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
科学家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5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一开始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喷了出来,每只猴子都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尝试过了,结果都是这样。
于是,猴子们再也没有去拿香蕉的企图,因为害怕水柱会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
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去拿,结果其他4只旧猴子马上拦阻了它,因为它们认为新猴子会害得自己全身淋湿,新猴子尝试了几次,结果被那几只猴子打得全身是伤。
后来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抓出来,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
和前一只猴子一样,它也想去拿那香蕉,结果其他4只猴子围上来把它揍了一顿,上次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有力。
新猴子试了几次,结果总是被惨揍一顿,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被陆续抓出来,换成了新猴子,但是没有哪一只猴子敢动那香蕉,因为只要拿香蕉就会被揍,至于为什么它们都不知道。
传统和习惯有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认真反省,我门只能陷入混乱和迷惑中。
在奉行一些礼仪和规矩时,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其中的意义和目的,才不至于人云亦云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不要被人为的习俗所约束。
二十五个哲理小故事

二十五个哲理小故事1、猴子与香蕉从前,有一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
笼子的上方挂着一串香蕉,但每当猴子试图去拿香蕉时,就会有冷水浇下来。
多次尝试后,猴子再也不敢去拿香蕉了。
后来,即使把笼子打开,猴子也不再去碰那串香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过去的失败和挫折而给自己设限,不敢再去尝试新的机会。
2、蜗牛的梦想一只蜗牛想要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去看风景。
它爬得很慢很慢,周围的动物都嘲笑它异想天开。
但蜗牛没有放弃,一步一步往上爬。
最终,它爬到了树顶,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美丽景色。
这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哪怕过程艰难,也有可能实现。
3、小马过河小马想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
它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它又问松鼠,松鼠说水很深。
小马犹豫不决,最后决定自己试一试。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很多事情需要亲自去尝试才能了解真相。
4、挖井的人有个人想要挖一口井,他在一个地方挖了几下,没见到水,就换个地方再挖。
就这样,他挖了很多个地方,却始终没有挖到水。
其实,只要他在任何一个地方多坚持挖一会儿,就能挖到水了。
这警示我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5、丢失的羽毛一只小鸟在飞行中不小心丢失了一根羽毛。
它很伤心,觉得自己不再完美。
但它不知道,正是因为失去了这根羽毛,它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有时候,我们以为失去是一种遗憾,殊不知,它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6、蚂蚁和大象大象自以为强大无比,嘲笑小小的蚂蚁。
但当洪水来临时,大象在水中挣扎,而蚂蚁们团结起来,用自己的力量组成了一个“小船”,成功渡过了难关。
这告诉我们,力量的大小不在于体型,而在于团结和智慧。
7、盲人摸象几个盲人去摸大象,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柱子,摸到象耳朵的说大象像扇子,摸到象身体的说大象像一堵墙。
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以为了解了大象的全貌。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只凭片面的了解就下结论。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一、道德的起源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只要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后,每只猴子在几次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
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它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被打得满头起包,但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笼子里的一只旧猴子释放,换进去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 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既往,B照样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特别是,那只先前被修理的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
