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地经济学第一讲土地利用的经济法则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2、地租理论第一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一、报酬递减的规律的含义:影响实物产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品质,二是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的品质越高,产出越高,如良种的使用使得产量增加。

报酬递减规律是研究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与实物产出之间的关系的。

含义: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生产要素配合以生产某一个物品时,倘如其中有些因素的数量固定不变(如土地),而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断递增单位,则起初每增加变量因素一单位,所增得的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的所增的报酬;及至某点以后,产量报酬又依次递减,即每次变量因素增加一个单位,所得的报酬是小于它前一个单位的。

即边际报酬最终会递减,这就是报酬递减规律。

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图:1、边际产量最大时,总产量达到最大点。

2、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在平均产量的最大处相交。

3、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边及产量。

4、总产量曲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就是这一点的平均产量。

第二章生产成本理论地租理论之前,需要首先讲解西方的“生产成本理论”一、成本的概念及分类边际成本:生产最后一个单位的物品所支付的成本。

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会计成本:我们一般所说的成本指的是会计成本,也叫显成本,是指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经济学上所研究的成本一般是指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隐成本(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

不在帐目上反映。

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机会成本:在资源有多种用途时,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而损失的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入,就是使用目前这一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总成本-会计成本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是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概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特征

概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特征

概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特征《聊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这个有点专业,但其实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

你可别一听就觉得头大,听我给你慢慢道来,保证让你觉得既好懂又有趣!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呀,就像是土地这位“老伙计”给咱玩的一个小游戏。

想象一下,一开始我们把各种种子啊、肥料啊一股脑地往土地里放,嘿,这收成蹭蹭地往上涨!就像咱打游戏一开始,经验值那叫一个猛涨。

那可真是让人高兴啊,感觉这土地就是个大宝藏,怎么挖都有好东西。

可是呢,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这收成好像有点力不从心了。

不管你再怎么使劲投入,这产量增加得就是不那么明显了,甚至有时候还会停滞不前或者下降。

哎呀,这不就感觉像是土地这个“老家伙”开始偷懒了嘛!它的特征啊,首先就是有个极限在那摆着。

就好像一个大口袋,能装的东西就那么多,你再怎么拼命塞,也塞不进去更多了。

这可不就得悠着点啦,不能盲目地使劲往地里投东西,不然不就白费力气了嘛。

咱可得根据这个极限来合理规划啊。

还有呢,它会在不同阶段给你不同的感觉。

刚开始那真是蜜月期啊,怎么弄怎么好,就像买彩票一样,一买一个中。

但到了后面,哎呦喂,就变得难搞起来了,你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稍微不注意可能就没啥好果子吃了。

而且这个规律啊,它可不分你是大老板还是小农民。

管你是谁,它都一视同仁地发挥作用。

不管你有多大的地,多好的技术,都逃不开它的“手掌心”。

不过呢,咱也别因为这个就灰心丧气。

既然知道了有这么个规律,咱就可以更加聪明地利用土地呀。

比如说,科学地规划种植,找对方法和时机投入,别一股脑地瞎弄。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个规律的影响,让咱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总之呢,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有它的特点和规律。

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它,适应它,然后想办法和它好好相处。

这样咱。

土地估价相关知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估价相关知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地报酬递减规律
总报酬曲线、平均报酬曲线、边际报酬曲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1.总报酬曲线和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平均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上每⼀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总报酬曲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正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斜率,平均报酬。

即在该点以前总报酬、平均报酬增加,该点以后总报酬增加,平均报酬减少。

2.总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

在拐点之前,边际报酬递增,在拐点之后,边际报酬递减。

总报酬曲线到达点,边际报酬为零。

点之后,总报酬递减,边际报酬为负值。

3.平均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报酬⼤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不断上升,当边际报酬⼩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不断下降,两条曲线相交于平均报酬的点。

