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工的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雇佣童工的处罚法律后果(3篇)

雇佣童工的处罚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我国法律对童工的雇佣有严格的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然而,现实中仍有部分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家庭雇佣童工,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以警示相关责任人。

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招用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组织或者支持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劳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规定,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1.行政处罚(1)责令改正:劳动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违法行为,停止雇佣童工。

(2)罚款: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招用未成年人的,处以罚款。

2.刑事责任(1)拘役:根据《刑法》规定,雇佣童工从事危险劳动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用人单位因雇佣童工给未成年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精神损害赔偿:用人单位因雇佣童工给未成年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4.其他法律后果(1)声誉受损:雇佣童工的行为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损害企业形象。

(2)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因雇佣童工而受到处罚,将降低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社会信用降低:企业因雇佣童工而受到处罚,将降低其在社会中的信用度。

国家对童工和未成年工有何保护措施

国家对童工和未成年工有何保护措施

国家对童工和未成年工有何保护措

童工和未成年工是指在年龄未满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参
与劳动活动。

对于这些年轻的工人来说,他们是脆弱的群体,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技能和成熟的思想来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和挑战。

因此,国家为了保护童工和未成年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首先,国家明确规定未满18岁的工人不得从事危险性较大、身体劳动强度较大、视力耳力负荷过大、超时劳动以及夜间劳动等特殊劳动项目。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果雇主违反这些规定,将会受到法律惩罚。

其次,国家明确规定未满16岁的工人只能够从事轻松、
简单的劳动工作,每日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每周不得超过30小时,并且每日劳动时间必须在课余时间排班,保证未
成年人的学习不受影响。

另外,国家还规定未成年工作时间必须与学习时间相适应,保证未成年人的学习不受影响。

国家通过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鼓励学校、家长和雇主共同保障未成年工人的学业和就业中的权益,以确保未成年人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健康成长。

此外,国家加强了对劳动法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用工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将会进行调查和处理,同
时还会对劳动用工进行检查和修正意见,确保童工和未成年工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综上所述,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童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从而杜绝童工问题的发生,促进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雇佣童工或未成年工,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

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

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在我国,童工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并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法律不断的进行了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雇用童工的店家进行严惩。

那么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请看下文。

在我国,童工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并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广泛关注。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法律不断的进行了完善,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雇用童工的店家进行严惩。

那么▲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请看下文。

▲一、如果雇佣童工怎么处罚▲(一)相关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四条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情节严重的,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定罪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四条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4、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若逾期仍不将童工送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

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

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雇佣童工相关法律规定依照中国《劳动法》定义,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而青少年工人是指任何超过上述定义的儿童年龄但不满十八岁的工人。

雇佣童工(16周岁以下),童工无罪,招用单位应按未成年保护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处罚。

第六十八条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一,我国目前为止有两部法律明确禁止用人单位使用童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上述两部法律是禁止行规定,那么用人单位一旦违反,必将招致一定的法律后果。

第二,用人单位使用童工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根据《劳动法》第94条的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三,如何举报: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1)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2)可以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引入执法机构的监督与检查。

第四,童工工资能否拿到的问题。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不允许存在使用童工,那么又怎么会有工资呢?但是可以通过民法通则来予以寻求救济。

劳动法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童工和未成年工的规定不满16周岁的人属于童工,除特殊情况外,不能成为劳动主体。

我们国家制定有《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根据规定,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在按照国家规定并履行特定程序的前提下,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除此以外,其他任何单位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刑法》还规定了雇佣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根据规定,违反劳动管理法规,雇佣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以下三类劳动:超强度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虽然法律已经明文禁止,但是使用童工的现象屡禁不绝,尤其是一些小企业因订单不确定、管理不完善等因素而使用童工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集中在包装、加工、玩具、电子等手工计件行业。

此外,寒暑假期间常常成为企业违法使用童工的高峰期,主要原因是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技校组织学生进厂实习时,让一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学生也从事生产劳动。

针对这种情况,企业管理者应当树立合法用工的意识,坚决不使用童工,否则会招致劳动部门的行政处罚,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在我国,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完成了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继续升学的,依法可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个体劳动。

这是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享有的劳动权利,也就是这部分未成年人享有要求劳动就业的机会和按劳取酬的权利。

这与《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关于“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是一致的。

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未成年工”就是童工,这是一种误解,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是,未成年工仍然属于“未成年人”,为保护他们的特殊权益,《劳动法》等相关法律都做出了特殊保护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童工年龄的规定是多少