(这叫老兵欺负新兵,多年媳妇熬成婆^O^)。
B猴子试了几次,但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慢慢的、一只一只的,经过轮换,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却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一下。
但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它猴子狂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二、阶级的起源实验人员继续实验,不过这一次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长的特别孔武有力。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
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
不过它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于是它就要最弱小的A猴子替他去拿。
A不想被海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感冒不断。
猴子和香蕉

小故事:猴子和香蕉四只猴子被关到了一个笼子里,由于每只猴子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原先互相不认识,所以总是会发生冲突。
前两天,四只猴子总是接连不断地打架。
对于这种现象,如果用学术一点的名词来说的话,可以叫“文化冲突”。
两天以后,在笼子的顶上挂了一串香蕉。
但是,一只猴子是无法单独拿到这个香蕉的。
于是,四只猴子开始相互协作,取下香蕉来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四只猴子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形成了一个团队,也可以延伸看作是形成了组织或者是企业。
但过了一个星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不管哪一只猴子,每当它快要取到香蕉的时候,都会有一只高压水枪向它喷水,稍不留神,猴子就会摔落到地上。
由于这种情况从无例外,于是,四只猴子都不敢去取香蕉了。
企业的成员之间形成了共识。
过了些日子,笼子里又来了一只猴子。
它看到香蕉的时候,非常想去取。
但其它的猴子一起来告诉它,香蕉不能取,并且告诉它以前的那些痛苦经历。
于是,这只新来的猴子从此就打消了去取香蕉的念头。
企业成员的共识或者共同的意识、行为习惯等可以在企业成员之间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方式延续下去,这个时候,企业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
又过了几天,又来了一只新猴子,而一只第一批入笼的猴子被带走了。
当然,这只新来的猴子也很想去取香蕉,但其它的猴子,包括那只从来没有上去取过香蕉的猴子都来告诉这只新猴子,不能去取香蕉。
企业文化逐渐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了强大的约束。
经过几次轮换,笼子里的猴子越来越多,而第一批被高压水枪喷过的猴子全部都离开了笼子,但笼子里所有的猴子都知道不能去取香蕉。
企业文化的特点是具有延续性,而这种延续,不仅是通过企业的正式沟通渠道,更重要的是在非正式场合的沟通,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作用。
然而,事实上当第二批进入笼子的猴子不再去取香蕉的时候,管理员已经把喷枪取走了,只是香蕉还是每天挂在那里。
但没有一只猴子敢去尝试。
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影响未必都是正面的。
思考和评论:其实,任何组织都是有文化的。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

~猴子与香蕉:心理学实验中管理之道~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试验:猴子和香蕉。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顶上挂一串香蕉,在笼子顶上同时安装了一个喷头,只要有猴子试图摘香蕉,喷头就会喷出水来。
因为猴子都喜欢吃香蕉,因此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试图去摘香蕉,但是无一例外都会被喷头喷出的水淋得浑身湿透,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似乎所有的猴子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试图摘香蕉就会被水淋,于是没有任何一只猴子去摘挂在笼子顶上的香蕉,尽管它们都非常喜欢吃。
后来,试验人员用一只新猴子(简称A猴子)换出原来的一只猴子,这只A猴子看到笼子顶上的香蕉,也和原来的猴子刚开始一样试图去摘,这时,所有原来的猴子都不约而同地冲上去把这只A猴子暴打一顿,以后只要这只A猴子想去摘,就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如此经过一段时间,A 猴子也和原来的猴子一样放弃了摘香蕉的企图。
试验人员又用另一只新猴子(简称B猴子)换出另一只原来的猴子,发生的情况与A猴子刚进来时一样,只要B猴子试图摘香蕉就会遭到暴打,而且A猴子打的最重。
就这样,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原来的猴子都被换出去了,笼子里的猴子已经更换了几个轮回,顶上的喷头也已经早就取消了,但只要有新进来的猴子试图去摘香蕉都会遭到其它猴子的暴打,至于为什么会遭到暴打,没有一个猴子知道原因,但每个猴子都很自觉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这个经典的实验应用到组织管理上至少可以引伸出三层意思:首先,组织实施的任何变革,开始时都是少数人试图改变多数人,阻力一般很大,当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变革后,就变成了多数人去改变少数人,阻力要小很多。
因此,推行任何变革,都需要管理者的坚持。
