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光控电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心得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心得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心得#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心得## 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光线环境则是影响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夜晚,室内的亮度不足会给人们的活动和安全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款能够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亮度的光控小夜灯。

## 实验目的1. 了解光控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2. 掌握光敏电阻的测量方法;3. 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光控小夜灯,实现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

## 实验装置和方法装置:1. 电源供应器2. 光控小夜灯原理电路板3. 电压表4. 光敏电阻方法:1. 将电源供应器接入电路板;2. 将光敏电阻与电路板连接;3. 通过调节电源供应器的输出电压,观察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4. 根据阻值变化,调节电路板上的亮度调节电位器,观察小夜灯的亮度变化。

##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观察到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验证了光敏电阻的基本工作原理。

随后,我们调节了电路板上的亮度调节电位器,并观察到小夜灯的亮度随之改变。

具体而言,在实验中,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

我们调节亮度调节电位器,使得电路板上的比较器输出低电平信号,从而点亮小夜灯。

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敏电阻的阻值逐渐减小,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也随之改变。

当光照强度足够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最小,使得比较器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从而关闭小夜灯。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光控小夜灯的亮度能够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这对于提高居住舒适度,保护视力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掌握了光敏电阻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测量光敏电阻的阻值。

同时,我对光控小夜灯的设计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我发现在测量光敏电阻时,环境光的干扰对结果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我通过遮挡光源的方式尽量减小了这种影响,但仍然存在一定误差。

可调亮度台灯实验报告

可调亮度台灯实验报告

可调亮度台灯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设计和制作一款可调亮度的台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环境下对光照需求的变化。

通过调节台灯的亮度,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阅读、工作和休息体验。

2. 设计原理2.1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如果光的频率足够高,则会引起金属表面电子的发射。

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设计感应式台灯,根据光强自动调节亮度。

2.2 控制电路为了实现可调亮度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控制电路。

该电路由光敏电阻、变阻器和直流电源组成。

光敏电阻能够感应到光的强弱,从而改变电阻的值。

当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线较亮时,电阻值会减小,以降低电路中的电阻值;当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线较暗时,电阻值会增加,以增加电路中的总电阻。

变阻器用来调节光敏电阻的灵敏度,用户可以通过调节变阻器的旋钮来获得不同的亮度效果。

3. 实验步骤3.1 材料准备- 光敏电阻- 变阻器- 直流电源- LED灯- 电路连接线- 面包板3.2 电路搭建按照设计原理中的电路图,将光敏电阻、变阻器和LED灯依次连接到面包板上,并与直流电源连接。

3.3 光线感应测试放置台灯在一个暗的环境中,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

调节变阻器旋钮,观察灯光的变化。

当光线越亮时,灯光越亮,反之亦然。

3.4 亮度适应性测试将台灯放置在不同明暗环境下,如日光灯下和晚上的书桌上,观察LED灯亮度自动调节的效果。

通过观察是否能提供合适的光照,测试台灯的亮度适应性。

4. 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可调亮度的台灯。

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到光的强弱,控制电路能够自动调节LED灯的亮度。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下,台灯能够灵活地自动调整亮度,提供适合阅读和工作的光照条件。

在较暗的环境中,灯光会自动变亮;在较亮的环境中,灯光会自动变暗。

5. 总结与展望本实验成功设计制作了一款可调亮度的台灯,并验证了其功能和效果。

该台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的强弱自动调节亮度,更好地适应用户的光照需求。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光控小夜灯,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Arduino开发板的基本操作,同时加深对光敏电阻传感器、LED灯等电子元器件应用的理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光控小夜灯的原理是利用光敏电阻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强度,根据光强度的大小自动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使得电路导通,LED灯点亮;当环境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使得电路断开,LED灯熄灭。

三、实验器材1. Arduino开发板2. 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3. RGB灯4. 若干导线5. 小电阻6. 5V电源7.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VCC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5V电源。

-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GND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GND。

-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A0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A0模拟输入口。

