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合集下载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分析.docx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分析.docx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分析一、引言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争论已成为国际社会的热议点。

国际社会是一个充斥国家摩擦的大环境,人道主义干涉的应用则是将这种敏感的国际摩擦与激烈的国家的揉合,这样很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实施人道主义干涉的主体对事态发展的可操控性极易受影响甚至出现下降态势。

20XX年3月19日晚,在利比亚的接种而来的轰炸打破了这个国家难以维持的宁静。

以法国为首的北约介入利比亚正在进行的国家动乱当中,成就了此次人道主义干涉的开始。

二、利比亚事件中的人道主义干涉20XX年2月15日,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为解除其国内人道主义危机做出相应的决议,在其中禁飞区的设立上,各国在从理论上的一致通过到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过度使用武力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利比亚内战向西方国家与中东间的国际战争。

北约及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打击还有利比亚境内不断地军事冲突升级以及带来的战乱残局带来的是一波一波的质疑。

让人道主义干涉这样极易产生争议的现象是否应该存在,怎样存在并让其得到良好的实施是值得明确分析并慎重规划的。

三、利比亚事件中人道主义干涉的性质分析人道主义干涉在《奥本海国际法》一书中有权威地界定。

二战后,为了追求世界和平的发展与稳定,国际社会在联合国的维持还有各个国家开放地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在合作以及约定中让联合国的授权干涉合法化。

《联合国宪章》作为其合法化地位的支撑,在理论上同样也支撑了此次安理会针对利比亚战争灾难所做的决议是合法的。

利比亚事件中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的立足点在于实践过程中北约是否按照决议的内容对利比亚实施干涉,安理会的第1970号与第1973号决议表明安理会的目的在于保护利比亚的平民,在决议中决定设立禁飞区以及武器禁用的一系列措施恰恰是在避免武力冲入冲突升级。

回顾利比亚事件的发生过程,北约在决议作出的初期就已经迫投入军事力量进行武力打击,速度之快是满足不了情势判断所需要的时间或者一个决策下达所需要的缓冲期的。

我眼中的新干涉主义

我眼中的新干涉主义

我眼中的新干涉主义何谓新干涉主义?所谓新干涉主义,就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新干涉主义在行动中日益模式化,在理论上也日益完备。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肆鼓吹“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特别是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政府直接抛出“克林顿主义”,至此,西方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框架得以明确。

支撑新干涉主义的两大理论支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其观点之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和“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观点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

然而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每一次扩张和侵略都笼罩着美好的光环,都是声称要把“欧洲之光”带到“黑暗”的非洲和亚洲。

西方鼓吹新干涉主义,挑战和否定的都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生存权和发展权;西方以“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为理由,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强制推行符合西方利益的西方模式。

新干涉主义的实质,其实就是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旗帜,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维护自身国家利益,谋取世界霸权。

首先,新干涉主义与合理的国际干预是根本不同的。

《联合国宪章》在强调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的同时,对国际干预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国际保护和国际干预主要是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军事手段是迫不得已的最后行动,而且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但是西方国家奉行新干涉主义,越过联合国,直接对别国内政进行干预。

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国家的利益,是霸权主义的行径。

其次,新干涉主义要维护的所谓“人权”,实际上是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利益。

利比亚战争之我见

利比亚战争之我见

利比亚战争之我见持续了七个个月的利比亚内战终于结束了,统治了利比亚四十多年的卡扎菲政权,随着首都的黎波里的被反对派攻陷,卡扎菲的去世,而宣告跨台。

以卡扎菲家族为首的旧政权核心人物必将遭到新政权的清算。

卡扎菲将成为一个历史人物,给人类历史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启迪人类不断进步的经验和教训。

每一次战争无论结果怎样,受苦的还是广大百姓,他们的生活,事业甚至家庭可能会遭受很大的伤害。

我不认为我们有必要去谈论什么战争过程,战争结果,因为战争的原因似乎早已注定的接下来要发生的。

我在这里主要通过对利比亚战争和利比亚人民所遭受的战争迫害的现象分析,和对爆发利比亚战争原因的探讨从而剖析出这场战争实质从国家法的角度对正常战争的实质进行解读,从而得出其是英美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假借联合国的名义,其发动战争,程序是合法的,但实质是非法的,是过度使用武力的是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

接下来我将对法美英等主要国家对利比亚发动战争的动因,战争给利比亚带来的影响,以及其解决的方法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运用国际法理论对这场战争是否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进行分析。

首先我先分析一下率先表态并且最先采取行动的法国,法国最先采取行动基于两个原因,第一的是自然原因即,地理位置原因,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因为法国领土距离北非的利比亚领土较近且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

