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专家陈虎接受专访分析研判利比亚局势
16姜自安---研究性学习教案《利比亚局势》

研究性学习教案
任课教师:姜自安
课题:利比亚局势
学习与知识目标:
1、了解利比亚的概括;
2、了解利比亚的危机态势;
3、了解利比亚的危机根源;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性判断国际局势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国际时政问题的意识;
重点:冲突与战争;
难点:提高学生理性判断利比亚局势;战争正义性问题。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战争在标榜文
明的当今社会为什
么还会发生?谁该
对战争负责?有没
有一种能够帮助人
们实现共处与共享
的方式?从利比亚局势你可以得出哪些思考?……
2、分小组自由讨论
3、推选小组代表发言
4、自由发言(辩论)
5、教师总结
课后反思
课堂活跃,辩论激烈,但资料不够充分,时间不够充裕,应学生要求再以此主题研讨一次。
陈虎点兵:南海不能成为“军事对抗的前沿”

图为越南在南海设立的钻井平台。
资料图片新华网专稿:9月19日,《日本时报》网站发表了一篇文章,抛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文章声称,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战略热点,文章甚至作了一个预测:未来几年,南海将成为中国的“军事对抗的前沿”。
支撑这个论点的依据主要有三条:一是中国海空力量的发展已经构成了挑战太平洋现状的实力;二是中国试图主宰南海这一资源丰富的水域;三是中国希望主宰南海这个事关地区经济命脉的海上通道。
这个观点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和炒作:南海真会成为中国的“军事对抗的前沿”吗?中国不希望南海成为“军事对抗的前沿”目前,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风潮席卷全球,而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对中国而言,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显然不希望在自己的周边出现军事对抗热点。
其实,在南海问题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处理这个问题的做法也能表明中国的态度。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当中,中国在处理相关争议问题的时候,一直保持着谨慎、积极的态度。
中国很早就提出,周边国家应该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议;同时,南海所谓的航行自由问题,从来没有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无论从中国面临的大背景,还是中国处理这一问题的一贯立场、做法上,都能看到中国并不希望南海成为“军事对抗的前沿”。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中国不希望在自己周边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军事对抗。
资料图:菲律宾海军接收的第一艘美国汉密尔顿级巡逻舰谁在热炒南海“军事对抗的前沿”既然如此,那么是谁在炒作这个话题呢?同样是在9月19日,新加坡的《海峡时报》网站也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提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美国正在协调立场,并且计划在将于11月份在印尼召开的东亚峰会上提出对中国的疑问。
实际上,他们要提出的就是关于南海的问题。
9月18日,印度的《经济时报》上也有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援引了印度和越南合作开发南海石油资源的事实,声称海洋将成为中印争端的焦点。
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特点及启示

策划者和实施者 。多国联军从会议决策到发起
首轮空袭时间短促 、 行动快捷 。 空袭行动于决议 通 过 的 当晚 既开 始实 施 ,整 个 空 中打击 行 动 动 态 调 控 , 军 的 飞机 和军 舰 边打 边集 中边部 署 。 联 已有 超 过 30 战 机 参 与 了联 军 对利 比亚 的军 5架
2 1年 3 1 , 合 国安 理 会 通 过 17 号决 议 , 定在 利 比亚 设 立禁 飞 区 , 0 1 月 7日 联 93 决 保 护利 比亚平 民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1 日晚 , 9 法美英等多 国出动战机 、 巡航导弹 , 实
施了代号为“ 奥赛德黎明” 的空 中打击行动 , 袭击了利 比亚行政大楼 、 通讯系统 、 地面 防空阵地 、 防空雷达 、 机场等 目标。 随后 , 空袭转入北约为主导的代号为“ 联合保护行 动” 的作战阶段 。多国联军空袭持续进行 , 比亚政府军不断遭到打击 , 利 防空力 量毫 无招 架 之 力 。落后 就要 挨 打 。利 比亚 血 的教 训再 一 次 引发 我们 对未 来 防 空作 战 的思
国 防 科 技 21 年 期 第3 卷 期 01 第4 2 第4
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特点及启示
Th a a t r t s n l h e me t f t e e Ch r c e i i a d Eni t n sc g n s o h Mut o c r Rado iy l-F r e Ai i i rLb a
一
陆
宁 张
涛 成 少杰
摘
要 : 军空袭行动 集中体现 了信 息化条件 下空袭的基本特征 , 联 一些
新的特 点和 变化值得我们 关注。文章总结 了联 军空袭利 比亚的主要特点 , 提
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特点及启示

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的特点及启示
陆宁;张涛;成少杰
【期刊名称】《国防科技》
【年(卷),期】2011(032)004
【摘要】联军空袭行动集中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的基本特征,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文章总结了联军空袭利比亚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加强我防空力量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陆宁;张涛;成少杰
【作者单位】防空兵指挥学院,450052;防空兵指挥学院,450052;防空兵指挥学院,45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66
【相关文献】
1.美军空袭利比亚:现代空袭奠基之战 [J],
2.多元启发理论视角下的萨科齐对利比亚空袭决策 [J], 庄宏韬;曾向红
3.哪些武器在空袭利比亚时大显身手 [J], 石纯民
4.多国部队空袭利比亚特点刍议 [J], 司实
5.空袭利比亚的"理由" [J], 于海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战事形势分析报告

国际战事形势分析报告根据最新的国际战事形势,以下是一份分析报告:近年来,全球形势日益复杂,许多地区出现了紧张的国际战事。
其中,中东地区的战事最为突出,对全球和平与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首先,叙利亚战争已持续多年,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平民伤亡和财产破坏。
该地区的战事涉及多个国家和恐怖组织,包括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武装、伊斯兰国等。
各方之间矛盾复杂,难以找到解决之道。
此外,美国对叙利亚进行了军事干预,导致了更多的混乱和冲突。
其次,阿富汗战争近年来也持续升级。
塔利班武装和其他恐怖组织对阿富汗政府发动了多次袭击和恐怖袭击。
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向阿富汗派遣了大量军队,试图平息局势,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阿富汗政府军的训练和装备水平有限,难以有效对抗武装分子。
同时,巴基斯坦和伊朗等邻国对阿富汗局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进一步复杂了战事形势。
此外,乌克兰危机也是当前国际战事中的一个焦点。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领土争端导致了冲突和战争爆发。
乌克兰政府军与亲俄分离主义武装作战,导致了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危机。
