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及治疗

合集下载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1、 心电图 电轴右偏、右束枝传导阻滞或右室肥厚 , P-R间期延长呈I°房室传导阻滞,左、右心室 肥厚。心电向量图在额面位呈逆钟向心电环。 2、胸部X线 肺纹理增多,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段突 出,主动脉结较小。二尖瓣关闭不全明显者左 心室亦增大。透视下肺门“舞蹈”。 3、超声心动图 明确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缺损位置、 大小,左右心房间血液分流。是最好的无创检 查手段。
手术方法:
1
CPB下ASD修补术: 小缺损可直接缝合,缺损较大或合并 肺静脉异位引流应用补片修补缺损并 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隔入左房。原发 孔型房间隔缺损者应首先修补二尖瓣 裂,然后修补ASD,由于缺损下缘邻 近冠状静脉窦,在该处进针时应注意 避免损伤房室结,以免引起房室传导 阻滞。 2 ASD封堵术:介入治疗方法。
心脏疾病
Cardiac Diseases
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心血管外科 付庆林 MD
哪些心脏病需要手术
属于外科治疗的病种主要有: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 冠心病 大血管疾病 心脏肿瘤


一、先天性心脏病: 1、左向右分流:PDA、ASD、VSD、佛氏窦瘤破裂、 冠状动脉瘘、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等。 2、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征、大动脉转位、右 室双出口等。 3、无分流型:肺动脉瓣狭窄等。 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并发症。 四、心脏肿瘤:粘液瘤等。 五、大血管疾病:胸主动脉瘤等。
连 续 缝 合 房 缺
涤 纶 或 心 包 片 修 补 房 缺
三、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一)概述
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

3大心血管常见病防治指南

3大心血管常见病防治指南

心血管疾病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世界各国都将其预防视为重中之重。

2013年8月,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IAS)发布了一项全球性的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3年11月21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等机构又联合发布《降低血胆固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指南》。

那么,这两项指南对我国有什么参考价值呢?我们特别邀请了几位心血管疾病专家在参考这两个指南基础上,针对心血管病中常见的心力衰竭、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疾病,为大家提出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最新健康指导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指南。

大心血管常见病策 划: 本刊编辑部执 行: 西 捷指导专家: 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衰专科主任、教授、博导 范慧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张海澄/李晓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谢海波3编辑/西捷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血脂”一词在餐桌上被不断提起,成为人们在觥筹交错之间,拒酒挡肉的一面挡箭牌。

的确,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不少人因为“三高”而苦恼不已,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并不在意,直到出现心梗、脑卒中等严重后果才意识到血脂控制的重要性,但已经为时已晚。

患者此时不但要花费数倍的人力、财力,且疾病导致的后果往往无法逆转。

因此,关注血脂健康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那究竟如何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血脂呢?首先,应该明确自己要做的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针对未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人群,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针对所有已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括冠心病、卒中、外周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和其他形式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控制目标。

1.一级预防:高危人群的理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6 mmol/L(100 mg/dl)或非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 mmol/L(130 mg/dl);而在低危人群或缺乏其他危险因素的个体中,理想LDL-C 水平为2.6~3.3mmol/L(100~129 mg/dl)或非HDL-C 水平3.4~4.1mmol/L(130~159mg/dl)。

血管外科诊疗指南规范

血管外科诊疗指南规范

血管外科诊疗指南规范
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包括动脉瘤、闭塞性动脉疾病、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这些疾病严重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不同病情,血管外科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人
情况和病情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在进行血管外科诊疗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
确定患者的确诊病因。

同时,医生还需要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手术前的准备
工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熟练操作手术器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医生需
要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手术治疗外,血管外科还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医生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在进行血管外科诊疗时,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
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医生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复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避免病情复发或恶化。

总之,血管外科是一门重要的外科学科,对许多患有血管疾病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在进行血管外科诊疗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进行细致
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
管外科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基础知识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基础知识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基础知识
一、动脉硬化性病变
(1)定义
动脉硬化是管生高龄及血管成分异常而导致管壁材料沉积生成畸化性病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2)病因
高血压、烟草、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危险因素会加重或诱导管壁的动脉硬化程度。

(3)症状
体表管积可能导致部分或全段管闭塞,症状视受累部位而定,可能表现为四肢间歇性疼痛、缺血或坏死。

严重者可致瘫痪。

(4)诊断
依靠病史、体检、影像学检查如彩超、、等确定诊断。

必要时行血管造影辅助诊断。

(5)治疗
采取靶向治疗危险因素,缓解动脉硬化进展;重症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活检术等手术治疗。

二、血管瘤
(1)定义
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指静脉、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增生形成的血管系统异常。

