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古训

合集下载

徽商的四大精神

徽商的四大精神

【徽商的四大精神】一、徽骆驼:徽商的吃苦精神徽商精神精神的形成,与徽州独特的地理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徽州是一个山区,山峦叠嶂,川谷崎岖。

多山的地理环境,必然给这里的人民带来不便,乃至生存的困难。

另外一方面,人口又在不断增加,环境和生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在哪里呢?就是走出徽州,去经商。

徽州有一首流传很久的民谣:“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经商意味着漂泊,或者在山岭间跋涉,或者闷坐舟中。

遇到旅店就寄宿,三餐茶饭伴愁眠。

更有甚者,是他们在经商途中充满了风险。

亏折、赔本,当然是从商难免的“功课”,而身家性命也往往有不测的危险。

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明清小说的描写就可以了解。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写一个徽商来到燕子矶弘济寺,看到寺院楼阁颓坏,愿意出三十两银子为之修缮,岂知寺僧起了坏心,将他杀害,将他携带的500余两银子据为己有。

小说当然不是历史,但是,它们是生活的折射和反映。

在信息不畅通、行政管理有着大量空白地带的社会,图财害命的案件经常发生,徽商携带金银,难免会招来杀身之祸。

徽商的吃苦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明代婺源李魁,在未发迹之前,因为家计贫寒曾经仰天呼叫:大丈夫难道真的要为有个上千两的钱财而犯难吗?经商是贱行,大丈夫不屑为之,但也不能永远贫贱呀!于是,他和祖母商量,想筹措点经商本钱,却一点都筹措不出来。

他想了一想,家里只剩下了卧室一间,就将它出卖给族人,只得到十两银子。

他就带着这点银子前往南京营商,一点点地积攒,“不惮烦劳”,终于有了积余,也终于能够买田宅了.成化年间的歙县人江才也是如此。

父亲在他3岁时就去世了,家境不好,他跟随着哥哥做点小本生意。

他经常感叹:我想耕田,家乡田少,若是碰上灾荒更不可为,务农是不行了。

我想经商,家里底子薄,没有资本,经商也不成!他的妻子郑氏从容地劝他:乡人十个有九个都去经商了,你怎么能因为家里底子薄就不去经商呢?于是,她用自己的衣饰资助江才经商。

富可敌国说徽商

富可敌国说徽商

富可敌国说徽商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10期杜君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统商帮之一,徽商在盐、典当、茶叶、木材等领域纵横天下,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传统商帮不同的是,徽商十分注重教育,他们的行为作风基本摆脱了底层农民的色彩,体现出精英化的士大夫情结。

明万历年间有书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即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新安即徽州,山右即山西,意思是说,最富有的当数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

清朝国力最为强盛之时是乾隆时代,当时国库存银高达7000多万两,以国为家的乾隆皇帝却感叹说:“富哉商乎,朕不及也!”他所说的“商”就是徽商。

明清两代,徽商主要依靠茶和盐的垄断性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传统商帮。

徽商,指出自徽州的商人集团。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这里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发展一直较为滞后。

晋末、唐末和宋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和中原战乱先后引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北方难民为躲避战乱而大量迁入徽州,这里才开始繁荣起来。

徽州地形多山,“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驿刚而不化”,适合耕种的土地极少,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为了多一些土地,人们不得不在山上开垦梯田,山势陡峭,即使十数级梯田,加起来也不够一亩。

这种石头缝里求生存的农耕条件非常艰辛,远非平原地区的人们所能想象。

穷则思变,徽州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俺映,山多地少。

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居之。

以入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

”用顾炎武的话说,“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无贾矣。

”人地矛盾的压力之下,经商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据说在徽州成人男子中,有超过七成的人以经商为生。

徽商因此而闻名天下。

“丈夫志四方,不辞万里游。

”按照徽州当地的风俗,一般男孩子从十几岁就要跟着长辈外出,从伙计开始,学着做生意。

徽商古训

徽商古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斯典,不以值念为念,以正为念。

生意要勤紧,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议价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银财竭;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货物要面验,切勿滥人,滥人则质价减;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誉;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帐目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品劣;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鸿泰商训《徽商古训》---儒商精神熠熠生辉2010-11-14 22:13:55 阅读907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斯典,不以情念为念,以正为念。