其次,众所周知,猴子喜欢香蕉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习惯,而上述实验中的实验者试图改变猴子吃香蕉的习惯,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实验者很聪明,他开始只改变五只猴子,当这五只猴子被改变后,又让这五只猴子去改变越来越多的猴子,那么这最初的五只猴子就像是五粒种子。
现实中的组织如果仅靠一个人去推动变革就像仅凭一人之力去改变天下所有猴子吃香蕉的习惯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通过中层管理者的参与和推动,难度就会小很多,效果也会更为明显。
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在一个茂密的丛林里,生活着一只聪明机灵的小猴子和一棵高大茂盛的香蕉树。
小猴子时常来到香蕉树下,大快朵颐地享用着香蕉。
每天,它会摘下一根香蕉,满足自己的食欲。
而香蕉树则从不阻止它,默默地生长着,并为小猴子提供美味的果实。
小猴子对香蕉树心存感激,但也有点儿贪心。
他想尽办法,不仅摘下了上部分的成熟香蕉,还爬上树干去寻找更多的香蕉。
然而,小猴子发现这些香蕉太高,无法触及到。
它快速向下跳跃,希望从树梢上的香蕉中吃到一些口福。
马上,小猴子找来了一根长而坚硬的竹竿,打算用它够到顶端的香蕉。
但是,由于香蕉太高,竹竿够不到目标。
小猴子越发着急了,而且还气急败坏起来,不断使用力气去折断竹竿。
正当小猴子一筹莫展时,有位智慧的老猴子路过。
他看到了小猴子的窘境,忍不住笑了笑。
老猴子径直走到小猴子的身边说:“小朋友,你为什么那么急着去摘那些香蕉呢?你看看你自己,只要稍微配合一下,一块石头就可以将香蕉砸下来了。
”小猴子听了老猴子的话,突然恍然大悟。
它寻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石头,用力地朝香蕉砸去。
果然,香蕉应声落地,小猴子高兴地将它们一一摘下,尽情享用起来。
渐渐地,小猴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困境之中,常常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要我们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换个角度思考,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猴子和香蕉之间的关系。
香蕉树毫无保留地给予,而小猴子贪婪地想要得到更多。
他们之间的互动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
很多时候,人们对待自然资源的态度也和小猴子有些相似。
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滥用自然资源,而是要学会珍惜和保护它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最后,让我们从小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中获取启示,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同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获取更多的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个人欲望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然后,再放一只新猴子进笼子内 新猴子进到笼子后,见到香蕉,本能去拿 其它猴子马上把新猴子按住,一通爆打 几次反复下来,新猴子尽管不明究理,但很快也明白了香 蕉不能动,一动就会触犯众怒 这样,猴子们“不能动香蕉”的默契建立起来了 ---------
“不能动香蕉”的文化形成了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惩罚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子的行为遭罪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 文化的建立:猴子与香蕉的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管理学上做过一个实验
在冬天把一群猴子关在一个笼里 笼子上方安装一个洒水的花洒 花洒的开关拉手绑着一个香蕉 刚进笼的猴子见到香蕉,本能会去拿香蕉 结果拉动开关,花洒撒出冷水,把笼里的猴子浇 湿 大冬天身体被淋湿的滋味不好受,一来二去,猴 子们明白这个香蕉不能动,一动就会受到浇冷水的 惩罚 即使偶尔还有个别猴子“贼心不死”想去拿香蕉, 别的猴子也会去制止它的行为,免得大家被个别猴 子的行为遭罪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

猴子和香蕉的故事从前有一只调皮的猴子,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热带雨林中。
猴子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寻找美味的水果。
有一天,它发现了一棵长满香甜香蕉的大树。
猴子高兴极了,它决定要尽情享用这些美味的香蕉。
猴子跳上树,开始摘香蕉。
它吃了一个,又一个,非常开心。
可是,就在这时,一只老虎出现了。
老虎大声吼叫,“这些香蕉是我的,你不能随便吃!”猴子吓得立刻停下来,不敢再吃。
老虎看到猴子停下来了,它笑了笑,说,“我可以把这些香蕉给你,但是你必须帮我做一件事。
”猴子听了,心想,“这可真是一个难题。
”但是它还是问老虎,“你要我做什么呢?”。
老虎说,“我想要你帮我找到一些新鲜的肉食,我已经吃腻了这些香蕉,我想要尝尝别的味道。
”猴子听了,心里一惊,但是它又想到了自己的香蕉,于是它答应了。
猴子开始四处寻找新鲜的肉食,它找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只美味的大鱼。
它高兴地拿着鱼回到老虎的洞穴,把鱼放在老虎面前。
老虎闻到鱼的香味,非常高兴,它说,“好样的,你真是个聪明的猴子。
现在,这些香蕉就归你了。
”猴子高兴得不得了,它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香蕉。
从此以后,猴子和老虎成了好朋友。
老虎常常帮助猴子找到更多的水果,而猴子也经常帮助老虎找到更多的肉食。
它们一起生活得非常快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像猴子和老虎一样,他们通过互相帮助,得到了更多的美味食物,也找到了真正的友谊。
