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斯妥耶夫斯基共50页

合集下载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

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

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

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昼》(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

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

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长篇小说《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

《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

《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与重要作品介绍
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 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 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 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 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 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 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
列宁称《死屋手记》为“不可逾越的作品”。
罪 与 罚
《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
主要人物:
—拉斯柯尔尼科夫 穷大学生,杀人犯; —杜尼娅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妹妹,为了 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 城市贫民,失业,酗酒, 车祸而死; —索尼亚 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 被迫卖身;
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 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 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 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二次婚姻
小说《罪与罚》和《赌徒》完成以后,陀氏遇到第二个 妻子安娜·格里戈里耶夫娜,她比陀氏小25岁,善良,温 柔,贤惠。1866年10月,安娜经老师推荐,到陀氏家当 速记员,帮助陀氏速记小说,整理和誊写《赌徒》的速 记稿。他们配合得很好,在20多天中便完成了《赌徒》, 他们也相爱了。陀氏十分渴望有一个正常生活的家庭, 过普通人的生活,而不想当什么天才、癫痫病患者、圣 人、苦役犯、荒淫之徒和理想主义者。他们很快结婚。
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 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 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 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 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 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 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 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 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向大地洒下你快乐的泪,并且爱你的眼泪...我感到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愿望,想让你知道我的存在,而且仅仅让你知道。

只要能活着,活着,活着!不管怎样活着——只要活着就好!魔鬼同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你有钱有势,你聪明而有天才——好吧,我尊重你,但是我知道我也是人。

仅仅我尊敬你而不加妒忌这一点,就向你显示了我做人的尊严。

当我十岁那年,冬天,我常常喜欢闭上眼睛,想象着一片树叶——绿油油的,亮晶晶地,上面有叶脉,阳光在闪耀。

我睁开眼睛,都不敢相信,因为这太好了,于是又闭上了眼睛……树叶是好的,一切都好。

一个人之所以不幸,乃是因为他生在福中不知福;仅仅因为如此。

这就是一切,一切!谁知道了这个,谁就会立刻,马上幸福起来,即刻幸福起来。

一切都好,一切。

知道一切都好的人统统感到好。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用爱获得全世界,用泪洗净全世界的罪恶。

你虽死,但你的光不死。

地狱是什么?由于不能再爱而受到的痛苦。

谁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就获得新生;谁能战胜痛苦和恐惧,他就成为上帝。

贫穷不是罪恶,这是真理。

我知道,酗酒不是美德,这更是真理。

可是赤贫,先生,赤贫却是罪恶。

贫穷的时候,您还能保持自己天生感情的高尚气度,在赤贫的情况下,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都做不到。

为了赤贫,甚至不是把人用棍子赶走,而是拿扫帚把他从人类社会里清扫出去,让他受更大的凌辱;而且这是公正的,因为在赤贫的情况下,我自己首先就准备凌辱自己。

即使我不相信生活,即使我对于心爱的女人失掉信心,对世间事物的秩序失掉信心,甚至相反地深信一切都是无秩序的,可诅咒的,也许是魔鬼般地混乱不堪的,即使我遭到了一个人灰心失望的种种可怕心境的打击——我总还是愿意活下去,既然趴在了这个酒杯上,在没有完全把它喝干以前,是不愿意撒手的。

但是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即使还没完全喝干,我也一定会仍下酒杯,就此离开——往不知什么地方去。

但是,在三十岁之前我知道,我的青春将战胜一切,一切的失望,一切对于生活的厌恶------这种对于生活的渴求,有些害痨病的幼稚道德家时常把它说成卑鄙,尤其是诗人们------我渴望生活,所以我就生活着,尽管这是违反逻辑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语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语录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语录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主要作品有《穷人》、《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篇中篇小说,以及其代表作《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影
响了二十世纪很多作家,包括福克纳、加缪、卡夫卡,日本知名大导演黑泽明等,但是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比如纳博科夫、亨利·詹姆斯和D·H·劳伦斯。

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汪介之认为:“屠格涅夫以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以诗意的笔调展现美好。

托尔斯泰具有思想家的灵性,能洞悉社会的全貌。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注重人性的发掘,逼视着人性的阴暗面。