“鸿泰商训”,“鸿泰钱庄”里的学徒们每天都要大声地背诵,直至领会精髓、融于血液、深达灵魂,而这商训正是中国传统的商道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徽商传承中华文明,在艰难、漫长的经商过程中,不断摸索、反复实践而建立起来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睿智的经商之道,以及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之道。

据悉,古代徽州大的家族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家训,而剧中正是将这些家训集大成,凝练成这九条鸿泰商训,希望通过剧中人物命运对它的述说和诠释,呼唤现代商人在商道人生中,追求中国传统志士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徽商的成功秘诀

徽商的成功秘诀

徽商的成功秘诀徽商的成功秘诀表现在生财有道、取信消费者、薄利多销、抓市场信息、注重商品的宣传推销五个方面。

这是徽商在继承传统经营艺术的基础上,融合儒家思想的结果。

徽商崇尚儒家义利观,他们的生财之道就是“以义为利,义中取利”、“以义为先,重义轻利”的经营之道和“以诚待人,崇尚信义”讲求商业道德的经营原则;诚实经商,重承诺,崇信誉,童叟无欺, 货真价实,讲求质量,取信消费者;因此,他们的名牌意识非常浓厚,不只是做一块“金字招牌”装饰店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打造出独家的“诚信”品牌,并且毕生竭力维护。

徽商大多是白手起家,艰苦勤劳的创业,薄利竞争,甘为廉贾;当然,徽商经营目的也是为了赚钱,在“诚信经商”的前提下,非常重视经营效益,重视商业信息,大多能够“趋时观变”,根据市场来选择经营行业和经营地域,慎选伙伴,合伙经营。

广告宣传和在营造店堂文化中,也独具匠心。

如在店肆命名、店堂装饰、厅内陈设等方面颇为讲究,对外是对顾客的宣传,对内又是对店员的告诫与期望。

这些都有助于徽商开拓市场,加强竞争力,提高美誉度,并为经营发展扫除障碍。

徽商,既是“立体”的,又是“全方位”的。

所谓“立体”,是指徽商的经营谋略如同一个可分为三个层次的“金字塔”,第一个层次是以“儒术”为经营纲领,讲究“仁义”两字;以“诚信”为经营原则,讲究“货真价实,市不二价”和“一视同仁,童叟无欺”;第二个层次是合法的经营途径,始终强调从正道上生财;第三个层次十分重视经营方式、方法和手段,通过取信消费者、抓市场信息、薄利多销、广告宣传而发财致富。

所谓“全方位”,是指上自达官显贵、当朝天子,下至野叟村夫、贫困羸弱,徽商都能与之相交往,与士农工贾都相与结交,尤能善于通过与文士交往来扩大经营影响,塑造“诚信经营”的形象。

嘉靖《徽州府志》指出,徽人多商贾,是因“无田可业”。

因此,作为第一代经商者,大多一贫如洗,勤俭发家就显得更加重要。

婺源三田李祖玘开始贩木起家,精打细算,就是木头屑和锯剩下来的竹头都充分利用起来。

徽商名言短句霸气

徽商名言短句霸气

徽商名言短句霸气1.胡雪岩名言名句智者抓住机遇下句是什么红顶商人胡雪岩--智者把握机遇,圣者创造机遇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

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胡雪岩商训是“天”、“地”、“人”,内容即为: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西递.宏村对联书是良田传世莫嫌无厚产仁为安宅居家何必构高堂(知识学问就是传世的良田厚产;仁义待人比建造高堂大屋更能安家。

)万石家风惟孝悌百年事业在诗书(石,读“担”,为粮食的计量单位。

家中虽藏粮万担,可最重要的还是要传承“孝悌”的家风,一个人要成就百年大业,最根本之处就是要读书。

)传家有道惟存厚爱世无奇但率真(传家的道理就在于做人要厚道;处事的方法没有什么怪招,关键就是要对人直率而诚恳。

)襟怀旷达云中鹤品德清高崖上松(一个人能做到胸襟宽广,开朗豁达,就能像云中的仙鹤那样快乐了,而那些品德清高的雅士,真像是高山上的青松一样另人仰止。

)道德神仙增荣益誉福禄欢喜常乐永康(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既有良好的道德,又有神仙般的飘逸生活,必能享誉四方;福禄双全,心存欢喜,使人长久快乐、身心健康。

