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摩尔气体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摩尔气体常数测定实验报告摩尔气体常数测定实验报告摩尔气体常数是描述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分子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常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计算出摩尔气体常数的数值,并验证理论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气压计、一个气缸、一个恒温水浴和一个温度计。
首先,我们将气压计与气缸连接,确保气缸内没有气体泄漏。
然后,将气缸浸入恒温水浴中,使气体温度保持恒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校准气压计和温度计,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校准气压计时,我们将气压计的零点与大气压力对齐,以消除零点偏差。
校准温度计时,我们将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确保读数为零度。
校准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先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使其保持恒定。
然后,我们打开气缸的阀门,让气体进入气压计中,直到气压计读数稳定。
在读取气压计的读数后,我们关闭气缸的阀门,记录下气压计的读数。
接下来,我们打开气缸的阀门,让气体进入气压计中,直到气压计读数稳定。
在读取气压计的读数后,我们关闭气缸的阀门,记录下气压计的读数。
最后,我们将气缸从恒温水浴中取出,测量气缸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束后,我们将所得数据代入理论公式中,计算出摩尔气体常数的数值。
理论公式为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缸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通过解方程,我们可以得到R的数值。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测得的摩尔气体常数与理论值相差较大。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导致的。
例如,气缸的体积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恒温水浴的温度可能存在波动等。
此外,实验中还可能存在人为误差,例如读数时的视觉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来测量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可以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摩尔常数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摩尔气体常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利用实验方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3. 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实验原理摩尔气体常数(R)是指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理想气体所具有的体积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我们有:PV = 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一定量的金属镁与过量稀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利用气态方程计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试管、漏斗、量气管、秒表、温度计、酒精灯、烧杯、洗液、剪刀等;2. 试剂:金属镁、稀硫酸、蒸馏水、洗液等。
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金属镁(80~105mg),用剪刀等分成3份,分别称准其质量,每根镁条用小称量纸包好,写上质量后保存;2. 洗净漏斗、试管,用洗液洗涤量气管;3. 按图装配仪器,赶气泡;4. 检漏:把漏斗下移一段距离,并固定。
如量气管中液面稍稍下降后(约3~5min)即恒定,说明装置不漏气。
如装置漏气,检查原因,并改进装置,重复试验,直至不漏气为止;5. 测定:用漏斗加5mL稀H2SO4到试管内(切勿使酸沾在试管壁上),用少量水沾镁条于试管上部壁上。
调整漏斗高度,使量气管液面保持在略低于刻度0”的位置,塞紧磨口塞,检查是否漏气。
