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跨径危旧桥梁改造工程设计论文.doc
桥梁工程论文(集锦15篇)

桥梁工程论文桥梁工程论文(集锦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桥梁工程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梁工程论文1【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下,我国的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条件,给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因此,道路桥梁施工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处理技术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论文以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施工技术与安全监控。
【关键词】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1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较高。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桥梁建设施工项目逐渐增加,但是在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上的问题却一直没能妥善解决。
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地形的国家,因此,在道路施工中,往往会伴随着隧道、桥梁施工等内容。
为了保障整个工作平稳、顺利地进行,就要深入分析道路桥梁隧道施工的难点,以及主要技术和安全监控。
2现阶段道路桥梁隧道施工工程中的难点分析2.1铺装层极易脱落作为保护层性质的施工项目,道路铺装层主要起保护路面和桥面板的作用,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在施工完成后,能有效防止行驶的车辆对路面造成直接磨损,还可以保护路面不受恶劣自然天气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分散路面所承受的载荷。
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许多施工单位因为单一追求降低成本,忽视了铺装层的质量,导致出现铺装层脱落现象。
2.2钢筋锈蚀情况频出钢筋是支撑桥体质量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桥梁的建设和安全使用。
一旦钢筋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大大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还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桥梁隧道项目施工时,首先要选择质量较好的钢筋材料,然后在施工中做好钢筋质量防护工作,在道路桥梁隧道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做好钢筋质量的维护工作。
浅析中小型桥梁加宽

浅析中小型桥梁加宽浅析中小型桥梁加宽摘要: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针对中小型桥梁加宽问题,介绍了小型拱桥连接方式及施工工艺,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型桥梁加宽连接方式施工工艺 1、概述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获得了蓬勃发展,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但是许多旧桥的设计荷载较低、桥面宽度过小,无法满足目前的交通需求,而重建桥梁费用高,且会引起交通中断,因此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加宽改造。
这样既可以节约大量资金,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又可以消除交通安全隐患,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桥梁加宽连接方式的几个类型加宽桥梁新、旧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桥梁加宽成败的主要因素。
借鉴国内成功的公路桥梁加宽连接方式,对现有公路桥梁进行加宽和改造,加宽方式主要有三种:2.1 上、下部结构均连接加宽部分与旧桥梁上部构造之间与下部构造之间均连接。
加宽部分和旧桥上部之间的对应位置通过横向植筋、浇筑湿接缝连接起来,下部对应的墩台帽、系粱等也通过植筋连接,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
2.2上、下部结构均不连接加宽部分与旧桥梁上部构造之间与下部构造之间均不连接或上下部构造之间小连接,在加宽部分和旧桥之间留工作缝,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层连续。
2.3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加宽部分与旧桥梁上部构造之间连接,下部构造之间不连接。
3、工程实例大夫屯桥为旧桥拓宽改建工程。
工程位于沈阳市棋盘山泗水小镇中心路上。
原有旧桥全长25米,横向宽度:3米(人行道包含栏杆)+12米(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包含栏杆)=18米,本工程将旧桥伸缩缝拆除,西侧人行道、栏杆、耳墙拆除,并在西侧加宽5米,旧桥东侧人行道保留。
加宽后桥梁横向全宽:3米(人行道包含栏杆)+17米(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包含栏杆)=23米。
加宽段新建桥梁跨径、结构形式、结构标高均与旧桥一致。
桥梁现状图如图1所示,立面图如图2所示。
4、桥梁加宽设计及其施工工艺该桥梁加宽设计的内容包括新旧桥梁翼板、桥面铺装的连接设计及其相应的施工图1 桥梁现状图4.1新旧桥梁翼板的链接设计与施工工艺该桥梁加宽采用上部结构连接,下部结构不连接的连接方式并采取单边加宽。
浅谈中小跨径公路桥梁结构设计

2武警 交通 指挥部 直属 工程部 第一工程 处 , . 北京 120 ) 0 11
摘 要 :就公路桥 梁设 计 中量 大 面广的 中小跨 径 的桥 梁设 计 总结 归纳 了一 下 结构选 型的 原 则和常规的构造尺寸, 希望能对桥梁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 键词 : 中小跨 ; 梁 ; 桥 设计 ; 构造 ; 寸 尺 中图分类 号 : 4 25 U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6 3 2 (0 0 - 0 10 10 - 5 8 2 1 )2 0 4 - 3 1 - -
桥 下被交 公路罩 面改造 。
2 上部 结构设 计
a桥梁设 计应 遵照 “ ) 安全 、 用 、 济 、 观和 有 适 经 美
利环保 ” 的基本 原则『 同时注 重结构 的耐久性 。 】 1 ,
21 结构选 型 . 211 装 配结构 . .