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接下来就是美国了,美国的外因首先是要体现其大国的身份,一向喜欢在国际事务上指手画脚的美国肯定不会放弃这次机会,其次就是经济利益了,因为利比亚的领导人卡扎菲作风硬朗,从未向英美等西方国家低头,并且对于西方国家的各种制裁措施都采取强硬的抵抗,所以在国际上一直不被西方国家所接纳。

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新趋势

利比亚战争以来法国对非干涉政策新趋势

西非 西非 中非 西非
军事干涉 ( 解 救人 质) 军事 干涉 军事 干涉 军事 干涉
是 是 是 是
这一时期 ,法 国对非干涉政策主要体现为三个特点 : 第一 ,干涉手段 以军事手段为主 ,人道 主义干涉 为辅 。法 国在这一 时期
对非干涉以军事手段为主 ,由法 国政府 派兵到非洲 国家支 持 当地政府抗 衡反
问题决议 的通过 ,法 国在利 比亚战争 中都处于领导地位 。 ①时隔两年 ,马里 陷 入军事冲突 ,法 国是第一个介入马里军事 冲突 的西方 国家 。法 国在 干涉马 里
军事冲突 中的投入和 态度前 所未 有 ,在冷 战后法 国对 非干涉 中也 是少见 的。 可以看出 ,法 国近些年在非洲 的军事行 动异常活跃 ,军 事干涉对象 的范 围有
A f i r c a . h t t p:/ / ww w . c f r . o r g / f r a n c e / f r e n c h - mi l i t a r y - a f r i c a / p 1 2 5 7 8 #p 4: Re u t e r s .T i me l i n e:Ma l i — t h e l a t e s t F r e n c h mi l i t a r y f o r a y i n A f r i c a . h t t p :/ / w w w. r e u t e s. r c o n/ r a r t i c l e / 2 0 1 3 / 0 1 / 1 3 / u s — ma l i — r e b e l s — f r a n c e .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i d US BR E9 0 C 0 9 1 2 0 1 3 0 1 1 3 .

浅析新干涉主义

浅析新干涉主义

浅析新干涉主义张松明 肖军(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摘要]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

新干涉主义随之成为国际政治中一股新的思潮。

在这一思潮的推动下,美国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在世界范围内推销美国的价值理念。

在“9·11”事件发生以后,新干涉主义更是发展成了“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成为美国外交中的主流思想。

因此,分析美国的外交,有必要探析美国的新干涉主义理论。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合理之处;异化一、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涵义及其特点(一)新干涉主义的涵义和理论基础新干涉主义,即指当出现一国专横地残酷地迫害某一类本国国民,特别是宗教或人种的少数者时,别的国家起来对那些被压迫的少数者给予支援,并以各种形式向该政府施加压力。

人道主义干涉思想是新干涉主义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思想基础。

人道主义干涉是以人道、人权的名义对主权国家迫害本国国民的罪行进行国际干预,作为国际人权保护的一项措施,人道主义干涉突破了主权绝对不受干涉的威斯特伐利亚遗产范式,与超国家组织的成立发展共同构成了人权国际保护的不同路径。

新干涉主义的产生所基于的是两大理论,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这是新干涉主义思想的核心基础。

主张新干涉主义的学者认为,基于人道理由干涉的理论承认一国有权通过武力对另一国违反人道法的对内主权行为实行国际管制。

但是,执行这一干涉的主体应是联合国或者是经过联合国授权的国家。

这就牵涉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在这种干涉过程中国家主权应该摆在何种位置?新干涉主义者认为,一旦出现了这种干涉行为合理存在的前提时,国家主权是有限的,是次要的。

即主张尊重国际社会主要由主权国组成,但主权国家在对内、对外享有充分的统治权独立的外交权的前提下,在必要时要对国家主权进行约束。

新干涉主义的第二个理论基础就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认为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应该在必要时对这一人类的普遍的价值观进行干涉和维护。

新干涉主义

新干涉主义
3、西方国家鼓吹“人权”,其本质就是利用冷战 受对其有力的局面,打破“二战”结束以来建立 的国际秩序,建立西方国家的“世界新秩序”。
四、“新干涉主义”的危害