国际社会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处理也存在分歧,各方在对乌克兰提供支持与干预中保持着不同的立场。
总的来说,当前的国际战事形势非常严峻。
冲突各方之间的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地区民族宗教纷争、外部势力的干预等因素,使得国际战事趋向复杂化和长期化。
对于战争的解决,仅依靠军事手段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更需要各方通过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分歧。
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寻找和平解决战事的路径,为全球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各国应注重发展自身经济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以稳定地区形势,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with many regions experiencing tense 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s. Among them, the wars in the Middle East are most prominent, having a serious impact on global peace and stability.Firstly, the Syrian war has been ongoing for many years, resulting in millions of civilian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destruction. The conflict in the region involves multiple countries and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Syrian government forces, opposition armed groups, and the Islamic St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various factions make it difficult to find a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Syria has led to further chaos and conflict.Secondly, the war in Afghanistan has also escalated in recent years. The Taliban and other terrorist groups have launched numerous attacks and terrorist acts against the Afghan government.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NATO countries have deployed a large number of troops to Afghanistan in an attempt to stabilize the situation, but the results have been less than satisfactory. Thelimited training and equipment of the Afghan government forces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effectively combat the militants.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such as Pakistan and Iran on the situation in Afghanistan cannot be ignored, further complicating the situation.Furthermore, the Ukrainian crisis is another focal point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s. The territorial dispute between Russia and Ukraine has led to conflict and war. The Ukrainian government forces are engaged in combat against pro-Russian separatist armed groups,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civilian casualties and a humanitarian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different positions on how to handle the Ukrainian crisis, leading to varying levels of support and intervention in Ukraine.In conclusi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 situation is very grave. The conflicting parties' irreconcilable interests, regional ethnic and religious conflicts, and external intervention have made the international armed conflicts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protracted. The resolution of these conflicts cannot be achieved solely through military means; it requires all parties to seek peaceful solutions through dialogue, negotiations, and other peaceful mean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should work together,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contribute to global peace and s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countries should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ir citizens, stabilize the regional situation, and prevent further escalation of conflicts.。
利比亚专题

“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为维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 利益,以反恐为由,于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实施的 海空联合打击行动。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 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 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而在另 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 “恐怖主义支持者”。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 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 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 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 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国民享受免费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服
1986年4月2日,来自利比亚的恐怖分子又用 定时炸弹袭击罗马飞往雅典的泛美航空波音 707客机,造成四名美国人死亡,九人重伤的 惨剧。 1986年4月5日,利比亚派人袭击了美国驻西 柏林的军事基地—西斯歌舞厅,造成44名美军 伤亡的事件。这一大型恐怖袭击震惊了全世界, 也让美国立刻决定反报复。 4月15日凌晨,美国海军100余架战机从航母 上起飞升空,空海军联合击毁了利比亚14架 军机,打死利军37人,打伤93人。此次战役 名为“黄金峡谷”。
利比亚反对派是些什么人?