他沉郁的风格,与他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其于身后影响巨大,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陀氏的影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

他虽然对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人性的丑恶、可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他对宗教的狂热鼓吹,对人生的绝望态度都曾引起激烈的争议。

但无论来自哪个方面的评价,都对其艺术天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他不仅以现实主义的精细笔法描绘了俄国城市贫民的生活,同时更注重对人的心灵特别是人的深层意识的挖掘,而在小说的叙事方式上创用“复调小说”更使他在同时代作家中独树一帜,并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与创作: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莫斯科,其父为贫民医院医生,薄有田产,后取得贵族身份。

陀思妥耶夫斯基家住医院附近,为贫穷、疾病所包围,使他对当时平民以至贫民的生活多有了解。

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幼患有癫痫病,为顽疾所困,他的心灵以及创作都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1837年,他遵父命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院,但生活贫苦,有时口袋里连饮一口茶的钱都没有。

他因爱好文学而致学业成绩不佳。

六年后到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但一年后即辞职而专事文学创作。

四十年代的俄国文坛正是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大行其道的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其影响,以一部书信体的中篇小说《穷人》(1846)荣登文坛,涅克拉索夫惊呼“新的果戈理出现了”,并将此作收入他所编的自然派作品集《彼得堡文集》第二集。

这部作品奠定了陀氏作为自然派重要作家的地位。

《穷人》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但却是对俄国文学中写小人物传统的继承和开拓。

他不仅继承了普希金、果戈理对小人物悲惨生活和精神屈辱的描写,而且写出了小人物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微弱的反抗。

这部小说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深度,得益于作家所采用的书信体形式。

作为身处官僚等级制度底层的男主人公杰符什金,在公开场合,当着上司的面,他是不敢表示出丝毫的不满的,这不满只能藏在心里,诉诸笔端,对他心爱的人诉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下)1. “大家都在杀人,”他几乎发狂地接嘴道,“世界上正在流血,并且从古至今一直在流血,像瀑布一样流,像香槟酒一样喷,正因为如此,才在卡皮托利给这种杀人狂加冕,后来又尊称他为人类的恩主。

你只要稍稍仔细地看看,就能看清楚!我自己也想为人们造福,做成千上万件好事来弥补这一件蠢事,这甚至连蠢事都算不上,而只是一种笨拙的行为而已,因为这个想法根本不像现在遭到失败时看起来那么愚蠢,一旦失败了,任何事情看起来都是愚蠢的!……我干这件蠢事,只不过是想使自己赢得自立,跨出第一步,筹足经费,然后就用无数的好事来弥补……然而,我连第一步都没有熬过,因为我是一个小人!这就是整个问题的关键之处!但我还是无法苟同你们的观点:如果我成功了,我就会被戴上桂冠,而现在我却陷入了罗网!”2. “然而,她们一个个为什么都如此爱我呢,既然我不值得这样的爱?啊,如果我是孤身一人,谁也不爱我,我自己也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那该多好啊!所有这些事就都不会出现了!可是,我很感兴趣的是,难道在未来这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我真的会变得那样俯首帖耳,竟会在人们面前毕恭毕敬、嘤嘤哭泣,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强盗吗?是的,正是这样,正是这样!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现在才要把我流放,他们就需要这样做……他们所有人现在都在街上匆匆奔忙,来来往往,其实就其本性而言,他们个个都是坏蛋和强盗;更糟的是,他们都是白痴!如果我的流放获得赦免,那他们就会义愤填膺,群起而攻之!啊,我对他们这些人真是切齿腐心!”3. 他如饥似渴地左看右看,紧张兮兮地仔细端详每一样东西,但他总是无法把注意集中在任何一件东西上,一切都一闪即逝。

“就在一星期后,或者一个月后,我将被关进囚车里经过这座桥,被押送到什么地方去,那时候我将会怎样看这条河呢?是否该记住它呢?”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一闪。

