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公开课(教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新课引入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由导出新课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流把信息传递到远处活动1:教师介绍贝尔创造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看PPT课件和阅读P145—P146。
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最简单是哪两局部组成?〔2〕是怎么样传声的?教师归纳总结:〔1〕由听筒和话筒组成。
〔2〕话筒由金属盒、碳粒、膜片构成。
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的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是声音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信号。
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构成。
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膜片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
它是使变化的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探究点二交换机活动1:思考下面问题,一个区有5部,如果一部话机只能固定的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花香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线。
学生讨论交流后答复:要架设10对线。
活动2:思考能够想出一个方法,要求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人能保证5部中的任意两部可以互相通话?学生讨论交流后答复:装交换机,就知需要5对线。
活动3:播放交换机的开展过程,让学生从片中了解交换机的开展,以及使人与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探究点三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活动1 :教师让学生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
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活动2: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信号分为哪两种,什么叫做模拟信号?什么叫做数字信号?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交流讨论后答复。
归纳总结:信号分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两种。
用电流传递信号叫做模拟信号,它具有的特点:将声音转化为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交换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差不多区别.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看、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交换机的作用,展现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 是如何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 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差不多区别.【教学难点】了解交换机的应用.【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机一部、挂图一幅.【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假如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能够如何样做?(由此导出新课: .)【进行新课】知识点1 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介绍贝尔发明的过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教师取两部手机让两名学生相互通话.师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通讯工具,它什么缘故能传声呢?的差不多构造是什么?是如何样传声的?请同学们看挂图,讨论得出答案.生1: 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生2:话筒由金属盒、碳粒、膜片构成.生3: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膜片忽松忽紧地压挤碳粒,使金属盒的电阻忽大忽小,在电路里就产生了强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使声信号转化为变化的电信号.生4:听筒由永磁铁、螺线管、薄铁片(膜片)构成.生5:当电路中忽强忽弱的电流通过听筒里的螺线管的时候,磁铁对听筒薄铁片的吸力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薄铁片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听筒薄铁片的振动情形跟话筒膜片的振动情形是一样的,就听到与话筒前面的讲话相同的声音.它是使变化的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师同学们回答得专门好,让我明白是如何样工作的,也明白是电流把声音传到远方.知识点2 交换机师摸索下面问题,一个地区有5部,假如一部话机只能固定地同另一部话机接通,要使这5部话机中的任意两部都能互相接通,要架设多少对线?(同学们都在画,并讨论)生:要架设10对线.师你能否想出一个方法,要尽量减少线路的数量,但仍能保证5部中的任意两部能够相互通话?生:装交换机,如此只需要5对线.师大伙儿请看屏幕(播放交换机的进展),从片中我们了解了交换机的进展,以及使人与人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师“占线”是如何回事?学生看书、摸索.师占线时对方话机并不一定在使用,但连接两台交换机之间的连线一定在使用,长途时比较常见.知识点3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师让一组同学做一个游戏:第一个同学先举左手再举右手,第二个将其动作重复一遍,第三个……如此最后一个同学就明白第一个同学做了什么动作.教师又叫三个同学手拿电筒,通过亮暗的次数来传递信息.通过那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信号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峻时会使通信中断.2.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因此抗干扰能力专门强.现代的差不多全部都采纳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3.莫尔斯电码莫尔斯电码的点和划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4.体验数字通信师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同学们能够分成几组,每组独立设计出一种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生1:我们组是用一面小镜子通过阳光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然后转动小镜子使它反射阳光,射向对面的同学,其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生2:我们组是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现代顺风耳—电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_21.1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电话的原理和构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话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话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电话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 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知道电话的基本原理。
2. 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话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古代的通讯工具,以及现代的电话设备,让学生对电话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话。
二、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话的发明历史,以及电话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发一套实验器材,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电话实验。
2. 实验步骤:a. 搭建电话模型;b. 调试电话模型;c. 进行电话通话。
3. 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观察电话的工作原理,记录实验结果。
1. 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活动重难点:重点:电话的基本原理,电话的构造和作用。