利比亚反对派领导层主要是一些对卡扎菲 独裁统治不满的军政官员,他们是民主化 支持者 ,如:反对派的领导人是卡扎菲政 权的前司法部长阿卜杜勒.贾利勒。 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和城市底层 民众,也包括一些前利比亚王室后人和几 大反对部落的成员。 有关分析人士称,反对派中混有“基地” 组织分子以及真主党人。
1981年8月19日,两架利比亚飞机用导弹攻击正在锡 德拉湾水域演习的美海军飞机,被美机悉数击落, 两国矛盾进一步激化。 1985年12月底,罗马和维也纳机场发生两起利比亚 的恐怖分子袭击民航办事处的惨案,遇害死亡的20 人中有5名是美国人。 1986年3月24日,美军越过了的黎波里官方于1983年 正式宣布的利比亚领海界线:北纬32°30”线。引诱 利比亚军队进行攻击。随后美军进行反击,美军击 沉击伤了利比亚5艘导弹巡逻艇,摧毁了2座防空导 弹发射阵地,杀伤150余人,美军无一伤亡(此次行 动被称为“草原烈火”)。
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

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亚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军事紧张局势的热点之一。
由于该地区涵盖了许多重要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韩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因此地区内的军事紧张局势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该地区的现状。
一、中美对抗中美两国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大国。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逐渐成为了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两国之间在南海、东海等海域的争议不断升级,并且相互之间的军事演习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美国通过加强与盟友和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强化在该地区的存在感,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提升军事实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
中美之间的军事竞争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军事紧张局势的主要推动力。
二、岛屿争端亚太地区还存在着多个岛屿争端,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南沙群岛争端等。
这些岛屿争端涉及到各国的领土主权问题和海洋权益争议,因此引发了较大的军事紧张局势。
各国相继在有争议的岛屿上加强军事部署,进行巡航和巡逻活动,使得争端的解决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三、北韩核武问题北韩的核武器开发一直是亚太地区的一大焦点。
该国多次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切和制裁。
美国及其盟友对北韩的核威胁采取了强硬立场,加强军事压力,并提供军事援助给韩国和日本等地区。
北韩则通过军事威胁和行为挑衅国际社会,进一步升级了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
四、其他地区冲突影响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还受到其他一些地区冲突的影响。
例如,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中印边界纠纷等都给该地区的军事局势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动荡。
这些地区冲突如果失控,很有可能演化成大规模军事冲突,进一步加剧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
综上所述,亚太地区的军事紧张局势有着多重原因,包括中美对抗、岛屿争端、北韩的核武问题和其他地区冲突的影响等。
为了缓解这一紧张局势,各相关国家应该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并共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反驳张召忠的“利比亚战争,中国该思考些什么?”文章

反驳张召忠的“利比亚战争,中国该思考些什么?”文章张召忠的腾讯博客“利比亚战争,中国该思考些什么?”文章是彻底的胡说八道。