使量气管和漏斗相通;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金属镁的质量、气体体积、实验温度、压力等;7. 计算摩尔气体常数R。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金属镁质量:m(Mg) = 92.5mg2. 氢气体积:V(H2) = 500mL3. 实验温度:T = 25℃4. 实验压力:p = 101.3kPa根据实验数据,代入气态方程式:R = pV / (nT)其中,n = m(H2) / Ar(Mg),m(H2) = m(Mg) × 2.016 / Ar(Mg),Ar(Mg)为Mg的相对原子质量(24.31)。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定义 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 0V 0/T 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
符号 R R=(8.314510±0.000070)J/(mol ••••K)。
它的计算式是Kmol m Pa Kmol m Pa R T V p ⋅⋅=⨯⨯==-/314510.815.273/104141.22101325333000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
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 的值。
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 (H2)=p (总)-p (H2O)),不同温度下的p (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 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 )。
方法二:取10cm 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 )。
剪成长10mm 的小段(一般10mm 质量不超过10mg ),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 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 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
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 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 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
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
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并掌握测定摩尔气体常数的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R为摩尔气体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测定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可以求得R的值。
实验仪器,气体收集瓶、温度计、电子天平、压力计、水槽。
实验步骤:1. 将气体收集瓶放入水槽中,保证气体收集瓶完全浸入水中。
2. 用电子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金属钠样品,记录质量m。
3. 将金属钠样品放入气体收集瓶中,盖好瓶塞,将瓶子倒立于水中,使金属钠完全被水覆盖。
4. 用温度计测定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用压力计测定气体收集瓶中的气体压强,并记录下来。
6. 等待反应结束,将气体收集瓶取出,用温度计测定气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7. 用电子天平称量气体收集瓶中剩余的金属钠样品,记录质量m'。
8. 计算金属钠的质量损失Δm=m-m',根据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可以求得生成的氢气的摩尔数n。
9. 根据PV=nRT,利用实验测得的P、V、T和n的值,可以求得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
实验数据:质量m/g 温度T/℃压强P/kPa 质量损失Δm/g 氢气摩尔数n/mol。
1.25 22.5 101.3 0.15 0.006。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利用PV=nRT公式,可以求得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为:R=(PV)/(nT)= (101.30.035)/(0.006295)=8.31 kPa·L/mol·K。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为8.31 kPa·L/mol·K。