)和气位一家天地书声起万里风云(位:方位。

阖家和睦就好像天地同春天一般美好;书声一起,则如同卷起万里风云一样让人舒心。

)善为玉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怀一颗善良的心,就像揣着一块美玉一样宝贵,够人一生享用;而人心就如一块良田,必须要世世代代不停地耕种下去,不能一蹴而就。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0902)pdf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0902)pdf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导语:乾隆皇帝曾经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里的“商”指的是徽商。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国库存银7000多万两,是清朝财力最充沛的时候,犹不及徽州盐商之富。

难怪乾隆皇帝羡慕嫉妒徽商的财大气粗,从而发出如许感慨。

明代以前,中国没有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

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传统观念改变,商人队伍壮大,商帮先后形成。

明万历年间谢肇制在《五杂俎》一书中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即推山右。

”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时最富有的是徽商与晋商。

到了清朝,徽商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成为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那么,徽商的资金从何而来,他们又如何管理资金呢?贷本经营——“称贷于四方大家,偿其什二三之息”明清时期,徽商自本经营者很多,贷本经营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徽人经商向以盐、典、茶、木四大行业为主。

盐、茶、木这三个行业都需要从事规模巨大的商品贩运,耗资甚巨。

在这些商业活动中,即便是手握巨资的富商大贾,也难免要临时或部分地借贷资金,以便乘时逐利。

当时的盐业经营规模最大,动用资本最多。

清朝道光时期著名学者包世臣说,清代两淮盐场,每行一纲之盐,需用本银两千余万两,而运商中实际贩运引盐的散商资本不过五、六百万两,其余都来自借贷。

《三异笔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乾隆初年,有一年除夕夜,徽州盐商程某因负债银10万两无力偿还,躲入扬州盐运司的鼓楼之上,以逃避讨债人的纠缠。

程某登楼未久,又有徽商吴某因欠银4万两也来躲债。

程对吴说我家里有白银5万两,自己用不够,借给你呢还有富余,你用我这个银子回去应付一下眼前困境吧。

吴某果然借这5万两渡过了难关。

不久,程在吴的接济下也恢复旧业,几乎与大盐商江春齐名。

故事中的徽州盐商虽然貌似富有,但也往往需要贷资营运。

有人甚至在负债于甲的同时还会贷资给乙,从而形成复杂的借贷关系。

为适应大宗木材贩运的需要,徽州木商中贷资经营的现象也很多。

晋商徽商语录

晋商徽商语录

晋商徽商语录乔家大院山西的晋商,是明代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人集团。

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业。

活动范围先以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北部蒙古地区和西北地区,甚至远至国外的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号称“足迹遍天下”。

晋商的资本极为雄厚,在明代中后期,史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谢肇制《五杂俎》),晋商巨富已有百万资本以上。

到清代,晋商的资本又有很大的增长,“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

最有名的是山西晋商八大家(乔常曹侯渠亢范孔),据《清稗类钞》记载,山西富商以亢氏为最。

号称数千万两、四五百万两至七八百万两者则有介休曹氏和祁县乔氏。

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徽商徽商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

当时的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县、黟县、绩溪六个县,其中的婺源县今属江西,其他的五个县今属安徽。

新安江从境内穿流而过,晋、隋、唐曾在此地设新安郡,后世因以新安为徽州的别称。

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

但形成一个徽州集团,则是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的事,嘉靖以后直至清乾隆嘉庆时期(1736-1820),是徽商发展的极盛时期。

徽商的活动范围很广,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即有“钻天洞庭遍地徽” 之谣。

南北二京、各省省会和大小城镇乃至穷乡僻壤、荒漠沙岛,都有徽商的足迹,并扬舟出海,从事海外贸易。

主要经营食盐、粮食、布匹、茶叶、木材的贸易和典当业。

到了清乾隆年间,“淮商资本之充实者,商以数百万计”(《淮槎备要》),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徽商也逐渐走向衰败。