由于“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是维护西方
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是霸 权主义的发展和新表现,以为给国际社会 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危害。
(一)“新干涉主义”是反人权、反人道的
“克林顿主义”的形成
1、1993年1月21日,克林顿入主白宫不久就抛出了带有 “克林顿色彩”的对外政策构想,即“三大支柱”和“扩 展战略”。 2、 1993年6月1日 ,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指出美国应在世 界上发挥领导作用。 3、 1994年7月21日,提出《国家参与扩展安全战略》报告。 4、1995年2月接着公布了《接触与扩大安全战略》报告
谢 谢
(二)“新干涉主义”破坏了主权平等 原则和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
(三)“新干涉主义”动摇了联合国集 体安全制度,从而企图摆脱联合国对其 霸权的制约
结束语
当前,国际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和 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主流。“新干 涉主义”不仅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 原则相违背,而且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要抵制“新干涉主义”,防止 “新干涉主义”的蔓延要时刻保持警惕。
三、“新干涉主义”的实质
“新干涉主义”的实质:
借口人权干涉他国人权和内政,维 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谋求世界霸权。
(一)“新干涉主义”与合理的国 际干预是根本不同的
1、《联合国宪章》中强调,只有安全理事会有采 取行动的权利,包括使用武力,其他任何国家不 得干预别国内政。 2、1965年通过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 立与主权之保护原则》、1970年通过的《干预各 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关系 原则宣言》指出:任何国家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直 接干预他国内政、外交。

从利比亚冲突看“暴力的政治”的国际传播再现

从利比亚冲突看“暴力的政治”的国际传播再现

从利比亚冲突看“暴力的政治”的国际传播再现自今年2月份开始的利比亚冲突持续发酵,到目前为止北约开展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袭也已经超过了100天。

在2011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际政治冲突。

在这场冲突的背后,我们明显地看到了一次国际政治传播的较量。

冲突中的政治传播,是媒体与战争这个议题的一种典型体现。

在这个旷日持久的冲突中,我们看到利比亚政府军、反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和北约三方的力量不但在战场上形成了直接冲突,而且在国际传播环境中进行了全面的较量。

由于冲突爆发的时间长、涉及面广、形成的议题也在不同阶段持续发酵,因.此这给我们一个观察国际政治传播的重要观测点。

这其中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反复形成了“暴力的政治”,其外延不断扩大到国际媒体的报道中。

不同冲突阶段的议程变化国际政治传播,只是对外传播中主要针对政治这一领域进行的传播活动。

国际政治传播的主要对象是海外媒体,行为方式也比较固定地使用了媒体手段,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外传播有一定的相似处。

国际政治传播中的战争宣传,往往从“暴力的政治”入手,通过塑造、强化、引导战争暴力的概念,形成战争宣传中的政治议题,从而完成超越国界的政治传播活动。

在利比亚冲突中也是如此,由于大量的各国媒体记者云集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加之利比亚冲突双方自身的媒体动员能力较为薄弱,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仍然成为了利比亚冲突双方依赖的主要方法。

这种议程设置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个阶段是利比亚国内冲突刚刚开始的一个月时间中,由于在这个阶段,利比亚双方宣传力量差距悬殊,利比亚国内的新闻媒体主要一边倒地支持卡扎菲,用平息叛乱的议程制约反对派的言论,而反对派没有建立自己的媒体,只是在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利比亚反对派的情况,攻击卡扎菲政权,而国际媒体多从外围展开报道。

这个时期的议题,主要是战争行为命题,这些报道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努力,推动了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产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

利比亚战争观后感作为一个普通的观察者,我对利比亚战争的局势和影响感到震惊并深感忧虑。

从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利比亚战争在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该地区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利比亚战争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动荡。

这场战争导致了穆阿迈尔·卡扎菲政权的垮台,为利比亚带来了新的政治格局。

然而,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内战,各个利比亚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长期的政治不稳定。

这给利比亚的民众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境,政府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无法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其次,利比亚战争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个富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利比亚战争导致了石油生产的停滞,进而导致利比亚经济的崩溃。

这不仅使利比亚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也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影响。

石油价格的波动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加剧了利比亚的经济危机。

利比亚战争还给人道主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者和难民,这些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流离失所。

他们面临着饥饿、疾病和安全威胁的风险。

然而,由于战争导致的政治动荡和安全形势的恶化,救援行动往往受到限制,难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利比亚战争的影响也延伸到了整个地区。

该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面临着类似的政治不稳定和经济困境。

无政府状态的利比亚成为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渗透的温床,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当我思考这一切时,我不禁对利比亚战争背后的真正目的和原因产生疑问。

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资源、追求权力、实现政治目标或维护国家安全等原因而发生的。

然而,在利比亚战争中,人们很难看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了什么而战。

国际干预和外部利益的介入更使利比亚战争变得复杂起来。

对于我来说,利比亚战争是一个沉重的教训。

它提醒我们,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战争只会带来痛苦、死亡、分裂和毁灭。

我们需要更多的谈判、对话和合作,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利比亚战争为例,谈谈你对新干涉主义的理解
摘要:利比亚战争,是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的一次武装侵略,在这次局部战争中,显示出了“新干涉主义”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干涉主义人权民主利比亚和平
新干涉主义,指的是: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的价值观为借口,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为手段,以推行霸权主义和构筑有利于西方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为目的的思潮和模式。