未成年人保护法童工年龄的规定是多少

未成年人保护法童工年龄的规定是多少童工的年龄是属于16周岁以下,都是属于使用童工,虽然说18岁才属于成年人,但是在用工方面,16岁以下的都是属于使用童工。

一经发现违法使用使用童工的是会被罚款的。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童工年龄的规定是多少的问题,下面我为您详细解答。

一、未成年人保护法童工年龄的规定是多少1、16周岁以下。

童工是指未满十六周岁的用工,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设定童工的年龄界限是依据公民的行为能为的不同情形,18周岁以上的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才是成年人。

18周岁以下的均是属于未成年人。

2、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能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所以,法律上设定童工为不满16周岁的用工。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如果招用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劳动的,是招用童工性质,属于违法行为。

这是国家法律对低龄未成年人的重点保护措施。

3、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国家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

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演出、节目制作等活动,活动组织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二、相关规定有哪些《劳动法》第九十四条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的原则,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禁止用工的。

虽然说18周岁才属于正式的成年,但是16~18周岁之间还是可以从事工作劳动的。

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

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

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导读:雇佣童工将面临行政处罚和承担社会责任。

非法招用童工将被责令改正并罚款,情节严重或涉及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将加重处罚。

社会各界可通过劳动监察或媒体曝光举报童工问题。

一、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包括什么根据中国的《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雇佣童工的法律后果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1.从行政处罚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被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使用童工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二、使用童工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使用童工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明确且严厉的。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包括责令改正和罚款。

对于情节严重的用人单位,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2.如果用人单位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将按照相关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进行从重处罚。

3.用人单位还需承担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交通和食宿费用。

三、童工问题的举报途径针对童工问题,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合法途径进行举报。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举报:1.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劳动监察部门将依法对涉嫌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处理;2.通过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关注和执法机构的重视,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可以通过以上途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法关于童工的有哪些规定?

劳动法关于童工的有哪些规定?

Life is the process of evolving from a little white rabbit to a big bad wolf and then to an old fox.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劳动法关于童工的有哪些规定?劳动法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在当今社会,有些中小学生会在暑假期间找一些发传单、服务员之类的短期工作来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但是法律上并没有暑假工这种说法,一般情况下,未满16周岁的都属于童工。

我国童工很多,有的是自己谎报年龄,有的是用人单位招收的,我国是禁止雇佣童工的,那么劳动法关于童工的又有哪些规定呢?整理了劳动法关于雇佣童工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什么是童工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允许从事的无损于身心健康的、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劳动,不属于童工范畴。

禁止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农户、城镇居民(以下统称为个人)使用童工。

禁止各种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

二、劳动法关于童工的规定1、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2、第三条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童工的法律法规
文章来源:律师同行
据媒体报道,佛山14岁童工小攀在睡梦中猝死在出租屋内。

4月10日晚上,14岁的小攀像往常一样回到出租屋睡觉,却再也没醒过来。

小攀是湖南祁东县人,今年3月初由其母亲匡某介绍进入广东佛山至雅内衣公司担任车位工,4月11日早上6时左右,其被发现在出租屋中昏迷不醒,经报“120”医生到场抢救无效死亡。

小攀的妈妈表示,小攀每天主要是做内衣加工,虽然活不重,但工作时间长,每天大概十一二个小时。

对于小攀的死,家人就觉得可能是工厂繁重的工作造成的。

此事被曝光后,佛山南海人社局对涉事公司处以了1万元罚款。

并称,未有证据显示该公司存在超时加班问题。

有网民质疑处罚偏轻,但当地人社局则称,该处罚是依法依规作出的决定。

法律评析:
一、法律层面
1、《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劳动法》第94条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1)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如何对其进行处罚?
处罚的标准是什么?
A.《使用童工罚款标准的规定》第4条规定“对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单位,罚款标准如下:
(一)对单位使用童工的,根据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具体罚款标准。

(二)职业介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的,每介绍一名童工,罚款1500—3000元。

(三)为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儿童做童工出具假证明的,罚款1500—3000元。


B.第5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在原罚款标准基础上再加重罚款三倍:
(一)数次(两次及其以上,下同)使用童工的;
(二)长期(三个月及其以上)使用或者使用多名(三名及其以上,下同)童工的;
(三)数次介绍或者一次介绍多名童工的;
(四)数次为童工出具假证明的。


3、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03年6月11日发布的《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

二、社会层面
部分用人单位明知招用童工的行为违法,仍以身试法。

使得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踏入社会、工作的原因有很多,贫穷到负担不起基本的生活开支、对学
业的厌倦等。

客观地说,我国随着《劳动法》的实施,义务教育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童工的“供给”和需求起到了抑制作用。

依然存在的童工现象,体现了我国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