“瞧这块招牌,那时候我会怎样念招牌上这些字母呢?瞧,这上面写着'股份公司’,唔,应该记住这个а,字母а,一个月后再来看它,看这个а:那时候我会怎样看它呢?那时候我会有怎样的感觉和想法呢?……上帝啊,我现在关心的……所有这些事,真可谓鸡毛蒜皮!当然,这一切也许是饶有兴趣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哈哈哈!我在想些什么呀!……我的所作作为就像一个小孩,自吹自擂;唔,我为何要羞辱自己呢?嘿,真是摩肩接踵啊!瞧这个胖子,大概是个德国佬,推了我一下,哼,他可知道推的是什么人吗?一个抱小孩子的乡下女人在乞讨,真有趣,她以为我比她幸福呢。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照旧对《群魔》的笔记(11)第86页第一部第二章哈利太子。

提亲“为什么所有这些爱走极端的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些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妄想发财致富和企图霸占一切的人呢?甚至是这样,这人越是社会主义者,走得越远,他企图霸占一切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引自第一部第二章哈利太子。

提亲真是不可预知的一语中的···2017-06-08 17:07:13 回应第284页第二部第一章夜任何一个民族在它存在的任何一个时期,整个民族运动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寻神,寻找自己的神,而且这神一定要是自己的,非但要找到他并且要信仰他,信仰他是本民族唯一的真正的神。

神是一个民族从开始到终了加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个民族的综合的个人。

理性从来没有能力确定何谓善与何谓恶,甚至都没有能力来区分善与恶,哪怕大致上区分一下也不行;相反,它常常可耻而又可怜地将善恶混淆,而科学则认为只有拳头才能解决问题。

任何民族只要他们仍旧拥有自己单独的神,并且毫不妥协地排除世界上所有其他的神;只要他们仍旧相信他们用自己的神定能战胜和驱逐所有其他的神,那他们就始终是个独立的民族。

从开天辟地起,所有的民族都这样坚信,起码所有的伟大民族,所有令人多少刮目相看的民族,所有站在人类前列的民族,都这样坚信不疑。

引自第二部第一章夜2017-06-08 17:15:51 2人喜欢回应第285页第二部第一章夜如果一个伟大的民族不相信真理仅仅存在于它这个民族身上(仅仅存在于它这个民族,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民族),如果这个民族不相信只有它能够,并且只有它肩负着这样的使命:用它自己的真理复活并拯救所有的民族,那它就会立刻变为民族学的一个材料,而决不会变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会甘心在人类中充当次要角色,甚至不屑充当头等角色,而一定要独占鳌头。

引自第二部第一章夜2017-06-08 17:21:35 回应第299页第二部第二章夜(续)“您说过许多话,尼古拉·弗谢沃洛多维奇,最要紧的我只记住一句,那还是您在彼得堡的时候说的:'一个人只有真正成为伟人,才能够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

思想转折
穷人》出版后不久, 《穷人》出版后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和涅克 拉索夫等进步批评家在文学观念上发生分歧。为此, 拉索夫等进步批评家在文学观念上发生分歧 。 为此 ,他退出 自然派” 加入了贵族进步组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 了“自然派”,加入了贵族进步组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 1849年 1849年4月,陀氏因在小组集会上朗诵了别林斯基致果戈 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 理的反农奴制的信而被捕 , 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 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他和其他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判处死刑 。行刑那天 , 他和其他 21名死囚站在处刑台上 , 陀 氏后来回忆,称它是“可怕的、无限恐怖的、 氏后来回忆 , 称它是 “ 可怕的、 无限恐怖的、 等待死刑降临 的时刻”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 的时刻” 。就在执行处决的前一刻,传来了沙皇的赦免令, 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陀氏的死刑改为四年苦役, 流放西伯利亚。 陀氏在西伯利亚 待了十年,才回到彼得堡,重返文坛。 待了十年 ,才回到彼得堡, 重返文坛 。 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 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 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 他开始反省自己 并笃信宗教。 并笃信宗教。
小人物主题的内向化:《穷人》
184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年发表的中篇小说 穷人》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成名作, 基的成名作,作品继承了 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 普希金、果戈理开创的“ 小人物”传统,在表现小 小人物”传统, 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 进行了突破性的挖掘。 进行了突破性的挖掘。小 说受果戈理《外套》 说受果戈理《外套》影响 很大, 很大,陀思妥耶夫斯基自 己也曾说过:“我们都是 己也曾说过: 外套’里出来的” 从‘外套’里出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