b桥梁 总体 服从 于路线 走 向和整 体设计 , 平 、 ) 其 纵 面与公路 线形 相融合 ; 桥梁 专业 的角度 , 主动 从 应 配合为路线 方案综合 最优 提供依 据 。
及变迁 河段 , 梁长度 应考虑 河槽摆 动 的因素 , 确 桥 为
保水流及 漂浮物顺 利通 过桥孔 ,大桥 跨径不 宜小 于
收 稿 E期 :00 1— 1修 回 日期 :0 10 — 4 t 2 1— 2 3 ; 2 1- 3 0
作者简介 :
法( 97 17一 J男 , , 山西浑源人 ,r —程师 , 大学本科 ,0 1 20 年毕 、于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土 建_ l T程专业 ;
化结构 , 推广采 用 《 公路桥 梁通用 图》o 7 1月版 。 2o 年 2
以装 配式 小 箱 梁 、 梁 为 主 ,为保 证 桥 梁 整体 协 调 T
中小跨径桥梁截面优化设计研究

中小跨径桥梁截面优化设计研究 作者:陈涛 来源:《科技资讯》2023年第19期
作者简介:陈涛(1982—),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从事道桥设计。 摘 要:公路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实现了对道路桥梁工程发展的有效推动,各种类型桥梁,尤其是中小跨径桥梁数量和规模均在显著增加。为确保能够更好地完成桥梁结构设计,设计人员一直在对桥梁设计内容,尤其是截面设计进行着优化,希望能够通过合理进行截面设置的方式,保证桥梁整体结构的设置质量,确保桥梁项目后续能够得到高质量使用,为地区交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该文将以滨河路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对遗传算法和结构优化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会以此为切入点对中小跨径桥梁截面优化设计展开深度探讨,旨在提高中小跨径桥梁截面优化设计水平,推动我国桥梁工程稳定性发展。
关键词:遗传算法 中小跨径桥梁 截面優化设计 滨河路项目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and the number and scale of various types of bridges, especially medium-and small-span bridges,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bridge structure design can be better completed, designers have been optimizing the bridge design content, especially the section design, and hoping to ensure the design quality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through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the section and ensure that the bridge project can be used with high quality in the future,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riverside road project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the genetic algorithm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use thi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optimal design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medium-and small-span bridges, aiming to improve the optimal design level of the cross section of medium-and small-span bridges and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in China.
某旧有桥梁改扩建工程方案比选探讨

某旧有桥梁改扩建工程方案比选探讨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中小城市中跨越江河的旧有桥梁已经超负荷工作多年。
尤其是解放初期建设的一批桥梁已经不堪重负,有着不同程度的桥梁病害,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这些旧有桥梁的改扩建必须进行科学的检测和方案比选,选择经济可行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旧有桥梁改扩建方案比选探讨一、桥梁现状广东某市东门桥是沟通增江东西两岸,方便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一座人行桥梁。
现状东门桥桥垮组成为1015m,全长155.7m。
上部结构是简支T型梁桥,每跨采用4梁式混凝土简支T梁。
下部结构为群桩基础,利用旧桥拆除后的旧基础。
据调查了解,现状东门桥修建于解放之前,桥梁下部结构利用更早修建的桥梁基础(且已超出结构使用年限),重新修建了桥梁上部结构。
后又经过历次维修,成为目前的现状。