1、关于战争定性的原则: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动战斗机、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利比亚政府军的地面设施和机动目标进行数千架次的持续空袭,并与反政府武装进行空地协同作战;发射巡航导弹对利比亚境内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使用侦察机、预警机、无人机、电子战飞机对利比亚地面目标进行持续侦察监视,开展舆论战、电子战和心理战攻势,并引导反政府武装发动地面攻势;使用运输机、运输舰船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运送通信设备和武器装备;派遣军事教官,对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进行培训;派遣特种部队嵌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之中,使之相互之间能够协同作战,并与空中的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进行空地协同,一举攻入的黎波里。
从上述表现来看,北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超越了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的授权,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
评论:难道让卡杂菲政权早点倒台和减少利比亚反对派(利比亚人民)的伤亡不对吗?北约是完全正确的,打死坏人,好人就得到保护了。
2、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国际法强调,国家不分大小,主权一律平等;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和平解决争端,反对以战争方式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强权政治。
评论:如果家里的父亲跟儿子发生不和,打架了,我们可以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如果父亲要杀死儿子,难道警察还不管吗?还要遵守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吗?任由杀人事件发生吗仅8月21日和22日进攻的黎波里的战役行动,就导致2万多人死亡。
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发生如此恐怖的屠城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评论:胡说八道。
3、谁来伸张正义中国再次像科索沃战争时期那样,孤军奋战,完全暴露在世界舆论的火力攻击之下,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尚未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合法地位。
中国伸张正义但力量微弱,支持者众多但都不敢发声,以英法美德意日俄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主导着世界舆论,主导着利比亚战争,主导着利比亚的战后重建,主持正义的中国却处境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法英美分工各有不同本报记者:陈总编你好。
你就要去中央电视台做专访直播节目了,你能在百忙中接受本报的专访,我们非常感谢。
先请你对目前的利比亚局势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陈虎:先从军事角度来看这一波空袭行动:现在主要动手的是法国和英美,从各自使用的军事手段上来看,法国主要出动的是战机,英美两国基本上是用从军舰上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有报道说,英美对利比亚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已达112枚。
从这个角度咱们可以分析出来英美主要目标是利比亚的一些固定目标。
按照现在美国军方人士透露,打击的主要是利比亚的军事指挥系统、通讯系统和航空雷达系统。
这些目标都属于固定目标。
法国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是率先出动的,使用的是战机,从新闻报道上来看打击的目标是利比亚军队在班加西周围的移动目标、战术目标(如坦克和装甲车),法国空军打击的目标意图,意味着它的空袭行动是直接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的作战。
可以看出,法国和英美的军事意图和目标任务有所不同。
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针对利比亚的实施禁飞区的决议来看,法国明显超出了这个范畴。
2情势对弱小利比亚不利本报记者:利比亚有何反制多国打击的力量?陈虎:从军事上讲,其实到这个时候可能大家都在算,卡扎菲手里有多少飞机、多少导弹和多少坦克?其实这些都用不着,尽管利比亚当年确实是北非的大国,但经过长期的国际制裁,它的装备老化程度应该说和当年的伊拉克萨达姆时期差不多,利比亚想凭借现有的军事力量和它的武器装备对抗多国的联合军事干涉是靠不住的。
另外利比亚的军事地理形势也是不利于卡扎菲的军事力量做什么有效反抗的。