难点:电话的发明历史,电话的工作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对电话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电话的发明历史方面,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电话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使用电话的,以及电话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初中九年级物理学案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地1,通过学习了解信息传播地方式。
通过学习了解电话与数字通信2,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地3,通过学生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地作用4,通过学生讨论与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地学习主动性入合作地意识学习重点1,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地入电话交换机地用处2,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地基本区别学习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地应用知识链接了解古代人用烽火传递信息地,近,现代人通过信鸽,邮寄等方式传递信息学习用具废旧电话机一部,耳机,喇叭导入新课1,妳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地吗?2,早期地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3,那么近代,现代地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同学们举例说明:根据同学们举地有关传递信息方式地例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电话知识。
探究新知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同学们读课文,了解电话地基本组成部分,电话地基本原理,话筒与听筒组成及工作原理。
每组讨论后回答。
问题:最早地电话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发明地?1,电话地构成及原理(1)最简单地电话是由与组成地。
它们之间要连上一对。
(2)电话地基本原理是:话筒把变成变化地, 沿着导线把传到远方。
在另一端, 使听筒地膜片,携带地电流又变成了。
即:声音变化地电流声音2,话筒与听筒地结构及原理(1)话筒地组成及其原理①话筒是由, , 基本组成地。
②话筒地工作原理是:当人对着话筒讲话时,装着炭粒地膜片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使得它们地______随之发生改变,流过碳粒地______就会相应改变,于是形成了随变化地信号。
(如课本图所示)③话筒地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麦克风相同。
2)听筒地组成及其原理①听筒是由, , 基本组成地。
②听筒地工作原理是:当传入听筒地流过线圈,由于电流地不断变化,电磁铁对通电线圈产生_______作用,使膜片,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地讲话了。
③听筒地作用是将变成,原理与扬声器相同。
二,电话交换机(1) 电话交换机作用:①把需要__ _ _____地两部____ ____接通,通话完毕再将线路;②提高线路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

《现代顺风耳——电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电话是现代家庭常见的通信工具,学生对其通信原理有着一定的了解。
本节通过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学生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鉴于学生对于电话的内部结构、连接电话的网络不了解,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授相关知识。
本节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了解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定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方的.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视频, 教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和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3.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生对天神顺风耳和现代顺风耳的对比活动,培养学生时代发展的意识.三、重点与难点1.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电话交换机的用处2, 对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认知.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对比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板书设计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一、电话的构造:1.话筒:膜片,炭粒电阻. 作用: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2.听筒:膜片,电磁铁. 作用:把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
二、电话交换机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模拟通信:信号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弱。
2、数字通信:信号不容易失真,抗干扰能力强。
八、教学过程视频播放电话通话的实际情景,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话筒怎样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听筒怎样把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过程。
让学生列举现代电话的功能。
介绍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了解程控电话的功能.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九、归纳总结、系统掌握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清晰的语言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再次回顾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第一节现代顺风耳——1 教学目的1.1知识与技艺:1.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了解交流机的用途。
3.了解模拟通讯和数字通讯。
1.2进程与方法4.经过多媒体、教员的演示、实物剖析,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5.经过先生讨论,说明交流机的作用。
6.经过先生活动,展现什么是数字通讯。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7. 经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进程,培育先生不怕困难,积极探求的肉体,了解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开展的作用;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知道是怎样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2.2 教学难点了解交流机的用途。
3 专家建议本节主要触及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了解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交流机的用途;模拟通讯和数字通讯的基本区别。
本节内容主要是为了拓展先生的知识面,让先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另外还要经过种种措施和手腕,激起先生在课后依然坚持迷信探求的热情,由课内到课外、由主动到自动,逐渐使先生自然地学会迷信的想事情、做事情。
4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5 教学用具多媒体6 教学进程6.1 引入新课【师问】你参与了某个作文竞赛得了一等奖,得知可以收费参与〝澳门一日游〞。
您想立刻把这个好音讯通知给到广州出差的爸爸,您会怎样做呢?【目的】:让先生切身体会的便捷。
6.2 新知引见1、是怎样样传递的?1)【师问】从古到今,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生答】飞鸽传书,狼烟报警等。
【师总结】现代方法:飞鸽传书,狼烟报警,快马传书,水兵旗语等。
【图片展现】2〕【师问】那么现代方法有什么区别呢?【生答】现代都是经过传递。
【师总结】现代方法:●无线通电:收音机、对讲机等。
●有线通电:、电报等。
●数字化通讯:互联网、数字电视等。
纸张通讯:书信、报纸等。
3〕类别【图片展现】【目的】:让先生了解的演化。
2、的组成及作用1〕话筒: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听筒:讲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