东门桥为10跨混凝土T型简支梁桥,全桥总长:155.7m,跨径组合为:1015m(T梁),T型简支梁每幅每跨由4片梁组成,桥面宽度为4.8m。
二、桥梁病害调查检测现状桥梁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已经超过了其设计使用年限。
桥梁本身存在着很多病害。
只有在摸清楚现状桥梁的病害基础上,才能科学改造,合理设计。
调查检测结果如下:桥梁上部结构:主要是T梁,其结构基本完好,部分T梁连接缝露筋,受力性能基本稳定。
桥梁下部结构:主要是桥墩的桩柱,其外的保护层大面积脱落缺失,混凝土碳化深度大,外表露石、漏筋情况严重,部分桩柱明显倾斜。
较多的露筋桩柱出现了钢筋锈蚀,程度严重。
尤其是,部分桩柱混凝土侵蚀十分严重。
桥梁的附属结构:支座及桥面板,结构基本完好,翼墙有个别裂缝发展。
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和《增城市东门桥检测检查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不难发现现状东门桥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必须对东门桥,尤其是其下部结构,进行加固维修。
三、桥梁改造方案方案一:保留现状桥梁,进行加固维护设计。
加固方法:主要针对下部结构的病害,进行维修加固。
在水中设置沉井钢壁围堰,对每个桥墩的桩柱(11个桥墩共88根桩柱)及横系圈梁架设模板,灌注环氧砂浆保护层,使之紧密附着于现状桥墩的桩柱表面,阻断桥墩桩柱混凝土和钢筋的进一步冲刷锈蚀。
论文大桥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要点

大桥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要点摘要:以高密市胶河大桥为例,对桥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加固措施,为科学进行桥梁加固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桥梁、加固、方案、设计、施工。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难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大量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公路桥梁,以其较低的设计承载能力,亚健康的结构状况、较低的通行能力承担着日益繁重的交通任务。
这一状况严重威胁着行车的安全并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大量的拆除重建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非目前的财力所能承受,因此对既有的旧桥进行适当的加固改造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对胶河大桥加固方案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具体介绍。
一工程概况胶河大桥位于胶王公路高密段,为16-10.7米空心板桥,桩基础,柱式墩,桥梁全长186.5米。
于1971年12月建成通车,宽7米,设计荷载为汽-15、挂-80。
1990年在原桥右侧加宽至16.4米,桥宽为:0.75米栏杆+7米行车道+0.9米分隔带+7米行车道+0.75米栏杆。
加宽部分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
2007年12月胶河大桥评定技术等级为五类。
二.主要病害连接胶河大桥新桥老桥的桥面盖板分隔带严重损坏,有些地方出现空洞,能从桥面直接看到桥底;伸缩缝损坏,桥面铺装部分损坏,存在行车安全隐患;同时,胶河大桥受河水的频繁冲刷以及非法采砂的影响,桥底铺砌被破坏,老桥桩基冲刷严重,桩基外露,对桥梁的安全性造成损害,桥梁概况详见下图:图1桥面损坏图2桩基外露三、加固改造方案根据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对该桥的检测结果,科学地制定了加固对策,具体的改造方案为:1、通过连接两幅桥盖梁之间的钢筋,浇注混凝土,把两幅桥盖梁连为一体。
凿除右侧盖梁梁端25厘米混凝土,将N1筋的一端植入左侧盖梁,另一端与右侧盖梁的主筋焊接后,与连接部分的盖梁一起浇注,焊缝长度双面焊不小于15厘米,凿除部分表面在新浇砼之前要清洗干净。
图2连接盖梁设计图2、老桥桥墩加固,桥墩半径由35厘米加厚至50厘米。
公路中小跨径危桥改造若干问题探讨

公路中小跨径危桥改造若干问题探讨摘要:通过对我国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常见病害类型的调研和当前危桥改造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危桥改造要点,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路;中小跨径;危桥改造;问题探讨1引言近几年,我国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在役桥梁数量逐渐递增,同时,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早期修建的桥梁越来越多出现了各种病害,尤其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修建的公路中小跨径桥梁,包括钢筋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梁桥、双曲拱桥等,越来越多的桥梁出现的了梁体开裂、拱圈砌石脱落、支座脱空、基础冲刷、桥面渗水等,已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危桥的病害现状、改造面临的困境和加固维修技术展开研究。