- 将RGB灯的VCC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5V电源。

- 将RGB灯的GND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GND。

- 将RGB灯的RGB三个引脚分别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RGB LED接口。

2. 编写程序:- 打开Arduino IDE。

- 在IDE中编写以下程序代码:```cppint Intensity = 0; // 定义Intensity变量#define AD5 A5 // 定义模拟口A5void setup()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void loop() {Intensity = analogRead(AD5); // 读取模拟口AD5的值,存入Intensity变量 Serial.print("Intensity ");Serial.println(Intensity); // 串口输出Intensity变量的值,并换行delay(500); // 延时500msif (Intensity > 600) { // 大于600时,即达到了一定暗的程度,亮灯analogWrite(2,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红色LEDanalogWrite(3,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绿色LEDanalogWrite(4,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蓝色LED} else { // 否则,灭灯analogWrite(2,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红色LEDanalogWrite(3,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绿色LEDanalogWrite(4,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蓝色LED}}```3. 编译程序:- 点击“编译”按钮,将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的文件。

调光台灯制作实验报告

调光台灯制作实验报告

1. 了解调光台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调光台灯是一种可以调节亮度的台灯,主要由电源、调光电路、灯泡和灯座等组成。

调光电路通常采用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来实现亮度调节。

本实验采用模拟电路实现调光功能。

三、实验器材1. 50W白炽灯泡1个2. 220V/50Hz电源1个3. 可调电阻1个(500Ω)4. 电阻1kΩ1个5. 电阻10kΩ1个6. 电阻100kΩ1个7. 二极管1个(1N4007)8. 三极管1个(8050)9. 灯座1个10. 线路板1块11. 电烙铁1把12. 剪线钳1把13. 电工刀1把14. 万用表1个15. 实验指导书1本1. 准备工作:将所有器材准备好,了解各元件的功能和作用。

2. 设计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设计调光电路。

本实验采用三极管开关电路和可调电阻来实现亮度调节。

3. 制作电路板:按照电路图,将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

4. 连接电源:将电源线接入电路板,确保电路板上的电源接口与电源线相连接。

5. 连接灯泡:将灯泡插入灯座,然后将灯泡的引脚焊接在电路板上。

6. 连接可调电阻:将可调电阻的一端焊接在电路板上,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

7. 测试电路:打开电源,用万用表测量电路板上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8. 调节亮度:旋转可调电阻,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亮度调节范围。

9.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光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调整可调电阻,可以实现灯泡亮度的调节,亮度调节范围在0-50W之间。

2. 分析结果:本实验采用的调光电路是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来改变电流,从而实现亮度调节。

当电阻值增大时,电流减小,灯泡亮度降低;当电阻值减小时,电流增大,灯泡亮度提高。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作了一款调光台灯,实现了亮度调节功能。

2. 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光控开关实验报告

光控开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控开关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2. 掌握光控开关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方法。

3. 了解光控开关在节能照明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控开关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强度,从而控制电路通断的电子元件。

当环境光线低于设定阈值时,光控开关输出高电平,电路闭合;当环境光线高于设定阈值时,光控开关输出低电平,电路断开。

光控开关广泛应用于户外照明、室内照明、景观照明等领域,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等优点。

三、实验器材1. 光控开关模块2. 220V/5W LED灯泡3. 220V/10A电源插座4. 杜邦线5. 面包板6. 电池7. 灯泡座8. 热胶枪9. 电烙铁10. 万用表四、实验步骤1. 将光控开关模块、LED灯泡、电源插座、杜邦线、面包板等实验器材准备好。

2. 将光控开关模块插入面包板,用杜邦线连接光控开关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3. 将LED灯泡插入灯泡座,用杜邦线连接LED灯泡和光控开关模块的输出端。

4. 将电源插座插入220V/10A电源,将LED灯泡和光控开关模块接入电源插座。

5. 观察LED灯泡在白天和夜晚的工作状态。

6. 使用万用表测量光控开关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

7. 调整光控开关模块的阈值电位器,观察LED灯泡的亮灭变化。

8. 使用热胶枪将光控开关模块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9.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白天,LED灯泡不亮;在夜晚,LED灯泡亮起。

2. 测量结果:在白天,光控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电压为0V;在夜晚,光控开关模块的输出端电压为220V。

