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常见疾病及治疗药物
中医心血管常见病及辨别

中医心血管常见病及辨别
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中医认为心血管疾病多与气血不足、湿热、痰浊等因素有关。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及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
1. 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心脏缺血引起的胸闷、疼痛或不适感。
中医认为,心绞痛多由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应以疏通气滞、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逍遥散、三七活血丸、当归生脉饮等方剂。
2.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的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由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应以滋阴降压、疏肝理气为主,可以选用天王补心丹、龙胆泻肝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剂。
3.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多由气滞血瘀、痰浊阻塞所致。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为主,可以选用桂枝加龙牡汤、通窍活血汤、清心降脂汤等方剂。
4. 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指动脉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的疾病。
中医认为,动脉硬化多由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所致。
治疗应以补益肾脾、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用补中益气汤、当归四逆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剂。
总之,中医的治疗理念是以辨证论治为主,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方剂和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如
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少食多餐、控制盐、油摄入等,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

新生儿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治疗方法导语: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内一组重要的器官,承担着血液输送与供氧的重要功能。
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出现各类心血管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生儿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矫正。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控制。
对于需要手术矫正的患儿,通常会安排手术修复或介入治疗。
二、法洛四联症法洛四联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新生儿。
该病的特征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
治疗方面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
三、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一组心脏病变,包括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等。
由于新生儿的心脏系统较为幼小,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介入术和心脏搭桥等手术治疗。
四、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满足机体对氧和营养的需要,导致全身循环功能减退的病症。
在新生儿中,常见的原因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异常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洋地黄、利尿剂等,外科手术可以进行心脏移植或矫正手术等。
五、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房颤动等。
对于新生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需要找出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等。
六、未闭的动脉导管动脉导管是胚胎期存在的一种通道,负责连接肺动脉和主动脉。
在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在几天或几周内会自行关闭。
然而,有些新生儿动脉导管无法自行关闭,这就会引起动脉导管未闭。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介入治疗。
结语:新生儿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儿科医生需要重视并及时处理的问题。
心脏病药治疗心脏病症状的西药及使用说明

心脏病药治疗心脏病症状的西药及使用说明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为了治疗心脏病,西药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心脏病症状的西药,并提供使用说明。
1.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普遍被用于治疗心脏病的非处方药。
它属于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从而减少心脏血管梗塞和中风的发生。
使用阿司匹林时,建议每天口服75-150毫克,最好在餐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对阿司匹林的耐受性有所不同,对药物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
2. 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肝素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
使用肝素时,剂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
在使用肝素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血小板和凝血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3. 乌拉地尔(Urapidil)乌拉地尔是一种枸橼酸乌利地尔盐,常用于治疗心绞痛、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症状。
乌拉地尔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的作用,从而改善心脏供血和降低血压。
通常以口服形式使用,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乌拉地尔可能会引起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 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硝酸甘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它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减少心脏的氧需求来缓解心绞痛症状。
硝酸甘油一般以舌下含服的方式使用,每次0.3-0.6毫克,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硝酸甘油时,应避免与五磷酸鸟苷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合用。
5. 利巴韦林(Levobetaxolol)利巴韦林是一种选择性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
它可以减慢心脏的收缩速率和降低心脏负荷,从而缓解心脏病症状。
一般以口服形式使用,每日1次,每次5毫克。
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心血管系统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症状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在临床上,各种心血管系统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对于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物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降压药1. 利尿剂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类重要药物,它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排泄,减少体内液体量,以降低血压。
主要包括袢利尿剂、髓袢利尿剂和远曲小管利尿剂。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呋塞米和托拉塞米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利尿剂时需要监测血钾水平,以免出现低血钾。
2.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心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使细胞内钙浓度降低,从而减慢心脏传导速度、降低心脏收缩力和血管扩张的药物。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等。
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
3.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排血量,降低心脏负荷和耗氧量,以及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降低血压的药物。
常用的有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
主要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
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酶的活性,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
常用的有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
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血压的药物。
常用的有洛尔沙坦、厄贝沙坦等。
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二、抗心绞痛药1. 一硝类药物一硝类药物主要通过释放一氧化氮,扩张冠状动脉和其他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除了用于治疗高血压外,还可以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缓解心绞痛。
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及用药