(2)病因
大多数为先天性,少数为后天性,如创伤增生所致。

(3)分类
可分为静脉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淋巴管瘤三类。

(4)症状
不同部位瘤体可能压迫组织或神经导致疼痛、凸出等不适。

大部分。

(5)诊断及治疗
通过相关检查确诊,治疗方式选择剥脱术或切断术根治。

以上为动脉硬化性病变和血管瘤在血管外科中的基础知识概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任何问题,欢迎提出,共同探讨。

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BT分流术健康宣教

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BT分流术健康宣教

选择教育方式:口头讲 解、视频演示、书面材
料等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教 育时间、地点、人员等
评估教育效果:通过问 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 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 育的满意度和掌握程度
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 果,不断优化健康教育 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
效果
实施健康促进计划
01
制定计划: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促进计划
01
评估指标: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02
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03
评估时间: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对比
04
评估结果:健康教育对患者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程度
健康促进计划
制定健康促进计划
确定目标人群:心血管 外科患者及其家属
制定健康教育内容:BT 分流术相关知识、术后
护理、康复锻炼等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动 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 和中风的风险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 等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会导致 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遗传因素
遗传性心脏病: 如先天性心脏 病、遗传性高 血压等
血管疾病:血管 性疾病,如主动 脉夹层、动脉瘤 等
BT分流术的作用
减轻心脏负担:通过分流,减轻心脏的泵血 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肺动脉压力:通过分流,降低肺动脉压 力,减轻右心室后负荷,改善右心功能。
改善心功能:通过分流,改善心功能,提高 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通过分流,延长患者的生存 期,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促进计划实施 过程中,医护人员 的专业技能和沟通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导语: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组重要的器官,承担着血液输送与供氧的重要功能。

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各类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生儿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控制。

对于需要手术矫正的患儿,通常会安排手术修复或介入治疗。

二、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新生儿。

该病的特征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三、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一组心脏病变,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

由于新生儿的心脏系统较为幼小,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和心脏搭桥等手术治疗。

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和营养的需要,导致全身循环功能减退的病症。

在新生儿中,常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异常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利尿剂等,外科手术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或矫正手术等。

五、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对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出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等。

六、未闭的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是胚胎期存在的一种通道,负责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几天或几周内会自行关闭。

然而,有些新生儿动脉导管无法自行关闭,这就会引起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介入治疗。

结语: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需要重视并及时处理的问题。

心血管外科小讲课题目

心血管外科小讲课题目

心血管外科小讲课题目心外科专科知识主要内容:疾病及外科治疗常用辅助检查各类导管护理常用药物分类各类仪器使用术后监测指标术后护理常规心外科常见疾病及外科治疗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型:无症状型冠心病(亦称隐匿性冠心病Latent CHD )绞痛型冠心病( angina pectoris CHD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D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Sudden death CH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次要危险因素:肥胖西方饮食习惯脑力劳动者A型性格遗传因素其他临床表现:胸闷、胸痛诊断方法:冠脉造影术治疗措施:冠脉搭桥术大隐静脉:最常用,易获取冠脉搭桥术术前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术后护理:体位:低坡卧位皮肤护理:注意腰骶部观察患肢: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

患肢抬高, 6小时后拆除弹力绷带。

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围术期再梗应激性血糖升高下肢血栓形成风湿性心脏病概念:指风湿性心瓣膜炎症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一种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最常见于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

心脏瓣膜的功能:防止血液反流各瓣膜位置:二尖瓣: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三尖瓣:位于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肺动脉瓣:位于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冠状动脉开口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症状:早期最常见劳力性呼吸困难,二尖瓣面容(如图)风湿性心脏病体征:听诊闻及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梨形心脏诊断:心脏B超.治疗:瓣膜置换术(机械瓣、生物瓣)瓣膜成形术术后监测要点:PT (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应维持时间: 18-24秒抗凝药物使用:华法林抗凝时间: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生口服抗凝药。

生物瓣置换术后:需口服抗凝药3-6个月术后抗凝药物的应用抗凝过量:轻者:镜下血尿、鼻出血、淤点直肠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淤斑等。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肢缺血护理

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肢缺血护理
02
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血管壁炎症,血管狭窄或闭塞
04
外伤:血管损伤,导致血管破裂或堵塞
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发病机制
01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03
血管痉挛:神经调节异常、血管收缩物质释放过多等因素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血流
03
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
04
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原则
保持患者舒适:注意体位、保暖、疼痛管理等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等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
促进血液循环:按摩、热敷、运动等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专科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止痛、冷敷等。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01
02
03
04
05
06
护理重点
0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
0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如药物止痛、冷敷等。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