3. 分析:光控开关模块在白天检测到环境光线强度较高,输出低电平,电路断开,LED灯泡不亮;在夜晚,光控开关模块检测到环境光线强度较低,输出高电平,电路闭合,LED灯泡亮起。

六、实验结论1. 光控开关模块能够根据环境光线强度自动控制电路通断,实现节能照明。

2. 通过调整光控开关模块的阈值电位器,可以改变电路的通断阈值,从而实现不同的照明效果。

光控灯电工实习报告

光控灯电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光控灯电工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光控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光控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市XX区XX小区三、实习内容1. 光控灯的基本原理光控灯是一种利用光敏元件自动控制开关的灯具。

当环境光线低于设定阈值时,光控灯自动开启;当环境光线高于设定阈值时,光控灯自动关闭。

本次实习主要涉及以下光控灯类型:(1)光敏电阻型:利用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2)光敏晶体管型:利用光敏晶体管的电流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3)光敏二极管型:利用光敏二极管的电流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2. 光控灯的构造光控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光源:如LED灯、荧光灯等。

(2)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光敏二极管等。

(3)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光敏元件、开关等。

(4)外壳:保护内部元件,起到防水、防尘、防腐蚀等作用。

3. 光控灯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光控灯的安装位置。

2)在安装位置打好孔,将光控灯的底座固定在墙上。

3)将电源线、控制线、光敏元件线等依次连接到光控灯的相应接口。

4)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无短路、接触不良等现象。

5)将光控灯固定在底座上,确保稳固。

(2)调试1)调整光控灯的阈值,使光控灯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自动开关。

2)检查光控灯的开关是否正常,确保光控灯在光线低于阈值时自动开启,光线高于阈值时自动关闭。

3)测试光控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光控灯在各种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光控灯电工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可调光控电灯实验报告

可调光控电灯实验报告

1、方案的选择方案一、光控电子开关,它的“开”和“关”是靠可控硅的导通和阻断来实现的,而可控硅的导通和阻断又是受自然光的亮度(或人为亮度)的大小所控制的。

如图1.图1.光控电子开关(不可调)方案二、在实现光对电路的控制(方案一)基础上将R3换成一个可调的电阻从改变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打开或关闭电灯。

如图附2图2.光控电子开关(可调)从上面两个方案来看,方案二可根据不同环境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来调整在不同光强下关闭和打开电灯。

更具有实用价值。

2、方案设计与实现2.1控硅控制电路的导通的实现(1)可控硅的原理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如下图3图3.可控硅的原理图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呢?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可以断开阳极电源或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称为维持电流)。

如果晶闸管阳极和阴极之间外加的是交流电压或脉动直流电压,那么,在电压过零时,晶闸管会自行关断。

(2)可控硅控制电路的导通首先把交流电整成直流电,与单项可控硅(晶闸管)相连。

我们用下图得以实现可控硅对电路的控制。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引言:小夜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照明设备,它能够在夜晚为我们提供柔和的光线,使我们在黑暗中能够看清周围的环境。

然而,传统的小夜灯通常是通过开关来控制开关机,无法智能地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光控小夜灯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设计一种光控小夜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提供更加舒适的照明体验。

实验原理:我们使用了光敏电阻作为光控小夜灯的感光元件。

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而当环境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减小。

我们利用这一特性,通过电路控制小夜灯的亮度。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光敏电阻、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LED灯、面包板、导线等。

2. 搭建电路:根据电路图,将光敏电阻、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连接在面包板上。

3. 连接小夜灯:将LED灯连接到电路中,作为小夜灯的照明源。

4. 测试实验:将光敏电阻暴露在不同亮度的环境下,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

实验结果: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LED灯的亮度降低。

2. 当环境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LED灯的亮度增加。

3. 光控小夜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提供舒适的照明效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了一种光控小夜灯,实现了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的功能。