(四)心悸的常见病因和鉴别诊断
1、病因 (1)心源性心悸
1)心律失常 2)心脏肥厚或增大 3)高动力性心脏病 (2)非心源性心悸 1)其他系统疾病 2)药物作用 3)生理情况
碳酸氢钠
◦ 应用:仅在有明确的高钾血症、或CPR 时间超过15min 、或 三环抗郁药或苯巴比妥过量时使用,如CO2 潴留引起酸中毒应 禁用。首剂静注1mmol/kg(1mmol ≈ 0 .0833g ,相当 于5% NaHCO31.7ml) ,以后可以每隔15min给首剂的半量。 过多碳酸氢钠有害,最好能有血气分析指导。
(1)符合“心脏死亡标准”者:已进行正规的BLS 及ALS 持 续30min以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 呼吸心跳未能恢复, 心电图为直线; ② 虽然心电图仍有心电活动,但属于临终心电 节律(缓慢的室性蠕动波、极其缓慢的偶发的无脉性心电活动 )者,而且又无可逆性原因可查;③ 原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或其他慢性疾病终末期,虽然心脏在大 量药物刺激下仍有跳动或心脏跳动靠心脏起搏器维持(停止起 搏则无心跳),但血压无法维持、无自主呼吸,家属同意放弃 进一步抢救者。
◦ 治疗紧急度及降压目标:紧急度<4h 。监测神志状态、 心电和呼吸情况,注意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降压 目标:在2~4h内将舒张压降至13.33~14.66kPa (100~110mmHg)[或降低1.33~2.0kPa(10~ 15mmHg)] 。
内静脉,其次是股静脉。穿刺静脉时,尽量不间断“压-吹”周期。建立静脉 通路有困难,也可以用肾上腺素2mg稀释成10ml经气管插管口注入。 每次静脉给药后继续按压30~60s再用除颤1次,如无效,继续按压,并准备 下一个“药-电”周期。 无脉性电活动可能有各种原因,针对病因的治疗非常重要。但往往抢救成功的 机会较小,尤其是发生在大面积心肌梗死时。 不论哪种情况,只要出现室颤,就按照室颤的处理流程进行。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

心血管系统药物知识点总结1. 引言心血管系统药物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包括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2. 降压药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常见的降压药有以下几类: - 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Captopril)和依那普利(Enalapril)。
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
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从而降低血压。
- 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Nifedipine)和氨氯地平(Amlodipine)。
它们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平滑肌收缩,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3. 抗血栓药抗血栓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常见的抗血栓药有以下几类: - 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Aspirin)和氯吡格雷(Clopidogrel)。
它们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 抗凝血药:如肝素(Heparin)和华法林(Warfarin)。
肝素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碍凝血过程;华法林则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降低血液凝固性。
4. 心脏病药物心脏病药物用于治疗心脏病,常见的心脏病药物有以下几类:-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和美托洛尔(Metoprolol)。
它们通过阻断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负荷,减轻心脏病症状。
- 心脏糖苷类药物:如洋地黄(Digoxin)。
它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脏排血量,提高心脏功能。
- 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它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增加血液供应,缓解心绞痛。
5. 脂质调节药脂质调节药主要用于调节血脂水平,常见的脂质调节药有以下几类: -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Simvastatin)和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讲解