利比亚国内大量的地区是沙漠,它的经济较发达和人口聚集区域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地图上了解得到。
这样一个军事地理形势对利比亚来说不是很有利,因为它的整个国家的核心地区都暴露在海边,而且呈“长蛇阵”摆开,是很容易被切断和分割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卡扎菲的军队要想全面地采用军事对抗行动,难度是相当大的。
3利比亚民心向背难以预测本报记者:你对利比亚未来局势如何看?陈虎:我认为,决定未来利比亚局势,说到底还是利比亚的民心向背问题,看利比亚的民心到底在哪边。
关于这个问题,在利比亚国内出现动荡之后,有过一些报道,但是这些报道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做的,不可能不带上一些报道方所持的立场。
其实,利比亚国内真正的民心向背问题,法国可能并不了解,西方也不是很了解。
而且外来势力干预出现之后,它对利比亚的民心相对产生了激化,对民心所产生的影响就更加难以预料。
外部的军事干预,让反政府武装看到了希望,但更多的人可能朝向另一方,可能会在利比亚国民当中产生反感,产生同仇敌忾的情绪。
当然,这种情绪的出现是外部干预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4多国部队行动早有预谋本报记者:有读者会感到多国部队这次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有点仓促,你认为呢?陈虎:有人说很仓促,让人感到有点突然,但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是有准备的,毕竟利比亚的局势演化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西方围绕着动手与否的考量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从昨日凌晨多国部队的第一波打击情况来看,英美发射了上百枚的巡航导弹,按照平时两国海军军舰的正常出航,我相信它们不会带这么多的巡航导弹,应该是有备而来的。
多国的作战飞机也不是说一天内就能飞到利比亚的领空执行空袭任务的,要有一系列的准备,如空中加油和空中的预警、指挥如何完成、攻击目标的侦察情报如何获取、英法美等国间的协调如何完成等等。
从多国部队投入的力量来看,法国看来是下了决心了,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近日内就要开到地中海。
英美两国的力量应该会更强一点。
我们还要看意大利。
意大利离利比亚最近,如果意大利全面开放靠近利比亚的空军基地,可能会对英美空中打击提供很大的军事帮助。
5空袭的终极目标是卡扎菲下台本报记者:有报道说,法英美等国这次对利比亚执行的是“有限的空袭”,你如何看?陈虎:是法英美等多国部队炸了就完了,还是继续打?继续打的时候是否会向地面深化?这也是大家关心的。
首先我个人认为既然开了这个口子,不可能打一下就完,除非利比亚的形势很快就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干预者的目标达到了,否则这种军事干预依然会持续下去。
因为定下这种军事干涉的决心,对法英美这些国家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周密谋划的,我相信对这些国家的决策者来说,决不会仅仅是定下一个打的决心就完了,至少它的军事指挥机构会有一系列相对完备的预案,针对不同情况,应该有完备的作战方案并制定军事干预的战略目标。
某种意义上,前些天利比亚国内形势快速发展,反政府武装被政府军包围在班加西城,迫使英法美不得不采取打的决策。
既然下定了这个决心,多国部队肯定有把这种决心执行到底的考量,而不是说打一下,显示一下就完了。
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迫使卡扎菲下台。
6不排除多国特种部队进入利比亚本报记者:你认为多国部队会派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吗?陈虎:咱们可以肯定,对利比亚的空中军事打击会持续下去,会不会进一步发展到地面的军事冲突,现在西方的各国都持有很慎重的态度,(包括美国)。
但是法国没有做出不使用地面部队实施打击的表态,而且我相信西方所谓的这种“不使用地面部队”的表态,在现在的情况下都是没有足够的约束力的。
当然,比如说像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这样大规模的地面部队开进利比亚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特别是将来的摊子怎么收拾的问题。
美国在伊拉克刚刚吃过这个苦头,我相信美国不会,但并不能排除如派遣地面特种部队的方式,小规模的。
七八十年代利比亚入侵乍得的时候,当时法国就投入了地面部队到乍得。
因此,我觉得多国部队派遣小规模的地面作战部队进入利比亚是有这种可能的。
我觉得地面力量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军事决策,还是一个政治的决策,西方国家在做这种决定时是要相当慎重的。