4.可以将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个阶段(平均报酬点之前)。

平均报酬持续增长,这⼀阶段减少投⼊是不合理的。

第⼆个阶段(从平均报酬点到总报酬或边际报酬为零之前)。

平均报酬、边际报酬均下降趋势,只有总报酬增加直到,这⼀阶段⽣产是最合理的。

第三个阶段(从总报酬或边际报酬为零之后)。

由于边际报酬为负值,投⼊增加,总报酬反⽽减少,⽣产是最不合理的。

因此,这⼀阶段不宜再增加投⼊。

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嘿,咱来聊聊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这事儿哈。

你看啊,这就好比咱吃饭,一开始吃那几口可香了,特别满足,可要是一直不停地吃呀,到后面就没啥感觉了,甚至还可能觉得撑得慌。

土地也是这样呢!咱种地的时候,一开始投入一些资源,比如种子啦、化肥啦,那收成蹭蹭往上涨啊,可高兴了。

但要是继续不停地增加投入,到了一定程度后,你就会发现,哎呀,这增加的收成咋越来越少啦?这就是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呀!就好比你有一块地,刚开始的时候,你给它施点肥,浇点水,那庄稼长得可好了,产量呼呼地涨。

可你要是没完没了地施肥浇水,那地说不定还受不了呢,庄稼也不一定就长得更好。

咱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呀。

比如说学习,你一开始努力学习,成绩提高得可明显了,可要是一味地死学,不讲究方法,到后面可能进步就没那么大了。

工作也一样啊,刚开始加加班,多做点事,效果挺明显,可一直拼命加班,人都累垮了,效果可能还不如之前呢!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咱不能一股脑儿地瞎干呀,得讲究个度。

就像给土地施肥,得恰到好处,不然不就浪费了嘛。

这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实也提醒咱,做事得有方法,有策略。

不能光想着靠大量投入就能解决问题,得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点。

不然的话,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费力不讨好。

而且啊,咱得学会合理利用资源。

土地就那么大,咱不能无限制地索取呀。

得根据它的特点和规律,来安排种植啊什么的。

不然,最后土地累垮了,咱不也没饭吃了嘛。

咱再往深了想想,这规律是不是也能用到社会发展上呢?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光靠不停地投入资源,得考虑可持续性。

不然到最后,资源耗尽了,发展不也停滞了嘛。

所以说呀,这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不是什么生僻的理论,它就在咱生活的方方面面呢!咱可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咱得学会顺应它,利用它,让咱的生活和工作都更有效率,更有质量。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的制约作用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的制约作用

⼟地集约度是指投⼊到每单位⾯积⼟地上的劳动(劳⼒)和资本(物资)。

⼈们通常把单位⼟地⾯积上使⽤⾼⽐率的要素投⼊(劳动、资本)称为⼟地的集约利⽤,⽽在⼤量⼟地上投⼊较少要素的利⽤⽅式称为⼟地的粗放利⽤,⼆者的实质在于可变⽐例⽣产要素组合的选择。

推进⼟地集约利⽤是⼀种必然趋势,但并不能机械地认为集约利⽤就是合理利⽤。

在各种⼟地利⽤中,区分集约利⽤与粗放利⽤及其边际界限是⼗分重要的。

⽤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幅)⼟地在利⽤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成本与其收益相等。

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个连续变量投⼊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

粗放边际,则被认为是⽆租边际,即在条件下⼟地的产出只能补偿其⽣产成本。

集约边际能适⽤于⼟地的⼀切⽣产性利⽤,它代表了社会上总的⼟地利⽤情况;⽽粗放边际只影响那些在经营中只能收⽀相抵的⽣产者,它在市场价格和市场需要的影响下,决定着选择质次的最后⼀级⼟地,即再次级的⼟地就不宜投⼊利⽤。

总之,集约边际,&考试⼤&代表各级⼟地的经济点,超过这⼀点,新增的变量投⼊得不到补偿;粗放边际,则代表⼟地利⽤能⼒不断减少的⼀系列⼟地⾯积中的⼀点(扩展⽤质次的⼟地的最后⼀点),超过此点,再扩⼤⽣产⽤地即不能补偿其成本。