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虽然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药物治疗仍然是基础治疗、最为重要和首选的方法之一。
不仅仅要求医生,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也要熟悉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药的知识,如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毒副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等。
一、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是现代心血管病治疗学的基础,该类药物通过各种机制最终导致动脉和/或静脉扩张,降低体、肺循环血管阻力,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效应,不仅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和肺动脉高压,也是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和改善脏器微循环的重要措施。
不少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氧,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良药。
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②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③影响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
④其他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β-阻滞剂等。
●直接作用的血管扩张剂常用制剂有以下几种:1.硝酸甘油(nitrog1ycerin):治疗心绞痛可立即舌下含服0.3—0.6mg,若无效,隔5—10min可重复剂量;治疗心肌梗死为5—25mg加于5%葡萄糖液250—500m1内缓慢静滴,一般滴速为10—30ug/min。
预防心绞痛可用缓释剂和药膜胸前贴敷,如硝酸甘油缓释片2.5mg,每日2次;硝酸甘油贴敷5-10mg贴胸,每日1次。
其他尚有硝酸甘油喷雾剂、2%硝酸甘油软膏等多种剂型供临床不同情况使用。
不良反应:常见有眩晕、头晕、昏厥、面颊和颈部潮红;严重时可出现持续的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烦躁;而皮疹、视力模糊、口干则少。
过量时口唇指甲青紫。
眩晕欲倒,高度乏力,心跳快而弱,发热甚至抽搐。
下列情况应慎用或禁用:①脑出血或头颅外伤,因本品可升高颅内压;②严重贫血患者;③青光眼,因本品可升高眼内压;④梗阻性心肌病时可加重心绞痛;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服本品时要防止体位性降压。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窦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04
05
窦性心律失常是指窦房 结的兴奋性或传导性发 生异常,导致心律失常 。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 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 不齐和窦性停搏。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 结的兴奋性增加,导致 心率超过100次/分。常 见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 素(如运动、情绪激动 等)和病理性因素(如 贫血、甲亢、心力衰竭 等)。
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心室提前 发出一次激动,引起心脏收 缩。常见的原因包括生理性 因素(如吸烟、饮酒等)和 病理性因素(如冠心病、高 血压等)。
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室的兴 奋性增加,导致连续三次以 上的快速收缩。常见的原因 包括生理性因素(如运动、 情绪激动等)和病理性因素 (如甲亢、心力衰竭等)。
心室颤动是指心室的收缩力 减弱,导致血液淤积在心室 内,形成血栓。常见的原因 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
脏移植。
肥厚型心肌病
总结词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 肌病,以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 厚为特征,通常伴有心室腔变
小。
详细描述
肥厚型心肌病通常与遗传有关,患 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 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猝死 。
治疗建议
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β受体拮 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以改善症 状、防止猝死。在严重情况下,可 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心房提前发出一次激动,引起 心脏收缩。常见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吸烟 、饮酒等)和病理性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心房颤动是指心房的收缩力减弱,导致血液淤积 在心房内,形成血栓。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 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室内的兴 奋性或传导性发生异常,导 致心律失常。常见的室性心 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
血压
• 收缩压(SBP):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上升,心脏收缩的中期, 动脉内压力最高,此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成 人正常的收缩压 < 140mmHg(21.3kPa)。
• 舒张压(DBP):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 舒张压,又叫低压。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处 于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成人正常的舒张压为<90mmHg(12kpa) 。
心血管常见疾病及治疗药物
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导
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 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据2014年统计年报,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 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 衰竭患者450万,肺原性心脏病患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250万,先天性心城镇化 加速
2010年4月底第六次人口普查 >65岁人口达1.19亿人,占总人口8.87%
心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5年农村、城市的心 血管病死亡率分别为 298.42/10万和264.840/10万 (图1);心血管病占居民 疾病死亡构成在农村为 45.01%,在城市为42.61%, 居各种疾病之首,高于肿瘤 及其他疾病(图2、3)。每 5例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 血管病。
2020/3/14
高血压分型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根据病情缓急 缓进型
急进型,血压急剧升高,临床症状严重,可危及生 命,临床较少见。
缓进型,根据血压水平和是否有心、脑、肾并发 症及程度,分为轻、中、重度(1,2,3级)。
高血压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2020/3/1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国家卫生部,2010)
高血压脑病
心肌肥厚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机制未明。涉及多种因素 包括神经机制紊乱(神经源学说)、 外周自身调节机制减弱、激素或局部 活性物质异常以及电解质失衡等。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血管紧张素基 因缺陷
强调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降压药为主,终身治疗) 非药物治疗(改良患者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血压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
内容 减少钠盐摄入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目标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 日1斤左右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BMI<24kg/m2;腰围男<90cm; 女<85cm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 白酒小于1两; 葡萄酒小于2两; 啤酒小于5两
• 脉压差 (DP):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医学上又叫脉搏压,正常值 约为40mmHg毫米汞柱。
• 平均动脉压 (MAP):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正常成年人平均动脉压正常值为70~105mmHg。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高血压危象
全身细小动脉 暂时性剧烈痉挛,导致 血 压 急 剧 升 高 (200 / 120mmHg 以 上 ) , 出 现 剧 烈头晕、头痛、心悸等 症状,称为“高血压危 象”,应迅速采取降压 措施。
高血压脑病
脑血管发生 严重、持久的痉挛,使 脑循环发生急剧障碍, 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 高,出现剧烈头痛、呕 吐、抽搐、昏迷等症状, 称为高血压脑病,应迅 速抢救。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抗高血压药治疗目标
抗高血压药不是针对病因的根 治疗法,但能缓解症状,减慢或减少脑 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和病死率,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理想的抗高血压药
• 靶器官:心、血管、脑、肾等 • 目的:降血压的同时预防或逆转心血管重构,
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特点
• 存在 “三高”、“三低”、“三个误区”
➢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 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
药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年修订版
中国高血压的流行特点
• 知晓率 服药率 控制率 26.6% 12.1% 2.8%
73.4% 61.9% 44.9%
2020/3/14
高血压
指安静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 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或) 舒张压≥12.0kPa(90mmHg)。
- 发病率: 高达15~20%, 我国可 能有2.8亿人患高血压。
2020/3/14
高血压危害(silent killer)
图1 1990~2015年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变化
2020/3/14
图2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心血管病事件链
心肌梗死
冠脉血栓形成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心肌丧失
冠状动脉病变
神经内分泌活化
粥样硬化 左心室肥厚
危险因子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吸烟
猝死
心室 重构 心室扩大 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常见头昏、头痛、失眠 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硬化及 心、脑、肾、视网膜并发症。
抗高血压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 的治疗和防止并发症(脑卒中、心肌梗死、 CHF、肾功能衰竭等)的发生。
因高血压引起的死亡是癌症的4倍。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约占90%,原 因未明
➢继发性高血压,约占10%, 如肾A狭窄、肾炎、 嗜铬细胞瘤、药物等。
死亡
5
Dzau V et al. Am Heart J. 1991;121:1244.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高 血 压 第二节 冠 心 病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第四节 心律失常
血压
1. 血压
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即血液作用于单位血 管壁上的压力。 - 影响血压的因素: 血压=心输出量 (cardiac output,CO) x 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 心输出量:心率、心肌收缩力、回心血量等; 外周阻力:血管的长度、血管半径以及血液的粘滞度等。 - 神经(压力反射)-体液(RAAS)调节系统维持血压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