7“马前卒”法国的背后还是美国本报记者:以往的地区性军事冲突都是美英两国冲在最前面,这次为什么是法国开了“第一枪”,利比亚局势变化到底对法国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陈虎:其实我们讲现代世界的力量时,经常可以看到和当年的殖民时代的战略地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实际上法国在非洲地区当年也是有大国影响力的,非洲有很多地方是讲法语的,这种影响力深深地渗透到了利比亚。
当然可能更多的评论在讲关乎到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石油利益,我觉得不能排除,但更多的是,作为欧洲的大国,法国还是希望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有他足够的影响力,而现在在中东海湾地区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在做主导。
而这次美国人却一反常态不愿意出来带这个头。
法国这次是国际社会第一个承认了利比亚反政府力量为“合法政府”的国家,而且利比亚的反政府力量已派人到法国巴黎去访问,所以法国对利比亚的外交战略是早就制定好了的。
如果利比亚的局势按照之前的发展,反动武装被卡扎菲消灭了,法国政府将颜面扫地。
至于美国,这种事从来少不了他,他肯定会掺和,如果没有美国的掺和,如果让法国单独完成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法国是力不从心的。
至于说美国的动因,我觉得除了经济、石油、能源之外,就是如何把中东的乱局导向他所希望或者需要的方向。
中东乱局其实有一段时间了,最初的时候美国对这个很担心,担心在整个中东地区出现反美的大趋势,现在导向美国所需要的道路,我觉得是分析美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
8利比亚空军实力可“忽略不计”本报记者:现在没听说利比亚的空军战机升空作战,如果他们的飞机不上天,多国部队会不会对他的飞机和机场实施打击?陈虎:这取决于多国军队对利比亚空军战力的评估,如果评估是不堪一击,打不打无所谓,如果利比亚的空军能对多国军队造成威胁,肯定会作为打击目标,但不会作为第一步的打击目标。
利比亚空军的作战能力是有限的,在多国空军面前可以“忽略不计”。
9不管卡扎菲如何表态都要打本报记者:这次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行禁空以后,利比亚立刻就表态要实现全面停火,为什么多国部队还要对其动武呢?陈虎:在对利比亚实行空中禁飞区的议案提交到安理会的同时,实际上西方早就做好了打的准备。
西方早就了解卡扎菲是“老运动员”了,在联合国一通过对利比亚的禁飞决议,虽然卡扎菲政府马上就表示“我立即停火,欢迎观察员过来”。
但西方对卡扎菲是不信任的,所以不管利比亚政府如何表态,多国部队都要打。
如果卡扎菲说要下台了,让权了,可能就不会打了。
记者孙小伟清点多国干预利比亚投入作战力量空袭“急先锋”法国法国从20日0点45分(北京时间)开始,出动8架阵风战机和4架幻影-2000战机,对利比亚进行4轮空袭;戴高乐号航母搭载15架战机在3月20日从土伦军港出动,赶赴利比亚近海;法国还出动地平线级福尔班号和卡萨德级卡萨尔号导弹驱逐舰以及杜布雷号反潜驱逐舰和拉斐特级阿克尼特号导弹护卫舰等。
空袭利比亚的“大本营”意大利意大利将西南部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提供给北约,作为北约军事干预利比亚的协调点,还提供7个军事基地支持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利比亚。
据报道,意大利还提供了4架狂风战机以及其他6架飞机。
意大利海军加里波底号航母也搭载着8架飞机驶出西西里岛。
貌似“退居二线”的美国美国出动5架F-18飞往意大利北部的阿维亚诺基地,还出动2架C-17运输机和一架C-130运输机;美国连同英国军队在北京时间20日凌晨发射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其中部分导弹袭击了利比亚的SA-5防空导弹基地;目前,美国已经在地中海集结3艘潜艇。
英国英国出动一批狂风GR4战斗机向利比亚发射了一批“风暴之影”防区外空地导弹;从一艘“特拉法尔加”级核动力攻击潜艇发射了多枚战斧式巡航导弹。
据悉,英军此次空袭行动飞行里程总计将达到4800公里(约合3000英里)左右。
此次行动有VC-10加油机和“三星”加油机以及E-3D“望楼”预警机和“哨兵”侦察机。
除空袭外,海军“威斯敏斯特”号护卫舰和“坎伯兰”号导弹护卫舰,以及“台风”战机已处于待命状态,准备提供支持。
西班牙出动4架F-18战机和一架波音707空中加油机前往意大利的基地。
还出动1艘潜艇、1艘F-100护卫舰和一架侦察机;西班牙还为北约提供两处基地——罗塔和莫龙·德拉弗龙特拉。
加拿大6架C F-18战机前往意大利的基地,还出动140名军事人员;夏洛特敦号护卫舰前往地中海,支持有关针对利比亚的国际行动。
比利时准备出动6架F-16战机和1艘护卫舰。
丹麦向美军在西西里岛的西格奈拉基地派遣6架F-16战机以及132名军事人员。
挪威将派6架战机和大约100名支持人员。
还准备提供1架P-3“猎户座”巡逻机。
阿联酋将派24架战机。
卡塔尔将派4-6架战机。
被袭方:利比亚利比亚空军装备有战斗机229架,其中幻影F-1ED型15架、米格-25型94架,攻击机113架,其中苏-24MK型6架、F-1AD型14架。
据报道,利比亚空军中能飞的飞行员只有6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