希望我们也能像它们一样,懂得互相帮助,珍惜友谊,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猴子与香蕉的故事(管理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 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之后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扁了B一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只A猴子打地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地很惨。
只好作罢。
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地。
所有地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
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
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其他地猴子海扁。
这个就是道德地起源。
”
“实验人员改变了喷水装置。
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
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地猴子。
而不是全体。
然后他们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
不同以往地是猴子C特别地孔武有力。
”
“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
也马上想要去拿。
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扁猴子C一顿。
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地实力。
所以反被C海扁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
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
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
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
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
毕竟没有被淋到。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地那个才会被淋到。
他就要最弱小地A替他去拿。
A不想被扁。
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
B、D、E越发地快乐了起来。
这就叫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
这下子阶级就产生了。
”
后来,五只猴子快乐地生活了很久,他们精确地给出了三个阶级的定义,即吃香蕉阶级、拿香蕉阶级和看热闹阶级,可惜猴子A由于长期地水中作业,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它肺部功能的衰竭,一天他在例行的拿香蕉作业中跌倒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于是实验人员又送进了一只同样孔武有力的猴F。
当然F还是对屋顶的香蕉也很有兴趣,不幸的是他最终以微弱的劣势被以C 为首的群猴再次海扁。
第二天,又到了拿香蕉的时候,猴子C很无所谓,反正他还要吃香蕉,反正他不会被水淋到,真正恐慌的是B、D、E三猴,F是那么的健壮,他们这些媳妇是熬不成婆了,于是他们激烈的争论,谁最应该做下一个拿香蕉阶级。
猴子F很好奇,什么叫拿香蕉阶级呢?
猴子B、D、E就给他解释,所谓拿香蕉阶级就是猴子界的勇敢者,需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方能得此殊荣,猴子F闻听不禁有些神往,当然他最终达到了目的,作了唯一的拿香蕉阶级。
再后来,B、D、E三猴陆续被换出局,换来的猴子个个健壮,他们继续大大出手,不过目标不是香蕉,而是那个唯一的拿香蕉阶级,于是信仰也出现了。
猴子F终于被好心的实验人员拉出了苦海。
来了新猴子F,C觉得有必要维护自己的阶级地位,B、D、E则生怕自己顶了A的岗,在各种复杂心情的作用下,B、D、E在C的带领下爆扁了F一顿,然后强令F做拿香蕉阶级。
F开始不乐意,后来慢慢在B等的劝说下等待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一宿命。
慢慢的,老资格的B、D、E猴子渐渐被淘汰,而C也年老了,失去了体力上的优势,很难再通过武力让这一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觉得十分苦恼。
这时,一只最有希望升级为吃香蕉阶级,同时也是C谋臣的向其他猴鼓吹,每一只新来笼子的猴子都是有罪的,这种罪责来自血统,只有拿香蕉的猴子才能被神(实验人员)送到天堂。
事实上,拿香蕉的猴子因为被水冲很容易得肺炎病倒而被实验人员淘汰掉,猴子们不知道这个真相,反而以为被淘汰的猴子真的进了天堂。
“渐渐,猴子都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且讲给每一只新猴子听。
然后就这么流传下去,越传越神奇。
以至于后来摘香蕉阶级的猴子都为了能摘香蕉而大打出手,这些都是C没有想到,有看到的,那时他们都已经死了。
“然而,迷信就这么诞生了。
”
(信仰和迷信其实只是一线之差,或者人们自身都不知道它是为了什么只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一代又一代的人就如同一批又一批的猴子一样,为了帮别人摘香蕉而前仆后继,这都是值得的吗)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唯有利益才是决定一起的法则。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只存在追求利益的不同方式,而不存在毫无利益的追求。
搞清楚这一点之后,就不会觉得有些人太高尚,有些人太卑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