【师问】那么机的任务原理是怎样的呢?先生积极翻阅课本,小组交流并回答以下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第二十一章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精品导学案及教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话筒和听筒的构造及作用,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传输信息的过程。
【学习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大家快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用语言表述先对子相互交流,再小组内交流,若小组内的意见不统一,请提出来。
二、独立自主学习:请快速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请结对相互更正,然后在组内展示质疑,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其他小组来帮忙解决。
三、合作互助学习:请仔细观察课本例题,可以先讨论,再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可以请教自己的对子。
1.小组合作,自定一种信号传递方式,如声、光、电等,自编密码,实现一次信息传递,并在班内展示。
与其他小组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
2.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器材连接模拟电话。
四、展示引导学习:1.请结对子展示以上三个题,然后小组长要求组员在小组内站起来讨论交流。
2.小组长派代表给大家展示,并说出做这些题应该注意的事项。
3.其他小组对展示的解答直接进行质疑,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4.老师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或者对内容做强调讲解。
五、评价提升学习:(请快速独立完成以下各题,然后更正打分)1.下列部件中,装在话筒里的有_________,装在听筒中的有_________。
A.永磁铁B.螺线管C.碳粒D.膜片2.电话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串联而成的。
3.人对着电话话筒说话,话筒把_________转化成强弱变化的_________。
4.电话的听筒可以把强弱变化的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
5.下列装置中,没用电磁铁的是( )A.电话的话筒B.电话的听筒C.电铃 D.温度报警器6.关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叙述正确的是()A.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没有本质区别B.数字信号输送时信号容易失真C.数字信号抗干扰强,信号不易丢失D.我国电话通信已全部使用数字信号教师出示课堂检测答案,组长批改并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教师引导纠错,评价学生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六、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解决?你认为哪个组和个人表现优秀?2.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七、布置作业:八、教学反思: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教案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亲友的近况,你可以怎么做?由导出新课题电话。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导学案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电话的结构工作原理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学习重点: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学习难点: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一天晚上,小明家突然停电了,不一会儿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同学打来电话询问停电的事。
接完电话小明感到奇怪:怎么停电了还能打电话?电话需要电源吗?电话是怎么工作的?打电话时,有事出现“占线”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带着你的疑问和好奇,让我们一起去探究现代顺风耳--电话的奥妙吧!2.出示目标:1)认识和掌握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了解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电话的结构:(1)话筒:把信号转化为信号,工作原理:话筒中有一个装着的小盒子,当对着话筒讲话时,膜片时紧时松地迫,它的随之改变,流过碳粒的也相应改变,于是就形成了随声音变化的。
(2)听筒:把信号转化为信号,工作原理:听筒内有一个,磁铁上绕着,磁铁吸引一块,传入听筒的电流流过,由于电流的不断变化,对膜片的作用也不断变化,使振动,在空气中形成,这样就把信号变成了信号。
2、电话交换机:如右图电话交换机工作示意图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是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与声音的、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2).数字信号:利用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
4、导学方案P186科学探究1三、展示反馈在学生完成课堂导学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提问展示,同时对学生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漂市一中钱少锋大地二中张清泉李度一中陈海思上大附中何小龙上信中学陈道锋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首先用组合图的方式对通信发展进行回顾,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电话的工作方式,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电话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介绍现代通信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章共分4节:1.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通过对电话结构和作用的介绍,让学生理解电话工作的原理;通过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的对比学习,明确数字通信的优势.2.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学生们已知道用小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发声体振动,空气中会产生声波.而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由于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材通过演示实验说明电磁波是如何产生和如何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3.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和电视了,教材通过方框图的形式讲述了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原理和过程.4.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通过介绍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发展方向.【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了解电话、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原理;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③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④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⑤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⑥常识性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⑦了解网络通信的发展过程和优点,掌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学习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提高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观方面: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通过对电磁波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电话交换机的作;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电磁波的传播;广播、电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了解现代通信知识.