以科索沃危机为契机,新干涉主义正在西方乃至全球日渐抬头。

它作为一种处理国际问题的模式,日益显示出对国际关系的危害。

而且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推动下,新干涉主义在理论上日渐完备,在行动上日渐机制化、制度化、模式化。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了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以武力方式推翻了卡扎菲政权。

这场战争成为西方国家强行武力介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一个新“范例”,“新干涉主义”成为笼罩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云。

新干涉主义的有两大理论支点:
其一是“人权高于主权论”。

新干涉主义在人权和主权关系上大做文章,提出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主权过时论”“人权无国界”,大力鼓吹所谓“人权外交”和“道德贸易”。

这一次的利比亚战争,从一开始,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方媒体,就极力凸显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在国内犯下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有违人权、道德的罪行,为其下一步武力出兵,寻找法理依据。

其二是“捍卫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公开宣扬什么人道主义、民主与法治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维护西方价值观与“被压迫民族”权利符合西方战略利益。

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国家从一开始就是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干涉利比亚内政,表面上看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实际上是暗度陈仓,以此为掩护,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大量的武器等军事支持。

最近,在西亚北非地区相继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造成了这个地区一些国家的政治动荡,西方则借机鼓吹“民主化”,目的是将这些国家纳入自己所设置的所谓的“民主化”轨道。

利比亚爆发社会动荡伊始,西方舆论便立即认定这
是一场反对专制、要求民主的群众“起义”,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卡扎菲本人。

卡扎菲决定派兵镇压反对派给西方国家采取军事干预行动提供了难得的借口。

新干涉主义模式有时会撇开联合国,如伊拉克战争,有时则会利用联合国为其干涉别国内政披上合法外衣。

利比亚军事冲突的起因是今年年初利比亚国内爆发的社会动荡。

面对利比亚的乱局,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作出授权动武的决议。

3月17日,安理会通过了批准设立“禁飞区”的第1973号决议,两天之后,法国的战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轰炸行动。

此后,北约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大大超越了联合国的授权范围,把建立“禁飞区”以保护平民的行动演变成以空中打击为手段彻底打垮卡扎菲政权的战争。

很显然,其目的是为其干预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

这与此前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因为那两场战争由于缺少联合国的授权,其合法性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在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页。

“新干涉主义”是冷战后时期发展出来、并仍在演变着的一种帝国主义扩张模式,它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社会帝国主义”有相似的内容:它致力于输出以欧美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推行全球化、市场开放、西方模式多党选举的"套餐",主张西方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实行"开明"殖民主义。

它的产生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那就是:全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运动的低落和瓦解、以及西方统治层全球化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以及是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条件,特别是"新干涉主义"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内部左派政治力量的蜕变的关系。

“新干涉主义”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与以赤裸裸的武装侵略、军事颠覆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干涉主义相比,“新干涉主义”披着合法的外衣,抢占所谓道义制高点,为其干涉行动“正名”。

这次的利比亚战争,北约就是打着保护平民和儿童的幌子,武装干涉利比亚内政。

其实,所谓“民主”“自由”,只是西方“新干涉主义”的一个幌子。

“老干涉主义”也好,“新干涉主义”也罢,就其本身而言,两者没有本质性区别,都是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目的是维护西方的战略利益,唯一的区别在于后者更具迷惑性。

无论西方怎么狡辩,都无法抹去“新干涉主义”给当事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利比亚战争刚结束不久,以英国和意大利为首的相关国家就积极借入利比亚的战后重建,尤其是大肆抢夺利比亚的油田开采权,和利比亚过渡政府签订了
一系列石油协议,其帝国主义的殖民本性暴露无遗。

“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也不得人心。

《联合国宪章》强调主权平等、反对武力干涉一国内政原则。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在国际关系当中不应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也不应通过外来干预去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

这样的原则立场符合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特别是广大中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令世人不安的是,西方大有继续推行“新干涉主义”势头。

人们注意到,西方国家已经将叙利亚列为继利比亚之后的又一个目标,将推翻巴沙尔政权作为其“终极目标”。

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西方国家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于叙利亚,如同利比亚问题一般,将叙利亚问题国际化,如将叙利亚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表决;推动举行“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等等。

叙利亚会是下一个利比亚?结果还很难说,但“新干涉主义”在国际上,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是最近持续动荡的中东地区,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深重灾难。

可以预见的是,最近抬头的“新干涉主义”肯定会给世界格局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会破坏难得的世界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