2中小跨径桥梁主要病害根据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基础及桥面附属设施可将危桥的主要病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上部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桥上部结构主要病害有梁体弯曲裂缝、腹板剪切裂缝、扭转裂缝、钢筋锈蚀、混凝土破损、露筋、蜂窝、麻面、泛碱、风化、泛白、铰缝渗水等,轻者影响桥梁耐久性,重者导致结构承载力显著降低,危及桥梁安全。
拱桥主要分石拱桥、钢筋混凝土拱桥两类,石拱桥主要病害包括拱桥砌石风化、脱落、砌缝渗水、侧墙开裂、外倾等。
钢筋混凝土拱桥病害有拱波、拱肋开裂,梁体下挠等。
2.2下部结构及基础主要病害下部结构桥墩病害根据产生的时间可分为初始缺陷和运营后新增病害两大类,主要病害形式有桥墩倾斜、墩柱环状裂缝、盖梁竖向裂缝,混凝土冻融剥落、露筋、蜂窝麻面等。
桥台主要病害有桥台前墙、侧墙、背墙开裂、混凝土劣化、剥落等。
扩大基础和桩基础病害有洪水冲刷掏空、基础滑移、不均匀沉降、桩身开裂、混凝土冻融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
下部结构墩台运营后新增病害原因有温度收缩、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洪水冲刷、冻融循环导致的混凝土剥落、养护维修不到位导致结构体系改变等。
当桩基础顶面距自然地面太浅,洪水冲刷,桩身裸露,钢筋锈蚀,桩的自由长度加长,致使横向刚度降低,整体稳定性差;打入桩桩身受损坏,受水冲击侵蚀产生空洞,钢筋外露锈蚀,严重影响桩基承载力。
危旧桥梁改造综合施工组织设计

危旧桥梁改造综合施工组织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危旧桥梁改造综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
此设计将致力于安全、高效地完成危旧桥梁的改造工程。
2. 工程概况2.1 工程背景危旧桥梁改造项目位于某市中心,有多座危旧桥梁需要进行改造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2 工程范围本项目包括以下方面:- 桥梁结构检测与评估- 方案设计与优化- 施工方案编制- 施工资源调配- 施工进度控制- 质量监控与检测3. 施工组织设计原则3.1 安全第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要求,明确工作责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3.2 高效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应确保工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
合理安排施工序列,合理利用施工资源,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实现高效施工。
3.3 资源协调危旧桥梁改造项目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资源等。
施工组织设计应统筹安排各种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4.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1 施工序列安排根据桥梁改造的特点和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序列。
包括桥面拆除、桥梁加固、新建桥面等工序的顺序和时间安排。
4.2 施工资源调配根据施工序列和工期要求,合理调配施工资源。
包括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材料等的调配和安排。
4.3 施工进度控制通过建立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监控机制,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
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延迟或其他问题,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4 质量监控与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监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5.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危旧桥梁改造综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方案。
通过合理的资源调配和施工进度控制,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危旧桥梁的改造工程。
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
本文档可作为危旧桥梁改造施工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材料强度、变形,结构或局部构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等。
