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绝缘性能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4.2 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Pr UI r 1 tg Pc UI c C x Rx
电容电流I C
4.2.1 可检测的缺陷种类
I


U



与绝缘电阻的测量相比,介质损耗因数是表征 绝缘功率损耗大小的特征参数,与绝缘的体积 大小无关。 tgδ在反映集中缺陷时不灵敏,测tgδ法适合检 测分布性的绝缘缺陷。 大型设备应按分解部分测量tgδ
U C C x,Rx A
△u
CN B G R4 R3 C4 D
还有外界高压电源的干扰 ( 2 )电场干扰:杂散电容导致的干 扰电流 ( 3 )磁场干扰:电桥接线内感应干 扰电势,影响平衡
外界电场 干扰源
27
U
抗干扰措施
C Cx ,Rx A G R4 R3 C4 D CN B
CS
(1)屏蔽
28
(2)倒相法
17
微安表实物
18
微安表的保护
R L
C'
S
A
P

放电管P与微安表支路并联,当泄漏电流超过一定值时 ,电阻R上的压降使放电管放电。并联电容C’的作用是 使指针指向更稳定。微安表平时被闭合的开关S短路, S只在需要读数时打开。
19
绝缘电阻试验的用途
可发现普遍性缺陷 两极间有穿透性的导电通道 受潮 表面污垢(比较有无屏蔽极时的值即可) 因施加电压低,不可发现, 绝缘中的局部缺陷(裂缝、气泡、开裂等) 绝缘的老化(仍保持高阻值)
2
C1 C 2 C 2
西林电桥的基本回路
29
倒相法原理
(干扰电流) I i
I1c Cx1U
I c CxU
I 2 c C x 2U
损耗电流矢量分别在x轴 和y轴进行投影:
I x1
I c CxU I r I c tan CxU tan
2
I x I x2
升压变压器 输入 220 V / 50Hz 标准电容器 CN
Cx ( 试品)
电阻取样 测量单元 测量试品电流 标准电容 器电流
外壳接地
公共接地端
接收器 通讯电缆
32
角差法介损测量仪(无需调节平衡)
33
8
S N
f ( Rx )
+
Rx——绝缘电阻
1
14
摇表(兆欧表)实物
15
L/E/G三端子

线路端子L 接地端子E
采用兆欧表
表面泄漏电流
E
M
保护端子G
G
L
1
2
3
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响
16
泄漏电流测量——微安表
T D R a
μA
C
PV2
μA
TO b
~
PV1
V
交流电源经整流输出直流高压,PV2用于测量被试品上所加的直流高 压,泄漏电流用设置于被试品TO高压端(图中a处)或低压端(图中 b处)的微安表进行测量。 对被试品一端接地,且接地线不易解开的情况(如变压器),微安表 接在a处;此时需要将微安表及其与被试品相连的高压引线加以等电 位屏蔽
11
绝缘状态的判定 1,若绝缘内部有集中性导电通道,或绝缘严重受潮,则电阻R1
、R2会 显著降低,泄漏电流大大增加,时间常数τ大为减小,吸收电流迅速 衰减。 2,即使绝缘部分受潮,只要R1与R2中的一个数值降低,τ值也会大为减 小,吸收电流仍会迅速衰减, 3, 绝缘不良会造成吸收比K(及极化指数P,下同)的下降。当K=1或接 近于1,则设备基本丧失绝缘能力。 K<1.3时,就可判断绝缘可能受潮
I1c I 2 c ,即 2 CxU=(Cx1U Cx 2U ) / 2 又由I c 故 Cx = (C x1 + C x 2 ) / 2
31
三、角差测量法
原理:通过直接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相位角差来测量tanδ 方法:同时测量流过标准电容器电流(其相角与流过试 品的容性电流的相角一致)和流过试品的电流(全电 流),得到二者之间的相角差,从而可以计算tgδ的数 值。通过数字处理实现。 有逐步取代平衡法测量的趋势。

大量试验以了解设备绝缘状况,确保安全运行
非破坏性试验:绝缘性能测试 破坏性试验:耐压测试


4
4.1 绝缘电阻试验

电气设备的绝缘,绝大多数是——组合绝缘。 双层介质的吸收现象:
i
S
i, R
C1 C2
R1 R2
o
i
吸收电流
R
泄漏电流
U
ia Ig t
吸收电流:由空间电荷极化造成
5
介质受电过程:
t
(C1 C2 ) 2 ( R1 R2 ) R1 R2 (C1 C2 ) 2 R1 R2 ( R2C2 R1C1 ) 2 e

所测绝缘电阻是随测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当t =∞时,其测量值为R=R∞,但在绝缘电阻试验中, 特别是电容量较大时,很难测量R∞的值,因此,在 实际试验中,规程规定,只需测量60s时的绝缘电阻 值,即R60S的值,当电容量特别大时,吸收现象特 别明显,如大型发电机,可以采用10min时的绝缘 电阻值。
不同绝缘状态下的绝缘电阻的变化曲线
12
绝缘电阻的工程测量