【教学难点】了解电交换机的应用;电磁波的产生;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微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课时议】本章共4节,建议5.5课时.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1课时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1课时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课时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5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察:通过实验更加深入地观察、认识电话话筒和听筒的作用2分析归纳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及电磁波的生3.理论联系实际法:通过阅读等方法了解微波通信、卫星通、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原理. 第1节现代风耳——电话课题现代风耳——电话课型授课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东宫白庶,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话是如何把声音传递到远的.2.了解电话交机的用处.3.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过程与方1.通过视频、老师讲解,了解话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展示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改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意识.备课笔记特别提醒:注意区分话筒与听筒的工作原理.话筒的作用是将电信号转变为声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一幅.教学难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电话的组成及其作用: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的作用是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的作用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2.电话交换机:为了提高线路的利用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3.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电话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对应练习(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可以怎样做?(由此导出新课:电话.)进行新课一电流把信息传到远方教师介绍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话. 教师取两部手机让两名学生相互通话.小组问题探讨:打电话时经常出现“占线”现象,请同学们想想“占线”的原因是什么?课外拓展:随着科技发展,新式电话逐渐替代老式电话.新式电话的动圈式话筒结构与麦克风相似,主要原理为电磁感应,新式电话的听筒结构与扬声器类似,主要原理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使用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叫模拟通信.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的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部分信息,表现为声音、图像的失真,严重时会使通信中断.2.数字信号板书: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只包含两种不同的状态,形式简单,所以抗干扰能力特别强.现代的电话已经全部都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3.莫尔斯电码莫尔斯电码的点和画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4.体验数字通信师: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式,同学们可以分成几组,每组独立设计出一种数字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的游戏.生1:我们组是用一面小镜子通过阳光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然后转动小镜子使它反射阳光,射向对面的同学,其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生2:我们组是通过举手来传递数字信号.两个同学离远一些,举手表示“1”,不举手表示“0”,通过“0”“1”的不同排列传递信息.生3:我们组用一面小旗,旗向上代表“0”,旗向下代表“1”. 教学板书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认识了现代电话的一些基本常识,如交换机和模拟通信、数字通信等知识.电话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的,话筒把声音转变成电流,听筒把电流再转变成声音.老式话筒利用的是改变话筒电阻的方式把声音转变为变化的电流,而新式话筒则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把声音转变为电流,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交换机的作用就是把众多的电话线有效地进行整理,节约了导线,提高备课笔记易错提示:(1)数字通信:信号与声音的关系:模拟信号与声音的变化相仿.缺点: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造成声音、图像失真,甚至通信中断.(2)模拟通信:信号与声音的关系:数字信号用两个数据的组合表示声音的变化.优点:数字信号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特别强,可以用来传递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了线路的利用率.教材习题解答想想议议(P146) 解答:见下图.教材习题解答动手动脑学物理(P149)1.解答: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左运动时,带动滑动头向左移动,电路中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听筒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小,对听筒铁膜的吸引力减小,铁膜向右运动;当话筒膜片由静止向右运动时,带动滑动头向右移动,电路中电阻减小,电流增大,听筒中电磁铁的磁性增大,对听筒铁膜的吸引力增大,铁膜向左运动.2.解答:利用磁生电的耳机是话筒,利用电生磁的耳机是听筒.3.解答:由表知,“学”的对应电码为:1331,其数字码为:01111、00011、00011、01111.难题解答【例】为了探究电话的炭粒话筒的原理是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流信号,小文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电源、小灯泡、两根炭棒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把一根炭棒水平地架在另一根上形成十字形,这时灯泡发光,表明电路接通.②用手将上边的炭棒往下按,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将炭棒按得越紧,灯泡越亮.则:(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2)该实验与实际炭粒话筒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异同?答案:(1)两根炭棒压得越紧,灯泡越亮,表明接触电阻越小,电流越大,所以此实验说明改变炭棒接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2)该实验是将压力转化成变化的电流,炭粒话筒是将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二者都是利用炭粒与炭粒之间的松紧程度的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从而将外界的变化转化成变化的电流.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备课笔记特别提醒:早期的电话交换机靠话务员人工操作,后来是通过电磁继电器接线,现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是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都比较新颖,想把它们讲透、讲精的确不容易.2.电话的构造与原理尽量体现方法与思想的设计.如要想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想办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由运动产生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总之讲解宜从其本质上讲,学生理解起来才透彻.3.数字信号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4.通过设计几种电话的连线,让学生认识到多部电话机间的通信通过电话交换机相连确实是一个好的办法,现代光缆通信已让“占线”减少了很多.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教师点评和总结:【素材积累】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