这种小夜灯能够在夜间为我们提供适宜的照明,既节能环保又方便实用。

在实际应用中,光控小夜灯可以广泛用于卧室、走廊、儿童房等场所,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展望:虽然我们在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例如,可以进一步优化电路设计,提高小夜灯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还可以考虑加入定时开关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方案的选择
方案一、光控电子开关,它的“开”和“关”是靠可控硅的导通和阻断来实现的,而可控硅的导通和阻断又是受自然光的亮度(或人为亮度)的大小所控制的。

如图1.
图1.光控电子开关(不可调)
方案二、在实现光对电路的控制(方案一)基础上将R3换成一个可调的电阻从改变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打开或关闭电灯。

如图附2
图2.光控电子开关(可调)
从上面两个方案来看,方案二可根据不同环境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来调整在不同光强下关闭和打开电灯。

更具有实用价值。

2、方案设计与实现
2.1控硅控制电路的导通的实现
(1)可控硅的原理
可控硅是P1N1P2N2四层三端结构元件,共有三个PN结,可以把它看作由一个PNP 管和一个NPN管所组成。

如下图3
图3.可控硅的原理图
当阳极A加上正向电压时,BG1和BG2管均处于放大状态。

此时,如果从控制极G 输入一个正向触发信号,BG2便有基流ib2流过,经BG2放大,其集电极电流ic2=β2ib2。

因为BG2的集电极直接与BG1的基极相连,所以ib1=ic2。

此时,电流ic2再经BG1放大,于是BG1的集电极电流ic1=β1ib1=β1β2ib2。

这个电流又流回到BG2的基极,表成正反馈,使ib2不断增大,如此正向馈循环的结果,两个管子的电流剧增,可控硅使饱和导通。

由于BG1和BG2所构成的正反馈作用,所以一旦可控硅导通后,即使控制极G的电流消失了,可控硅仍然能够维持导通状态,由于触发信号只起触发作用,没有关断功能,所以这种可控硅是不可关断的。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呢?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可以断开阳极电源或使阳极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值(称为维持电流)。

如果晶闸管阳极和阴极之间外加的是交流电压或脉动直流电压,那么,在电压过零时,晶闸管会自行关断。

(2)可控硅控制电路的导通
首先把交流电整成直流电,与单项可控硅(晶闸管)相连。

我们用下图得以实现可控硅对电路的控制。

如图4.
图4.可控硅实现对电路的控制
2.2、可控硅的导通的实现
可控硅的导通与阻断可以用一个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流来控制。

当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正偏且电压大于死区电压(0.3V)时发射极有电流。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3V时三极管截止从而可控硅也截止。

如下图5.
图5.用三极管控制可控硅的导通
2.3、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的实现
当光照强度大于某个强度时光敏二极管呈现低阻状态小于等于1k欧。

当光照强度小于一定程度时电阻大于100k欧。

基于这个原理实现光对三级管导通与截止的控制。

如下图6
图6.光敏二极管实现对三极管的导通截止控制
从图6中可知加在三极管集电极与射击两端的电压会很高,这样将会烧坏三极管。

必须将电压降下来。

于是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射击之间要加一个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

如图7
图7.利用稳压二极管对三极管两端的电压的降低与稳定
2.4、电路的优化与可调光控的实现
对于上图(4)电路有很多不足。

其一,对于稳压二级管的降压作用电路系统没有一个限流电阻;其二这样的电路没法根据光照的强度控制电流。

我们将电路中的R换成一个可调的电阻。

同时在电路中加一个限流电阻得到最终的电路。

如下图8
图8.光控开关的完善与最终电路
3、各个元件的参数分析与计算
1、灯的选取:为了方便起见选100W的白炽灯
2、桥电路二极管的选取:二极管通过的电流I=P/U=160/220=0.72A由二极管的参
数IN4007能满足电流要求,故可选市场上流行的IN4007
3、晶闸管的选取:2中计算的I=0.72A;用MCR100-6 1A 400V
4、稳压管的选取:电路里看出DW可用7v左右的稳压管。