同时,掌握了测定摩尔气体常数的方法,并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 实验中未考虑到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对测定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验6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6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摩尔气体常数(Molar Gas Constant)是为了表示一单位物质的构成,它是物质在单位体积下所拥有的分子总数。
它是摩尔定律(Avogadro's Law)的重要化学常数,也是进行化学变化计算时必须用到的常数。
实验6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是一种用于测量摩尔气体常数的实验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将气体和液体注入烧瓶,并再用大气压力恢复其体积,最后通过量来测定所得结果。
实验室准备:
主要仪器:烧瓶、密封弹簧、检测仪、稀释液、烧杯和金属支架等。
实验步骤:
(1)将空烧瓶安装支架,并用密封弹簧紧固;
(2)将烧杯中含有固体的有机物质溶解在液体中,当液体完全溶解时,倒入烧瓶,放入烧杯;
(3)把烧瓶装到恒温水槽中,恒温60℃,维持烧瓶温度;
(4)将检测仪中的游标拨至“读数”位置,用检测仪测量烧瓶中的压力;
(6)把检测仪中的游标拨至“溶液”位置,采用由大气压力恢复的方法,夹住烧瓶和烧杯,让溶液直至完全挥发;
(8)根据上述所获数据进行计算,推导出摩尔气体常数的值。
数据计算:
计算公式:n=PV/RT
其中,n表示摩尔气体常数,P表示收缩压力(单位:atm),V表示体积(单位:litre),R表示气体常数(单位:atm. litre/mole.K),T表示温度(单位:K)。
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出所得摩尔气体常数为:n = xxx。
结论:
通过实验6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我们可以测得这一化学常数的实际值,从而了解物质在特定温度下拥有多少分子,有助于对物质进行计算和模拟,从而获得更好的化学实验效果。
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

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
摩尔气体常数R,又称气体常数,是一种在物理、化学及其他科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实验常数,它代表特定的压强、温度及物质的数量。
它第一次由爱因斯坦提出,其值取决于物质定义的单()位。
现在,摩尔常数R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方法来测量,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换置法测定摩尔常数R。
换置法测定摩尔常数R是一种采用热力学原理,利用温度变化对气体内部能量变化的测量方法。
实验中可以准备一根密封的热力学气柱,在它的一端安装一个测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在另一端安装测量压力的传感器,用于感测气柱的压强及温度,接着在气柱中充入欲测定气体,让它受到正负电荷相反的影响,这时可以经由变换密封程度和测量温度演变来计算出摩尔常数R。
一般来讲,换置法测定摩尔常数R要求实验装置要求稳定,实验裂口容量要足够小,且两端的温度变化要小于实验的精度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给气体定期加热,观察由此发生的压力变化,然后根据公式PV=nRT对实验结果进行计算,以计算出摩尔常数的大小。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热力学定律在气体运动凝聚等物质方面的应用,增强了物理学经验概念,涵盖更精细地工作域,从而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实验最后我们可以得到摩尔常数R的实验值,再与标准值比较,并将结果对应的变化曲线画出来定义曲线特征,其中的拐点代表真实常数。
因此,换置法测定摩尔常数R可以说是一种有效且准确的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不同物质的摩尔常数。
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

实验四、置换法测定摩尔气体常数R一、实验目的1、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2、习测量气体体积的操作和气压计的使用。
二、基本原理:Mg + H2SO4 MgSO4+H2(准称)(过量)(V测)查表:T,P大气压;P饱和水R=P H2V总/(n H2T)P H2=P总- P水V总= V水+V H2三、基本实验步骤1、称镁条(去氧化膜)每份W:0.030—0.035g2、如图装配好仪器(量气管装水)打开试管的胶塞→由液面调节管使得量气管内装水到略低于“0”→上下调节赶尽气泡→试管的胶塞塞好。
3、查气密性方法:液面调节装置下移,量气管内液面不连续下移。
液面调节装置复位。
4、注入酸取下试管,用长颈漏斗注入6—8cm3 3mol/dm3硫酸,勿将酸沾到试管壁上,试管固定好→镁条用水润湿后贴于管壁内。
回零,再查气密性。