结构承载能力评价不通过的,推荐采用加固或改建方案。
总体服务功能评价主要包括荷载等级、路线线形、桥面宽度、过水断面等。
对于结构承载能力评价不通过的,要提出改建方案,根据结构承载能力评价结论进行经济比选。
外观病害评价,主要包括材料缺损、裂缝描述等。
对所有检测出的外观病害,提出相应维修方案。
其中,病害调查简便、有效,是桥梁改造的关键环节,是桥梁技术状况评价和处置方案设计的基础。
病害调查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现场调查经验。
3改造方案
改建类项目一般与新设计桥梁类似,需要根据桥梁的地质、水文和路线等具体条件设计,本文暂不讨论。
维修和加固类项目,根据历年危旧桥梁改造项目设计经验,特将使用次数较多、相对独立成体系的处置方案汇总如下:
3.1墩柱套箍
对墩柱环向裂缝和颈缩处采用现浇C30砼套箍处理[2],厚度25cm。
单独环向裂缝套箍高度为2m,施工时根据墩柱表层砼裂缝及缺陷情况可适当增加套箍高度。
主要施工顺序为:围堰或排水、砼表层处理、植筋、安装钢筋网、现浇C30砼、养护。
3.2横隔板粘贴钢板
青岛地区尚有大量T梁桥通行使用,横隔板是T梁薄弱环节,破损现象较为普遍,常采用粘贴钢板进行维修处理。
中隔板采用双面粘贴,终端隔板采用单面粘贴,钢板下缘距横隔板下缘50mm,施工前应现场检测原结构砼强度不应低于C20。
其工艺为:
3.2.1砼表面处理首先对砼裂缝和表层缺陷进行修补,对松散浮渣、油污等采用钢刷除去,砼粘贴面凹凸不平的应采用磨光机整平,露出新鲜砼,并用压缩空气清除灰尘,使砼表面清洁。
3.2.2钻孔植筋根据螺栓安装位置在砼构件和钢板上钻孔,将螺栓植入砼结构中并清理砼表面。
3.2.3粘贴钢板在砼和钢板结合面分别涂刷一薄层环氧树脂胶液,然后在钢板上再涂刷一层厚1~3mm环氧树脂胶砂,中间厚、边缘薄,并将气泡挤出,对应钻孔位置将钢板贴在砼表面[3]。
3.2.4固定加压钢板粘贴后应立即旋紧螺帽进行加压,并用特制U型夹具加压,压力应保持在0.05~0.1MPa,使钢板边缝有少量胶液挤出为宜。
3.2.5检验防护钢板粘贴加压后应保护24h以上,使胶体完全固化。
检查并根据需要补救或重贴,保证钢板与砼之间结合密实,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对粘贴钢板的砼构件表面涂刷丙乳砂浆防护。
3.3上套拱加固
上套拱加固可从根本上改善旧拱桥的技术状况,特别是对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多跨拱桥,在维持其外观造型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承载能力、增加耐久性。
其施工顺序为:
3.3.1搭设拱架平整拱下场地并夯实,必要时可浇筑砼临时基础。
确定主拱圈完好后,搭设拱架。
拱架应采用拱盔等整体式支撑结构,如采用满堂支架类支撑,应作多组次多循环调节,避免局部杆件受力集中而破坏原主拱圈的整体稳定。
3.3.2墩台维修墩台裂缝采用压力注浆维修,以一定的压力将无收缩水泥基灌浆料注入墩台砌石裂缝腔内。
3.3.3拆除拱上结构桥面系采用小型机具从跨中向拱脚方向对称挖除;拱上侧墙采用人工拆除,从拱顶向拱脚方向、桥梁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拱上填料采用人工从跨中向拱脚方向对称挖除,分层厚度不应超过50cm。
拱上结构拆除时严禁使用强烈震动机具,及时清理废渣,同时应进行观测,如拱圈出现沉降、变形或者裂缝等现象,要及时停止施工并查明原因。
3.3.4拱圈维修用高压水枪将拱圈顶面和底面冲洗干净,拱圈顶面采用挤压式砂浆泵喷射环氧砂浆,拱圈底面进行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
拱圈顶面应分段施工或间隔施工。
每次喷射环氧砂浆厚度0.5~1cm为宜,分层间隔时间视施工季节而定,应保证前一层表面干燥时再进行下一层施工。
3.3.5拱圈植筋植入筋在拱顶采用梅花型布置,纵横向间距为30cm。
锚固部位拱圈砌石若有局部缺陷,应先进行修补或适当调整植筋位置。
3.3.6套拱施工钢筋布置后,由两侧拱脚同时对称地向拱顶浇筑套拱砼[4]。
保证整个浇筑过程对称、均衡。
振捣砼过程要避免机具接触原石砌拱圈及侧向模板,保证原结构稳定性。
3.3.7重做拱上结构待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需对拱架拆除。
3.4下套拱加固
使用下套拱工艺加固拱桥施工方便、适用性强,特别是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影响较小,因此应用范围较广。
根据统计,青岛地区国省干线公路圬工拱桥约有260余座,占所有桥梁20%左右。
除了个别五类危桥或改建类处置的旧桥,采用下套拱加固处理,能在有限资金约束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旧拱桥的安全使用
[5]。
其施工顺序为:⑴在基础侧面2m范围内开挖,然后用高压水枪将拱圈表面和基础侧面冲洗干净。
基底采用20cm厚碎石夯实,并用2cm厚水泥砂浆抹面。
⑵采用高压喷注环氧砂浆修补拱圈裂缝。
⑶拱圈植筋按梅花状分布,间距不大于30cm;基础植筋竖向均布三层,横桥向间距30cm。
⑷加挂钢筋网,钢筋网间距15cm×15cm,并与植筋焊接固定。
⑸采用支架法现浇C30砼。
旧桥主拱圈底面浇筑C30砼30cm;基础安全高度处理,两侧顺桥向浇筑30cm。
4结语
总之,在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作中,除了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重视业务经验积累。
本文总结了青岛地区中小跨径桥梁改造成套处置方案,供行业内有关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