兆欧表(摇表)
微安表

13
兆欧表原理( 手摇式俗称摇表)
I1流过R1,产生力矩M1, I2流过R2+Rx,产生力矩M2,角度α反映力矩差
I1 f I2
E R1 G L R2
2
0
R2 Rx f R1
21
4.2.2测量原理
一、西林电桥
U C Cx ,Rx A G R4 R3 C4 D CN B
高压臂:代表试品的 Zx ;无 损耗的标准电容CN
低压臂:处在桥箱体内的可 调无感电阻 R3 ( Z3 );无感 电阻 R4 和可调电容 C4 的并联 (Z4)
电桥平衡:检流计G检零
保护:放电管 西林电桥的基本回路
现场的试品:难以实现屏蔽,故 干扰较严重 两次测量法(倒相法):第一次 测得 tg1 和 Cx ,然后倒换试验变 tg 压器原边电源线的两头 ( 试验电 = 压 U 的相位转 180 ) ,测得第二次 的数值tg2和Cx,可用下式计算 得准确的tg和Cx值:
tg
C1tg1 C 2 tg C1 C2

i, R i
泄漏电流Ig
吸收电流ia
o
吸收电流
R
泄漏电流
ia Ig t
当绝缘严重受潮或出现导电性 缺陷时,R1、R2或两者之和 显著减小,Ig大大增加,而Ia 迅速衰减
9
绝缘电阻
U R(t ) i U t U U ( R2C2 R1C1 ) 2 e R1 R2 (C1 C2 ) 2 ( R1 R2 ) R1 R2
R1 R2 (C1 C2 ) R1 R2
8
由KCL
u1 du1 i C1 R1 dt U U ( R2C2 R1C1 ) e 2 R1 R2 (C1 C2 ) ( R1 R2 ) R1 R2
2 t
R1 R2 (C1 C2 ) R1 R2
U
1 δ
I 2 r Cx 2U tan 1
30
倒相法原理

Ir Ic
tgδ是很小的值,因此近似有: 代入相关值:
tg Ir Ic
I1r I 2 r 2 I I 2c 1c 2

[(Cx1Utg1 Cx 2Utg 2 ) / 2] / [(Cx1U Cx 2U ) / 2] (Cx1tg1 Cx 2 tg 2 ) / (Cx1 C x 2 )
R4 1 R4 Cx CN CN 2 R3 1 tg R3
24
工频下,角频率固定,R4固定
ω=2πf=100π tgδ=ωR4C4=KC4×106
式中C4的单位是F,若C4以μF计则可得到 tgδ=KC4 式中 K的单位为F-1。
R4取
104

25
现场的变通措施:反接法
适用情况:现场大型设备 固定接地时 问题:桥本体处于高电位 ,操作困难 对策:当电桥电压不高时 (如≤10kV),可用绝缘 材料做操作把手;当电桥 电压较高时,操作者与桥 本体在法拉第笼内
22
西林电桥实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电桥的平衡条件:导纳平衡
YX Y4 Y3YN
1 jC x Rx 1 1 R jC4 R jC N 3 4
Cx ,Rx A
U C CN B G R4 R3 C4 D
1 tg C4 R4 C x Rx
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工程系 李黎 leeli@mail.hust.edu.cn
回顾


组合绝缘 绝缘子的绝缘 高压套管的绝缘
2
本次课程
第二篇:绝缘实验 绝缘电阻测试



绝缘电阻 吸收比 摇表的使用 泄漏电流测量——微安表 设备:西林电桥 倒相法原理
3

介损正切的测量

第二篇: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10
定义吸收比K:
加压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15秒时电阻之比值
K R60 s / R15 s
对大电容量试品(也称极化指数P):
为加压10分钟时的绝缘电阻与1分钟时电阻之比值
K2 R10 min / R1min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等规定:
电力变压器及大型发电机凡采用沥青浸胶及烘卷云母绝缘 者:K值应不小于1.3,P值应不小于1.5;大型发电机采用环 氧粉云母者:K值应不小于1.6,P应不小于2.0;发电机容量 在200MW及以上,推荐测量K2值。
26
二、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1、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 1)杂散电容:高压引线与低压臂 之间有电场的影响,可以看作其间 有杂散电容Cs。由于低压臂的电位很 低, Cx 和 CN 的电容量很小,如 CN 一 般只有 50100pF ,杂散电容 Cs 的引 入,会产生测量误差。若附近另有 高压源,其间的杂散电容Cs会引入干 扰电流iS,也会造成测量误差。

合上S,C1和C2被充电,起始时刻
i
S U
C1 C2
R1 R2
C2 U10 U C1 C2 U 20 C1 U C1 C2
6

稳态后,绝缘电压按电阻分配
i
S U
C1 C2
R1 R2
U1 U 2
R1 U R1 R2 R2 U R1 R2
7

由电路理论的三要素法:
t R1 C2 R1 u1 U e R1 R2 C1 C2 R1 R2 t R2 C1 R2 u2 U e R1 R2 C1 C2 R1 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