张小泉剪刀晋商和徽商曾经是我国古代两个最大的商业集团,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到了近代,走的却是穷途末路,让人不得不为之叹息和感慨。

徽商古训一共九句

徽商古训一共九句

徽商古训一共九句
徽商古训是徽州商人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总结出的一些经商经验和道德规范。

这九句古训分别是:
1. 诚意待人,信誉至上。

2. 薄利多销,获利长远。

3. 和气生财,和衷共济。

4. 审时度势,应变无穷。

5. 货真价实,买卖公平。

6. 勤俭为本,吃亏是福。

7. 弘扬商德,诚信为本。

8.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 传家一经,礼仪为先。

这些古训强调了诚信、仁义、公平、应变、勤俭等价值观,是徽州商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些古训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商业道德观念,对后世商业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
斯典,不以值念为念,以正为念。

生意要勤紧,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议价要订明,切勿含糊,含糊则争执多;
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银财竭;
赊欠要识人,切勿滥出,滥出则血本亏;
货物要面验,切勿滥人,滥人则质价减;
出入要谨慎,切勿潦草,潦草则错误多;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则托付难;
优劣要细分,切勿混淆,混淆则耗用大;
货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则查点难;
期限要约定,切勿马虎,马虎则失信誉;
买卖要随时,切勿拖延,拖延则失良机;
钱财要明慎,切勿糊涂,糊涂则弊窦生;
临事要尽责,切勿妄托,妄托则受害大;
帐目要谦和,切勿暴躁,暴躁则交易少;
主心要安静,切勿妄动,妄动则误事多;
工作要细心,切勿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说话要规矩,切勿浮躁,浮躁则失事多。

鸿泰商训《徽商古训》---儒商精神熠熠生辉
职业经理人2010-11-14 22:13:55 阅读907 评论2 字号:大中小订阅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斯贷,不以牟取为贷,以义为贷;
斯典,不以情念为念,以正为念。

“鸿泰商训”,“鸿泰钱庄”里的学徒们每天都要大声地背诵,直至领会精髓、融于血液、深达灵魂,而这商训正是中国传统的商道精神和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古代徽商传承中华文明,在艰难、漫长的经商过程中,不断摸索、反复实践而建立起来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睿智的经商之道,以及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之道。

据悉,古代徽州大的家族几乎家家都有这样的家训,而剧中正是将这些家训集大成,凝练成这九条鸿泰商训,希望通过剧中人物命运对它的述说和诠释,呼唤现代商人在商道人生中,追求中国传统志士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

相对于晋商的“闯”字,在徽商身上体现的更多是一个“儒”字。

徽商古来素有“贾而好儒、亦贾亦儒、商而兼士”的美誉,就像剧中张磊扮演的男主人公程天送那样,仁义敦厚、善良磊落、勤勉好学、志向远大、知恩图报、恪尽职守、睿智情怀、追求商道人生中的大道大义。

只有这样的传统文化的积累,才能传承、弘扬中华商人的商业精神,才有后来面对西方列强资本制定商业规则、垄断市场、操纵价格、实行歧视和掠夺性贸易时,为争取公平商权进行坚韧不懈的斗争,直至献出生命。

剧中所讲的商道就是人道,人道就是天道。

这也是古代徽商族群之所以能够世代展壮大、基业雄据东南、足迹遍及长江流域的根本原因。

由张磊、吴孟达、张静静等领衔主演的39集电视剧《新安家族》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好评如潮。

该剧通过塑造晚清徽商的群体形象,赞颂了中国商人坚韧不屈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家国天下一体的爱国情怀。

商帮题材一直是央视热爱的题材,不过不同于之前大热的《乔家大院》、《走西口》等晋商题材剧,《新安家族》将中国商人的传统商道贯穿始终,九条“鸿泰商训”不断出现、朗朗上口,弘扬了中华儒商精神,也让观众对素有“贾而好儒”之称的徽商有了全新的认识。

吴孟达化身徽商
新人张磊领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