1、量气管2、液面调节器3、反应管4、铁圈5、记两液面相平时的起始液面读数→反应→始终保持两液面水平,读“0”;6、反应后冷至室温→两液面水平→读数1—2min后再读。
讨论:1、V H2是排水的体积,是总体积还是分体积?2、反应前试管中的空气是如何考虑的?注意事项:①注意称量准确,读体积准确(勿虑干)②单位换算1dbr(巴)= 105pa=0.9869atm=750.1mmHg1mb=0.7501mmHg102Pa=1mb③压强的单位与R的关系P: Kpa.dm3R=8.31atm.dm3R=0.0821④有效数字四、预作试验1.调整量气管大小——大些 50ml2.调整漏斗径的长短——短些3.连接胶套长一些——免得移动受阻4.注意产生气体后,气流在体系内通畅5.读数:V P T五、实验数据记录思考题:反应后体系内有空气、氢气、水蒸气,三组分混合气占总体积V总,P总=1atm,则反应前空气、水蒸气在试管及导管中的体积可认为是三组分混合气体中的两组分(空气+水)其体积是分体积,量气管中排开水的体积即是三组分中氢气、水蒸气所占分体积。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六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析天平的结构、计量性能,学习并掌握直接称量法;2、学习测量气体体积的操作:装置的安装、检漏、量气管液面的观察与读数;3、学习气体分压的概念;4、学习误差的表示、数据的取舍、有效数字及其应用规划5、学习用洗液洗涤特殊仪器。
二、预习内容电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方法⑴使用步骤端坐在天平前,放置干燥器、烧杯等物的搪瓷盘放在天平的左边,实验报告本等放在天平的右边。
查看天平水平仪,气泡是否在黑圈内,如不在黑圈内表示天平不水平,要通过水平调节脚调至水平。
接通电源,预热60分钟后方可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使用。
称量前要用标准砝码校正天平。
轻按ON显示器键,等出现0.0000g称量模式后方可称量。
将称量物轻放在称盘上,关严天平门,这时显示器上数字不断变化,待数字稳定并出现质量单位g后,即可读数,并记录称量结果。
称量结束后,取出称量物,按关闭键OFF。
检查天平内清洁与否,如有试样洒落,一定要打扫干净。
关上天平门,罩好布罩,填写登记卡。
⑵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对一些在空气中无吸湿性的试样或试剂,如金属或合金等可用直接法称量。
称量时将试样放在干净而干燥的小表面皿上或油光纸上,一次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
先称出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油光纸的质量,按去皮键TAR,显示“0.0000”后,打开天平门,缓缓往表面皿中加入试样,当达到所需质量时停止加样,关上天平门,显示平衡后即可记录所称试样的净质量。
差减称量法:如果试样是粉末或易吸湿的物质,则需把试样装在称量瓶内称量。
倒出一份试样前后两次质量之差,即为该份试样的质量。
称量时,用纸条叠成宽度适中的两三层纸带,毛边朝下套在称量瓶上。
左手拇指与食指拿住纸条,由天平的左门放在天平左盘的正中,取下纸带,称出瓶和试样的质量。
然后左手仍用纸带把称量瓶从盘上取下,放在容器上方。
右手用另一小纸片衬垫打开瓶盖,但勿使瓶盖离开容器上方。
慢慢倾斜瓶身至接近水平,瓶底略低于瓶口,切勿使瓶底高于瓶口,以防试样冲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六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析天平的结构、计量性能,学习并掌握直接称量法;2、学习测量气体体积的操作:装置的安装、检漏、量气管液面的观察与读数;3、学习气体分压的概念;4、学习误差的表示、数据的取舍、有效数字及其应用规划5、学习用洗液洗涤特殊仪器。
二、预习内容电子天平的使用及称量方法⑴使用步骤端坐在天平前,放置干燥器、烧杯等物的搪瓷盘放在天平的左边,实验报告本等放在天平的右边。
查看天平水平仪,气泡是否在黑圈内,如不在黑圈内表示天平不水平,要通过水平调节脚调至水平。
接通电源,预热60 分钟后方可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使用。
称量前要用标准砝码校正天平。
轻按ON显示器键,等出现O.OOOOg称量模式后方可称量。
将称量物轻放在称盘上,关严天平门,这时显示器上数字不断变化,待数字稳定并出现质量单位g后,即可读数,并记录称量结果。
称量结束后,取出称量物,按关闭键OFF检查天平内清洁与否,如有试样洒落,一定要打扫干净。
关上天平门,罩好布罩,填写登记卡。
⑵称量方法直接称量法:对一些在空气中无吸湿性的试样或试剂,如金属或合金等可用直接法称量。
称量时将试样放在干净而干燥的小表面皿上或油光纸上,一次称取一定质量的试样。
先称出干燥洁净的表面皿或油光纸的质量,按去皮键TAR显示“0.0000 ”后,打开天平门,缓缓往表面皿中加入试样,当达到所需质量时停止加样,关上天平门,显示平衡后即可记录所称试样的净质量。
差减称量法:如果试样是粉末或易吸湿的物质,则需把试样装在称量瓶内称量。
倒出一份试样前后两次质量之差,即为该份试样的质量。
称量时,用纸条叠成宽度适中的两三层纸带,毛边朝下套在称量瓶上。
左手拇指与食指拿住纸条,由天平的左门放在天平左盘的正中,取下纸带,称出瓶和试样的质量。
然后左手仍用纸带把称量瓶从盘上取下,放在容器上方。
