻译 一、英汉主语的定义 (一)英语主语的定义 就句法结构而言,英语的主语显然是很重要的句子成分。主语的定义是:主语与正在被讨论的事,即句子的主题有着全面密切的关系,就是对当前某句中已经提出的某个问题作一个新的陈述(谓语),另外一点,主语决定谓语动词的数,在动词形式有单复数区别时,选择什么形式取决于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刘宓庆,1993)。 (二)汉语的主语与主题 汉语主语与主题(又称主位、话题)都是翻译词汇,“主语”一词是对英语“subject”的翻译;“主题、主位或话题”是对英语的“topic”或“theme”的翻译,但是这两个术语在语法学术界常常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二、从形态方面看英汉主语的差异 (一)英语主语具有名词性特征 英语句子由名词性词组和动词性词组两大部分组成,或是由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英语主语一般由名词性词组来充当。英语句子的主语是一个名词短语,这个名词短语是动作的施事者或者是动作的受事者。(Greenbaun S,1996)如: (1)The flower is very beautiful.花很漂亮。(名词短语作主语) (2)He is swimming now.他正在游泳。(代词作主语) (3)Three is enough.三个足够了。(数词作主语) (4)To swim consumes physical energy.游泳消耗体力。(不定式短语作主语)

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论文题目: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 12 日成绩:

谈英汉主语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各国人们在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着诸多不同,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导致了英汉句子使用的差异性。汉语和英语句子在组成成分上基本是一样的,即有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构成。这些构成在两种语言中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其中,译者若能很好理解英汉主语两者间的差异将会对其翻译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通过本文主要介绍英汉主语使用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汉主语;差异;翻译策略 A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of the Uses of Subject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uang Hui-min (College of Xingzhi,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oral language formation for any people from all over world, which leads to the differences in using sentences in a way. There is almost similar in composition of sent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y are all consisted of main components and the secondary components. There are some similarities, also differences in forming. And it will be really helpful for translators to complete translation if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Chinese subject well. Therefore, the autho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ifferences about English-Chinese subject usage via this article. Accordingly, the author summarizes some relat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 subjec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fferenc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Family),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示出来。”[6][169]英汉比较研究是翻译研究的基础,通过比较能对英汉各自的语言和文化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在翻译时更准确、更到位。本文着重探讨并比较英汉句子中主语使用的差异,其有利于译者对英汉主语翻译时的处理,从而使译者对于英汉句子的翻译更到位。 二.英汉主语的概念 主语是一个句子的主体,是全句所述的对象。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① 英汉主语差异及英译时主语的确定 刘汝荣 (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从主语与主题,形合与意合,物称与人称,主语省略与形式主语等方面探讨了英汉主语的差异,并提出了英译时确定主语的几种方法,包括主题句与主谓句的转换,不拘泥于字比句次,人称叙述与物称叙述的转换及主语的补充和被动语态的使用等。 关键词:英语语法;汉语语法;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66(2004)01-0097-04 Differences of Su bject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bject in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LIU Ru-ro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Jishou Universit y,Jis hou,Hunan416000) A 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of subjects in the Chinese and the English lan guages,and presents several ways to determine the subject in translating from Chinese into En glish.Several aspects,such as subject,topic,h ypotaxis,parataxis,shift, word order and the use of passive voice,etc,are involved in the discussion. Key words:grannar of English;grammar of Chinese;translation 当前,汉语语法研究和英语语法研究已达到相当的程度。英汉对比研究方兴未艾,英汉差异之本质已初步显示出来。这样的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建立与充实,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本文将就英汉主语的主要差异及汉译英时主语的确定作初步探讨。 一 英汉主语差异 (一)主语与主题 从英语的语言系统(lan guage-system)或语法(grammar)来审视,一个“句子”要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必须包含主语(the subject)和谓语(the predicate)两个组成部分,因为“主语和谓语相互依存是句子之所以成为独立语言单位的基本要求。”(Busmann1996:461)英语句子的5种基本句型:SV,SVP,SVO,SVOO,SVOC,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SV(主语+动词)的基本结构,英语中的句子,不管如何变化,“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这五种基本句型及其变式、扩展、组合、省略或倒装”(连淑能1993,29,30),即离不开主谓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主语不可或缺,“不包含主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是不完整的”(Jesperson)。 早在20世纪30年代,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V. Mathesius)就采用信息论的观点,提出句子功能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用“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对传统语法的“主谓两分”(the binary analysis of subject/predi-cate)加以修正,研究句子各部分的信息承载。十九世纪末,中国的马建忠“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写出了《马氏文通》。马建忠认为“华文”有“冒起”和“前置之名”,“系统句子”(s y stem-sentence)或者“语法句子”(gram matical sen-tence)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文已有之规矩”———“主谓两分”。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Charles Francis 第1期 娄底师专学报 No.1 2004年2月 Journal of Loudi Teachers College Feb.,2004 ①收稿日期:2003-12-24. 作者简介:刘汝荣(1968- ),湖南吉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