我国⼈多地少,为满⾜社会对各种农产品及建设⽤地⽇益增长的需求,只能⾛集约利⽤的道路,在提⾼单位⾯积产量和单位⾯积建筑⾯积上下功夫。

第2章城市土地经济理论ppt课件全

第2章城市土地经济理论ppt课件全

• 区位条件指城市所在的区位。城市所在的区位条件越优越 ,对该城市土地的需求就越大。
• 城市的区位条件有自然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自然的是指 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沿海和内地),经济的是指城市 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在该区域的经济地位 。如上海市既有沿海的自然区位条件,又有长三角经济中 心的经济区位条件,而重庆只有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经济 区位条件,所以,对上海土地的需求大于对重庆的需求。
• 城市土地供给扩大的另一种方式即内涵式的扩大,是在土 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土地投资或提高集约化 利用的程度,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实现相对增加城市土 地的经济供给。这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存量调整。
• 具体表现为在原有建成区内对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如适度 地增加资金和劳力的投入,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建筑密度, 改变旧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消除影响土地利用的阻碍因 素,完善基础设施等,使单位面积的土地具有更大的使用 效率,从而达到内涵式扩大土地供给的目的。
• 公共服务是城市的“软件”,是指城市政府提供服务的能 力和水平。公共服务对城市土地需求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城 市综合竞争力来实现的。公共服务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 ,能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要素,从而间接增加对城市土 地的需求。
• 2.1.3 城市土地的供求平衡
• 城市土地供求平衡是指城市发展的合理土地需求能够得到 有效的保障。“合理”不包括对城市土地的投资需求。但 正因为城市土地具有投资品属性,其需求膨胀。所以,当 城市土地供不应求时,不能单纯地通过扩大供给来解决, 而从控制需求入手,关键在于收取城市地租(包括绝对地 租和级差地租),尽量其投资获利空间。
• ③不是针对生产部门或人类历史过程。报酬递减规律是针 对某一个生产单位,在一定阶段,因投入变动要素(如劳 动力)的数量不同,而导致的总产出量和变量要素的边际 产量的变化。因此它只对一个具体的生产过程适用,而不 能无限扩大。

第二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解析

第二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解析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
酬,那么C点就是最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 总产量最高。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
(即要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最佳投资点,则 可按下述方法求得: 当该生产函数是点函数时,用Δy/Δx=Px / Py 可找到最佳投入量。式中 Px 代表生产要 素的单价,Py代表产出物的单价。

边际报酬(MPP)——指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资源投 入量所产生的产量变化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报酬(MPP)=△Y\△X △Y——总产品量的增加 △X——生产资源投入量

总报酬、平均报酬、边际报酬的变化用以下图形表 示,见下图。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 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 示,见图3—1。 (1)当生产要素X在 从0增加到A点这段区 域内,边际产量递增, 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 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 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 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 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 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由这个例子分析可以得出报酬递减规律的涵义: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因素(资源)配合 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其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固 定不变(如土地面积一定),而其它因素不断增 加单位投入,起初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增 加的报酬(即边际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所增 得的报酬的;至某一点后,再增加单位因素投入 所增得的报酬总是小于它前一单位因素所得的报 酬。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 2 )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 A 点继续增加至 B 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 延伸;总产量以递减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 交。