故选2CW55 0.25W 6.8V
5、分压电阻的选取:由于光敏二极管在光照弱时电阻≥100k欧。

不妨取100k这时三
极管基级电压Ub=Udw×Rd/(R2+Rd)=6.8×100/(100+R2)≥0.7v;故R2≤871k。

这里我取一个470k 0.125w的电阻。

6、三极管的选取:由于这个电路对三极管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不被烧坏就可以。

这里选9014 NPN 低噪放大50V 0.1A 0.4W。

7、可变电阻的选取:三级管的Rbe=300+(1+β)26/Ie≈1000欧,所以可变电阻不应
选太大。

选用RP 4.7K就可以满足要求。

8、限流电阻的选取:由限流电阻的计算公式(Uimin-Uz)/(Izmin+Uz/RLmin)<R<
(Uimax-Uz)/(Izmax+Uz/RLmax),查出参数代入上计算式得78K≤R≤157K。

这里我选R1 100k 0.5w可满足要求。

4、可调光控开关的最终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路如上图所示,220V交流电通过灯泡H及整流全桥后,变成直流脉动电压,作为正向偏压,加在可控硅VS及R支路上。

白天,亮度大于一定程度时,光敏二极管D呈现底阻状态≤1KΩ,使三极管V截止,其发射极无电流输出,单向可控硅VS因无触发电流而阻断。

此时流过灯泡H的电流≤2.2mA,灯泡H不能发光。

电阻R1和稳压二极管DW 使三极管V偏压不超过6.8V,对三极管起保护作用。

夜晚,亮度小于一定程度时,光敏
二极管D呈现高阻状态≥100KΩ,使三极管V正向导通,发射极约有0.8V的电压,使可控硅VS触发导通,灯泡H发光。

RP是清晨或傍晚实现开关转换的亮度选择元件。

图9.最终原理图
5、可调光控电子开关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时,将装焊好的印制板放入透明塑料盒内并固定好,将它与受控电灯H串联,并让它正对着天幕或房子采光窗前较明亮的空间,避免3米以内夜间灯光的直接照射。

调试宜傍晚时进行,调节RP阻值的大小,使受控电灯H在适当的亮度下始点亮。

6、总结及心得体会
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有关电子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

首先只知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用的。

拿到实际中去时我们学的很多东些就根本不管用了。

比如说这次去电子市场买东西时。

我想老板买三极管时,我只知道三级管有PNP、NPN两种。

这也是课本上将过的。

然而当我向老板说要一个NPN的三级管时老板和我都犯难了因为在三级管里的型号不是以PNP和NPN来分的,当时老板给我说了一大堆的型号。

什么901
2、901
3、901
4、、、、等等。

可我压根就不知到那时什么东西于是不得不回来上网查。

一查下了一大跳原来三级管的型号用几叶纸都写不完。

2、原件买回来了本以为焊接应该是个很简单得问题可是,当我拿到一个二级管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我分别不出那个是正极那个是负极。

还有一个个电阻长得都一个样,大小怎么分。

还有三极管在实物中BCE又是怎么认。

等等在我高清楚以后才明白原来书本上的东西远远不够。

3、在这次设计试验中我还学会了另一个没书上没讲过的元件可控硅。

一个非常好的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元件。

参考文献
1、扬拴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005年7月第15次印刷22~23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2004年2月第15次印刷97
3、孙肖子实用电子电路手册——模拟电路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谢沅清、解月电子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附件
1、PCB印刷电路图
2、部分三极管参数表
名称封装极性功耐压电流功率频率配对管D633 28 NPN 音频功放100V 7A 40W 达林顿9013 21 NPN 低频放大50V 0.5A 0.625W 9012
9014 21 NPN 低噪放大50V 0.1A 0.4W 150HMZ 9015 9015 21 PNP 低噪放大50V 0.1A 0.4W 150MHZ 9014 9018 21 NPN 高频放大30V 0.05A 0.4W 1000MHZ 8050 21 NPN 高频放大40V 1.5A 1W 100MHZ 8550 8550 21 PNP 高频放大40V 1.5A 1W 100MHZ 8050
2N2222 21 NPN 通用60V 0.8A 0.5W 25/200NS
2N2369 4A NPN 开关40V 0.5A 0.3W 800MHZ
2N2907 4A NPN 通用60V 0.6A 0.4W 26/70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