右手用另一小纸片衬垫打开瓶盖,但勿使瓶盖离开容器上方。
慢慢倾斜瓶身至接近水平,瓶底略低于瓶口,切勿使瓶底高于瓶口,以防试样冲出。
此时原在瓶底的试样慢慢下移至接近瓶口。
在称量瓶口离容器上方约1cm处,用盖轻轻敲瓶口上部使试样落入接受的容器内。
倒出试样后,把称量瓶轻轻竖起,同时用盖敲打瓶口上部,使粘在瓶口的试样落下(或落入称量瓶或落入容器,所以倒出试样的手续必须在容器口正上方进行)。
盖好瓶盖,放回天平盘上,称出其质量。
两次质量之差,即为倒出的试样质量。
若不慎倒出的试样超过了所需的量,则应弃之重称。
如果接受的容器口较小(如锥形瓶等),也可以在瓶口上放一只洗净的小漏斗,将试样倒入漏斗内,待称好试样后,用少量纯水将试样洗入容器内。
减量法称出称量瓶(装有试样)的质量后,按去皮键TAR取出称量瓶向容器中敲出一定量的试样(倒出试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差减称量法相同),再将称量瓶放在天平上称量,如果所示质量(是“ - ”号)达到要求范围,即可记录数据。
再按去皮键TAR称取第二份试样。
2、洗液的使用洗液使用时应注意:被洗涤器皿不宜有水,以免洗液被冲稀而失效。
洗液可以反复使用,用后即倒回原瓶内。
当洗液的颜色由原来的深棕色变为绿色,即重铬酸钾被还原为硫酸铬时,洗液即失效而不能使用。
洗液瓶的瓶塞要塞紧,以防洗液吸水而失效。
3、误差和数据处理误差的分类在定量分析中,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按照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
①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由于实验方法、所用仪器、试剂、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实验者本身的一些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称系统误差。
这类误差的性质是:在多次测定中会重复出现;所有的测定或者都偏高,或者都偏低,即具有单向性;由于误差来源于某一个固定的原因,因此,数值基本是恒定不变的。
②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或未定误差。
是由一些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测量时环境温度、气压的微小变化,都能造成误差。
这类误差的性质是:由于来源于随机因素,因此,误差数值不定,且方向也不固定,有时为正误差,有时为负误差。
这种误差在实验中无法避免。
从表面看,这类误差也无什么规律,但若用统计的方法去研究,可以从多次测量的数据中找到它的规律性。
③过失误差这是由于实验工作者粗枝大叶,不按操作规程办事,过度疲劳或情绪不好等原因造成的。
这类错误有时无法找到原因,但是完全可以避免。
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准确度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测定的可靠性,常用误差来表示,它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
绝对误差=X i - X t相对误差=(X-X t) / X X 100%式中,X ——测定值;X t——真实值。
绝对误差表示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具有与测定值相同的量纲;相对误差表示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一般用百分率或千分率表示,无量纲。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有正值和负值,正值表示测定结果偏高,负值则反之。
精密度精密度表示各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表达了测定数据的再现性,常用偏差来表示,分为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两种。
绝对偏差=X- X平均相对偏差=(X- X平均)/ X 100%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实验结果好坏的主要标志。
在分析工作中,最终的要求是测定准确,要做到准确,首先要做到精密度好,没有一定的精密度,也就很难谈得上准确。
但是,精密度高的不一定准确,这是由于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控制了偶然误差,就可以使测定的精密度好,只有同时校正了系统误差,才能得到既精密又准确的分析结果。
精密度的量度-标准偏差个别数据的精密度是用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表示的。
对一系列测定数据的精密度则要用统计学上的方法来量度。
因为,即使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一系列数据,也总会有一定的离散性,分散在总体平均值的两端。
样本标准偏差(S) 是统计学上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可用来表示精4虑㈤一鬲%7I i-L密度的高低。
计算式如下:为了计算方便,也可用下面的等效式计算:堡严)-1)二{〔萃-环血-D由于标准偏差不考虑偏差的正、负号,同时又增强了大的偏差数据的作用,所以能较好地反映测定数据的精密度。