房地产投资分析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分析第二章

情况1 情况2 情况3
LOGO
在式1中:假设除了劳动之外,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均保
持既定,则这时式1就变为一个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
函数:
Q=af(L, K , G , E )
式2
式2中 K , G代,表E 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三类要素投入
量不变。那么此时产量(即报酬)Q的生产函数就变为由
劳动L的投入量所决定的一个生产函数:
i=(1+ r/m)m -1 ①实际利率比名义利率更能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 ②名义利率越大,计息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异就
越大。 ③当每年计息周期数m=1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④当每年计息周期数m>1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⑤当每年计息周期数m~∞时,名义利率r与实际利率i的关系为:
际产量先递增再递减。
2.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
Q h
l
I
d
II
III
TP(L+K+E)
e
LOGO
O
a
b
c
AP(L+K+E) MP(L+K+E)
(L+K+E)
图2-2 土地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三种要素组合的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曲线
LOGO
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和位置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三条曲线的趋势 (2)总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 (3)总报酬曲线与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 (4)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
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把一定时期各时点上 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流入叫作现金流量。 现金流出:流出系统的资金。 现金流入:流入系统的资金。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总产 量
0 50 130 230 320 390 420 430 420 380
产品 增加
量 0 50 80 100 90 70 30 10 -10 -40
平均 产量
0 10 13 15.3 16 15.6 14 12.3 10.5 8.4
边际 产量
该曲线拐点F;并且这
两条曲线都是上凹的; 平均产量虽然也平缓增 加,但未达到最高点。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2)当投入的生产要素从A点继续增加至B
点时,边际产量递减,其曲线下凹,并向下 延伸;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曲线下凹
但仍向上延伸。当投入量增加到 B点时,平
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并与边际产量曲线相 交。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4)超过C点以后,再追加投资,边际产量可
能为零,也可能为负数;总产量的绝对数可 能不变,也可能减少,但二者都不可能再增 加。所以,无论是从实物量角度,还是从价 值量(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投入量都不应
超过C点 。
每亩化肥施用量变化下的产量及成本与收益关系
化肥 投入 量kg
第二章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一般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 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个方面,不变资本 包括土地、厂房、机器等,可变资本是劳动 力、化肥、种子等。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定量分析
土地报酬可区分为:
总报酬(TPP)——指的是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源 (如肥料、劳动、资金等)投入土地后,所得的总 产品量或总收益。

△Y——总产品量的增加

△X——生产资源投入量
总报酬、平均报酬、边际报酬的变化用以下图形表 示,见下图。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 际产量的变化用图形表 示,见图3—1。
(1)当生产要素X在 从0增加到A点这段区
域内,边际产量递增,
直至达到最高点I;总
产量也递增,直至达到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3)当投入量从B点继续增加至C点时,平
均产量开始递减,但其数值高于边际产量
(在B点之前,平均产量虽然也增加,但其 绝对值小于边际产量),即APP>MPP。当 投入量增至C点时,边际产量减至零;总产 量达到最高点H。用数学式表示为: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只考虑实物形态的报
酬,那么C点就是最佳投资点,因为这时的
总产量最高。
第三节 报酬变化阶段的定量分析
如果要考虑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出物的价格 (即要最佳经济效益)时的最佳投资点,则 可按下述方法求得:
当该生产函数是点函数时,用Δy/Δx=Px /Py可找到最佳投入量。式中Px代表生产要 素的单价,Py代表产出物的单价。
0 10 16 20 18 14 6 2 -2 -8
边际 成本
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边际 收益
0 2.0 3.2 3.2 3.6 2.8 2.8 0.4 -0.4 -1.6
总成 本
0 12.5 25 25 50 62.5 62.5 87.5 100 112.
边际产量(边际报酬)最初随着单位施肥量增加 而递增,至施肥量是15kg时,边际产量达最大,之 后逐渐减小,即每增加1单位化肥所获产量的增量 比前一单位所获增量要少。施化肥至35kg,再增施 化肥,边际产量下降为负数。
由这个例子分析可以得出报酬递减规律的涵义: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产因素(资源)配合 生产某种产品时,若其中某些生产要素的数量固 定不变(如土地面积一定),而其它因素不断增 加单位投入,起初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增 加的报酬(即边际报酬)是大于它前一单位所增 得的报酬的;至某一点后,再增加单位因素投入 所增得的报酬总是小于它前一单位因素所得的报 酬。
5
总收 益
0 10 26 26 64 78 78 86 84 76
纯收 益
0 -2.5 1.0 8.5 14.0 15.5 9.0 -1.5 -16.0 -36.5
从纵向看随施肥量的增加
总产量(总报酬)在不断增加,直至施肥量增加 到35kg,总产量达最大,再增加施肥量,总产量下降:
平均产量(平均报酬)最初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 在施肥20kg时,平均产量达最大,后转而下降;
平均报酬(APP)——பைடு நூலகம்所获得产品量与生产资 源投入量之比值,它表示平均每单位生产资源所生 产出来的产品量。用公式表示为:平均报酬(APP) =Y\X

Y——总产品量

X——生产资源投入量
边际报酬(MPP)——指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资源投 入量所产生的产量变化的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边际报酬(MPP)=△Y\△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