三、实验原理一定量的金属镁mMg)和过量的稀酸作用,产生一定量的氢气mH),在一定的温度(T)和压力(p)下,测定被置换的氢气体积WH2)。
根据分压定律,算出氢气的分压:P(H2)= p - p(H2O)假定在实验条件下,氢气服从理想气体行为,可根据气态方程式计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 :R = p(H)V(H2)X2.016/ m(H2)T其中m(H2) = n(Mg) X 2.016 / A(Mg),式中A(Mg)为Mg 的相对原子质量。
所以:R= p(H) V(H2)A(Mg)/m(Mg)T四、实验步骤1、称镁条质量用砂纸清洁镁条,除去表面的氧化物与脏物,直至金属表面光亮无黑点。
准确称取镁条质量,并控制在80〜105mg将上面称的镁条用剪刀等分成3份,分别称准其质量。
每根镁条用小称量纸包好,写上质量后保存。
2、安装测定装置洗净漏斗、试管,洗液洗涤量气管; 按图装配仪器,赶气泡。
3、检漏把漏斗下移一段距离,并固定。
如量气管中液面稍稍下降后(约3〜5min)即恒定,说明装置不漏气。
如装置漏气,检查原因,并改进装置,重复试验,直至不漏气为止。
4、测定用漏斗加5mL稀H2SQ到试管内(切勿使酸沾在试管壁上),用少量水沾镁条于试管上部壁上。
调整漏斗高度,使量气管液面保持在略低于刻度“ 0”的位置,塞紧磨口塞,检查是否漏气。
使量气管和漏斗内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读量气管液面的位置,记录。
抬高试管底部,使镁条与酸接触。
同时降低漏斗位置,使两液面大体水平。
待试管冷却至室温,保持两液面同一水平,记下液面位置。
稍等1〜2min再记录液面位置,记下室温和大气压力。
用另两份已称量的镁条重复实验。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六、思考题1、使用电子天平时,为什么要经常查看水平仪,确定天平是否水平;如不水平, 如何调节水平?答:因电子天平自重较轻,容易被碰撞移位,造成天平不水平。
如天平不水平称量结果不准。
如气泡不在黑圈内,说明天平不水平。
调节时,眼睛在水平仪的上方观察,一边旋转螺旋脚,一边观察气泡的移动,直到气泡在黑圈内。
2、开启天平后,为什么要等出现称量模式:0.0000g 后方可称量?答:出现称量模式0.0000g ,表示对天平的显示器功能已检查完毕,天平可以使用。
3、电子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字不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答:预热时间不够;防风门未关或未关严,造成气流;天平工作台不稳定(有振动);室温变化大;称量瓶烘干后未冷至室温;拿称量瓶的纸条不干燥;天平内的毛刷与称盘有轻微接触;称量物洒落在天平盘上后,未及时清理。
4、称量前,应做哪些检查?答:检查称量物的温度与天平箱内温度是否相等,称量物外部是否清洁和干燥;查看水平仪,气泡是否在黑圈中;如不水平,调螺旋脚;检查天平底板上、称盘上是否清洁,如有洒落的试样,用刷子打扫干净。
5、哪些试样可以用直接称量法称量,如何称量?答:对一些在空气中无吸湿性的试样或试剂,如金属或合金等,可用直接称量法称量。
轻按ON键(已预热60min的前提下),等出现称量模式O.OOOOg后,将5OmL干燥、洁净的小烧杯放入称盘,待显示屏上数字稳定并出现质量单位g 后,即可读数记录。
6、怎样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物与脏物,如何判断已除净?如未除净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答:将砂纸对折夹住镁条,向一个方向拉,可砂去氧化物与脏物。
注意用力要均匀,不要将镁条折断。
有时镁条表面不平,凹处脏物难以除去,可将镁条放在木块上,集中擦凹处。
将砂过的镁条对光观察,如表面均呈金属光泽,无黑点,则表示氧化物与脏物已除去。
此时用干净的纸夹住镁条,向一个方向拉,除去遗留的脏物。
如有氧化物或脏物,将使测定值R 不准确。
7、如何称量镁条?答:用直接称量法称镁条质量:⑴直接在天平盘上放入长镁条,称出其质量,记录。
⑵三等分镁条,分别称出小镁条质量,用小称量纸包好,写上镁条质量将它们放在干燥的5OmL小烧杯中备用。
8、为什么要控制镁条的质量,如不合要求怎么办?答; ⑴根据计算式:R=p(H) x V(H2)x A(Mg) / m(Mg)可知,当镁条质量太小时,称量误差、量气管读数误差所占的比例均增大,所以实验中,要求每根镁条的质量> 25mg。
但又要求m(Mg)<35mg因镁条质量大,V(H2)也大,我们所用量气管的体积约在5OmL如超出了量气管的容量,将无法测出反应后量气管的液面位置。
根据每根镁条的质量要求,可算出长的镁条质量应控制在8O〜1O5mg的范围。
⑵如长镁条的质量〉1O5mg则用剪刀剪去一部分(将剪下的部分还给指导老师)。
如长镁条轻了,可另取镁条,处理后称量(或剪去部分镁条,使余下的质量在5O〜7Omg等分为两份,再另取一小镁条,使其称量后的质量为25〜35mg)。
9、 为什么要先称长镁条的质量, 然后三等分,再分别称出三根小镁条的质量? 答:这是在进行称量练习,通过多次称量达到掌握直接称量法的目的,比较 m 长与 m1+m2+m3的结果,可检验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当然,每次称量时,天平本 身会引入称量误差,所以允许有适当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